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退步集第三部分 教育-1

第三部分 教育-1

        “大学之谓,非大楼也,而乃大师之谓也”,故清华梅校长这句话,今拟反读才是——忝为教师未及五年,我既不懂教育,更未做成半件像样的事情。任课之初,写过不少教学计划之类,又为“榜”线边缘起落挣扎的考生写过多份毫无效果的申诉,现在看来,何其天真。以下篇什也是通篇废话,直如梦呓,认真得迹近滑稽,而现时的院校与媒体居然听任我自言自语,无人喝止,自亦无人当真。此可庆幸,亦足堪沮丧。今删削收录,聊供读者一笑。

        第三部分 教育第14节 上百年文化命运天灾人祸的总报应

        近日感冒,嚏涕交加,泡杯热茶,又得给“交谈版”按期写字了。今次是我末一回在这栏目上胡说,索性借这小小的版面,谈论艺术教育。年内至少有十几封来信指责今日的艺术教育,而我目前的角色正是一名教员。教员又怎样呢,就我所知,关于教育的批评必定无效的,我也不过空谈,唯其空谈,但愿不致被删除吧,以下摘录四位读者的意见——

        青岛市一位称我“伯伯”的麟麟说:现在的美术学院高考是不公平的,是一种模式,流水线制造人才,误人子弟。许多启蒙者关注这一问题,但难改中庸,仅是“关注”。湖北的李青雷说:最愤恨的是中国的艺术教育,一边说艺术如何如何,一边又不改革!江苏的立人说:小生不才,承蒙现有的优越的教育制度所赐,暂且无缘接受高等教育……福建的吴晓帆说:我为中国的艺术教育感到悲哀与愤怒。有天才的人总是被那可叹的分数拒之门外。想像力是无法培养的,而艺术最最需要的想像力早已被我们“伟大”的“应试教育”扼杀光了,那些考试真正公平吗?考生中有几个真正钟爱艺术?这个时代的人缺乏梦想与追求,找个好大学,找个配偶,生孩子,再让孩子接受应试教育,浑浑噩噩过一生……学院的教条主义培养出一拨拨所谓美术工作者,但谁是艺术家?

        注2001年,贸然答应上海《艺术世界》开办专栏一年,照例不知写什么,于是请读者月月来信,相与闲聊。这里摘取的是最末一期,事后给别家报刊转载,编者存心耸动,取文中一句话为题,沿用如上。今年见《南方周末》一篇质疑“外语教育”的长篇专文,作者的议论比我专业多了,极有说服力,大约三点:一、外语教育的定位与初衷,大可存疑;二、外语教育推行即久,并未奏效;三、外语考试于“教育法”无据。社会上则另有二说,一是个别大学已自行制定相对灵活的外语考试措施,一是国家拟针对不同学科局部改革外语考试制,改以“语言考试”,重视中文检验,外语仅占少数考分,聊供参考云。但以上均属“听说”,无处求证。目下,我所接触的各地艺术学生,一如既往,为外语教育戏耍作弄,苦不堪言。

        这几位读者显然都是少年,青春大好,前途无量:“无缘接受高等教育”的立人,电脑来信工整清洁;自称是高中生的吴晓帆,钢笔字相当漂亮,落款加签的英文“YOURFRIEND”,更是龙飞凤舞,比美国孩子的英文书写还风流……偏是这样的岁数,总要叫喊“悲哀”、“愤怒”、“不公平”。他们说得对不对?那是落榜者的怨言吗?他们的际遇能否代表其他人?假如有哪位好学生出面反驳,为当前艺术教育描绘另一幅美好图景,我极愿倾听,但我同情与我交谈过的各地艺术院校校内校外的许许多多年轻人。回国教学以来,我的感受是:90年代艺术学院的教育,远不如80年代,远不如“文革”前十七年,甚至远不如艺术学院全部关闭,但艺术教学并未窒息的“文革”十年——在那些年代,我们对学院无比向往,对艺术满怀信念。中国自“五四”前后创办艺术学院迄今,八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的艺术学院从未像今天这样臃肿庞大,像今天这样充斥办学的教条。

        许多人士,许多专著,都在诊断中国当代教育的大病,去年北京教育学家杨东平先生送我一本他所编辑的书《我们有话要说》,所有篇幅均对当代教育的种种错失与斑斑恶果,剀切痛陈。然而大病既久,仿佛无病:我确定,那些文字在目下空前“繁荣”,高叫“改革”的教育大局面前,只是风中的杂音。别的科目、大学究竟怎样,我不清楚,以我任教的见闻,现行教育政策强加于艺术学院的种种规章制度,只在变本加厉。变本加厉是为了什么呢,当然,是为了“加速教育改革”、“完善教学管理”、“振兴人文教育”……我猜,杨先生的书,应该更名为“我们无话可说”。

        我们无话可说。百年来中国最优秀的艺术家倘若活在今天,正当就学年龄,将会怎样挣扎?——天生下湖南齐白石、安徽黄宾虹,必须在今日“考前班”通过愚蠢的石膏素描与水粉画测试才能获得“国画”本科生准考证;天生下我们的徐悲鸿林风眠,必须呈交超过所谓四级或六级外语考试分数,才能在中国境内报考油画专业——且慢,潘天寿、傅抱石、梅兰芳、于是之、刘诗昆、侯宝林、常香玉、李连杰之流,今天想要求师收徒吗?好!管你是画国画唱京戏演话剧弹钢琴说相声敲大鼓翻筋斗,统统必须考外语!他们的朝气、性情、才华与想像力,是在就学期间不断填满各种学时学分,预备日后的“考研”、“考博”,否则不可能以本科学历换饭吃。徐悲鸿著名的人生信条不是“一意孤行”吗,我们且看他将怎样被今天的现实击得头破血流:这一切仅仅是开始,他们必须交付至少五到十年的青春,编一份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专业履历,明里暗里疏通无数关节人事,有心无心耍弄许多实出无奈的上策下策,才可能混到个“助理”、“副高”、“正高”,住进一居室、二居室、三居室,揣着附有头衔的名片,混得像个人样子。以他们的天资,很可能通过节节考试,但哪来时间专心致志发奋作画?以他们的毅力,很可能照样作品迭出,但所谓“量化管理”要的是表格,不是艺术;以他们的才华,很可能发财致富,但恐怕不是我们所见到的境界;以他们的抱负,或许在行政地位上脱颖而出,但休想对我们口口声声“中华民族”的艺术,乃至文化有所作为;以他们的性格,必定不甘受制,那么,我们试来设想他们在今天会被置于怎样的处境?

        所幸都是假设:这些前辈从未身受这等奇罪,别说他们,今天,凡在艺术圈混得开,坐得稳,多多少少有点成就的艺术家,扪心自问,仔细算算,没有一位是90年代艺术学院荒谬森严的教条钳制下出了道而成了功。可怜今天十七八岁的少年儿郎,校门在前,关卡重重,怎么办?!

        当今艺术教育的诸多顽疾,罄竹难书。仅就招收新生、录用才俊、晋升教职而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考核外语并作裁判依据这一制度论,便是艺术教育的死症——其根由,与什么外语、知识、学问、教育,均不相干,因说来话长,不说也罢,此处余皆不论,单来看看此一死症的乖谬与后果:据说,推行外语教育是为便于同所谓国际“接轨”。以人文艺术学科论,此乃大谬,不值细说。日本与中国,均普及外语教育,日本的“国际地位”有目共睹,然据留日十余年归国任教的设计家陆志诚介绍,日本经已废除人文艺术学科的外语考试。再看天津美院青年教师马树清一例,他说,十年前投考慕尼黑艺术学院时,教授问及德语程度,他只能用德语回答一句:“我不会说德语”,语出,遂当即录取。相似案例,在出国艺术学生中不胜枚举。而英美德法诸国青年若是投考本国艺术学院而非得通过“中文”考核而后始得录取,将成何体统?

        据说,掌握外语将有利于同“世界先进学术信息”进行“交流”。此说于理工医科等专业汔无疑义,但证之艺术专业的知识结构与修习规律,则纯属神话,迹近谎言。各门类艺术自有丰富的专业“交流”方式,天生其才,即便文盲或聋哑也竟无妨,古今中外,未曾接受学院教育,甚至丧失某种官能而卓然有成的大艺术家,多不胜数。音韵旋律造型色彩形体舞姿等等,根本就是无国界的“世界语言”,此乃常识,个别艺术家或可借外语略尽辅助之效,但仅属极次要的工具之一,殊不足道,才思敏锐言语犀利如毕加索,毕生不能背全二十六个字母;而在欧陆各大语系中,通晓数国语言原为常态,并非异能。俄国人纳博科夫以英语写作,捷克人昆德拉以法语写作,钢琴家鲁宾斯坦可说五国语言,但其成就必在文才超迈技艺过人,不在掌握语种的多寡,因天下没有一位艺术家凭借外语而能全其天分、成其业绩,此亦毋庸置言的常识。

        理工医科等专项外语的语意和语义,规范精确,通行世界,各国学生习而用之,其必要,其效能,无可置疑。然文、史、哲及艺术门类词语,在各国母语中最是难以把握,仅以“艺术”(ARt)一词为例,即在欧陆各语系中,因地因时有过多种定义、歧义与变化,译成他国词语后,迄今误解不止,争论不休。中国语文深奥精微,无论文言文白话文还是当今翻译体文字的传授与应用,也以文史哲及艺术类词语为最难,莫说从事创作实践的艺术学生,便是文史专家怕也错谬累累,殊难精而通之,如此,竟苛求千千万万艺术学生以外语作“学术研究”之用,岂非说梦?而国外艺术的大量信息,自有国家高等外语专才专事译介,外语教育若假设艺术家可凭修习外语而直接解读浩如烟海的外语文本,其昧于常理,尤甚于政策制定者的无知。

        外语考试制的另一理由倒是出于纯粹“中国国情”。据说国内教育界“关系学”猖獗,有鉴于此,乃特设外语难关遏止之,以正“学术尊严”云。惜乎此举貌似上策,实属下策:如所周知,“国情”历来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外语考试制的严厉实施,无非继续催生更恶劣更精致的应景对付与弄虚作假,亦必先为教条之辈、功利之徒所舞弄。最近北大教授揭一丑闻:该校外语试题制定者的苛酷,达于病态,以至测试美国学生,也竟难倒,译成中文,同样无法解答……而因外语分数是艺术学院考研、考博的最佳敲门砖,全程通行证,多少年纪轻轻的机会主义者索性与外语巧修“关系学”,独以外语高分昂然入学翩然毕业者,在艺术学院司空见惯:“学术”既因“关系学”贬值,又遭投机者公然戏耍,何“尊严”之有?

        要之:人文艺术学科外语考试制流弊,非在外语教育,而在政策的依据与制定。回看外语教育的历史,清末民国实属正常而优异,唯尔后独尊俄语,继之一概废除,再是80年代三令五申全面推广,此一矫枉过正的恶性循环,乃发为我们民族忽亢忽卑或拒或从的文化心理并发症。我们且旁看奉英语为“国文”的美国,尚且因各族裔团体持续反对“英语霸权”,至今未敢在国会悍然通过全国统一的英语教材。未来,中国的中小学生却可能拜普及外语教育之赐而朗朗上口说外语,其“学贯中西”之状,或犹胜于殖民时期吧,然而殖民者何曾稍作语言同化之梦,以外语教育作教育大纲之一,强加中国人文艺术学院的炎黄子孙?外语教育的定位,终取决于人文教育的整体,中国人文教育百年劫难,已有公论,而今外语教育的政策思路,依然是人文教育迭遭污损的后遗症综合症之一端,其病根,即行政掌管学术,罔顾教育规律,其恶果,是人文状况将继续承受压抑,难以振拔。五十年来,我们有导弹飞弹原子弹,我们的文化巨擘在哪里?

        外语教育不等于人文水准,已如上述,而艺术学院外语考试的酷政实施有年,贻害众生,实已积重难返:其一,十多年前,教育界人士即直指我们的考试制度是一项“汰优制度”,人文艺术学科外语考试制尤使此一“劣胜优败”的过程行之有效——前三名前五名优秀考生因外语落榜者,届届有之,无校无之,“择优录取”既难落实,“精英培育”自亦空谈,在校生专业品质连年下降,“博”不如“硕”,“硕”不如“本”,已是各院校公认的事态。其二,可造之才别无出路,唯搁置专业苦攻外语,及至通过,艺技荒疏。我认识几位投靠五次至八九次而因外语分数落榜的“老生”,其境遇较之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尤为可哀,因范进毕竟考的是中文。其三,为外语考试制所逼,硕士博士名额索性听任外语学院次等生滥竽充数、顶替冒充者,无校无之,此亦中国式“政策”与“对策”闹剧的绝佳双簧。然以上症状虽也难堪,尚可维持各校门面,其遗患艺术教育至深且巨者,犹在以下方面:其一,为外语过关,学生从成年到而立之岁,光阴耗费,精力涣散,智能受挫,内心惧憎,学院的办学宗旨,学生的求学意志,为之不伦不类——艺术,已削弱为艺术学院次要而暧昧的点缀。其二,外语教育贻误殃及的学业之一,正是外语,当初制定政策的那点刚愎之心与良好目标,为之淹没,因外语的工具性蜕变为升学的工具,外语,不折不扣成为交还校方以备上报的一纸学分。至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文化修养究竟是否因此提升,无人过问,因所有教条的实质,无非向上负责。其三,尤有甚者,不少院校对外语落榜者网开一面的筹码,是交付数倍的高额学费,近年已蹿升到五六万元之谱:既是收钱,何谈考试权威?收钱,又何必非考外语?教育产业与学术招牌造成赤裸裸的利益交换,使“外语”早就沦为“应试”和“过关”的同义词。其四,中国种种考试积弊久已生成畸形的“考试文化”、“考试人格”,在我到过的十多所全国或各省市重点艺术学院,不曾遇到一位外语和艺术相得益彰,同样优异,并对二者充满热情与信念的学生,满目所见,是不知所从而不得不从的集体表情,那是被考试怪兽过度强奸后的“无表情”。吴晓帆说:“你知道吗?有人说今天的艺术学院是白痴收容所!”不,校园青苗绝不是白痴,今日艺术教育倒仿佛存心要将活蹦乱跳的生命一个个养成“白痴”:说来也是常识,外语水准的高下,必取决于中文的良好根基,我在各校讲演中收到的数百张字条,十之八九文理不通,随处出现常用词语的错别字,无论是书写还是言说,中文,正在大专院校全面沦丧,中文教育,才是迫在眉睫而追之已晚的头等大事!外语考试制还想继续盘剥、离间、侵蚀新青年起码的中文思维与表达水准么?有一天,这外语考试制阳谋若是果然逼出艺术学生普遍的外语水准——天晓得那是怎样的怪物:一群在中国本土满口英文或日语的中国艺术家?——那绝不是中国文化的福音,而是一场荒诞剧。但我不相信那是可能实现的胜景:教条的果实,只能是教条,今之国家的专业中文与外语文本尚且错误百出,艺术学生的外语水准可想而知,至于怎样对付四方八面包围而来的“世界”,希望或在于中小学乃至幼稚园的外语教育,艺术学院,则招生规模倒是越来越大,收取学费越来越高,更兼以上教条的捆绑勒紧之效,艺术学院的学位,艺术学院的艺术,艺术学院的声誉,经已大幅度贬值,并将继续贬值。

        呜呼!三十年前的“文革”,“中央五七艺校”明令三代工农出身者始得入学;三十年后,炎黄子孙必须拿出六级外语分数才能上榜……吴晓帆在长达四页的信中最后问道:“我爱一切的美,我该如何自学?”说实话,我不知道,空话倒有一句,但也是大实话:“美”,不收你银钱,不考你外语,你“爱一切的美”,这“爱”,就会激励并引导你如何自学。我们古代的大画家王冕同志少年时穷得只能放牛,有一天,他在牛背上看见雨后美丽的晚霞,大为感动,从此画起画来——在我们五千年艺术史灿烂辉煌的记忆中,根本没有今天这样的所谓“艺术学院”。

        以上所说,只是当今教育机体的局部“溃疡”:何必认真!我们的国家正在富强,国运,真是挡不住地好。人文教育艺术教育怎么办呢,不必惊怪:那是我们上百年文化命运天灾人祸的总报应—今日的所谓人文艺术学科,只是国家教育事业的摆设与点缀,竞起高楼的艺术学院,说破了,只是众人的饭碗。惭愧,我也正在混这碗饭吃,我该时常提醒自己:何必认真。

        版面用完了。来年,《艺术世界》还想哄我办一道专栏:每月聊一幅所谓“世界名画”。我不敢答应。我得歇歇,多画画,多看书,好好学中文。难为大家陪着我结结巴巴聊了十二个月,我谨向逾百位捧场来信,尤其是我未予回应的读者,鞠躬致歉,鞠躬致谢。

        2001年11月11日

        第三部分 教育第15节 天性和才能是挡不住的(1)

        2002年在“美术同盟”与艺术青年网上交谈

        陈丹青:大家好。

        大海:我想听听您对中国教育体制的看法。

        陈丹青:能问得更具体一点吗?

        虫二:学好外语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陈丹青:我针对的是外语考试制度,不是外语。

        guest:有人说中国的教育是不完全的,中国学艺术的学生多数比较没文化。您怎么看这些?

        陈丹青:是我们的历史断层和教育制度使艺术学生“没文化”。

        注这是我头一次与“虫二”、“豆子”、“无脚鸟”……之类网上青年对话,以下抄录这次交谈的广告词:“今年初,‘美术同盟’转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陈丹青痛陈英语考试弊端的长文《我们上百年文化命运天灾人祸的总报应》,反响强烈。应网友要求,本网站请陈丹青与大家作网上交谈。”交谈过后,网站站主赏我一枝烟,另送一枚黑皮包,回家装上电脑,用到现在。 外语考试制的制定者将“外语”等同“文化”,就说明他根本没文化,可他们还说学生没文化。

        hippies:艺术界就是名利场?您怎么看?我涉世未深,能给点意见吗?谢谢。

        陈丹青:何止艺术,人生就是名利场。

        guest:你觉得懂两种语言是不是更好?我觉得懂一种外语就可以了。

        陈丹青:您懂中文么?我连中文都不敢说懂。

        鲍栋:你觉得美术教育的种种问题和大的体制有关系吗?

        陈丹青:当然,所有事情背后都站着体制。

        鲍栋:你一个人能做什么呢?你正在做什么事情来改变这一切?

        陈丹青:我什么都做不了,更不能改变任何事情。我能做的就是空口说话,只剩下这点说话的权利。制度会埋没人,也会使人坚强,靠自己奋斗,别指望其他。

        阿波:陈老师,你和丁方在80年代都是风云人物,可我现在更喜欢丁方,他没有你这样的张扬,我感觉你是在作秀。

        陈丹青:谢谢。我此刻是在“作秀”。

        玄玄色:陈老师,你怎样看待现在的行为艺术?

        陈丹青:让它发生,谁愿意做就让他去做,只要不犯法。

        一杯凉水:你觉得行为艺术可以听之任之吗?

        陈丹青:我没有权力说“听之任之”这样的话,我不是政府官员。

        豆子:你认同行为艺术吗?

        陈丹青:我认同所有艺术。我很早就认识台湾的行为艺术家谢德庆,很佩服他,二十多年前他就做,做得很诚恳,现在的大陆行为艺术家受到他影响。

        豆子:行为艺术形式的新颖让我感动,他太棒了!我们需要“个性”的艺术!!!

        陈丹青:对!

        小张:在西方艺术院校里有像中国美术院校里的帮派之争吗?

        陈丹青:有人的地方都会有帮派之争。

        林莹:有些行为艺术很血腥,你是怎么看的?

        陈丹青:“文革”时期的血腥,如今社会上的种种罪恶,比行为艺术不知要血腥多少。你到公安局去看看档案照片!还有录像呢。

        一杯凉水:但是行为艺术的血腥跟犯罪的血腥是不一样的,一种是犯罪一种是艺术,你觉不觉得有些行为艺术是对人们的一种误导?

        陈丹青:对,是不一样,但在行为艺术之外,太多事物正在误导我们,行为艺术只是一个很小的圈子。

        suntao:行为艺术很好,因为能提供很多的可能性不是很好吗?我们太贫饥了!不是吗!

        陈丹青:完全同意。

        玄玄色:有时觉得行为艺术很残忍。你是怎么看待的?

        陈丹青:远不及外语考试制度残忍。行为艺术摧残一个死婴,教育制度摧残多少活人?!

        烹云煮石:有人说行为艺术是西方对本土的文化侵略,你怎么看?

        陈丹青:至少有一万件西方的事情正在对我们进行“文化侵略”,都是我们请人家进来“侵略”的,或者说,我们“自我殖民”,其中一项就是人文学科的外语考试。

        suntao:“文化大革命”在一些领域还在继续!我是这样认为的!

        陈丹青:没错!“文革”是我们的集体人格,集体遗传。

        豆子:有界内人说,中国的艺术教育太古板,你认为呢?

        陈丹青:对。光是古板也没关系,中国艺术教育太自作聪明。

        挡车之螳:作为一个艺术家,您觉得是什么成就了您?

        陈丹青:干活,保持做。但不要想什么“成就”。

        小张:您怎样看中国美术教育与当下大艺术环境的脱节问题?请回答。

        陈丹青:是很脱节,但还是有很多有意思的人会冒出来,天性和才能是挡不住的。

        林莹:你刚刚说过“文化大革命”也是血腥的,但是那已经发生了,无法避免,现在的行为艺术还是一个小范围,何不制止呢?你是怎么看的?

        陈丹青:我没有资格制止任何艺术。艺术如果冒出来,制止没用。除了样板戏,“文革”制止一切艺术,现在呢,一切又冒了出来,还多了一个“行为艺术”。

        无脚鸟:我觉得在现在这种状况下,真诚是判断艺术品的关键标准,你呢?

        陈丹青:能对自己真诚就好。

        豆子:你喜欢毕加索吗?你觉得现在是你玩艺术还是艺术玩你?

        陈丹青:彼此玩。没有一样东西只是你玩他,玩久了,它肯定掉头来玩你。

        q:用综合大学的模式管理艺术学院是悲哀的吗?

        陈丹青:我不懂管理模式。良好的管理是必需的,但不要成为模式。我们的体制只是在“管”,没“理”顺。

        无脚鸟:现在对自己真诚的人很难混进艺术圈吧?

        陈丹青:艺术圈里有真诚的人,只是越来越少了。

        iqeqverylow:但是我觉得目前这种教育体制能出好的教师吗?我就是一个美术师范生,我和我的同学都很迷茫,一方面要学很多与美术无关的东西,专业却又只是学到表面的,并没有太多思想上的内容,我们该怎么做?

        陈丹青:制度是一个方面,如果你想当一个好教师,你会当一个好教师,看你想不想当。前面已经说了:靠自己。自己努力。真正有效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第三部分 教育第16节 天性和才能是挡不住的(2)

        豆子:谢谢你回国,但更希望你能为中国的艺术教育改革做出贡献!能否让我们更自由!

        陈丹青:我做不出任何贡献。不要讨自由,没有人能给你自由,只有靠自己。

        cah:您得罪很多人了似乎,那么回国是不是为了得罪他们来了?

        陈丹青:要真是这样的话,我也会被得罪的。谢谢您提醒。

        哲:我想问一下,陈老师,你觉得现今的中国艺术状态是否正常,如今形形色色的艺术门类在中国是否有生命力,他们真的适合我们的国情吗?谢谢。

        陈丹青:艺术状态?我只能问我自己的艺术状态。你很难定义哪种艺术在哪个阶段适应国情。我们的国情没这么窄吧?

        tomfeitomfei:我自己感觉中国的艺术家像是啤酒杯里的泡沫,只能浮现一时。您是否认为?

        陈丹青:绝大多数艺术都是泡沫。有点泡沫很好呀,没有泡沫的啤酒没人喝。

        大愚:中国艺术家在国外的遭遇如何?

        陈丹青:各人有各人的遭遇,性格不同遭遇不同。

        iqeqverylow:那陈老师,你觉得现在的行为艺术和前几年红火的摇滚有没有相同之处啊?

        陈丹青:有关系,有相同之处。行为艺术也好,摇滚也好,都是本土没有发生过的事情,现在发生了。

        挡车之螳:陈老师,您是我的长者,我斗胆问一句,艺术中的想像,与生活中的现实,曾给您带来过反差吗?或者说是其他一些思想上的变化吗?

        陈丹青:斗胆回答:虽然我不太懂这个问题,但我自己经常有反差,有变化。

        andy:艺术是时尚的吗?

        陈丹青:是,可以这么说。现代艺术是一种时尚。

        林莹:你会尝试新的风格吗?

        陈丹青:也许会吧,风格不是尝试出来的。风格要看你是怎样一个人。

        ddd:好像你提了很多体制的问题。

        陈丹青:对,体制挡道嘛。

        刘德麻:技术重要吗?

        陈丹青:重要,问题是你拿技术去做什么?

        刘德麻:技术重要还是思想重要?

        陈丹青:好的技术里已经有思想,好的思想也需要好技术。

        11:我想问您画画的有必要了解哲学方面的知识吗?

        陈丹青:应该读哲学,问题是哪种哲学,绝大多数哲学著作我看不懂。生活里充满哲学。

        豆子:你觉得现在的你受束缚吗?

        陈丹青:有点受束缚,也替学生受束缚。

        dazhi:你对女性画家的看法如何?

        陈丹青:您是指哪位?现在的女孩子比男孩子画得好,用心,有慧心。

        艺术疯子:你认为在中国人学油画的意义何在?

        陈丹青:人生“意义何在”?

        豆子:你觉得做艺术苦吗?

        陈丹青:也苦也乐。别的事更苦,比如整天坐在电梯里给人开电梯。

        joanna:我觉得有些方面国内不可能提供很好的环境。

        陈丹青:没有一个地方能够提供很好的环境。我最好的画都是在很糟糕的环境下画出来的。

        guest:你怎么看那些不懂艺术的人,你觉得他们活得悲哀吗?

        陈丹青:不悲哀。不懂艺术的人也许替我们悲哀呢,他们想:瞧这帮傻×。

        kkkkkk:要做你的博士生有何要求?你认为画画的需要博士的头衔吗?

        陈丹青:我没有什么要求,现在博士生的要求,都是教育部定的,我对学生的要求就是这个人要真率。

        tomfeitomfei:陈老师,您有没有想过把幽默放到艺术里面?

        陈丹青:幽默是一种品德。

        guest:不疯掉的能算是艺术家吗?

        陈丹青:能啊,当然能,艺术不是疯狂。不然疯人院就是艺术学院。

        豆子:作为你来讲,你想带怎样的博士生(抛开社会因素)?

        陈丹青:我想带瞧不起博士的博士生。

        11:我觉得现在的人把凡·高神化了,您觉得呢?

        陈丹青:人需要神话。

        克雷:您平时有什么业余爱好啊?

        陈丹青:发呆。

        tomfeitomfei:你对学生的要求看起来不是很高?你不看重画技和想像力啊?

        陈丹青:真率是很高的要求。真率是品德。

        iqeqverylow:我们现在有的同学不看重艺术史,您觉得有什么不妥?

        陈丹青:有些人不看重,那就不看重吧,我没办法。不看重他会吃亏。不过很多看重艺术史的人也吃亏,吃艺术史的亏。

        天使的忧郁:可是谢红军如果不是遇到你,在国家的要求下混得很惨的,可是您个人的力量还是不够的,您是否应该联合大多数真正搞艺术的人为艺术界多做点事情?

        陈丹青:不要联合人。每个人自己好好做,一点一点做,不要去改变什么,能改变自己就很好。

        太一:无神论阉掉了国人的灵魂!您怎么看?

        陈丹青:但是生出了十三亿人口。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