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100位英雄模范人物课件42、吴仁宝——心系华西 心忧天下

42、吴仁宝——心系华西 心忧天下

        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

        吴仁宝,男,汉族,江苏省无锡市人,中共党员。1928年出生,现任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华西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华西村原党委书记。

        吴仁宝始终坚定正确的信念,牢记发展是硬道理,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带领华西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走共同致富道路。他60年代就冒着风险开始创办乡镇企业。改革开放后,他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推行企业合作制等制度创新,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实施农副工综合发展,在华西村建成了江苏最大的村级乡镇企业集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他注意生态环境建设,注重提高村民精神文明素质,亲自编写“村歌”等,开展“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的“六爱”教育。他心系华西,心忧天下,帮扶中西部建立“省外华西村”。近年来又将周边16个经济薄弱村纳入大华西共同发展的版图。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组织上给他的1.3亿元奖金,全部留给了集体。在他的带领下,华西人缔造了“天下第一村”的奇迹,村年经济总产值超过400亿元,上缴利税8亿多元;全村大部分人家都住上了别墅,户户都拥有至少一辆小轿车,人均存款超过百万元。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一、企业家吴仁宝



        “刚刚成立大队那几年,是华西最难的一段日子。”吴仁宝说。

        当时,全村845亩土地被分隔成1300多块不规则的小田,667口人分散居住在12个小自然村落,泥路弯弯,40多条小河沟错乱交织,农业生产的劣势可见一斑。年仅30多岁的吴仁宝带领村民制定了一个华西村15年规划,平整土地、开挖沟渠。

        1972年,华西村粮食亩产超过一吨,成为当年的“农业学大寨”样板村。吴仁宝“一战成名”,但他并不满足于这些。“发展农业也就是填饱肚子,老百姓手里没钱。”

        早在“以粮为纲”的年代,吴仁宝就开始寻找致富之道。随着改革开放到来,工业兴村的路径选择终于正大光明地浮出水面。当绝大多数中国农村还在为能否办厂争论不休的时候,华西村的家底已有100万元固定资产和100万元银行存款。“上世纪80年代,我才真正醒悟过来,不争论、埋头干,其实,直到今天这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吴仁宝说,“华西的老百姓既然信任我,就要带他们致富,让他们幸福。”

        1亿、3亿、10亿、50亿、100亿元……此后十余年的故事,华西总产值呈几何级数增长,吴仁宝的角色,与其说是一个村官,不如说是一个企业家。在办企业上,他一贯的实用主义处处可见。在华西,冶金、纺织、旅游,三大支柱产业,各自形成完整的循环链。以冶金为例,华西钢铁厂炼钢产生的水渣供应华西水泥厂,炼钢粉尘被水一冲便成污泥,为此专门建了污泥球团厂,而球团与矿粉加在一起,又成为炼钢的原料。节约利用每一种资源,即便是挖湖也不例外,挖出来的好土烧砖,坏土筑路,湖可用来为工业生产蓄水,又是旅游上的新亮点,一举四得。

        

二、心系群众利益



        一张老式的木床,被褥都已陈旧,外间两个单人沙发看起来像是上世纪80年代的样式,扶手上的皮革已经被磨破,茶几上摆放着一部拨号电话机,裸露在外的墙皮几近脱落。吴仁宝住的房子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现今华西村仅有的几栋年代最久远的“第三代别墅”,与村里一排排宽敞明亮的中式别墅、欧式别墅形成了鲜明对比。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与几乎每个时期的国家领导人的合影,记录了吴仁宝40多年的政治历程。

        吴仁宝一直没有离开华西村,离开土地。即便在担任县委书记期间,他也没有放弃华西村支部书记的职务。“白天当大书记,晚上当小书记。”时任村委会副主任的赵毛妹记得,吴仁宝经常在半夜召集村委开会。在县里,他所采用的执政方式也是根植于土地的华西模式。为了改变官僚习气,他在县直机关大搞“三三制”——“1/3干部下乡,1/3干部调研,1/3干部留机关。”李德和当时最经常的工作就是陪吴仁宝下乡调研:“交通不便,只能靠步行,有时走到哪个乡就住到哪个乡,第二天接着走。”胶鞋磨脚,他就索性脱了光脚走路,“赤脚书记”的称呼由此而来。

        退休后,吴仁宝有了一个新头衔——华西村党、村、企总办主任,村庄领袖的地位并未随着职务交接而淡化。“既然大家信任我,我就要为大伙服务,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与自己的小家相比,他更像是华西的大家长。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