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英雄志第二章 奉天翊运推诚武臣(1)

第二章 奉天翊运推诚武臣(1)

        "你……叫什么名字?"

        天神问话了,就在佛殿里,王一通哭了起来,眼看四周尽是凶神恶煞的兵卒,赶忙又擦拭泪水,换了涎脸来陪笑。

        可怜复可悲,也许自己那把怒火不够旺,也许天生没有做强盗的命,总之冲向山门的王家主人没有抢到一文钱,反而给红螺寺的和尚一脚踢翻在地,当场扭送法办。

        红螺寺里众官云集,非只旗手卫都统在此,连刑部赵尚书也在这儿。王一通给人扣押起来,就近送入寺里审讯,他跪倒在地,仰首展望,但见面前坐了一名大官儿,他生了张四方国字脸,年纪比自己大得多,瞧他右手戴了个铁手套,望来斑驳锈痕,与高官身分大大不称。

        "你……"大官儿俯身过来,铁手轻轻抚王一通的背:"叫什么名字?"

        大官再次开口,王一通垂下头去,眼角偷偷瞄了人家一眼,只见铁手男子的目光并不寒凉,好似是他那早已过世的爹爹,正自望着做错事的可怜儿子,既怜悯、复担忧……

        "大胆顽匪!快快从实招来!"小王正自发呆,忽然脸颊给人狠狠抽了一记,他惊醒过来,慌道:"大爷饶命啊!咱的老婆小孩还在等我回家,您快快放了我……"

        "放屁也得有个味儿!"旗手街都统跳了过来,他气得眼冒金星,怒道:"你还弄不懂吗?你已经完啦!一辈子都完啦!"

        正统十一年正月十五傍晚时分,红螺寺杀出了一名歹徒,他一不蒙面、二无同伙,手持钢刀,便这样单枪匹马下手抢钱,此人不仅公然行抢,抢得还是出家人的香火钱,这岂止是触罪,简直是造孽,疯狂歹徒世所罕见,只惊得四周百姓全数跳了起来,联手痛殴之下,差点没把他打死。看这人少说得在牢里蹲个十年八载,居然还想着回家?

        听了自己的犯由,王一通悔不当初,自知再也见不着妻小老母了。他掩面痛哭,悲声道:"对不起!对不起!我知道错了,你们饶了我这回!小人再也不敢了!"刑部赵尚书打了个哈欠,摇头道:"这小子当真烦人,休跟他啰唆,你们打他一顿,让他早些画押。"

        刑部尚书号令一下,但见官差如狼,衙役似虎,诸人横眉竖眼,正要下手毒打,却听一声断喝,铁手男子站起身来,斜睨了赵尚书一眼,冷冷地道:"忘了我在这儿么?"

        身穿宝蓝镶黄袍,腰系四爪金龙带,胸口绣狮,龙目生威,铁手男子将官袍抖开,展现了权臣风范,也吓退了一众虎狼官差。

        身穿黄袍的大权臣,自开国来只两个姓氏能够。一个姓朱,一个姓江,现下又多了一个新姓儿,一二三四五,伍子胥的伍,定江山的定,远小人的远。伍定远,当今正统朝的大都督,西北讨逆军的最高统帅,不过把眼儿瞪在赵尚书的脸上,便吓得他脸色剧变,赶忙揪住身边的陪审宫,厉声道:"猪一样的徐主簿!本宫三令五申地告诫,命你们不可再动私刑!怎么老毛病又犯啦?"

        那徐主簿原本双眼半眯半睁,只在打着瞌睡,哪晓得竟给人当作了代罪羔羊?脸上青一阵、红一阵,赶忙揪住身边另一人,厉声道:"猪一样的王押司!你这家伙不好好问口供,却来忙着打人?你还配做朝廷命官么?"

        姓王的都很倒楣,那王押司张大了嘴,茫然四望,眼见下属逃得老远,只得举起手来,奋力自抽耳光,喝骂道:"猪一样的王押司。像条猪……一样!"

        官场如戏场,台上谁是红角正主儿,谁是白鼻子四丑儿,含糊不得,众官成了猴儿,自把王一通逗得呵呵笑了。只是他笑没半晌,转念想到自己的处境,不由又呜呜地哭了起来。

        "别哭……"正要伸手拭泪,那铁手已然伸了过来,拍背安慰:"有我在这儿,你一定能公正受审。"铁手男子形貌忠直,体如御猫展南侠,貌似龙图包大人,料来定是正派人物,听得他的安慰,王一通眼中含泪,用力点了点头。

        "来人。"铁手男子使了个目光,两名军官快步抢出,送了一只包袱过来,王一通低头来看,只见那包袱裹着油布,密密实实、层层叠叠,却不知里头收得是什么东西,他心里害怕,正想启齿来问,铁手男子已然取过包袱,柔声道:"别怕,乖,我只是要你仔细瞧瞧这东西……来……不忙、不忙……"

        一层又一层的油布解开,最后里头散出了光芒,油布包里竟然睡了一柄刀,它静静的、恨恨的,像具死尸般一动不动,只等主人过来认尸。

        王一通飕飕发抖,不敢吭气,那铁手拍了拍他的肩头,柔声道:"来,我只是要你认认这柄刀,来,仔细瞧瞧……这是你的东西么?"

        诚恳温和的语气,反而让王一通更加难受,他虽想开口否认,却又不想欺骗铁手男子,犹疑惶恐间,终于还是垂泪招认了:"回大人的话……我……我认得这柄刀,这就是我……我……抢劫时拿的那柄……那柄……"

        王一通双手捧面,还没说完话,却见赵尚书随手抓起供桌上的木鱼,当作惊堂木重重一摔,厉声道:"来人啊!人证物证俱全,不容狡赖!速速逼他画押!带入囚房!"

        王一通魂飞天外,本以为诚实至上,谁想开口招认后,却成了坦承犯行,当场大哭道:"不对!不对!我话还没说完哪!那柄刀不是我的东西啊!我是给冤枉的!"

        听得刁民改口了,赵尚书怒火冲天,喝道:"胡说!你行抢时用的是不是这柄刀?说!"王一通哭道:"是啊、是啊,可是……可是这柄刀真不是我的东西……"赵尚书越听越烦,大怒道:"胡说八道!一下子是你的!一下子又不是!分明是狡辩!来人!大刑伺候!打得他招!"刑具正要拖出,小老百姓大哭大叫,一片吵闹间,猛听一声鼻哼:"嗯?"

        大都督目光威严,环视全场,吓得众官噤若寒蝉。王一通哭哭啼啼地爬过来,对着铁手拼命磕头:"大人,请你务必相信我!这柄刀真不是我的,我是被人家陷害的,相信我…拜托相信我…"

        刁民屡屡纠缠,烦不胜烦,赵尚书啧道:"爵爷啊,别听这小民胡讲。好容易人证物证俱全,咱们还是早些结案吧……"大都督淡淡地道:"你以为他是胡讲么?"赵尚书干笑两声,还未说话,大都督随手将钢刀抄起,迳朝赵尚书面前扔来。

        飞刀射来,吓得赵尚书魂飞魄散,正要凄厉尖叫,却见钢刀无故旋转飞起,跟着笔直而落,咚地一声轻响,刀头不偏不倚,正正插到了案上,却也让赵尚书看了个明白。

        直至现下,众官方才用心观看这柄刀,只见它长达四尺半,厚背窄刀,份量极沉,单手几乎拿它不住,以份量观之,这柄刀绝非是下厨用的菜刀,它杀得是比鸡鸭更大的东西。

        比鸡鸭还大的东西……是牛?是羊?是猪?还是……还是……

        一片悚然间,铁手伸了过来,朝着握柄处点了点,却也让众人见到了环形护柄。

        什么样的刀需要护柄?赵尚书啊了一声,颤声道:"这……这是军刀。"

        须要护柄的刀,杀得不会是砧板上待宰的东西,而是会反抗的东西。不消说,这柄刀杀得是人,唯有人……才会竭力反抗。

        直至此时,众人方才晓得五军大都督日理万机,却为何会亲自过来察看嫌犯。这案子本身并不寻常,它不只涉及刑事,怕也涉及了军事。一片宁静间,大都督又蹲到小民身边,柔声道:"告诉我,这柄刀打哪来的?是不是偷来的?"

        军刀不是菜刀,百姓决计买不到,大都督无愧捕头出身,第一句话便问到了关键处。王一通拼命摇头,哭道:"大人!小民哪有胆子去偷刀?这柄刀不是我的,是别人送给我的啊!呜呜……"

        大都督安慰道:"别哭。这刀是谁送给你的?还记得么?"

        "记得!记得!"王一通大声道:"这柄刀是一条大汉丢给我的,他头发白了大半,眉毛吊得白睛虎似的,还有……还有他的左脚像是假的,熟铁打的……"

        "是他!"众官差闻言,无不吓得眺了起来。众人惧怕不已,铁手男子却无惊惶之意,他只眯起了眼,淡淡问道:"你是在哪儿遇上他的?"

        王一通低头下去,哽咽道:"便……便在红螺寺的山门口。"

        陡听此言,赵尚书第一个爆出凄厉尖叫,当场钻入供桌底下,便与徐主簿撞个正着。两大长官争夺地盘,其余官差也是东奔西跑,各自寻找掩蔽。

        王一通也吃了一惊,颤声道:"怎……怎么?那个铁脚怪人是……是成吉思汗么?"

        成吉思汗早已死了,威名却永存中原。是以小老百姓每每念及魔王威名,脱口道出的便是这四个字。可此时此际,场内将士听得蒙古战神的大名,却只微微苦笑,好似他们宁可与成吉思汗对敌,也不要和铁脚怪人撞个正着。

        成吉思汗可怕么?上过西北前线的都明白,此人不过是兵马厉害,实则并不足惧。孙武有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成吉思汗再怎么武勇,至多懂得伐兵攻城。可他的大炮能轰垮中国的长城,却永远也轰不破中原百姓的心防。只消华夷之分一日犹存,百姓心里的长城犹在,纵使真实的长城垮了,朝廷也不会垮。

        不同于成吉思汗,"怒王"之所以可怖,绝非是武功凶猛、兵马厉害,此人之所以难缠,纯是因为他身上染有一种"病",纵使让战神成吉思汗遭遇了,也得退避三舍。

        大约是八年前,那怪病首度发生。当时朝廷第一回挥军西北,百万大军会战潼关,打得怒匪溃不成军,其后各路兵马陆续增援,一车又一车的食粮徵调出来,一个又一个百姓派做军夫,到得后来,竟已调动了四百万壮丁充作兵卒,军容之盛,前所未见,全军便算一个喷嚏打出,也能震死群贼。结果也在同一年,天候转凉之时,也许是喷嚏打得太多,甘肃全境真个爆发了怪病。

        正统二年秋,八月十七日,怪病悄悄来临。说不出来那是什么病,只晓得它蛰伏起来很静,爆发之势却极猛,当时染病的全是民夫,他们静静聚集军营前,望来模样正常,一不咳嗽、二未伤风,外观上不见分毫症状,可朝廷命他们跪下时,却惊觉他们的膝盖全坏了,无论官兵怎么打,硬是跪不下来……最后他们哭着喊着,发疯似的扑向帅帐,全力夺回朝廷征走的食粮,军营化为一片火海,潼关以西也在三日内陷于敌手。

        自这场大战后,普天下的名将都懂了,原来世间最高明的兵法不在伐谋,也非伐交,甚且以多胜少也未必是制胜之道。因为怒王如斯昭告了天下众生……"两军对决,攻心为上"!

        十年下来,举凡铁脚过境之处,孽毒四散、怪病播流,奴仆染病了,便下手打主子,罪犯染病了,便动手杀狱卒,连柔弱的妾婢一旦得病,也敢持刀砍了老爷的命根。最后瘟疫越散越广,怒匪越杀越多,逼得朝廷下达禁令,严禁百姓提及"怒王"、"跛者"等妖名,否则这场大战永远也打不完……

        "救命啊!"想起秦仲海的恐怖,殿上官差奔跑呼救,好似老虎冲入殿来。朝廷命官失态,便只能瞧正统军的作为了,但听军靴踏响,一名参谋跨步而出,厉声道:"欲破正统朝,先得击垮谁?"

        "正统军!"众将抖擞了精神,仰天大吼。那将官双目环睁,厉声道:"欲败正统军,先得击垮谁!"众将暴吼一声,同刻喊道:"一代真龙!"

        "诸君!"那参谋凛然道:"只要我正统军总帅坐镇在此,纵使来敌是成吉思汗,吾等何惧之有?"此言掷地有声,登让众将官士气大振,一时大声答诺。

        要想打垮正统朝,便得击破赐号"顽忠"的正统军,而要让七十万的正统军烟消云散,则得打垮全军心头的正旗标竿,"一代真龙"。秦仲海要想让天下大乱,便得闯过这一关。

        众将官追随大都督,早已视死如归,无怨无悔,如此坚定意志,自不怕怒匪的心战。眼见下属们昂然立地,宛如钢铁雄狮,伍定远身为西北扫逆军统帅,自须出面说话。他深深舒了口气,吩咐道:"熊俊、焦胜。"

        "属下在!"军靴踏步声大作,两名军官应声而出,抱拳行礼,模样颇见精神。伍定远解下了正统之令,道:"你二人持我令牌,速去勤王军大营借调三千铁骑,每人配发铁盾一面,沿红螺山驻营。"号令一出,熊俊、焦胜快步离去,伍定远又道:"巩志,你即刻去通知皇上的随扈,请他们即刻调出火枪队,严密保护皇上。"

        火枪队团团阵列,怒王纵使要直闯禁地,怕也要给打成蜂窝。大都督既已做出调处,殿内复又寂静。那赵尚书、徐主簿从供桌底下爬了出来,慌道:"爵爷,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们……你们不是才在襄阳打胜仗了么?"伍定远摇了摇手,道:"别怕,我会处置。"他将凶刀交给了下属,便又蹲到了王一通面前,静静瞧着他。

        面前的小老百姓很无助,他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可正因为他的卑微瘦小,所以他的一举一动、一思一念,都足以昭显天下亿万百姓的心灵归向。

        身为西北讨逆军的统帅,伍定远比谁都清楚,朝廷怒苍这场十年大战,争得不是西北西南的地盘,胜负也不在三个五个关隘,双方所恃只在一个"理"字,谁的道理"正",谁便能赢得天下人心,打赢这场十年大战。

        大都督怔怔无语,像是在替小老百姓操心。王一通不禁又生出了希望,颤声道:"大……大人,我可以回家吗?"王一通又在异想天开了,那赵尚书满腔火气没处发,一听这歹徒还在嚷着回家,便要开口痛骂,大都督却拦住了,他静默下来,目含怜悯之光,轻声道:"于情,我想放你。"

        王一通一听此言,自是大喜过望,赵尚书则是慌不迭地叫苦,两人还不及抢话,大都督却又叹了口气,低声道:"于理……你持刀行抢,国法不容……"王一通如中雷击,悲声道:"国法不容……那……那我不就……"大都督低声道:"对不起,我没法子帮你。"

        听得大都督如此言语,王一通不禁泪如雨下,老赵则是拱手笑道:"都督英明!"

        治国之道,首在公平。面前的王一通模样虽然可怜,可他持刀抢劫,那便不可徇私纵放,倘使大都督自己不守法,来日消息外传,人同此心,官同此理,国家法政岂不动摇?守法良民岂不怨声载道?

        眼见大都督默然垂首,小王自知无幸,只是低头哭着,赵尚书提起中气,暴吼道:"来人!将这小子押入大牢,明日一早,开堂定罪!"眼见官差嘿嘿冷笑而来,大都督猛地举起铁手,咬牙道:"等等、再等等,再让我想想。"

        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合称三法司。伍定远捕头出身,熟知律法,自也知王一通押入刑部的下场。

        聚众上山,死;挟暴劫财,死。王一通持刀行抢,犯的是重罪,一旦进了公堂受审,轻则流配边疆,一世为奴,重则拖出狗头铡,当庭开铡处斩。"治乱世、用重典",旨在防患于未然。此乃本朝定下的严刑峻法,伍定远公门数十年,自也深明道理。

        怎么办?现下不必多谈什么治国大法、救民伟业。眼前场面再简单不过了,王一通只要进去牢里,十之八九会死。可他该死么?伍定远眯起眼儿,他望着那痛哭嚎啕的小老百姓,一时铁手抚铁面,只在咬牙苦思。

        若要开脱王一通,不难。只消一句话说出,学着江充的官场技法,赵尚书定会卖他个面子,其余官差自也会乖乖听话。若不想败坏法政,他还有卓凌昭的冷酷做榜样,只消将眼皮闭起,对哭声充耳不闻,来日杀死王一通的是三法司,与自己无关。

        怎么办?怎么办?该拿官职来压呢?还晕……还是要置之不理?

        年轻时官职卑微,遇上不平事,只管义愤填膺、破口大骂头顶奸臣,可十年过后,头上那个姓江的早已不见了,轮到姓伍的当家作主,方知其间的为难。

        公门之中好修行,伍定远先前指挥若定,明快至极,可此时目光却显得茫然,他一会儿望着升斗小民,一会儿闭眼踌躇。那王一通自知命运全在人家的一念之间,只手擦红眼,不住饮泪。其余官差则是面色铁青,都在等候都督裁判。

        "于情,我不想抓你,于理……我又不该放你……这情理之间……情理之间……"

        元宵花月夜,静谧无声的佛殿里,但见铁手拿起放落,放落拿起,饶那"天山传人"贵为真龙之体,这幅肩担却也似万斤之重,委实难以承担。

        "爵爷大人啊……"也不知过了多久,赵尚书率先苦笑:"照您这般磨下去,到明年元宵也没个了结啊……"

        伍定远怔怔愕然,他将铁手举起,掩上了额头,却也遮住了目光。

        "来人啊!"大都督弃守,老赵随即开工:"将此人押回刑部!明日开堂定罪!"

        "不要!不要!"凄厉哭喊中,大批官差涌了过来,立时抓住了王一通,听他尖叫道:"饶了我!饶了我!我不能死啊!我的孩子还小啊!啊呀呀!饶命呀!"

        小王给拖了走,口中却在高声悲号,伍定远听得"孩子"二字,忽地双肩一震,喘道:"慢……"大都督再次开口,想来又要变卦了。赵尚书苦笑道:"侯爷!您算了吧!这可是赵某刑部的案子,不关您的事儿啊!"大都督不理不睬,他行到王一通面前,咬牙忍泪:"我……我还没问你,你好好一个良民,为何要下手行抢?"

        "三两银!"王一通听得此言,登时放声大哭。他双膝跪地,抱住了大都督的腿,凄厉悲叫:"三两银!我只求三两银!可整个北京就是没人理我啊!呜呜!呜呜!"

        大都督眼眶泛红,他望着王一通,低声下令:"来人!取我正统军的粮票来。"人群分开,掌粮官缓缓行出,他从怀里取出一叠粮票,交到上司的铁手里。

        "五军大都督府通令各州县卫所,本票抵白米一石,见票兑粮,伪造者斩。"

        这些票券出自五军都督府,通行于正统军营寨之中,只消找处卫所,随时能依价换米。大都督取过粮票,如数塞入小民掌中,轻声道:"待你家小探监之日,记得将票子转给他们。"

        王一通慌忙来数,待见手中粮票竟见多达三十张,不由惊呼出声。当时白米昂贵,一石米折银三两一钱,这整整三十张票子赐来,等同百两白银到手。

        赚了,王一通手捧恩赐,心里很高兴兴,此番放手搏命,总算替家人挣回了大钱,一家四口节衣缩食,足抵几年开支了。他呵呵笑着,正想向好心的大都督道谢,可莫名之间,两行泪水却不听使唤,已然滚落面颊。

        心里很明白,拿到了钱,也是该死的时候了。自今而后,妻子没了丈夫,儿女失了爹爹,白发老娘更要为儿子送终。王一通怎么也道不出那个"谢"字,他只能亲吻着粮票,泪水扑飕飕落下,弄湿了票子上的精致印花。

        "带走!"场面悲戚,大批军官涌了上来,将王一通拖走了,临别之际,小老百姓用力回过头来,大声尖叫:"大人!谢谢!我代一家老小谢谢您!您是天下最好、最好的大好人!"

        还是说了那两个字,谢谢。一通终究是个老实人。大都督不愿去看他的容情,只将脸面转向照壁,无言无语。哭声渐渐隐去,歹徒总算给押走了。众官松了口气,正要说话,却听殿内传来一声呜噎,依稀是伍都督所发,众官纷纷去瞧,看那伍爵爷面向照壁,宽厚双肩不住颤抖,那铁手更是紧紧揪住额发,不住拉扯。想来他的额头便是这样秃的。

        赵尚书惊道:"爵爷,您……您还好么?"他蹑手蹑脚,缓缓靠到大都督身边,正要去看他的容情,猛听一声悲嘶,都督咬紧牙关,如此悲怆呐喊……

        "八十三!"

        八十三?莫非还有八十四、八十五?众官满心讶异,面面相觑,却不知此言有何奥妙。场面益发不妙,赵尚书第一个醒觉过来,忙道:"诸位,下官还有点私事,得先走一步,一会儿祈雨法会再见……"大事不妙,谁敢多看大都督一眼,赵尚书是个聪明人,自要溜之大吉,脚步才动,冷不防一名参谋拉住了他,附耳道:"大人,方才闹出来的事儿,请您务必……"

        眼见参谋竖指唇边,做了个噤声手势,赵尚书心下一凛,自知怒苍魔头行踪不明,却似在北京出现了,万万张扬不得,忙道:"行、行。赵某一定守口如瓶。"

        赵尚书走了,众官也一一告辞,偌大的殿上只余都督一人坐着,其余几名参谋陪侍在旁,听他口唇喃喃,依稀又说了几个字,却也听不明白。

        大都督总是如此,他武功卓绝,性子沉稳,纵使战地里四面楚歌,他也能冷静以对,带领下属杀出一条血路。可每当他返回京城,踏入"三法司"的辖地之时,他总似打了一场大败仗,半天抬不起头来。众参谋从军已久,自是深知上司的脾气,一时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只能在这儿唉声叹气了。

        众所周知,龙手都督麾下有四名参谋,"掌粮官"名叫岑焱,"掌旗官"唤做燕烽,另还有位"掌令官"高炯,这三人各有所长,有的能调兵遣将、有的擅长奇谋献策,但要说到出言劝慰上司,却还远远够不上边。见得大都督心情不佳,却也只能苦苦罚站。

        正烦恼间,却听脚步声响,一人从殿外行来,众将见得那人面貌,莫不大喜而呼:"巩爷!您可回来了!"

        正统军四大参谋之首,便是长洲巩志。他才一进来,猛见殿内风声萧萧,官差衙役溜得一个不剩,仅余上司一人孤坐着。巩志心下一凛,忙道:"怎么?那小民给收押了?"巩志心细如发,三言两语便猜出梗概。众参谋自也苦笑两声,全都点了点头。巩志长叹一声,道:"麻烦了……"

        确实麻烦了。两军对决,攻心为上,若想打垮"一代真龙",绝不能单凭拳脚功夫,而是要抓紧他的性子,只消逼得他心生茫然,不知为何而战,这场仗自也赢了一半。

        秦仲海是个狡猾的人,过去十年来,他不知多少次迷惑大都督。想起王一通指证历历,众人担忧起秦仲海的动向,自是满心烦恼。高炯附耳道:"巩爷,万一秦仲海真来了……大都督可有法子制住他?"巩志叹了口气,道:"先别说这些了。燕烽,去打盆水来。我来服侍都督洗脸。"那燕烽在四参谋里年纪最小,外号"四火儿",一听老大哥吩咐,便已诺声而去。

        空旷的大殿上,只余伍定远孤身坐着,看这人打少年起便不健谈,如今年纪长了,一日静默下来,形象只有更加严肃,让人不自觉害怕。众参谋心下发寒,一齐朝巩志望去,盼他赶紧上前相劝。

        正统军里人人出身沙场,唯独巩志不是。他以前是个衙门师爷,不曾带过一天兵,不解军务,不识兵法,可也因他的出身如此,每回出征在外,总要担负最要紧的功课,两军对决、攻心为上,他必须巩固正统军的心防。从大都督到小卒,无论谁心生迷惑,便得瞧首席参谋的作为了。

        巩志自知苦差难免,先上下整理了衣装,这才行到上司身边,躬身道:"都督,卑职回来了。"伍定远眼光仍瞧向地下,却没应答。众人心知肚明,以"天山传人"武功之强,怎可能听不到巩志的说话?不消说,此时他哀莫大于心死,他什么都不想管了。

        众参谋暗暗叫苦,就怕连巩志也劝他不动。高炯附耳过来:"巩爷,我看都督神色不对,不如我去请夫人过来,让她劝劝都督。"巩志摇了摇头,悄声道:"先别惊动夫人,到时他夫妻俩一言不和,反而害得都督心里更烦。"

        艳婷脾气如何,正统军上下自是明白,眼看高炯不敢再说了。巩志只得沉吟了说词,他慢慢挨近两步,道:"都督,且听巩志一言,好么?"他见伍定远不言不动,当下大着胆子,将手搭上了上司的肩头,细声道:"都督,咱们正统军谁都可以迷失,唯独您不能。倘使总帅自己都迷失了,这场仗也不必打下去了……"

        此言并非危言耸听,秦仲海打通了阴阳六经,正教中人别无抗手,唯赖伍定远的"真龙之体"方足相抗。倘使大都督斗志全消,一旦与怒王正面交锋,无论单打独斗、抑或整军出战,都将一败涂地。

        巩志苦心劝谏,饶那伍定远心境再差十倍,此刻也须应答。他睁开了眼,低声道:"我很好,也没有中谁的阴谋陷阱,我只是……只是觉得自己……自己……"

        巩志听他自称"很好",说话时却不住搓弄额发,料来一点也不好。他大着胆子,握住了上司的铁手,低声道:"都督,您要有什么心事,何妨说出来吧?让大家替您参详着。"

        巩志细心问候,大老板仍是低头不语,彷彿心事重重。过得半晌,他终于叹了口气,幽幽地道:"巩志,你能否告诉我……这些年来,伍某人……伍某人……"他目光望向远方,茫然道。

        "做得对么?"

        耳听上司问了怪话,众参谋登时发起喊来了:"都督!您再对也没有了!您没见方才那小民感恩戴德、欢喜离去么?您与怒苍激战十年,为国为民,上对得起朝廷、下对得起万民,您还会有错么?您一百个对、一千个对、您是开天辟地、古往今来最善良的官儿了!"

        正统军四大参谋,有的管食粮,有的管布阵,却无人善于攻心。果然他们说得口干舌燥,却多是千篇一律,伍定远毫不理睬,仅将目光定在巩志脸上,想来只要听他说。

        这下轮到巩志苦恼了,身为首席参谋,他不似岑焱、高炯那般务杂,他只有一个使命,那便是看好老板的心思,正因如此,他的职责也至为重大。眼见大都督一脸殷切,他连叹气也不敢了,只能垂下头去,细细推算上司的心情。

        大都督为何痛苦呢?一个人武功强到他这个境界,那是想杀谁就是谁,随时能将心目中的坏人一网打尽。可有了这般随心所欲的武功,为何他还是心存茫然呢?莫非他赚自己的官职不够大,所以遂行不了心中的正义?可一个人坐拥一百四十个卫所,手掌七十万雄军,权势大到他这个地步,难道还嫌不足?

        麻烦不在武功不够高、也不在权势不够大,相反的,大都督之所以痛苦,正是因为他太高太大,所以他才想弄明白八个字……

        该怎么做……

        才是对的。

        巩志想通了都督的心事,冷汗却也淋漓而下,看大老板这幅模样。他岂止迷失了?他从头到脚每一寸都在动摇。想到复辟来发生的无数大事,朝廷里或生或死,或走或叛,巩志真不想说话了。

        毕竟那地狱里的哭嚎声哀戚,字字冤屈,大都督身为本朝武人首脑,他敢全数推称不知?

        正惧怕间,殿上脚步声响,那燕烽总算打水回来了,在众参谋的注视下,巩志赶忙迎了上去,自取毛巾打湿,先替自己擦去冷汗再说。正蒙混间,高炯咳了一声,道:"巩爷,说句话吧。都督在等着。"岑焱也催促道:"是啊,巩爷,您别不吭气,咱们可是一家人啊。"

        巩志想蒙混,人家却不让他蒙,他苦笑两声,自知无法拖延,当下单膝跪倒,朗声道:"启禀大都督!什么对与不对,卑职从没想过!打巩志跟随您的第一天开始,便从是非里豁出去了!"

        听得巩志的言语,众参谋自是大感意外,正统军号称仁义之师,十年来铲奸除恶、解民倒悬,可首席参谋却怎地说出这等话来?众人又惊又急,纷纷喊道:"巩爷!您说得是什么话?咱们正统军十年来流血流汗,为国为民,难道还有错么?"

        巩志静静摇头,道:"对不起,我不知道。"众人大惊道:"为什么?"巩志叹了口气,低头道:"我只是个参谋官,不是朝廷的史官,什么是非对错,我不想多谈。"

        参谋谈的是输赢,史官论的却系是非。二者所求不同,自不能一概而论。

        一片愕然间,却听伍定远叹了口气,道:"说得好……说得非常好…似我这般人,本就没资格谈什么是非。"说着说,驮下双肩,神气极为萧然。众参谋大感惊慌,一时急使眼色,都盼巩志说上几句好话,别再废话连篇,存心折腾老板。

        巩志如此说话,其实自有用意。他蹲到上司身边,柔声道:"都督,非是卑职有意顶撞您,实在是才德有限,不配谈那些大道理。可卑职心里明白一件事……"他神色转为郑重,紧紧握住了上司的铁手,附耳道:"倘使今日……"

        "卢大人在此……"

        陡听此言,伍定远情不自禁仰起脸来,面上筋肉不住颤动,巩志贴住了上司的耳孔,轻声道:"卑职心中坚信,卢大人他啊……"

        "也不会责怪您一句……"

        听得巩志的安慰,伍定远嘴角下弯,猛地滚落了两行热泪。

        天下最得宠的幕宾,绝非什么奉迎拍马之徒。而是一位真正的贴心知己之士。巩志追随上司已久,自知他的心结所在,区区三言两语说来,便已点破了老板的心事,却也让他坠下了英雄泪。众参谋见老板哭了,一时惶急无比,便要围拢抢话,巩志摇了摇手,示意他们退开,跟着将毛巾交了过去,轻声道:"都督,洗脸吧。"

        伍定远将毛巾掩住了脸,他压抑声息,上身前倾,浑身不住抖动。巩志也默默守在一旁,任凭老板宣泄心中苦闷。

        "让你们担心了……"也不知过了多久,伍定远慢慢收了泪,双手抱胸,腰挺背直,便又恢复得刚毅稳重。他见众将望着自己,便挥了挥铁手,低声道:"都过来吧。"眼见老板恢复了,众参谋自是大喜过望,虽不知巩志使得是什么神奇办法,却也佩服得五体投地。

        劈劈啪帕……庙里头传来鞭炮声,远远听来,更衬得殿里的宁静。伍定远此时身在山门殿,他听得殿外鞭炮声不绝于耳,想起这一年来发生的大小事,蓦地之间,竟是面露倦容。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有三天是上元。今年好容易在襄阳打了一场胜仗,方得快快乐乐返京过节。谁晓得昨晚三更才把行李放下,天没亮便给兵部召回,上缴"走马符"。之后首辅午宴,下午再去威武军营听取军机,临到晚间,却还有场祈雨法会等着自己。

        伍定远纵是铁打的,也该休息了。他打定了主意,无论这几日发生了什么事,都得在家里陪着老婆小孩,他拿起了毛巾,狠狠擤了擤鼻涕,便道:"你们还有什么公文,这会儿赶紧拿来用印吧。我这几日都不去衙门洽公了。"听得大都督想歇息了,众将赶紧翻开随身卷宗,全都忙了起来。

        正统军下辖一百四十个卫所,公文之繁、政务之广,几与京城半敷衙门相涉。除兵部外,尚有工部的军器器械、太仆寺的牧马、吏户两部的用人与银饷……是以每回伍定远返京述职,总有看不完的公文卷宗。伍定远昨晚半夜才回家,黎明即起,自是没睡安稳,正闭目养神间,听得岑焱笑道:"都督,我的本子来了,请您过目吧。"

        伍定远眯出眼缝去瞧,只见面前捧来了小山高的帐本,轰地一声,全都堆到了老板脚边,吓得伍定远张大了眼,险些从凳子上掉落下来。

        岑焱身为掌粮官,率先捧出了山高帐本,自让伍定远烦心不已。带兵打仗不光是骑马吆喝而已,马要吃草,人要吃粮,小兵小卒也不能白打仗,纵是富豪之家,却也供养不起三千兵马。伍定远虽是俭省之人,可平日里却只懂得勒紧裤带,说起管帐学问,自是一窍不通,眼见帐本堆得老高,只得勉强翻了翻,奈何面有倦色,虽把帐目看入眼里,却是一二三四五,神仙尽跳舞。巩志看入眼里,便道:"今儿都督累了,你改日再呈上吧。"

        岑焱慌道:"不行啊。这些都是去年的款子。户部不及拨,全仗夫人代垫了。我这个月再不去户部核销,以后便请不到款了啊。"

        这岑焱昔日是柳昂天帐下的小卒,专在居庸关押粮,之后随着定远南征北讨,管帐资历已达二十余年,便做商号帐房也成了,巩志虽是首席参谋掌印,管帐功力却远远不如岑焱。听他如此说,只得将帐本接下了,喊道:"下一个。"

        话声甫毕,这回上来的却是"掌令官"高炯。看他奉上的册子薄薄一本,却不知作何之用。

        伍定远不喜欢看帐,却喜欢读书,眼见本子甚薄,便也翻了翻,这回里头没了烦琐数字,却多了十来个人名,见是"刘星火","虎大炽"、"张照煜"……全是些不相识的人名。不由蹙眉道:"这是干什么来着?"

        高炯忙道:"回都督的话。这几位都是江湖上的成名豪杰,均盼精忠报国,追随都督帐前。"

        伍定远听得这些人是成名豪杰,便又低头翻看名册,可反来覆去间,却还是认不出人来。只得启齿来问:"这个刘星火是干什么的?我怎没听过他?"

        高炯忙道:"这刘星火是个川佬,本名叫刘世珍,因专使流星锤的功夫,便改叫流星火,顺口说、方便记。"听得"刘世珍"二字,这会儿便让大都督认出人了。颔首道:"原来是川中四杰的刘世珍。他本来的名儿很响亮啊,为何要无端改名?"

        话才出口,却见高炯干笑,燕烽强笑,岑焱则是嘻嘻哈哈地窃笑,转看巩志,却早已背转身去,故做不知。伍定远心下醒悟,自知失言了,只得挥了挥手,沉声道:"下一个。"

        大都督坐于凳上,面前参谋一个个照轮而来,模样好似大夫看诊,这回轮到燕烽来了。看他动落俐落,才一跨步行出,上身前倾,单膝触地,跟着从怀中取出一道公文,凛然道:"启禀大都督!太仆寺卿来报:西域使臣进贡天房神马二百匹,为免王公大臣抢先来占,还问请都督早下公文,将天马留作战地之用。"

        听得天马送来,众将官喜出望外,饶那军纪严明,却还是欢呼了起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