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昭和十三年(1938年)5月,东京《每日前线快报》上发表战地记者清水岩太郎发自山东菏泽的报道,其内容为采访一支“皇威荡荡”的坦克部队。记者满怀激情地写到,帝国坦克大军强渡黄河,像一道钢铁洪流滚滚向前。当他正在采访时,与高中同窗河边俊也不期而遇。
日本一直沿用古代幕府征兵制,划地征兵,第十四师团在日本宇都宫市编成,官兵大都是乡党、同学、邻居和熟人,甚至还有不少兄弟、父子和亲戚在同一部队服役。但是由于师团作战范围很大,平时难得有机会见面。记者以欣喜的口吻写到,分别将近一年时间,河边君已经升任坦克车长,他身穿皮夹克,头戴威武头盔,腰间别着小手枪,眉宇间透出英武之气,简直就像日本人崇拜的电影明星吉田茂。坦克兵骄傲地告诉老同学,他指挥的“044”号坦克在攻克河南新乡的战斗中还获得一枚荣誉奖章。
这是一篇夹杂个人感受和随意性较强的战地报道,在记者笔下,日本侵略军制造的战争苦难和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种种暴行统统不见了,只剩下“皇军”铁骑到处耀武扬威和攻城掠地的胜利场面。记者写道,随着天空飞机俯冲轰炸,浓烟笼罩了敌人阵地,菏泽城内燃起冲天大火来。早已跃跃欲试的坦克部队开始出击, “044”号坦克一马当先,炮筒高高扬起,钢铁履带扎扎转动,开足马力直扑敌阵。记者不惜铺陈许多溢美之词来美化侵略军:河边君从炮塔里露出半个身体来,坚毅有力的脸被仇恨怒火燃烧着,就像英勇赴死的日本武士一样。他真是宇都宫高中的骄傲啊……飘扬着太阳旗的坦克像下山猛虎……云云。
这篇刊登在日本《每日新闻》上的战地报道完全以侵略者的眼光视角和感情立场为我们展示那场发生在大半个世纪以前的攻城战斗。战场呈现一边倒之势,日军坦克不断击溃试图抵抗的敌人步兵,机枪猛烈扫射,大炮不停开火,而敌人手中的步枪对坦克根本不起作用,所以他们除了失败逃跑别无出路。记者写道,战斗只持续几小时就结束了,空气中到处漂浮着淡蓝色的硝烟,据说日本坦克手已经习惯这样快速的突击战术,他们管消灭敌人叫作“打猎”,车长一面呼吸田野的新鲜空气,一面从容不迫地指挥射杀猎物。
我从中国出版的史书中查到,公元1938年5月14日,日军攻陷菏泽,守军第二十集团军第二十三师进行了顽强抵抗,师长李必藩中将、参谋长黄启东少将英殉国。一位曾在第二十集团军作战部任职的抗战老人对我说,日本人的进攻决非轻易得手,他们当然是在付出重大代价之后才占领菏泽城的。
尽管日本记者大肆渲染侵略军的所谓重大胜利,我们还是不难从“笔武士”的战地报道中发现真实战场的冰山一角。记者写道,当日本军旗在残破的菏泽城头猎猎飘扬时,他惊讶地得知敌方战死者中竟有一位手持步枪的支那将军,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啊。中国人的决死精神赢得日军的尊敬,指挥官下令把尸体交还敌方。记者为此得出结论说:虽然战死的支那将军像个武士,但是他的部下却很怕死,我相信这是敌人必然失败的根本原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