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论正义和仁慈 第一章 两种美德的比较 因为只有具有某种仁慈倾向、出自正当动机的行为才是公认的感激对象,或 者说仅仅是这种行为才激起旁观者表示同情的感激之心,所以似乎只有这种行为 需要得到某种报答。
因为只有具有某种有害倾向、出自不正当动机的行为才是公认的愤恨对象, 或者说仅仅是这种行为才激起旁观者表示同情的愤恨之心,所以似乎只有这种行 为需要受到惩罚。
仁慈总是不受约束的,它不能以力相逼。仅仅是缺乏仁慈并不会受到惩罚; 因为这并不会导致真正确实的罪恶。它可能使人们对本来可以合理期待的善行表 示失望,由此可能正当地激起人们的厌恶和反对;然而,它不可能激起人们会赞 同的任何愤恨之情。如果一个人有能力报答他的恩人,或者他的恩人需要他帮助, 而他不这样做,毫无疑问他是犯了最丢人的忘恩负义之罪。每个公正的旁观者都 从内心拒绝对他的自私动机表示任何同情,他是最不能令人赞同的恰当对象。但 是,他仍然没有对任何人造成实际的伤害。他只是没有做那个应该的善良行为。
他成为憎恶的对象,这种憎恶 是不合宜的情感和行为所自然激起的一种激情; 他并不是愤恨的对象,这种愤恨是除了通过某些行为必然对特定的人们作出真正 而现实的伤害之外,从未被合适地唤起的一种激情。因此,他缺少感激之情不会 受到惩罚。如果有可能的话,通过施加压力强迫他做他应该抱着感激的心情去做 的和每个公正的旁观者都会赞成他去做的事,那就似乎比他不做这件事更不合 适。如果他的恩人企图用暴力强迫他表示感激,那就会玷污自己的名声,任何地 位不高于这两者的第三者加以干涉,也是不合适的。不过,感激之情使我们愿意 承担的作出各种慈善行为的责任,最接近于所谓理想和完美的责任。友谊、慷慨 和宽容促使我们去做的得到普遍赞同的事情,更加不受约束,更加不是外力逼迫 而是感激的责任所致。我们谈论感激之恩,而不谈慈善或慷慨之恩,甚至在友谊 仅仅是值得尊敬而没有为对善行的感激之情所加强和与之混杂的时候,我们也不 谈论友谊之恩。
愤恨之情似乎是由自卫的天性赋予我们的,而且仅仅是为了自卫而赋予我们 的。这是正义和清白的保证。它促使我们击退企图加害于己的伤害,回敬已经受 到的伤害,使犯罪者对自己的不义行为感到悔恨,使其他的人由于害怕同样的惩 罚而对犯有同样的罪行感到惊恐。因此,愤恨之情只应用于这些目的,当它用于 别的目的时,旁观者决不会对此表示同情。不过,仅仅缺少仁慈美德,虽然可以 使我们对于曾能合理期待的善行感到失望,但是它既不造成任何伤害,也不企图 作出这种伤害——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自卫。
然而,还有一种美德,对它的尊奉并不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意愿,它可以用压 力强迫人们遵守,谁违背它就会招致愤恨,从而受到惩罚。这种美德就是正义, 违背它就是伤害;这种行为出于一些必然无人赞同的动机,它确确实实地伤害到 一些特定的人。因此,它是愤恨的合宜对象,也是惩罚的合宜对象,这种惩罚是 愤恨的自然结果。由于人们同意和赞成为了报复不义行为所造成的伤害而使用的 暴力,所以他们更加同意和赞成为了阻止、击退伤害行为而使用的暴力,也更加 同意和赞成为了阻止罪犯伤害其邻人而使用的暴力。那个策划某一违反正义行为 的人自己也感到这一点,并感到他所伤害的那个人和其他人为了阻止他犯罪或在 他犯罪之后为了惩罚他而会极其恰当地利用的那种力量。由此产生了正义和其它 所有社会美德之间的明显区别,这种区别近来才为一个非常伟大、富有独创天才 的作者所特别强调,即我们感到自己按照正义行事,会比按照友谊、仁慈或慷慨 行事受到更为严格的约束;感到实行上面提及的这些美德的方法,似乎在某种程 度上听任我们自己选择,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感到遵奉正义会以某种特殊 的方式受到束缚、限制和约束。这就是说,我们感到那种力量可以最恰当地和受 人赞同地用来强迫我们遵守有关正义的法规,但不能强迫我们去遵循有关其它社 会美德的格言。
因而,我们肯定总是小心地区别:什么只是该责备的,或者是合宜的指责对 象,什么是可以利用外力来惩罚或加以阻止的。应该责备的似乎是缺乏一般程度 的、合适的仁慈行为,经验告诉我们这是可以指望每个人做到的;相反,任何超 出这个程度的慈善行为都值得赞扬。一般程度的仁慈行为本身似乎既不应该责备 也不值得赞扬。一个对其亲属所作的行为既不比多数人通常所做的好也不比他们 坏的父亲、儿子或兄弟,似乎完全不应该受到称赞或责备。那以反常和出乎意料 的、但是还合适和恰当的友好态度使我们感到惊讶的人,或者相反,以反常的和 出乎意料的、也是不恰当的冷酷态度使我们感到惊讶的人,在前一种场合似乎值 得赞扬,而在后一种场合却要受到责备。
然而,就是在地位相等的人中间极为一般的善良或慈善也不能以力强求。在 地位相等的人中间,每一个人自然而然地被认为、而且早在市民政府建立之前就 被认为拥有某种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以及对那些伤害自己的人要求给予一定程度 惩罚的权利。当他这样做的时候,每个慷慨的旁观者不仅赞成他的行为,而且如 此深切地体谅他的感情以致常常愿意帮助他。当某人攻击、或抢劫、或企图谋杀 他人的时候,所有的邻人都会感到惊恐,并且认为他们赶去为被害者报仇,或者 在如此危急的情形中保护他,是正确的。但是,当一个父亲对儿子缺乏一般程度 的父爱时,当一个儿子对他的父亲好像缺乏可以指望子女具有的敬意时,当兄弟 们缺乏一般程度的手足之情时,当一个人缺乏同情心并在非常容易减轻同胞的痛 苦的时候拒绝这样做时,在所有这些场合,虽然每个人都责备这种行为,但没有 人认为:那些或许有理由期待比较厚道的行为的人,有任何权利以力强求。受害 者只能诉苦,而旁观者除了劝告和说服之外,没有其它方法可以干预。在所有这 些场合,对地位相等的人来说,彼此以暴力相争会被认为是绝顶的粗野和放肆。
在这一点上,一位长官有时确实可以强制那些在他管辖之下的人,彼此按照 一定程度的礼仪行事。这种强制普遍为人所赞同。所有文明国家的法律都责成父 母抚养自己的子女,而子女要赡养自己的父母,并强迫人们承担其它许多仁慈的 责任。市政官员不仅被授予通过制止不义行为以保持社会安定的权力,而且被授 予通过树立良好的纪律和阻止各种不道德、不合适的行为以促进国家繁荣昌盛的 权力。因此,他可以制定法规,这些法规不仅禁止公众之间相互伤害,而且要求 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行善。一旦君主下令做那些全然无关紧要的事情,做那些 在他颁布命令之前可以不受责备地置之脑后的事情,违抗他就不仅会受到责备而 且会受到惩罚。因此,一旦他下令做那些他发布任何这种命令之前置之脑后就会 受到极为严厉的责备的事情,不服从命令就确实会受到更大的惩罚。然而,立法 者的全部责任,或许是要抱着极其审慎和谨慎的态度合宜而公正地履行法规。全 然否定这种法规,会使全体国民面临许多严重的骚乱和惊人的暴行,行之过头, 又会危害自由、安全和公平。
虽然对地位相等的人来说,仅仅缺乏仁慈似乎不应该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作 出很大努力来实践那种美德显然应该得到最大的报答。由于做了最大的善举,他 们就成了自然的、可赞同的最强烈的感激对象。相反地,虽然违反正义会遭到惩 罚,但是遵守那种美德准则似乎不会得到任何报答。毫无疑问,正义的实践中存 在着一种合宜性,因此它应该得到应归于合宜性的全部赞同。但是因为它并非真 正的和现实的善行,所以,它几乎不值得感激。在极大多数情况下,正义只是一 种消极的美德,它仅仅阻止我们去伤害周围的邻人。一个仅仅不去侵犯邻居的人 身、财产或名誉的人,确实只具有一丁点实际优点。然而,他却履行了特别称为 正义的全部法规,并做到了地位同他相等的人们可能适当地强迫他去做、或者他 们因为他不去做而可能给予惩罚的一切事情。我们经常可以通过静坐不动和无所 事事的方法来遵守有关正义的全部法规。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和以牙还牙似乎是造物主指令我们实行的主要规 则。我们认为仁慈和慷慨的行为应该施予仁慈和慷慨的人。我们认为,那些心里 从来不能容纳仁慈感情的人,也不能得到其同胞的感情,而只能像生活在广漠的 沙漠中那样生活在一个无人关心或问候的社会之中。应该使违反正义法则的人自 己感受到他对别人犯下的那种罪孽;并且,由于对他的同胞的痛苦的任何关心都 不能使他有所克制,那就应当利用他自己畏惧的事物来使他感到害怕。只有清白 无罪的人,只有对他人遵守正义法则的人,只有不去伤害邻人的人,才能得到邻 人们对他的清白无罪所应有的尊敬,并对他严格地遵守同样的法则。
第二章 论对正义、悔恨的感觉,兼论对优点的意识 除了因别人对我们造成的不幸而引起的正当的愤怒之外,不可能有合适的动 机使我们去伤害邻人,也不可能有任何刺激使我们对别人造成会得到人们同意的 不幸。仅仅因为别人的幸福妨碍了我们自己的幸福而去破坏这种幸福,仅仅因为 别人真正有用的东西对我们可能同样有用或更加有用而夺走这些东西,同样,或 者以牺牲别人来满足人皆有之的、使自己的幸福超过别人的天生偏爱,都不能得 到公正的旁观者的赞同。毫无疑问,每个人生来首先和主要关心自己;而且,因 为他比任何其他人都更适合关心自己,所以他如果这样做的话是恰当和正确的。
因此每个人更加深切地关心同自己直接有关的、而不是对任何其他人有关的事 情;或许,听到另一个同我们没有特殊关系的人的死讯,会使我们有所挂虑,但 其对我们的饮食起居的影响远比落在自己身上的小灾小难为小。不过,虽然邻居 的破产对我们的影响或许远比我们自己遭到的微小不幸为小,但我们决不可以邻 居破产来防止我们的微小不幸发生,甚或以此来防止自己的破产。在这里,同在 其它一切场合一样,我们应当用自己自然地用来看待别人的眼光,而不用自己自 然地会用来看待自己的眼光,来看待自己。俗话说,虽然对他自己来说每个人都 可以成为一个整体世界,但对其他人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虽然对他来说,自己 的幸福可能比世界上所有其他人的幸福重要,但对其他任何一个人来说并不比别 人的幸福重要。因此,虽然每个人心里确实必然宁爱自己而不爱别人,但是他不 敢在人们面前采取这种态度,公开承认自己是按这一原则行事的。他会发觉,其 他人决不会赞成他的这种偏爱,无论这对他来说如何自然,对别人来说总是显得 过分和放肆。当他以自己所意识到的别人看待自己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时,他明白 对他们来说自己只是芸芸众生之中的一员,没有哪一方面比别人高明。如果他愿 意按公正的旁观者能够同情自己的行为——这是全部事情中他渴望做的——的 原则行事,那么,在这种场合,同在其它一切场合一样,他一定会收敛起这种自 爱的傲慢之心,并把它压抑到别人能够赞同的程度。他们会迁就这种自爱的傲慢 之心,以致允许他比关心别人的幸福更多地关心自己的幸福,更加热切地追求自 己的幸福。至此,每当他们设身处地地考虑他的处境的时候,他们就会欣然地对 他表示赞同。在追求财富、名誉和显赫职位的竞争中,为了超过一切对手,他可 以尽其所能和全力以赴,但是,如果他要挤掉或打倒对手,旁观者对他的迁就就 会完全停止。他们不允许作出不光明正大的行为。对他们来说,这个人在各方面 同他们相差无几:他们不会同情那种自爱之心,这种自爱之心使他热爱自己远胜 于热爱别人;并且也不赞成他伤害某个对手的动机。因此,他们乐于同情被伤害 者自然产生的愤恨,伤人者也就成为他们憎恨和愤怒的对象。他意识到自己会成 为这样一个人,并感到上述那些情感随时从四面八方迸发出来反对自己。
正如犯下的罪恶越大和越是不可挽回,受难者的愤怒越是自然地增强一样, 旁观者因同情而产生的愤慨以及行为者对自己罪行的感觉也越是加深。杀害人命 是一个人所能使另一个人遭受的最大不幸,它会在同死者有直接关系的人中间激 起极为强烈的愤怒。因此,在人们和罪犯的心目中,谋杀都是一种侵犯个人的最 残忍的罪行。剥夺我们已经占有的东西,比使我们对只是希望得到的东西感到失 望更坏。因此,侵犯财产,偷窃和抢劫我们拥有的东西,比仅仅使我们对所期望 的东西感到失望的撕毁契约行为罪恶更大。所以,那些违法者似乎要受到最严厉 的报复和惩罚。最神圣的正义法律就是那些保护我们邻居的生活和人身安全的法 律;其次是那些保护个人财产和所有权的法律;最后是那些保护所谓个人权利或 别人允诺归还他的东西的法律。
违反十分神圣的正义法律的人,从来不考虑别人对他必然怀有的情感,他感 觉不到羞耻、害怕和惊恐所引起的一切痛苦。当他的激情得到满足并开始冷静地 考虑自己过去行为的时候,他不能再谅解那些影响自己行为的动机。这些动机现 在对他来说,就像别人常常感到的那样,显得极为可厌。由于对别人对他必然怀 有的嫌恶和憎恨产生同感,他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了自我嫌恶和憎恨的对象。那个 由于他的不义行为而受害的人的处境,现在唤起了他的怜悯之心。想到这一点, 他就会感到伤心;为自己行为所造成的不幸后果而悔恨,同时感到他已经变为人 们愤恨和声讨的合宜对象,变为承担愤恨、复仇和惩罚的必然后果的合宜对象。
这种念头不断地索绕在他的心头,使他充满了恐惧和惊骇。他不敢再同社会对抗, 而想象自己已为一切人类感情所摈斥和抛弃。在这种巨大和最可怕的痛苦之中, 他不能指望得到别人的安慰。对他罪行的回忆,使他的同胞从心坎里拒绝对他表 示任何同情。人们对他所怀有的情感,正是他最害怕的东西。周围的一切似乎都 怀有敌意,因而他乐意逃到某一荒凉的沙漠中去,在那里,他可以不再见到一张 人脸,也不再从人们的面部表情中觉察到对他罪行的责难。但是,孤独比社会更 可怕。他自己的顾虑只能给他带来黑暗、不幸和灾难,忧郁预示着不可想象的折 磨和毁灭。对孤独的恐惧迫使他回到社会中去,他又来到人们面前,令人惊讶地 在他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羞愧万分、深受恐惧折磨的样子,以便从那些真正的法官 那里求得一点保护,他知道这些法官早已一致作出对他的判决。这就是宜于称为 悔恨的那种天生的情感;也就是能够使人们产生畏惧心理的一切情感。意识到自 己过去的行为不合宜而产生的羞耻心;意识到行为的后果而产生的悲痛心情;对 受到自己行为的损害的那些人怀有的怜悯之情;以及由于意识到每个有理性的人 正当地激起的愤恨而产生的对惩罚的畏惧和害怕,所有这一切构成了那种天生的 情感。
相反的行为必然产生相反的感情。那个不是根据无聊的空想,而是根据正确 的动机作出了某一慷慨行为的人,当他对那些自己曾经为之效劳的人有所期待 时,感到自己必然成为他们爱戴和感激的对象,并由于对他们表示同情,感到自 己必然成为所有的人尊敬和赞同的对象。当他回顾他据以作为行为的动机、并用 公正的旁观者会用来检查它的目光来检查它时,他还会进一步理解它,并以得到 这个想象中的公正的法官的赞同自夸。在所有这些看法中,他自己的行为在各方 面都似乎令人喜欢。想到这一点,他心里就充满了快乐、安祥和镇静。他和所有 的人友好和睦地相处,并带着自信和称心如意的心情看待他们,确信自己已成为 最值得同胞尊敬的人物。这些感情的结合,构成了对优点的意识或应该得到报答 的意识。
第三章 论这种天性构成的作用 事实就是如此:人只能存在于社会之中,天性使人适应他由以生长的那种环 境。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处在一种需要互相帮助的状况之中,同时也面临相 互之间的伤害。在出于热爱、感激、友谊和尊敬而相互提供了这种必要帮助的地 方,社会兴旺发达并令人愉快。所有不同的社会成员通过爱和感情这种令人愉快 的纽带联结在一起,好像被带到一个互相行善的公共中心。
但是,虽然这种必要的帮助不是产生于慷慨和无私的动机,虽然在不同的社 会成员之中缺乏相互之间的爱和感情,虽然这一社会并不带来较多的幸福和愉 快,但是它必定不会消失。凭借公众对其作用的认识,社会可以在人们相互之间 缺乏爱或感情的情况下,像它存在于不同的商人中间那样存在于不同的人中间; 并且,虽然在这一社会中,没有人负有任何义务,或者一定要对别人表示感激, 但是社会仍然可以根据一种一致的估价,通过完全着眼于实利的互惠行为而被维 持下去。
然而,社会不可能存在于那些老是相互损伤和伤害的人中间。每当那种伤害 开始的时候,每当相互之间产生愤恨和敌意的时候,一切社会纽带就被扯断,它 所维系的不同成员似乎由于他们之间的感情极不合谐甚至对立而变得疏远。根据 一般的见解,如果强盗和凶手之间存在某种交往的话,他们至少一定不会去抢劫 和杀害对方。因此,与其说仁慈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还不如说正义是这种基础。
虽然没有仁慈之心,社会也可以存在于一种不很令人愉快的状态之中,但是不义 行为的盛行却肯定会彻底毁掉它。
所以,虽然造物主利用人们想得到报答这一令人愉快的意识,劝戒人们多行 善事,但是她并不以为在这种善举被忽略的情况下,有必要利用人们害怕受到惩 罚的心理来保障和强制人们行善。行善犹如美化建筑物的装饰品,而不是支撑建 筑物的地基,因此作出劝戒已经足够,没有必要强加于人。相反,正义犹如支撑 整个大厦的主要支柱。如果这根柱子松动的话,那么人类社会这个雄伟而巨大的 建筑必然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我可以这样说的话,建造 和维护这一大厦似乎受到造物主特别而宝贵的关注。所以,为了强迫人们尊奉正 义,造物主在人们心中培植起那种恶有恶报的意识以及害怕违反正义就会受到惩 罚的心理,它们就像人类联合的伟大卫士一样,保护弱者,抑制强暴和惩罚罪犯。
虽然人天生是富有同情心的,但是同自己相比,他们对同自己没有特殊关系的人 几乎不抱有同情;一个只是作为其同胞的人的不幸同他们自己的、哪怕是微小的 便利相比,也竟不重要;他们很想恃强伤害一个人,并且也许有很多东西诱惑他 们这样做,因而,如果在被害者自卫的过程中没有在他们中间确立这一正义的原 则,并且没有使他们慑服从而对被害者的清白无辜感到某种敬畏的话,他们就会 像野兽一样随时准备向他发起攻击;一个人参加人们的集会犹如进入狮子的洞 穴。
在世界各地,我们看到各种工具都被极其精巧地调整到适应其所要产生的目 的;并赞叹植物或动物的肌体内的每样东西都作了何等巧妙的安排以促成天性的 两个伟大目的,即维持个体的生存和种的繁衍。但是,在这些以及所有这样的对 象中,我们仍然要把效用从它们各自的运动和结构的最终原因中区别开来。食物 的消化、血液的循环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体液的分泌,都是为维持动物的生存这 一伟大目的所必需的作用过程,但我们从来不像根据它们产生效用的原因去说明 这些过程那样,根据上述那些目的去努力说明这些作用过程;从来没有推测血液 循环或食物消化自动进行的过程,也没有对循环和消化的目的抱有某种观点或想 法。钟表的齿轮都被巧妙地校准,以适应制造它们的目的,即指示时间。各种齿 轮所有不同的运转,以最精巧的方式互相配合以产生这个效果。如果它们被赋予 一种产生这一效果的愿望和意图,不见得会运行得更好。不过,我们从来不把任 何此类愿望或意图赋予它们,而将其赋予钟表匠,我们知道它们是由一根发条推 动的,这表明发条所产生的效果同齿轮所产生的效果一样微不足道。虽然我们在 以此说明肌体作用的过程时,从来不会区分不出效用和最终原因,但是我们在说 明那些心理作用的过程时,却很容易混淆这两个彼此不同的东西。当天赋原则引 导我们去促成那些纯真而开明的理性会向我们提出的目的时,我们很容易把它归 因于那个理性,正如我们把它归因于这些原则发生作用的原因和我们促成那些目 的的情感和行为一样,并且很容易认为那个理性是出于人的聪明,其实它是出于 神的智慧。表面看来,这个原因似乎足以产生它所引起的结果,并且当人性体系 所有不同的作用,以这种方式从一个简单的原则推断出来的时候,这个体系似乎 颇为简单和令人愉快。
正如在通常不放弃相互伤害的人中间,不可能发生社会交往那样,只有较 好地遵守正义法则,社会才能存在;所以对这一正义法则必要性的考虑,就被认 为是我们赞成通过惩罚违反正义法律的那些人来严格执行它的根据。据说,人天 生具有一种对社会的热爱,希望人类为了自身的缘故而保持团结,即使他自己没 有从中得到好处。对他来说,有秩序的、兴旺发达的社会状况是令人愉快的。他 乐于见到这样的社会。相反,无秩序和混乱的社会状况成了他所厌恶的对象,他 对任何造成这种无秩序和混乱状态的事情都感到烦恼。他也意识到,自己的利益 与社会的繁荣休戚相关,他的幸福或者生命的维持,都取决于这个社会的秩序和 繁荣能否保持。因此,种种原因使他对任何有损于社会的事情都怀着一种憎恨之 情,并且愿意用一切方法去阻止这个如此令人痛恨和可怕的事情发生。不义行为 必然有损于这个社会。所以,每一种不义行为的出现都使他感到惊恐不安,如果 我可以这样说的话,他会尽力去阻止这种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如果任其进行下去, 就会很快地葬送他所珍视的一切。如果他不能用温和而合理的手段去约束它,他 就必定要采用暴力来压制它,总之,必须阻止它进一步发展。因此,人们时常赞 成严格执行正义法则,甚至赞成用死刑来惩罚那些违反这种法则的人。由此,要 把破坏社会安定的人从世界上驱逐出去,而其他的人看到他的下场也不敢步其后 尘。
这就是我们通常对自己赞成惩罚不义行为所作的说明。这毫无疑问是正确 的,所以根据对保持社会秩序的必要性所作的考虑,我们经常有必要坚持自己对 合宜而又恰当的惩罚所具有的那种自然意识。当罪犯即将为遭到正当的报复而受 苦时,人们自然的义愤告诉他这是罪有应得;当他那蛮横的不义行为因他对愈益 临近的惩罚感到恐惧而中止和加以克制时,当他不再成为人们恐惧的对象时,他 就开始成为人们慷慨而仁慈地对之表示怜悯的对象。想到他即将遭受的痛苦,人 们减轻了因他给别人造成的痛苦而产生的愤恨。他们倾向于原谅和宽恕他,并免 除给予他的那种惩罚,在他们感情极其冷漠的时候,这个惩罚曾被认为是罪有应 得。因此,这里有必要唤起他们保持这种对社会整体利益的考虑。他们在更为慷 慨和全面的人性的驱使下,抵消这种软弱和有偏见的人性所产生的冲动。他们想 到对罪犯的宽恕就是对无辜者的残忍,并以某种同情人类的更为广泛的体恤之 情,来同自己同情某一特殊人物的体恤情绪相对抗。
有时,我们也有必要通过对一般正义法则对维持社会的必要性的考察,为 遵守它们的合宜性辩护。我们经常听到年青人和放荡不羁的人嘲弄极其神圣的道 德法则,听到他们有时是出于道德败坏,而更为经常的是出于自己的虚荣心而承 认最可恶的行为准则。我们因而发怒,并急切地去驳斥和揭露这种可恨的原则。
但是,虽然这种原则是最初激起我们反对他们的他们身上所固有的可憎恨的东 西,我们也不愿意将其看成是谴责他们的唯一理由,或者声称这是我们憎恨和讨 厌他们的唯一理由。我们认为,这个理由看来并不是决定性的。然而,如果因为 他们成为憎恨和讨厌的自然而又合宜的对象,因而我们憎恨和讨厌他们,为什么 这不应该是决定性的理由呢?只是当有人问为什么我们不应当如此或按此方式 行事时,这个问题对那些提问的人来说,就意味着这种行为方式就其本身来说似 乎并不是那些情感的自然而又合宜的对象。因此,我们必须告诉他们,这是由于 其它一些理由。为此,我们通常要寻找另外的理由,而我们首先想到的一个理由 是,这种做法盛行的结果将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因此,我们几乎总是成功地坚 持了这个原理。
虽然看出所有放荡不羁的行为对社会幸福的危害倾向通常无需良好的识别 能力,但是最初激起我们反对它们的几乎不是这种考虑。所有的人,即使是最愚 蠢和最无思考能力的人,都憎恶欺诈虚伪、背信弃义和违反正义的人,并且乐于 见到他们受到惩罚。但是,无论正义对于社会存在的必要性表现得如何明显,也 很少有人考虑到这一点。
最初使我们注意对侵犯个人罪行的惩罚的,不是某种对保护社会的关心,这 一点可以用许多显而易见的理由来证实。我们对个人命运和幸福的关心,在通常 情况下,并不是由我们对社会命运和幸福的关心引起的。我们并不因为一个畿尼 是一千个畿尼的一部分,以及因为我们应该关心整笔金钱,所以对损失一个畿尼 表示关心。同样,我们也不因为个人是社会的一员或一部分,以及因为我们应该 关心社会的毁灭,所以对这个人的毁灭或损失表示关心。不论在哪一种情况下, 我们对个人的关心都不是出于对大众的关心;但是,在两种情况下,我们对大众 的关心是由一种特别的关心混合而成的,而这种特别的关心又是由我们对不同的 个人所产生的同情组成的。因为有人从我们身上不正当地取走了一小笔金钱时, 我们告发这一伤害行为,与其说是出于自己对已经失去的那一金额的关心,不如 说是出于一种保护自己全部财产的关心。同样,当某个人受到伤害或摧残时,我 们要求对在他身上犯下罪行的人进行惩罚,与其说是出于对那个受到伤害的人的 关心,不如说是出于对社会总的利益的关心。然而要看到,这种关心并不一定在 某种程度上包括那些优美的情感,即通常称为热爱、尊敬和感动、并据以区别我 们的特殊朋友和熟人的那些情感。仅仅因为他是我们的同胞,所以这方面所需要 的关心,只不过是我们对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同情。当某个令人憎恶的人受到并未 被他激怒的那些人的伤害时,我们甚至会谅解他的愤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 他原来的品质和行为所具有的不满,并不会全然阻止我们对他自然产生的愤恨表 示同情;虽然那些既不很公正也不惯于用一般规则来纠正和控制自己天生情感的 人,很容易给这种同情泼冷水。
在某些场合,我们惩罚或赞同惩罚确实仅仅是出于某种对社会总的利益的考 虑,我们认为,不那样,这种利益就得不到保证。它是对各种妨害国内治安或违 犯军队纪律的行为所作的一种惩罚。此种罪行不会立即和直接地伤害任何个人; 但人们认为,它们的长远影响确实给社会带来或可能带来不少麻烦或巨大的混 乱。例如,一个哨兵在他警戒时睡大觉从而被军法处死,这是因为这种疏忽可能 使整个军队遭到危险。在许多情况下,这种严厉的惩罚可能显得十分必要,从而 显得正确和合适。当对某一个人的保护与大众的安全发生矛盾时,偏重多数最为 正确。然而这种惩罚无论怎样必要,总显得过分严厉。这个自然地犯下的罪行是 如此之小,而惩罚是如此之重,以致要我们内心同它保持一致是极为困难的。虽 然这样的疏忽看来极应受到责备,然而关于这个罪行的想法并不必然会激起如此 强烈的愤恨,致使我们要实行如此可怕的报复。一个仁慈的人必须使自己冷静下 来,作出某种努力,并充分运用自己的坚定意志和决心,才能亲自实行、或者赞 同别人实行这种惩罚。然而,他并不以这种方式来看待对某个忘恩负义的凶手或 杀害自己父母的人实行的公正的惩罚。在这种情况下,他热切地、甚至喜不自胜 地赞成这个看来是由这种可恶的罪行引起的正义的报复,如果这种罪行偶然地避 免惩罚,他就会感到极大的愤怒和失望。旁观者看待那些不同的惩罚所怀有的这 种不同的感情,证明他对前一种惩罚的赞同和对后一种惩罚的赞同并不是建立在 同一原则基础上的。他把那个哨兵看成是一个不幸的牺牲者,确实,这个哨兵必 须和应该为了众人的安全而献出自己的生命,但旁观者在心里仍然乐于保全他的 生命;并仅仅为众人的利益与此相悖而感到遗憾。但是,如果凶手逃脱惩罚,就 会激起他极为强烈的愤怒,他将祈求神在另一个世界报复那个罪行——它因人类 不公平的做法而未在人间受到惩罚。
值得很好注意的是:我们绝非只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而认为那个不义行为一 定要在今生今世受到惩罚,不这样,社会秩序就很难维持,我以为,造物主是使 我们希望、宗教也准许我们期待这种罪行甚至在来世受到惩罚。虽然这种罪行受 到惩罚的例子不足以阻止其他人成为同样的罪犯——他们没有看到、也不知道这 种惩罚,但是如果我可以这样说的话,我们感到这种惩罚将尾随其后,直到死后。
因而,我们认为,公正的神还是需要的,今后他会为受到伤害的寡妇和丧失父亲 的人复仇,在这个世界上,他们经常受到侮辱而无人对此加以惩罚。因此,在每 一种宗教和世人见过的每一种迷信中,都有一个地狱和一个天堂,前者是为惩罚 邪恶者而提供的地方,后者是为报答正义者而提供的地方。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