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中国电影幕后故事1905-2005第一部分:险象环生的“广州第一大案”边寨抒情 革命亲情

第一部分:险象环生的“广州第一大案”边寨抒情 革命亲情

        《珠江泪》之后,香港电影界同仁成立了一个合作社性质的“五十年代影业公司”,王为一执导拍摄了一部描写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生活和爱情的故事影片《火凤凰》,该片由著名演员刘琼、舒适、李丽华主演。

        1949年全国解放(除西藏和台湾之外)后,王为一奉命来到广州。1951年初,参加由广东文联牵头,广东军区文化局、广东省财委等单位联合筹建的广州电影制片厂的先期工作。因中央方面考虑到综合因素,下达不要地方办厂的通知,筹建工作在历时一年后中止。随后,王为一被调往刚成立不久的北京电影制片厂,在那里拍摄了新闻纪录片《齐白石》、《八一运动会》等。在1953年被借调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拍摄了根据上海儿童艺术剧院演出的舞台剧改编的儿童故事片《青春的园地》。

        1954年,王为一率摄制组深入云南拍摄了新中国第一部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爱情及军民联合剿匪的故事片《山间铃响马帮来》,这部由著名剧作家白桦在昆明军区创作的第一个电影剧本,由王为一搬上了银幕,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普遍赞誉。这部影片不但集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色与当地民俗风情于一体,使观众感到犹如山野新鲜的晨风一样清爽,沁人心脾,而且还将云南苗族年轻人的爱情、生活以及他们在剿匪战斗中的成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影片的风格样式又采用了反特片种的曲折、惊险、紧凑的情节处理,既积极响应和符合当时中央大力宣传的民族政策,又以“传统电影”的表现形式使思想化,艺术性得到较为和谐的统一,再加上著名演员于洋、孙景路、冯奇、刘琼、仲星火、方化、程之的联合出演,使得这部影片成为新中国电影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时间到了1958年,全国正轰轰烈烈地开展“大跃进”运动,上影厂更是在当时极左思潮的泛滥下,竞争拍片,短短两三年就推出了几十部反映“大跃进”中大干快上、新人新事的“艺术性纪录片”。而此时一贯注重艺术风格和影片质量的王为一却没有被其左右,他既没有紧跟风潮,也没有停滞落伍,而是反其道而行,先后在上影天马厂拍摄了两部革命斗争题材的故事影片:《椰林曲》和《铁窗烈火》。

        王为一在“大跃进”年代所执导的这两部影片,虽不是迎合形势的当代作品,却又都是提倡革命斗争题材,而且在当时抢速度、争数量,赶时间而忽视艺术质量、严重违背艺术创作规律的众多平庸影片之中,如同鹤立鸡群。这无疑表露出王为一稳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精湛的才华。

        风浪前行《南海潮》起

        在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全国各地为迎合所谓的大好形势,为表功呈绩而在各省纷纷成立电影制片厂。广州也重建了“珠江电影制片厂”,经过两年多的筹建,终于在1959年庆祝国庆十周年前夕,拍摄出第一部儿童故事片《渔岛之子》,次年又完成了两部故事片《新队员》、《慧眼丹心》的拍摄。

        王为一因《珠江泪》的“南国特色”,在60年代初,又被调往珠影,与他一同调入珠影的卢珏及斯蒙、徐严4人一起,联合导演了这部再现了广东英德马口造纸厂失火,当地民警和军民奋力抢救国家财产的、在当时很流行的艺术性纪录片《英雄诗篇》。

        《英雄诗篇》是当时4位导演每人分段分场各拍摄一段,突击加班、争分夺秒赶拍完成,因其为政治任务,导演风格并不统一。该片特邀广州军区话剧团的李长华、广东省话剧团的张铮和珠影厂的红冰参加演出。由于受其大形势、大环境、大方向的直接影响,特别是“左”倾思想和路线的严重干扰,影片中的英雄群像虽为真人真事,但却没有敢进一步的从人物性格的深层进行细化,故银幕上的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公式化、概念化的痕迹很重,其形象的单薄,既无“诗意”也不“成篇”。

        1962年,“大跃进”运动带来的种种弊端和随之而来的三年自然灾害,对人类进行无情的惩罚,使中央较为清晰的意识到极“左”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并由此造成巨大的、不可挽回的灾难。故在文艺战线上也开始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全国许多省区成立的地方电影厂或下马、或合并,而珠江电影制片厂因地处华南五省这一特殊而重要的地理位置所致,又有拍摄故事片的成绩,与武汉电影制片厂进行合并后,得以继续保留。蔡楚生联合王为一又开拍了描写解放前广东渔民反抗压迫,敢于斗争的故事影片《南海潮》。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