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从美国回国,写了一篇《你以为我回国是为了爱情?怎么可能》。讲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留学生,放弃国外的好工作和安逸的生活,还有好不容易拿到的签证,义无反顾地回国,追逐“干大事的机会”。
最新数字统计,2017年,一共有48万留学生回国。
那篇文章的后台留言里,有人鼓励我们这群“中二”的海归,有人替我们捏把汗,也有人等着我们栽跟头,他们diss我:一看就是刚回国两个月的人写的,等一年后看她怎么说。
一年后,我们都还在。只是这一年,我们都过得很辛苦。但,那些说我们回国肯定会后悔的人,也都错了。
那些回国的留学生,都被骗了
看着很耸动?其实没有。这是98%的事实加2%的夸张。
大部分留学生回国,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打击。
早在我们落地首都国际机场那一刻,我们看上的风口,就过了。我们本以为的海归优势,不复存在了。
我那些拿着烫手的offer回国的朋友,后来,98%是以下三种情况之一:
1、回来是看上了老板画的。回来发现,大饼其实是个。
2、,后来做的,根本不是当时回来想做的事情。
3、公司说会重用你,但根本也没重用你。100个人在你屁股后面等着。
你要是不开心,老板会客气地教育你,翻译成白话其实是:
你那,叫不接地气。
你有,也叫不接地气,外加找不准自己定位。
你,但你中文很一般。你隔壁的同事没留过学也考了八级,而且还会说广东话。
所以说,就你还挑我们?我们没嫌弃你不错了。
我去年那篇文章里提到的朋友老铁,在美国投行工作的时候,看到了“玻璃天花板”,所以回国去了一家VR(虚拟现实)公司做投资经理。工资比他在美国少了一半多,但他说,这是“为了梦想”。
他到公司的第一个月,部门领导天天说:
他到公司的第二个月,部门领导说:
VR的寒冬来了,老铁的寒冬也来了。他的同事中有一群海归,有些比他的背景资历还要好。他们互相安慰:还好不止我一个傻子。
留学生越来越不是稀缺资源了。有理想主义的留学生更不是。
(我们北京话翻译:死磕)。而skr是行不通的。
现在稀缺的是:有理想主义,又能迅速适应国内环境的海归。
老铁算一个。他学习能力强,也肯多跟人交流,今年初,他找了回国后的第二份工作:仍旧是投资,但从VR转到了AI行业。比起VR的虚热,他相信人工智能真正可以改变人类未来。
他也体验到了成就感。他向公司申请做一个AI孵化器,历经折腾,最近终于启动了。
他说,除了头发越来越少,一切都很好。
这几个月他常收到过去同事的信息,还有跨部门的领导问他:那个……问你个事儿啊……你们公司需不需要我这样的?
回国一年,花光了在国外攒的积蓄
老铁回国,是看到了美国的行业天花板,还有很多人回来,是因为在国外很难搞大事情,从签证到资源都受限。他们想回来创业,搏一把大的。
去年,我的朋友立风放弃了在美国的小创业,回国去了一个千万融资的初创公司,做CMO。她说:万一这个项目做成了,那多酷啊。
刚开始,她带20个人的团队,面试新人时,手心里都是汗。
如今,她带着全球6个团队,40多个人,抄起手机就是打给美国、日本、韩国的电话。脸不红心不跳。
她不知道最后能不能成,这一年她受的虐比任何一年都要多,但成长得也比任何一年都要快。
我的朋友阿树要坎坷一些。他去年底回来加入一个大数据创业公司,做CSO(首席统战官)。
上次几个朋友吃饺子,他说他辞职了。虽然是C字头,但进不到最核心的团队,他总觉得那不是自己的事业。
他现在“待业”了两个月,靠过去几年在美国工作攒下的积蓄生活。
我对钱对物质没什么渴望。衣服有的穿,房子有的住就行。吃也无所谓,吃麻辣烫我都点白水煮。我唯一有兴趣的,就是干点儿对这个社会有意义的事儿。
最近,阿树觉得有意义的事是将健身和环保结合。他很喜欢国外兴起的运动Plogging,组织大家在跑步中捡垃圾。
他还一直想做公益慈善。说完他笑了,毕竟在国内,现在说“做慈善”都有点心虚。
阿树今年30岁。Linkedin今年发布的《中国海归人才吸引力》报告说,回国人群里,成熟人才(30-40岁)的比例正在攀升。
大概是想赶在“不惑之年”之前,再折腾一把吧,看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
阿树说,眼下的中国创业圈,跟大热的那几年很不一样了:如今,谈梦想,谈情怀的人越来越少。
谈钱,大家顶多说你“俗”;
谈情怀,别人会觉得你这人“不靠谱”。
在国外的时候,大家纷纷夸赞理想主义。
一个朋友去非洲建了个学校,大家都说:哇,你好牛逼啊。我也得做点公益。
但在国内,大家看到一个慈善项目,就会说:哇,你好牛逼啊。你继续做吧。
阿树感觉到,国内的整体文化,并不鼓励我们做那些“出力不挣钱”的事。
你可以继续带着理想主义活。但大家会在背后这样说:我觉得ta很厉害,但我不想成为ta。
阿树还在犹豫,如果没有好的机会,他也许会再找一家互联网公司先待着。
我问了他们每一个人:如果回到一年前,你怎么选择?
回答都是:
老铁说:国内的一切都变得太快了。刚开始你会吃亏,之后你会上瘾。变化让你上瘾。突然一天醒来,你发现,我X,我现在要带一个团队了。下一次没准儿是,我X,怎么就财务自由了。哈哈哈哈。
立风说:会想念美国的生活,会嫉妒纽约的朋友还是每天吃好吃的。但还是回来好,在纽约是快乐地长胖,回北京可以被创业折磨得瘦一点。
阿树说:再失落的时候都没后悔过。我每次发信息问留在国外的朋友“最近怎么样”,他们都说“还那样儿”。我最怕的就是“还那样儿”。
他们反问我:回国这一年,你后悔吗?
我也毫不犹豫:不后悔。
他们还问我,这一年我获得了什么?
我想了很久,最大的收获,可能是底气。这份底气来自于,我知道我再也不是一个空想的人了。
我回国,阴差阳错开始做公号。对那时候的我来说,这就是个坑。它跟我过去做的新闻和影视相比,不够酷,甚至很俗。
在这摸爬滚打的一年,我写过一些像样的文章,也有很多不成样的文章。但确定的是,我比一年前更了解了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也更清楚一件事:写作是我至今最喜欢的一件事,在这里,我可以放飞自我地写下去。
我、老铁、立风、阿树,都是一样。这一年,我们都从半空中落到了地面,哪怕地面有坑。
我去年那篇文章,开篇有这样一段话:
“这就是标准的美国梦:考上好大学,找一份不错的工作,做到一个不错的位置,拿着不错的薪水,在郊区买下一栋围着白色篱笆的别墅,结婚生子,再养一条大狗。交换这个梦只有一个条件:你要接受,You are not going to be t.”
我们回来,就是为了那个“Be t”的可能性。如今,我们依然相信这个可能性。
回国一年,我们都迷茫和焦虑过,我们害怕不能成为一个真正酷的人。但我现在想重新定义,酷是什么。
在空中乱飞并不酷,敢入坑,甚至能把坑填平,才酷。
有翅膀不够酷,有力的双脚,加上翅膀,才真的酷。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牛牛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