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943年的到来,抗日战争进入了第六个年头。长时间蜗居一隅、封闭单调的生活,长时间贫困短缺而无望的日子,使居住在李庄的人们再也不能平静地生活下去,在这里避难的研究人员及他们的妻子,像得了传染病似的争吵不休。这些受过高等教育、做着学术研究的人群在令人绝望的处境中,变得困兽般的暴躁和易怒,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可以导致撕破脸皮的愤怒和谩骂。他们与当地老百姓的关系也十分紧张,争执、冲突时有发生,他们的到来使物价高涨,当地农民对他们满怀敌意。当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把安阳出土的甲骨成箱装运到李庄时,当地人都传说这是一群吃人生番,拒绝把这些箱子挑上山去。
徽因家里的日子也不太平。徽因的母亲身体不好,家里许多事情她做不了,可她又看不上请来的女佣。她总是在女佣做事时去干涉指责,为此徽因常常和母亲争吵,吵过后又常常自责和后悔。她知道,母亲很寂寞,母亲在这里惟一能交流的人只有自己。可自己既不能接受母亲的观念,又不能忍受母亲的唠叨,因此,她们之间只要开口说话,就会伴随着争执。
思成最近的心情也很不好。营造学社因经费短缺,又一次陷入了困境。思成的老友、学社的骨干刘敦桢为了全家的生计,决定离开学社到中央大学建筑系任教。刘敦桢为人沉稳,责任心强,学社的许多事情思成都很倚重他。如今他要走了,思成的心很沉很沉。
夜凉如水,一灯如豆,在营造学社简陋的工作室里,思成与刘敦桢促膝长谈,谁也不愿意离去。自1932年共事以来,学社从默默无闻发展到今天,他们一同走过那么多路,吃过那么多苦,有过那么多艰辛和欢悦的时刻,这一切点点滴滴记录着他们的人生追求,11年是他们最好的年华。说到伤心处,两个男子汉忍不住失声痛哭。
刘敦桢走后不久,另一位学社的同事陈明达也为生活所迫,告别了学社,到西南公路局就职。
1943年春天,李约瑟博士来到了李庄,他的造访使单调枯寂的李庄生活短暂地兴奋了几天。
李约瑟是英国的生物化学家,以热爱和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而闻名。抗战期间,他是英国驻重庆大使馆的科学参赞。他访问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央博物院和中国营造学社,这些机构的研究领域,都是他感兴趣的领域,他到学社时,还去看了徽因。
在李约瑟博士到中央研究院作讲演的会场上,梁思成以他一贯不动声色的幽默风趣,成功地使平素有隙的中央研究院的两位著名学者陶孟和与傅斯年当众握手言和。研究院的学者们开玩笑说,应该授予梁思成诺贝尔和平奖。
李约瑟透露,他离开李庄将前往昆明,代表英国有关机构帮助西南联大的中国学者,商讨中英科学家合作的有关项目。国际社会关注着中国,西方各国在中国混乱的战时都加紧了对中国的影响和渗透。
思成和徽因的老朋友费正清这时期也来到了中国,他以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特别助理的身份,到重庆的美国大使馆任职。他在美国乘飞机经过大西洋中部的复活节岛,穿过非洲和埃及到达印度,然后飞跃“驼峰”抵达昆明,在昆明短暂停留后,飞到了重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