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不住的未来”系列
你不是宣誓过要当一个好警察吗?那就来试验一下吧。
“……今晨气温22度,建议穿衬衫和t恤外出。”
你没穿衬衫和t恤。你只是捏紧电击枪,让电子眼镜再次环形扫描360度。阳光下的树影温和艳丽,人群像安静的羊羔般拥出地铁口和公交站台,快递无人机飞过头顶,和信鸽协会的信鸽一起飞向远方的地平线。今天的任务是在10号巡逻区扫描路人,寻找盗窃犯。前方,7号街口的便利店生意兴隆。排队购买包子豆浆三明治的顾客中,有人戴着微笑的V怪客面具,而收银台正在播放实时犯罪预报:
“朋友们早上好!随着五·一劳动节的临近,未来三天有可能进入犯罪高发期。今天早上5点,市警察局发布了盗窃黄色警报,由于受一个偷窃团伙的影响,预计今天上午到晚间,本市公共巴士站、地铁站、快餐店、大学城附近会有多起盗窃案件发生。警方特别提醒大家,抢劫者很可能佩戴V怪客假面具,以逃避摄像头……”
几秒钟里,早饭似乎冻成了冰块。接着,几只菜包子掉落在地,人们四散奔逃,你也被一杯黑米豆浆击中颈部。警察工作按部就班,但有时也会遇上有趣的事。街头巷尾隐蔽的电子眼观察着每一个角落,适时传输给后方的大机器,让行为异常者无处可逃。
你顾不上尖叫声和震动的地板,只看见身份信息和实时数据一瞬间喷涌而来,挤满了电子眼镜传输屏:老干部疗养所的一位后勤干部正忙着闹离婚;出版社某编辑的鼻炎又犯了;有诈骗记录的信用卡公司小职员生活困顿;抱着猫的胖女人长年虐待动物;还有,那个左脸长有黑色胎记的高中生和面具一起跌坐在倒地的三排货架上……不,不对,他们不是你的嫌犯。
“7号街口安全。没有嫌犯。”
记住,下次你得快些,再快些。快速预测,快速出击。现在,你继续留在这里已经没用了。你按下喷射背包的按钮,进入低空水平飞行模式。
其实,今天你的装备很不错。喷射背包能在30分钟内飞行48公里,最高时速27米每秒。摄像头24小时提供360度视野,激光成像传感器实时显示巡逻区的3D地图,人脸和车牌识别系统、热成像系统随时进行身份识别和扫描。当有人经过时,空气粒子传感器能监视其身份信息。但这里没有你要找的嫌犯。比如,那个横躺在人行道上的男子不是一具尸体,而是一个打了四天游戏后酗酒昏睡的大学生;那个破纸箱里只有一捆古董级的旧科幻杂志,并不是恐怖袭击炸弹。你能从眼镜里看到世间千人百态,甚至能看到谁都不知情的隐私数据。你最喜欢跟大机器窃窃私语,时刻等待它的亲密指示。这年头,谁让治安工作是大机器说了算呢?
这时,一个长着狐狸脸的年轻男子迎面走来,你顿时眼镜一亮。他的背包沉重,热成像显示背包里有扳手、绳索和面具,天气温暖,但他戴着手套。他刚失业,还有偷车记录。
你没看出其他异常。他要去哪儿?他打算做什么?为什么大机器比你还肯定他就是嫌犯?也许是编程漏洞,也许不是。你应当采取行动了。快速预测,快速出击——他是被电流击晕了还是心脏停跳?电子鼻通知你:年轻人肩膀上散发出一股灼烧后的焦香肉味。
幸好,你是个机器人警察。大机器不可能预测一个机器人犯罪。所以,你不会因为这桩故意杀人案而被捕……
大机器亮了
在未来社会,大机器负责预测人类嫌犯的各类违法行为,机器人警察负责巡逻抓捕,人类警察很可能藏身幕后。这一次,大机器不是两百年前轰隆巨响、蒸汽滚滚的机械战车;这一次,大机器亮了,闪着蓝色指示灯的服务器隐没在无光的长廊中,一排排冰冷幽暗的金属机柜延伸得看不见尽头。
2014年感恩节之前,机器人警察Knigscope的目的是为了预防校园枪击惨剧,让治安警务工作事半功倍,但是自它问世以来,却引发了很多争议。未来机器人警察不仅监视人类,还充当大机器的高科技眼睛,它比摄像头高效百倍,能把犯罪预测系统变成货真价实的人类控制者。比如,每天早上,预报系统会把犯罪高发地段标上红色方块,然后机器人警察到达该地点扫描人类身份信息,比如,假设2小时之后,一个持刀抢劫犯被抓捕归案,那么他就会被定罪,投进监狱。从前警察需要自己侦查、寻找嫌犯,抓捕时说清楚原因;未来警察则直接打击目标即可,思考的活儿就全部交给大机器进行。
犯罪预测和天气预报、消费预测一样,都是用过去的行动预测未来的行动。比如起风之后,可能会下雨;比如一个家庭购物单上出现纸尿布之后,很快就会购买婴儿车和婴儿食品。很多犯罪行为也有连续性,比如盗窃和连环案件就会按时间规律在相邻的地区发生。由于犯罪行为部分具有可预测性,美国治安警务早在二十年前就开始着手将这种大机器投入运用了。
1994年,纽约警察局上线了pstat系统,那时还没有互联网,警察就用电话和传真收集数据,用不同颜色的大头针在地图上标记犯罪可能发生的地点。警察决心不再追着罪犯的尾巴跑,而要像“有预测能力”的猫,提前到达老鼠的聚集地点。pstat系统确实降低了纽约的犯罪率,不过,它只能预测一部分犯罪地点。
2011年,洛杉矶警方使用的PredPol系统不仅能预测地点,而且能说出什么时间什么位置最可能发生什么类型的犯罪。PredPol的主界面就是一张城市地图,它显示各地区的治安恶劣情况,用特殊方法计算出某地发生犯罪的概率、犯罪类型和时间段。在地图上,红色方框表示必须提高警惕的热点地区,执勤警员通过手机、平板电脑随时查看。
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出现更全能的预测大机器,能把犯罪预测精确到时间、地点、类型、嫌犯、受害人,甚至能预知被卷入的随机受害者。警察只能看到已经发生的,大机器却能看到将要发生的;警察只能看到要寻找的证据,大机器却能看见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如果警察说一个人是嫌犯,那还需要证据;如果大机器说一个人是罪犯,那他离真正成为罪犯就不远了。
也许二十年之后,大机器要么是一个神秘先知,要么是一个恶魔般的罪行庇护者。
“你正在被监视”
1956年,菲利普·迪克发表了短篇名作《少数派报告》,故事讲述一百年之后,有三只脑积水的白痴猴子被政府选中,经培训后从事犯罪预测工作,它们被数据管线绑在高背椅上,坐在分析机前整天不停地嘀咕,吐出嫌犯姓名,结果差点陷害了负责犯罪预测的警官安德顿。安德顿醒悟后,避开大机器,自己展开调查,洗清了污点,他对大机器的预测定罪能力感到后悔和害怕。
这个阴郁的社会寓言既嘲笑了高科技的傲慢,也警告人类小心那些以治安为名进行犯罪的大机器。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半真半假的古怪寓言并没有引起重视,很多人甚至不相信自己生活在被监视的国度里。毕竟,谁都不乐意放下智能手机,使用Facebook和微博长大的少年甚至会嘲笑那些手写信件、并且打上封蜡的老人。
2011年播出的科幻美剧《疑犯追踪》重启了菲利普·迪克的警告,同时预报人类进入“被全面监视”的时代。《疑犯追踪》每集开场就是在摄像头下穿梭的都市人群,它用《1984》语体警告观众“你正被监视着”:有一台大机器以反恐之名诞生,利用电子邮件和个人通话记录寻找恐怖分子,它也能预报犯罪。所有人都活在监控之下,但却没人拿得准大机器是否会变坏,当几股势力开始争夺大机器的控制权时,连大机器的制造者芬奇也被追杀。于是,软件天才芬奇联手前中情局特工里瑟,藏在一座旧图书馆里,利用犯罪预报展开调查,同时孤军奋战防止大机器被坏人利用。
在科幻作家眼中,未来的犯罪预测大机器清楚地知道你是谁,你做过什么,你下一步打算做什么。假设它有你2014年的全部邮件,那么它们暂时是对外界保密的。但假如情况变化,比如人们被划分成三六九等,被打上各种标签,那么你两年前的生活印迹就会通过某处缓存路径站出来指证你,使你背上罪犯或者国家敌人的嫌疑。最可怕的是,这一切都是自动的。哪怕你是预测系统的负责人安德顿、是大机器的制造者芬奇,你也很难自证清白。
换句话说,未来大机器不仅能干涉普通人的自由,而且会改变超级英雄的工作方法。他们不能像超人那样,白天假扮人畜无害的办公室青年才俊,夜晚身披斗篷站在帝国大厦楼顶。大机器监控下的新英雄必须摘下面具脱下斗篷,改名换姓,穿上普通人服装,裸脸走过密集的都市摄像头,躲进地下室维护正义……
这么傲慢的大机器,你敢把掌握着全体公民信息的最高权限给它,让它预测犯罪吗?
聪明的罪犯
正因为有这些危险,实施犯罪预测才显得为时尚早。
即使是目前最为成熟的PredPol系统,也最多只能算是部分预测犯罪。它远远算不上成熟的犯罪预测,相反,倒是有可能像《疑犯追踪》里那样被情报系统滥用,被聪明的罪犯利用,甚至变成黑社会、暗室政治的罪行庇护所。
未来,聪明的罪犯和有权限进入大机器后门的人,能利用大机器犯罪,把犯罪预测系统变成强大的犯罪庇护所。比如,精明的罪犯能扰乱警力部署计划,在其他安全区实施犯罪。比如,先在A地区伪造几起小盗窃案,等系统发出A地区连续盗窃预报、抽调警力之后,再在相距很远的B地区对真正的大目标下手。黑社会、国家情报特工的方法与此相似,他们误导或直接操纵大机器,实施犯罪,而且绝对不会被捕,就像《疑犯追踪》里邪恶的预测大机器“撒马利亚人”,它不仅能陷害、追杀任何普通人,而且能招募人类特工执行人,瞬间干扰十几万选票,制造大规模政治舞弊,让傀儡当选。
要防范这些聪明的罪犯,大机器必须基本达到《疑犯追踪》中假想的预测精准度。比如,大机器认为某一条街的盗窃风险很高,监控对象也符合小偷的部分特征:背包、绳索、在温暖的天气戴手套。但是,监控对象也可能只是个狂热的攀岩爱好者。因此,巡逻警察收到的预测不能像老式天气预报一样,只是在地图上简单标出哪些地区会下雨。未来的犯罪预报一定得像新式天气预报一样,使用动态数据和概率,定性定量地描述即将发生的犯罪:
监控对象:身份已识别
预测接近:200米
实施可能性:33.93%
介入必要性:56.09%
暴力对抗性:79.23%
暴力对抗致命度:12.19%
监控对象死亡概率:61.28%
是否需要增援:40.33%
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大机器提高预测精度后,聪明的罪犯也一定会有新方法干扰、作假,甚至直接在幕后操纵。比如,他们可能在10秒钟之内完成一次珠宝店抢劫,快得让预测无用武之地。他们可能绘制出一幅城市阴影地图,找出所有摄像头盲区,或者利用黑客技术一星期更换三个假身份。他们还可能以慈善名义赠送学生免费平板电脑,通过软件和摄像头监控学生所见所闻所想……他们才是魔鬼,但是大机器捉不住他们。
几十年后,假如大机器想获得全体公民的信任,那它至少应当能识别假犯罪和假身份。当警察接到犯罪预报后,有时应该还有两条附加提示:
犯罪行为:可能已被伪造
监控对象:可能已被篡改
但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到那时,大机器的算法必须由法外专家来认定,信息存储也要有格外高的安全保障。
警犬和头盔
未来,即使犯罪预测在硬件和软件上已经成熟,也必须把大机器看成一个时常会犯错的警员,必须给它配备一条协助工作的警犬,再戴上一顶安全头盔,才能防患于未然。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警察部门都因存在私自篡改犯罪记录、伪造破案率等不端行为而臭名远扬。未来,人们也会有同样的疑问。就像《疑犯追踪》里的软件天才芬奇,哪怕他曾经亲手毁掉42台测试版大机器,哪怕大机器时常流露出对人类的信任和善意,但它始终就像一个拿不定主意、正邪难辨的警员,必须时刻让警犬随行。这条忠诚的警犬,就是法外秩序。也就是说,大机器的预测算法必须由外部专家验证,警察进行抓捕时必须遵守额外的程序,国家要制订新法规严惩舞弊的官员。总之,就是让不当警察的人来监督警察办案,建立独立的监督机制。
除了警犬的协助之外,还要有头盔。据说,世界上有些顶级的服务器就藏在幽暗无光的长廊里,只有戴着头盔、点亮头灯的工程师才能进入,去调试机器或查看信息。大机器的地理位置、安全密匙、预留后门等,也都必须交给戴头盔的可靠人士掌握。就像芬奇的那段忘我的理想主义独白:“你(大机器)的职责是保护所有人,不是保护我,所以你不能被发现。你必须藏身在一个连我也不知道的地方,即使我被抓住,我也无法供出你的位置……”
在未来的电子信息社会中,警察和罪犯、正义与邪恶注定会你来我往,斗法不休。就像奥巴马回应“棱镜门”事件时所说,“不可能有百分百的安全,百分百的隐私,同时还没有任何不便。”所以,这些不便之处会延迟犯罪预报系统的到来,很可能还要几十年时间。
不过,假如二十年之后你每天早晨都收听犯罪预报,可别忘记多一个菲利普·迪克式的心眼儿。大机器说对了,那天温暖如春,阳光艳丽;但是它也说错了,它说你非常安全。于是你立刻背上绳索戴上手套,准备去攀岩……
我们不能让大机器衡量、预测一切。除非大机器同意,当它点亮一排排主机时,必须有我们在一旁护卫。我们牵着警犬,也戴着头盔,宣誓当一个好警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牛牛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