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美国科幻小说,人们大抵总要搬出阿西莫夫、克拉克、海因莱因、迪克、赫伯特等等一长串名字。没错,这些一躺进棺材就被抬上神坛的大师,固然有他们值得名垂青史的成就,但不是每位科幻创作者都要用“不朽巨著”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在百花齐放的美利坚科幻花园里,有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一直坚持从通俗小说的角度来创作科幻,依然取得了炫目的巨大成就。
近期,由于美剧《西部世界》的全球热播,让这位科幻作家再度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他,就是号称“惊悚科幻小说之父”、美国科幻史上深受世界各国读者喜爱的大才子——迈克尔·克莱顿(Mi)。
1、从《西部世界》刮起的“克莱顿飓风”
也许您对这位才子的名字不那么熟悉,甚至有些茫然,那么请先看看这些科幻电影的名字吧:《未来世界》《电子陷阱》《侏罗纪公园》《深海圆疑》《龙卷风》《重返中世纪》……如何,是不是全都如雷贯耳?这些知名科幻电影,都与克莱顿有着密切关联。此外,《火车大劫案》《陷阱边缘》《旭日追凶》《叛逆性骚扰》等著名犯罪片也是克莱顿的杰作。这位科幻巨子,横跨小说、电影、游戏、电脑特技诸领域,融合侦探、恐怖、社会心理、政治阴谋等元素,缔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惊悚科幻”王国。
今天我们之所以再次提起克莱顿,是因为2016年最新美剧《西部世界》所点燃的炽焰,它让观众们惊觉科幻电视剧所能达到的高度,竟也能如此干云蔽日。IMDb9.2分、豆瓣9.3分的评价,给它戴上了“无上神剧”的桂冠,收视率更是节节攀升。而这一切荣耀的取得,都得益于克莱顿当年奠定的坚实基础,尽管他已辞世整整八年了。
1973年,31岁的克莱顿执导了电影《西部世界》(estworld,又译《钻石宫》),剧本也由他自己一手编写。这个奇妙的科幻故事,讲述在遥远的未来,一家超级娱乐财团建起了一座巨型高科技仿真乐园,内部分为西部世界、罗马世界、中世纪世界三大主题板块,游客选择某个主题后即可体验到该时代最真实的生活方式。在乐园中提供服务以及配合体验式剧情发展的,全是高级类人机器人。它们被游客杀戮、戏弄,以满足人类肉体感官上的需求。正当一批批游客在乐园里肆意放纵、践踏机器人时,乐园的后台监控却逐渐失去了对机器人的控制。这些类人机器人开始觉醒,随后“揭竿而起”,杀死了大部分游客,只有主角在逃离过程中与“牛仔终结者”斗智斗勇,最后侥幸获胜。
您瞧,这部电影的主题,与前一阵子炒得轰轰烈烈的“人工智能是否会危及人类”的话题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拥有强人工智能的类人机器人,在获得自主意识后能否与人类善意共存?对于A.I.技术这柄双刃剑,如何防范其反噬人类?在中国还只有样板戏的年代,克莱顿就已用大开的脑洞、前卫诡绝的奇思妙想,揭示着人工智能的边界与未来世界的罪孽。
《西部世界》不仅展现了科技高速发展下对未来世界的担忧,更展现了人性在无所顾忌的环境下的彻底暴露。血浆与裸体、纵欲与毁灭,物质的繁盛带来了巨大的精神空虚,只有更强烈的暴虐才能满足人类的欲求。尤·伯连纳扮演的僵尸般冰冷残酷的牛仔机器人,一次又一次被游客杀死。那些在现实理性世界里的弱小者,在无法无天的机器人世界中被承诺永远不会受到伤害,于是尽情释放着压抑已久的隐秘欲望,包括暴力的宣泄、性欲的满足、英雄梦的实现以及各种猎奇心理的探索。然而当机器人们“不再苟且”,有了“诗和远方”,这些残暴的欢愉,也终将以残暴结局。看似木讷但无比强悍的牛仔机器人,奋起反击时带来的震撼,直抵人类灵魂的深渊。在中国哈尔滨长大成人的尤·伯连纳那面无表情、霸气外露的形象,至今观之,仍像甩不掉的梦魇一样让人不寒而栗。后世诸如t-800、t-1000、机械战警等众多机器人角色,都在它身上得到了不少启发。
究竟机器人为何会暴起反叛,电影并没有给出答案,但观看人类的历史轨迹,我们总能得出结论。地球经过漫长的进化,才形成了有知觉、情感和智慧的生命体,而机器生命直接摆脱进化所需漫长时间的束缚,一跃而成为生命的主宰,这是科学带来的最大惊悚。科技的发展给予了人类太多实惠,但随之而来的灾难又一次次提醒着人们代價的沉痛。1973年那时候,不少人还认为A.I.屠戮人类的场面遥不可及,但仅仅四十多年后,强人工智能已经逼近人类的安全闸。机器人已在觉醒,而人类仍活在自欺欺人的梦中。克莱顿的担忧与预测能力,显然走在了科技发展的前头,尽管这种忧虑如今已被反复渲染,但对于失控的畏惧却始终根植于人类心底。恐惧与欲望的纠结,将伴随我们很久。地球这么小,也许它也不过是外星人的游乐园或实验场吧,天知道……
尽管电影版《西部世界》的制作场景和画面,以现今的眼光来看显得粗糙落后,但其大胆的创意和富有思辨性的剧情,给予了后来人无限的发挥空间。三年后,另一位导演又在《西部世界》的基础上,扩大化剧情,拍摄了可说是加强版的电影《未来世界》(又译《翡翠窝大阴谋》)。虽然两部电影都使用了同一个点子,但在剧情上仅有一丝微弱的联系。《未来世界》的开头,瞳孔中叠入瞳孔中人的瞳孔,就预示着这是一场“计中计”的大阴谋。科学狂人妄图控制世界,邀请各国要人游览机器人乐园“未来世界”,通过制造巨商政要的“机器替身”,以达到操纵各国要害部门的目的。不料两名记者深入虎穴,出生入死,揭穿了狂人的邪恶计划。
本片在内容上没有上集新奇热闹,不过在剧情上增加了悬念性,高潮部分拍得相当紧张刺激。其中的科幻技巧和深刻寓意,也让观众叹为观止。虽然由于导演、编剧的更换,让这部电影漏洞不少,但由于它是第一部引进中国的美国科幻电影,所以给中国老一辈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2、才子!真是个大才子!
现在,让我们调整频率,来瞧瞧创作者迈克尔·克莱顿的生平吧。
1942年10月23日,克莱顿出生在芝加哥一个普通市民家庭,由于从小就喜欢文学,他一直把写作列为人生的首选道路。17岁那年,他把稚嫩的处女作投给了大名鼎鼎的《纽约时报》,竟然顺利地被采用了。这坚定了他对文学事业的向往,于是在1964年考入哈佛大学文学系。然而不久后,他对这所顶级大学刻板的教学方式渐感厌烦,交上去的报告又总是拿低分,克莱顿对哈佛大学文学系渐感失望。年少多轻狂,小帅哥不免有些吊儿郎当,甚至戏弄老师……好在他很快浪子回头,转投考古人类学系,并选修医学预科课程,刻苦学习,隔年进入哈佛医学院深造。这样的求学经历,为他打下了很好的学养基础。
尽管穿着白大褂往來于学堂和实验室,但克莱顿的文学梦依然在。他用约翰·兰格(John Lange)的笔名(该笔名暗示作者身材高大,因为“Lange”在德语和北欧语系里,都意为“个头高”,而克莱顿身高有206公分),创作起惊险间谍小说。《优势》和《刮擦》这两部作品,分别在1966和1967年出版。不过就像柳絮飘入大湖一样,他早期的小说很快就无声无息了。
写作这回事,能写出头的人,个个腰缠万贯,但大部分作者只能苦苦捱穷。小年轻克莱顿这时也尝到了穷愁的滋味,他开始动摇了,认为写作负担不了生活开销,还是老老实实做个医生好。君不见,多少大作家都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作为备胎。“嗯,我也做个收入稳定、受人尊敬的医生就好了……”彼时这样的念头常常占据克莱顿的脑海。
可是,克莱顿内心最深处,终究不愿以医生鸣世。1968年,技痒之下,他又用笔名杰弗里·赫德森(Jeffery hudson),创作了医学题材惊险小说《死亡手术室》(A Case of Need)。这是他第一次将专业知识融入小说背景。扑朔迷离的案情结合令人耳目一新的病理学家探案,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赞誉,并使他获得了1969年爱伦·坡最佳小说奖。
这一成功来得相当及时,在克莱顿面临职业分水岭的关键时刻,令他对作家梦又恢复了信心。1969年,他用本名推出了自己的首部科幻惊悚小说《天外来菌》(train)。此作之问世,不亚于石破天惊。读者几乎是第一次接触到此种类型的小说,悬念层层叠叠、情节紧张刺激。看科幻也能看得惊心动魄、目不转睛,大家都看high了。克莱顿一举成名,声望迅速上升,钞票滚滚而来。同时期,他顺利拿到了医学博士学位,并在加州的索尔克生物研究中心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但是,身为文坛新星,克莱顿已经找到了毕生的道路,他不久就辞去生物研究中心的工作,成了一名职业作家。
《天外来菌》的成功,也让该小说的电影版权很快就得以卖出,克莱顿由此接触到了电影圈。从此,一部又一部畅销小说和科幻电影,从他的笔下和镜头里诞生;一个横跨多重文艺领域,又精通计算机和医学的斜杠青年也横空出世了。
从1970年开始,克莱顿的文艺生涯进入了一帆风顺的快车道。《终端人》(terminal Man,1972)、《终极奇兵》(Eaters of the Dead,1976)、《刚果惊魂》(go,1980)、《深海圆疑》(Sphere,1987)等小说,延续了《天外来菌》的创作风格和高科技惊险模式,故事高潮迭起,令人观之不忍释卷。克莱顿在非文学领域的求学研究,为他积累了人类学、医学、生物学、神经学和计算机学等多方面的渊博知识,以之融汇科幻、贯通古今,收到了他人难及的奇效。
这二十年间,克莱顿还竭力投身于影视创作,执导了《追踪》《西部世界》《昏迷》《火车大劫案》《神秘美人局》《电子陷阱》《陷阱边缘》等七部电影。其中的《西部世界》是首部以二维电脑生成图像技术(2DCGI)为卖点的科幻电影。令观众惊艳赞叹的牛仔机器人的像素点视角,后来也成为业内典范,“终结者”和“铁血战士”们,都爱用这样的机器人主观界面来“审视”世界。而首部运用三维电脑生成图像技术(3DCGI)的电影,恰巧又是这部科幻片的续集《未来世界》。
到了20世纪90年代,知天命之年的克莱顿进一步迸发出了惊人的创作力,《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1990)、《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t orld,1995)让他的事业步入巅峰。这是克莱顿最畅销的小说,斯皮尔伯格一阅此书,便被深深震撼,旋即买下电影版权,将之搬上了大银幕。随着电影的大轰动,恐龙热传播向世界各地,克莱顿的大名由此得到了一次国际性宣传的好机会!他的小说很快被翻译成各种文字,飞进各国科幻读者的书柜床头。
此外,克莱顿在同时期担任了著名美剧《急诊室的故事》的制作人和编剧,该剧把克莱顿在医学领域的知识储备发挥得淋漓尽致,带给人们的种种启示、思考、感动,迄今仍让人津津乐道。这部电视剧荣获多项影视大奖并屡创收视佳绩,后世不少医学题材的电视剧,都“借鉴”了这部优秀的杰作。
作为在20世纪90年代声望甚至超越斯蒂芬·金的文创工作者,集多种身份——作家、编剧、导演、制片人、游戏制作人——于一身的迈克尔·克莱顿,以他文青+理工男的学识背景,造就了学富五车的底蕴,仗此利器,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传统科幻作家的道路。
那么他的科幻作品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人一观之下便神魂颠倒、如痴如醉呢?
3、惊悚科幻之父
在四十多年的文艺生涯里,迈克尔·克莱顿共创作了27部小说,其中15部成为超级畅销书,总销量超过1.8亿本;他还执导了8部电影、担任了25部影视的编剧。刨去其中的犯罪、医学类作品,让我们单从科幻的角度,来分析下克莱顿作品独有的惊悚魅力吧。
《天外来菌》作为克莱顿的科幻试刀之作,一出手就确定了惊悚悬疑的风格,成为日后克莱顿所有科幻作品的总套路。故事讲述美国人造卫星“斯古普七号”返回地球时,意外偏离轨道,掉落在一个偏僻小镇上。八小时后,镇上居民几乎全部离奇暴毙。由全国最顶尖科学家组成的为预防生物灾难而设置的“野火计划小组”,奉命进入灾区调查。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寻回了人造卫星,并意外发现了一老一小两名生还者。此后小组进入设备先进的地下室展开研究,逐渐发现元凶竟是来自外空间的细菌……
早在20世纪50年代,生物学家就推测如果地球人接触到外星生物,即使只是单细胞形式,也极可能给首个接触者造成生命危险。《天外来菌》的故事即根据该推测演绎而成。美国军方利用卫星在太空收集不明细菌,企图研发生物武器。哪知以人类的现有科技水平,根本无力驾驭未知细菌,外空间的致病源通过空气传播,从呼吸道进入人体,最终导致大批人因病死亡。小说的另外两个译名《死城》和《人间大浩劫》,便一目了然地揭示出这个故事的惊怖与惨痛。克莱顿运用自身在生物医学方面的知识,第一次展现了渲染恐惧气氛、引发阅读快感的本领。他不仅在小说前期对菌株的出现做了巧妙铺垫,构建起跌宕惊心的主剧情,还设置了身患重病的老酒鬼和健康的初生婴儿作为幸存者,来搭建故事的悬疑链。这截然不同的两人,怎么会在大灾难中存活下来?不仅文中的科学家百思不得其解,这疑问同样也抓住了读者的心。而后以此为线索,步步推进,直至真相揭开。读者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一直被紧张的情节和悬念拉着走,不由自主地沉湎其中,尽享脑力激荡的乐趣。书中的“野火计划”“奇人假说”和超级抗生素等,也都予人忍不住信以为真的冲动。
可以说,克莱顿以《天外來菌》一鸣惊人,是名副其实、理所当然的。为创作这部小说,他像一名刚出道的年轻科学家那样拘谨而认真地参阅、引用大量科学资料,不厌其烦地用精心的备注来解释小说中每个专业名词。在书后的附录里,他罗列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论文,出处都是著名的科学杂志。甚至连实验的数据、图表都一应俱全。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下足了功夫的克莱顿,自然获得了命运女神的垂青。
1980年的《刚果惊魂》,以克莱顿擅长的另一学科——考古人类学为知识背景,交织着探险与猎奇的别样恐怖,堪称科幻版的《夺宝奇兵》。一支美国考察队前往刚果传说中的所罗门王的钻石矿——失落的津吉城探险。虽然拥有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激光三维防御系统,但险恶的地理环境、食人族的捕猎、凶悍大猩猩的攻击,以及即将爆发的维龙加火山,依然将他们拖入九死一生的境地。克莱顿将丰富的考古知识和前沿领域高精尖武器知识充分注入本作,塑造了数学天才、电脑专家罗斯博士和动物学专家艾利奥特博士,生动描绘了科学家们如何运用科学的力量,取代传统探险活动中武力与勇气的位置。小说中各种先进的科技装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悬念的设置也与科技紧密相连。利用电脑图像分析第一支考察队覆灭的原因、破译猩猩的语言、勘探珍稀的蓝色金刚石,在当时都是十分新奇的构思。再加上由刚果河流域的原始丛林、会说话的大猩猩、食人生番构成的恐怖环境,虚实交融使人身临其境。人的动物性和动物的人性在小说里进行了深层次的彼此映照,科技发展的反目的性,在此也得到了哲理层面的观察。
《神秘之球》出版于1987年,根据该作改编的电影《深海圆疑》,虽然汇聚了不少一线明星,但质量比起小说有着云泥之别。这不仅是一部精彩的科幻悬疑小说,还反映了克莱顿对人的意念等神秘力量的非凡兴趣。科学家们在南太平洋深达千英尺的水面下,发现了一艘巨大的自外太空坠落的太空船,船上有一颗直径30英尺的大圆球,圆球中包含的惊人秘密,让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带有远未来色彩的《神秘之球》,是克莱顿科幻惊悚小说中科幻色彩最强烈的作品,同时惊悚指数也最高。因为该作是从心理角度入手,比纯粹的外部惊吓更令人魂悸魄动。荣格说,每个人的性格中都有阴暗面,如果不承认自己的阴暗面,阴暗面就会主宰你。地球的物质世界本由物理法则规范,心理因素几可忽略不计。但黑暗神秘的海底和外星一样,完全是异域,科考小组在这里所遭受的巨鱿、海蛇、漩涡等诡秘事物毁灭性的攻击,实则是物理法则失效后,由人心中微不足道的遐思所演化。神秘的球体能把人心中的黑暗意识变成实体,一点儿杂念都可能成为“深海巨鱿”。这个核心立意与著名的《索拉利斯星》略微相似,但着眼点截然不同。《索拉利斯星》倾向于自我审视,而《神秘之球》侧重于对人类心理的剖析、认知和救赎。世界上最陌生的人恰是自己,隐藏在人性深处的巨大能量让人恐惧且捉摸不透。面对诱惑,理智地选择需要大胆识和大智慧才能做到的放弃,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便如佛经所云:“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进入神秘之球的三名科学家,有着不同的性格和潜意识,毁灭或拯救,皆在他们一念之间。
被称为全球恐龙文化鼻祖的《侏罗纪公园》及其续作《失落的世界》,让克莱顿在世界范围内声名鹊起。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克莱顿在某本科普杂志上看到的关于从琥珀内的昆虫身体上提取恐龙DNA的报道。由于不像电影那样受时长和技术的限制,小说比电影所展现的内容要深广得多。性格古怪的富翁哈蒙德网罗顶尖科学家,利用最新生物工程技术,在云雾岛上培育出数百只恐龙,建起了一座“侏罗纪公园”。古生物学教授葛林和数学家马尔科姆等人前来考察,不料云雾岛生物系统发生意外事故,恐龙全面失控,岛上所有人都陷入被食肉恐龙吞噬的危机中。在付出惨重代价后,人们才合力摧毁了侏罗纪公园。六年后,一座荒岛上又有恐龙出没。一批古生物学家到岛上科考,可是又发生了意外,全岛陷入一片混乱。生物学家们既要设法逃生,又要阻止心怀叵测者偷盗恐龙蛋。于是失落的世界里,人与恐龙、人与人、正义与邪恶之间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
同以往的作品相比,“侏罗纪”系列的主题更深刻、场面更恢宏。与《西部世界》一个模子的“乐园、失控”题材,被演绎得加倍惊险、万分刺激,看得人血脉贲张。克莱顿以一个血淋淋的、充满恐怖气息的猛兽噬人疑案为开篇,揭开了空前的未知谜团,从引子开始,便牢牢地吸引住了读者。他活用类似电影语言的叙述法,以“交叉蒙太奇”的方式,通过叙述场景的快速变换,把同一时间里发生的几条线索紧密穿插、连接,营造出紧张逼人的气氛,加强了矛盾冲突的尖锐性。电影仅仅截取了书中十分之一的内容,就轰动全球,小说的含金量更远远超过电影。深入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不难发现,小说中别有洞天,藏着太多的精彩和庞大的信息量,超越了纸张和油墨能够承载的极限。众多有关侏罗纪和各种恐龙、植物、古生物、生态学的知识夹杂其中,毫无违和感地灌输进你头脑中。
克莱顿的科幻总伴随着恐怖,这恐怖并非鲜血四溅或气氛阴森,而是时时刻刻在提醒人们——人类渺小到连自我承认的勇气都不足。本作将这样的恐怖感提升到了极致。无论是从体积还是力量来看,作为远古霸主的恐龙都有着压倒人类的力量。即使是做好了看似“完全”的防护,在混沌理论主导的自然界面前,这些防护都不堪一击。在意外发生时,除了所谓的“主角光环”,没有人能从既定的命运中逃脱。人类个体乃至群体的无力感凸显无遗。物竞天择,侏罗纪公园其实就是对人类社会历程的一个隐喻,人类所能够建立的任何一种事业,都要经历这样一个关键点:由成功带来毁灭,再在毁灭的废墟上重生。
“侏罗纪”系列在精彩故事的背后,还隐藏着作者一以贯之的对于生物界以及人类智慧的尖锐观点,带出对科学如何发展的沉重思考。进化与灭绝,是生物界最深奥的秘密,人类不该妄图去控制自然界的法则,私自破解生命的奥义,否则必被其吞噬。大自然会用她特有的力量警醒人类。地球本身不会死亡,史上四次大规模生物灭绝,正是地球的休息过程。进化在侏罗纪公园停止,时间于斯终结,凝聚了作者对人类践踏生态环境的密集批判和辛辣讽刺。他呼吁人们警惕大自然的报复,否则终有一日,地球也会选择让人类如曾经的霸主恐龙那样沉睡,再静待千万年,让骸骨变成石块,让下一任的地球主宰者,站在“人类纪公园”里追思曾经的盛世繁华。
进入21世纪后,生命接近终点的克莱顿为热爱他的人们献上了最后三部小说:《猎物》(Prey,2002)、《恐惧状态》(State of Fear,2004)、《喀迈拉的世界》(,2006)。分别从纳米集群、气穴技术、生命基因三个方面切入故事。花甲之年依然对前沿科技保持着敏锐的触觉,实在令人佩服。
总的说来,克莱顿是西方少数几个能将通俗小说的惊险火爆,与高雅文学的思想意蕴完美结合的科幻作家。他认真讲故事,不自我拔高,专心为人民的精神享受努力服务。美国科幻小说在发展初期,本就位列下里巴人喜闻乐见的通俗小说之中,后来梯级不断抬升,“逼格”越来越高,导致某些科幻作家虽然号称“大师”,但其作品并未真正赢得广大民众的喜爱。克莱顿实为真正的知识精英(哈佛大学博士),但他却用一颗服务于人民的心,让科幻小说真正回归到大众读物的行列里。他的科幻小说既继承了西方科幻的经典传统,又不断融入最尖端的科学技术,独辟蹊径,形成了自我风格。他将繁难的科学化为精彩的故事,让知识转变成叙事助力,以一种我们都能理解的方式阐述了地球上的许多谜团。简洁流畅的文字、冷峻透彻的思维、快节奏的讲述,把一个个精致的科学细节,嵌入开阔宏大的故事中。离奇的想象力、高超的叙事技巧、从容的节奏把握、密集的悬念铺陈、生动的人物刻画,给阅读者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愉悦。他虽然走的是流行通俗路线,却又能跳出通俗,在高科技意象中揭示出严峻的社会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科学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在具备了严肃的现实批判主义精神的同时,也具有了穿透心灵的伟大力量。
小花絮:
《未来世界》这部电影,在1978年引进中国时,有一个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译名——《翡翠窝大阴谋》。这“翡翠窝”是啥东东呢?原来啊,电影原名Futureure”发音接近“翡翠”,“world”发音接近“窝”,于是就被翻译者合起来变成了“翡翠窝”。十一年后,当《西部世界》被引进国内时,译者一看有“翡翠窝”这么个名字“珠玉在前”,于是也弄了个“钻石宫”的名字,以求工整对仗。故而这两部科幻电影,便有了两个华丽丽却让人啼笑皆非的译名,也算一段小趣史。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牛牛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