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听人说,天龙国有三大烧肉,大腕、胡同、燃MOE。“天龙国”是台北别名,略带揶揄的语气,和外人无关的。也有人说,应该是“天龙国四大烧肉”,要再加上老干杯……显而易见都是坊间流言,商家行销策略,不能严格作数的。如今,上海、南京等地都开了胡同烧肉连锁店,价格要略高于台北,喜欢台湾日式烧肉的朋友可以去体验一下,不少服务生小哥都是台湾人。在那里可以吃到台湾的烤墨鱼香肠、澎湖小卷和芝士地瓜。
台湾的烧肉店虽然以日式风格居多,但台味很浓,有时外人还真是搞不清那到底是日式烧肉、还是台式烧肉。许多人都知道,台湾人喜欢烤肉。过中秋节就是要烤肉的,中秋节甚至被称为“烤肉节”。中秋节一般在开学后不久,所以不知不觉,“中秋烤肉”成为台湾学生们筹办大型聚会的借口,烤完肉才有心想认真开学。这小盛宴延烧至全民皆欢,中秋那一周就连便利店都在卖炭火、烤盘和酱油调料。许多人认真追溯起这种饮食文化的由来,爬梳下来居然并不算太古老,有的人说是和露营赏月有关,有的人说是台湾上世纪80年代最火的两则酱油广告有关,它们播出的时候刚好就在中秋节,年深日久成为了民俗文化。还有一位市民到报纸投书说,这个烤肉文化就是他和儿子首创的,还上了新闻……总之没意外的话,中秋烤肉这个习俗的确是台湾人近三十年内发明的。
农业机械化以前,因为珍惜耕牛,很多台湾人不吃牛肉,即使没有宗教文化的影响,这种禁忌延续至今。台湾自己也有所谓台式“烧肉”,一般把猪里脊用特调酱汁干蒸入味,再炸成金黄酥脆,配饭一起当便当卖,配上油豆腐、卤蛋,或者清爽的虱目鱼肚汤,可算是丰富平价的街边晚餐。
“日式烧肉”则以牛肉为主,故而随便约人去吃也不太礼貌,事先要问一声朋友吃不吃牛肉。胡川安在《食光记忆:12则乡愁的滋味》一书中有一篇文章写“日式烧肉”的由来,很有意思,他说,“由于日式烧肉的历史并不长,考察其来源可以从二十世纪初的资料来看,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中国,一个是韩国。”中国的方式是以火直接烤,韩国的方式则是在炭火上加铁网。食材方面,战前的日本人不吃内脏,也不吃家畜的肉。后来因为食物短缺,有些人开始吃了,到一九九〇年左右,东京和大阪的烧肉店快速增加,二十世纪末又外销到了台湾,这才有了台湾的“日式烧肉”。台湾日式烧肉有什么特点呢?显而易见的空间布置是会有一排吧台。至于其他,还真是一言难尽……印象里,爱创意的台湾人是不会满足于局限于单一范式的饮食文化的,所以打着法国风情日式烧肉或者葡萄酒与日式烧肉的风情小酒馆也蛮多的。台湾作家韩良露就曾经写到过,她说“最好根据不同的烧肉叫不同的单杯酒才是”。但到底什么日本烧肉要叫什么洋酒,大概也只有台湾人自己最懂了。
在台北的这几家著名烧肉店中,价格最亲民、位子最好订的,要数燃MOE炭火烧肉。我私心也最喜欢这家。鳕鱼干、黄金鸡腿肉、霜降猪肉、烤山药和各种部位的牛肉都很诱人。从前有朋友到台北玩,若多留了几餐给我安排,我都会带他们去MOE。小小的遗憾是,MOE中午不开店,菜品中也没有牛舌。印象里台湾大部分烧肉店都是晚上五点开始营业,除了信义区的某家胡同分店中午也有营业。
因为MOE的服务生会帮忙烤肉,他们忙不过来的时候,就会借空桌的烤炉来烤。烤完再端给客人食用。服务生忙起来的时候,人就走开了。所以冷不防地,你就会看到隔壁有一块牛肉正孤独地烤着自己。桌上一个客人都没有。烤架上的肉品粉嫩乖巧,胡椒滋滋作响,烟雾缭绕。忍不住认真眺望一下的时候,会想起小S对美食超自然的修辞力,“这头牛啊,它生前一定很英俊”。而台湾坊间的美食专家写食物的词汇量也很大,比方说,他们会说“本店的肉相当优秀,色泽与油花分布的美……你不点就是瞎……”是一种凶凶的爱。不去管它。MOE最让我感动的,是我有一次发高烧从医院出来,突然很想喝碗热汤。可是一个人要点汤很难,你不可能吃下一整只鸡,一整条鱼,也不会在浑身发抖的时候垂涎佛跳墙。那天,我忽然想起了MOE,它是有牛肉泡饭的。于是在一家台湾日式烧肉店,我走进去只点了一碗牛肉菠菜泡饭汤。泡饭非常的鲜美,也非常降体温,我喝出了一头汗。然后我看到身边好多肉在认真地烤着自己,滋滋滋地忍耐,好像一个隐喻。不知道是因为发烧产生了幻觉,还是因为幻觉本身也挺迷人的,它成为了我心目中难忘的台北关怀。
国父纪念馆分店出来,会发现燃MOE在此地的选址十分奇异。面对着诸多血液透析或“洗肾”的招牌,你不可能看不见,也只能选择不去看见。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牙科诊所,令你警醒于饮食与健康,生存与幸存。敦化南路分店出来的气氛就好一些,借用很台式的宣传语言可以一本正经地说,“让肉片自己去说话”。哎呦,被优秀的肉质所感染,大概会想要把自己也健身成为优秀的肉质,是为“燃”的感染力。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牛牛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