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激荡三十年企业史人物:首富部落

企业史人物:首富部落

        这是一群传说中的人们。

        他们低调、冷静、圆润,像一枚枚形状迥异却功能相近的金币。他们都不可思议地富有,在绝大多数人看来,那些财富只有用想象的方式才可能被消费掉。

        他们是一个国家中最富的那个人,这个人,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在这个商业主导一切的社会中,这已不仅仅是一个金钱数字的概念,而更带有象征和寓言的韵味。于是,对这一族群的解读,便超出商业经略的范畴,而更带有生命审视的意味。

        美国作家爱伦堡在评论俄罗斯女诗人茨维塔耶娃时说:“她尽一切努力使自己默默无闻。”这句话用在很多首富的身上似乎更加合适。

        有时候,首富们的低调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2004年,德国的阿尔布莱希特兄弟以411亿美元的资产跃居全球第三富豪,而人们发现,最新关于两兄弟的采访是在1953年,而最近刊登过他们照片的报纸是在15年前出版的,惟一被大家知道的是:他们中哥哥卡尔如今已82岁,弟弟特奥也已经80岁。

        在绝大多数的现任首富中——特别是在欧洲大陆,低调似乎是他们共同的性格特质。跟很多人想象完全不同的是,他们往往不定居在伦敦、巴黎这样的大都市,而是常年生活在一些不知名的小乡村和小城市里。他们也很少出现在诸如“财富论坛”、达沃斯企业领袖年会这样的商业盛会中——“不着文字”似乎是一条不成文的“首富传统”,二十世纪初的美国首富洛克菲勒便在遗嘱中严厉禁止后人为他写传记。

        与低调相伴的是生活的简单和节俭。一度被认为财富很可能超过了比尔。盖茨的瑞典首富坎普拉德是宜家的创办者。人们对他的描述是这样的:坎普拉德从来缺乏光鲜的外表,他没有时髦的服饰、昂贵的手表和豪华的轿车,出门旅行总是坐经济舱。如果公司为他预订了昂贵的东西,他会非常恼火。在宜家总部吃工作午餐,他会从自己的钱包里掏出钞票付账。

        过分的招摇、明星的气质、对公共事务的热衷往往对于财富的累进是一些负数。意大利的贝卢斯科尼是首富中少有的政治明星,据他说,自他步入政坛,司法界已经对他的商业活动展开了数十项调查,起草了87份针对他和他的商业利益的法律文件,司法官员为此造访其家族企业的办公室达470多次,仅是关于他的法庭听证会就举行了1500多场。

        “公司从优秀到卓越,跟从事的行业是否在潮流之中没有关系,”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中发现的这条公司定律在首富的观察中仍然生效。

        从首富们所从事的行业来看,他们似乎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特别地受到上天的眷恋,那些行业的进入,不存在太高的进入门槛。在三十个首富中,有四个是开连锁店的,三家是做传媒的,两个卖啤酒的。如果说有什么经营秘诀的话,“专业背景下的全球化”、“渠道为王”和“核心资源垄断”是造就今日首富的三个谜底。

        在一百乃至数十年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土地曾经是诞生巨富的最大“温床”。亚洲地区的香港李嘉诚、马来西亚郭鹤年家族、新加坡的郭令明家族都是这一模式的产物,即便在老牌的商业帝国英国,在伦敦市中心拥有几百亩土地的威斯敏斯特公爵便长期盘踞在首富的宝座上,直到两年前才被转入英国国籍的俄罗斯神奇小子罗曼。阿布拉莫维奇超过。

        而今天,因土地增值而资产陡增的创富神话,在那些商业成熟国家已经成昨日黄花。在2005年度的欧美首富中,没有一个是以房地产为主业的。而华人富豪中,除了菲律宾首富陈永栽的发迹与房地产关联不大外,其余皆与地产渊源颇深,除李嘉诚算得上与时俱进,财富增长势头不减,其他的都豪气不比当年,资产长期徘徊在20亿美元上下,难有寸进。

        除了亚洲地区之外,在当今欧美各国的首富中,几乎没有一家是多元化的财团。相反,专业背景下的全球化是一个流行的趋势。

        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全球化的策略,使得一些并不出众的传统公司一跃而让人望尘莫及。

        荷兰的喜力、瑞典的宜家、法国的欧莱雅、西班牙的Zara、日本的三得利,包括韩国的三星,正是因为及时而长久地坚持了跨国战略,成就了公司的一代霸业。据称,在欧莱雅公司中,其员工来自45个民族,4.8万名员工中,3.6万在法国以外。

        与全球化特征相关的是,那些专注于渠道能力的公司正散发出前所未见的财富魅力。

        如果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能活到今天,他的资产将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两倍。在今年《福布斯》的全球富豪榜上,沃尔玛家族占去了从第十一到十四共五个席位。瑞典首富、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排名第六,德国首富、阿尔迪连锁超市创始人卡尔。阿尔布莱希特排名第八,在这个富豪榜上,前二十名顶级富豪中有九名是连锁零售商,其比例之高,堪称赫然。在过去的一年中,仅英格瓦。坎普拉德一人的资产便增多了45亿元,而这个数字超过了当今商界风头无人可比的韩国首富李健熙的所有资产,后者领导的三星集团已经是全球成长性最好的综合性电子企业。

        这些连锁零售商所具备的不可匹敌的竞争能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是现代连锁商业所产生的规模效应;第二则是快速应变的创新能力,西班牙首富阿曼西奥。奥尔特加。高纳创办的Zara服装公司从来不为自己的连锁店投放一分钱的广告,却聘用了200名设计师,每年推出的时装款式高达2万余种。

        “垄断是暴利惟一的源泉”。这条犹太商法似乎迄今仍未失效,而稍有进步的是,垄断的意义正更为泛化和“商业化”。

        在当今所有的首富中,惟一与资源型垄断有关的大概就只剩下两家,一是南非的奥本海默家族,他们控制了全球钻石资源的70%;另一个则是中国澳门地区的何鸿燊,他掌控了当地的赌博业。

        而其他的各国首富则无一例外地通过完全市场竞争的手段,在各自的主营行业中保持着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形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垄断效益。美国首富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基本上完全控制了全世界电脑的桌面系统,意大利首富掌握着全国商业电视80%的市场份额,澳大利亚首富控制了全国80%的杂志市场,加拿大首富垄断了报刊市场的70%以上,新任印度首富则拥有世界年钢铁产量的6%.让人惊奇的是,在三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首富中,只有两位半是以It为主业的,一个是比尔。盖茨,另一个是中国台湾的郭台铭,他领导的鸿海集团是全球盈利第一的电子专业制造服务厂商,在“房产大王”兼“保险大王”蔡万霖去世后,他的资产已超过王永庆而居全岛之首,那半个则是墨西哥的首富卡洛斯。萨利姆,这位61岁的黎巴嫩移民在二十年前用1760万美元买进了墨西哥电话公司,如今这家公司已经戏剧性地增值到200亿美元,占据墨西哥证券交易所总资本的40%。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首富对国家经济的实质性影响已非当年可比。在1901年,当时的美国首富是安德鲁。卡内基,他所领导的美国钢铁公司资本达到14亿美元,相当于彼时美国流通货币的三分之二。在今天,除了某些极端贫困的国家,那种能够一手垄断国家经济命脉的“绝对富豪”已经很难出现了,在过去的几年里,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以霍多尔科夫斯基为首的“七寡头”之间的搏命角斗,便是一个商业制度雏形初现的国家政权对此的一种本能式抵拒。

        成为一位首富大概需要多少时间?这是很多人所关心的。

        通过对三十个国家和地区首富研究得出的结论,足以让所有人都充满信心:这三十个人的父辈没有一个是首富!三代以上的豪门世家不到两成,其家族产业为钻石、啤酒、服装、媒体,两成左右是第二代创业。另外,中产阶层出身的占到了四成左右,他们是个人奋斗的典范,而还有两成则是出身极其卑微,如矿工、小店职员、移民、不名一文的“穷王子”,甚至走私贩子。

        也就是说,如果机缘凑巧、天纵奇才,任何人从现在开始都是有可能终其一生成为一个国家的首富。

        往往是在一些发展中或转型期国家,容易发生一些戏剧性的财富爆增事件。第一个被印上中国首富标识的牟其中在某种意义上便是一个游走在法律边缘的贸易贩子,他把四川的滞销轻纺品、罐头贩卖到俄罗斯,换回来几架后来——掉下来的飞机。

        如今已是英国首富的阿布在并不遥远的1989年,还是莫斯科机场的一个走私贩子,“他的包里装满了万宝路香烟、夏奈尔香水等违禁品,为了把这东西带上飞机,他可真没少费劲儿,铤而走险地跟警察和安检人员斗了大半天智力才闯关成功。”

        这样的故事太过粗劣,但是却发生在所有的体制转型国家中。这些首富的出没,为首富榜注入了一股充满血腥、草莽的丛林气息。

        而一些新的面孔冒涌出来,他们的出现似乎预示着新的财富理念正莽莽生成,新的创富通道正悄然打开。

        在欧洲,没有哪个富豪比40岁的瑞士首富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更迷人了。

        他出生于富豪世家,他10岁开始跟随其父亲接触商界,17岁时帮助公司制作年度预算,31岁时正式接替父亲成为整个家族企业的国际公司的CEO;他不仅富有而且拥有才华,年轻、英俊、风度翩翩,先后取得哈佛商业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波士顿大学理学士学位,一份期刊把他称为“瑞士产业王朝的皇储”;如果说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的故事太过眩目,那么沙特阿拉伯的现任首富、48岁的阿勒瓦利德。本。塔拉勒却是另一个十分出人意料的“阿拉伯故事”。

        塔拉勒是沙特上千名“酋长王子”中的一个穷小子。当他23岁开始做生意的时候,手头只有1.5万美元的起家费。他及时预见到政府依靠石油美元实施的高福利政策,将大大刺激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就在首都利雅得买下了两大块地产。今天,他已成为沙特阿拉伯首都最大的私有地产拥有人。

        29岁那年,接连成功的他又把触角伸向金融界,他成为连年亏损的沙特阿拉伯的联合银行最大股东,在几年后使它成为沙特盈利最高的商业银行。他的股份遍及所有商业领域,有他参股的公司包括花旗银行、新闻公司、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麦当劳、迪斯尼、苹果、摩托罗拉、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福特、亚马逊、EBay、柯达、施乐等一系列国际知名企业。目前塔拉勒的总资产高达237亿美元,名列2005年《福布斯》排行榜的第五位。连“股神”巴菲特都在一封信中谦逊地说,“有时候,他们管我叫华尔街的‘塔拉勒’。”

        刚刚当上台湾首富的郭台铭则是华人巨富的希望。新的全球富豪榜上,他的资产已经超过87岁的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而一跃登顶。

        如今,抛头露面已经被首富们视为不智之举,他们更愿意默默无闻地生活在镁光灯的视野之外。

        年初以来,关于首富的新闻一直不断。5月间,比尔?盖茨宣布将从微软的经营中退出,专心于慈善基金会。他同时承诺捐出大部分资产。三个月后,华人首富李嘉诚在香港宣布,将捐出三分之一的资产用于慈善事业。

        在这样的新闻热浪中,人们对首富的生活态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很多人心目中,首富们应该是一群光鲜明亮的人,住在金碧辉煌的高楼里,出入前呼后拥,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在现任首富中——特别是在欧洲大陆,低调才是他们共同的性格特质。跟很多人想象完全不同的是,他们往往不定居在伦敦、巴黎这样的大都市,而是常年生活在一些不知名的小乡村和小城市里。

        他们几乎从不参加群星闪耀的派对或嘉年华活动,尽管这些奢侈光鲜的活动很多是由他们的公司所组织或出钱主办的。他们也很少出现在诸如“财富论坛”、达沃斯企业领袖年会这样的商业盛会上,人们很少听到他们宣讲自己的财富智慧,或为自己著书立说——“不着文字”似乎是一条不成文的“首富传统”。

        二十世纪初的美国首富洛克菲勒便在遗嘱中严厉禁止后人为他写传记。他们只是默默无闻地一天一天把自己的财富数字累积上去,让那些金光闪闪的金钱拦挡住任何射向他们的好奇光线。

        他们的低调令人惊奇,但与节俭相比,后者更加令人不可思议。一度被认为财富很可能超过了比尔?盖茨的瑞典首富坎普拉德是宜家的创办者。这位农场主的儿子、第二代德裔移民用一生的时间打造出一个令人生畏的家具连锁帝国。

        人们对他的描述是这样的:坎普拉德从来缺乏光鲜的外表,他没有时髦的服饰、昂贵的手表和豪华的轿车,出门旅行总是坐经济舱。如果公司为他预订了昂贵的东西,他会非常恼火。在宜家总部吃工作午餐,他会从自己的钱包里掏出钞票付账。他喜欢喝酒,但不一定要贵重,一瓶廉价的威士忌能让他更加愉快,他会开着老式的沃尔沃汽车到处乱窜,或乘公交车去菜场淘廉价蔬菜。

        在今天的首富群体中,像上世纪60年代的世界首富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那样的人物已经被风吹雨打去了。这位“世界船王”在1968年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后,十分轰动地迎娶了他的遗孀杰奎琳。而在地中海小国著名赌城摩纳哥遇到财政困难时,奥纳西斯甚至试图吞并摩纳哥,更是让世人哗然。今天,那些传媒眼中的传奇人物,在首富这个部落中已是另类,更多人愿意默默无闻地在镁光灯的视野之外生活。

        比尔?盖茨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首富。这位It产业的宠儿在过去十几年里创造了一个天大的财富神话。但今天,比尔?盖茨的首富位置正不断遭受更新产业的冲击——来自互联网的威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扩大,Google的神话至少在吸引力上,已经超越了微软。

        但这只是财富的一个方面。事实上,财富依然遵循着某种特有的规律。2005年,胡润推出的大陆富豪榜上,前三名是黄光裕、严介和、陈天桥,分别来自零售业、建筑业和It业,而2006年福布斯的全球富豪榜上,比尔?盖茨、沃?巴菲特是全球最富有的人,但如果考虑到被分散了财富的沃尔玛家族,全世界最富有之人的产业也是零售、投资和It业。

        因此,首富们之所以成为首富,与他们的行业并无太大关系,如果一定要找个答案,“专业背景下的全球化”、“渠道为王”和“核心资源垄断”依然是造就首富的三个谜底,即使是新经济也依然遵循着这个规律。

        时势造就英雄,但成为一位首富需要多少时间呢?我们研究30个国家和地区首富得出的结论,足以让所有人都充满信心:这30个人的父辈没有一个是首富!三代以上的豪门世家不到两成,其家族产业为钻石、啤酒、服装、媒体。两成左右是第二代创业,父辈完成了原始积累,传到子女手中则攀上了事业的塔尖。另外,中产阶层出身的占到了四成左右,他们是个人奋斗的典范。而还有两成则是出身卑微,如矿工、小店职员、移民、不名一文的“穷王子”,甚至走私贩子。

        也就是说,如果机缘凑巧、天纵奇才,任何人从现在开始都是有可能终其一生成为一个国家的首富。

        成为首富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但如何处理首富的巨额财富有时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从来没有人因为富甲一时而长久地被人们纪念,相反,人们常常提起的是他对待财富的态度及相关的细节。

        当代商业调查公司的奠基者乔治?盖洛普博士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人们对历史上有些人物念念不忘,有时并非由于他们的政绩如何、战功多大、拥有多少财富,而只因为他们的有些性格上的细微特点。”

        首富们显然也在考虑这些问题。有一位香港记者曾经问李嘉诚:“君以为一生之中,最快乐的一刻是何时?”李嘉诚答道:“老夫老妻,开一间临街小店,忙碌终日,日落打烊时,紧闭店门,在昏暗灯下与老伴一张一张数钞票。”

        有理由相信,这样的答案是这位华人首富的真实心声。事实上,他如同其他散布在全球角落的各国首富一样,在获取了巨大的财富之后,总是会转入对人生的思考。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生命总是最真实的,财富只是结果,这点任何人都一样。

        有人曾经用马斯洛的生命需求理论解释富人们的慈善举动。而马克斯?韦伯则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认为,在中产阶级仍很落后的国家,都曾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盛行不择手段地通过赚钱牟取私利,这几乎是一个无法超越的阶段。而成熟商业社会的标志则是,人们从物质的追逐中脱离出来,开始去发掘生命中另外一些抽象、形而上的价值。一个国家如此,任何个人也不例外。

        韦伯的论述在首富身上得到了最生动和准确的体现。如果要用卡尔?马克思的话来表述,那么,这些首富则用一生实践了他的这句名言:“劳动是人的本质,真正的本质。”事实上,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物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丰富和不可思议,而人类在精神层面上的需求则面临越来越急迫和严厉的拷问。一百多年来,几乎所有的财富拥有者都被迫直面这样的拷问。

        20世纪初的美国首富安德鲁?卡内基由一个纺织女工家的穷小子成长为一代钢铁大王,他在晚年把绝大多数时间都投入到了宗教和慈善事业中。今天在美国各地,你到处可以看到卡内基捐献的图书馆、博物馆。

        与他同时代、一手打造了华尔街的美国金融家摩根,晚年大量购买艺术品用于捐赠,死后仅留下数千万元美元。洛克菲勒得知这个数字后说:“摩根算不上是一个富人。”而洛克菲勒本人,这位在商场上以小气、冷酷无情著称的首富,却在晚年也捐出了绝大多数的财产。在遗嘱中他居然说:“死而富有是一种耻辱。”

        卡内基、摩根和洛克菲勒是幸运的,他们终身沉迷金钱游戏,享受到了其中的刺激、惊险和快感,然后在告别人世之前,终于找到了游戏的答案。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