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乔布斯传:神一样的传奇第二节 创始人与CEO

第二节 创始人与CEO

        为什么乔布斯一定要外聘斯卡利这样的职业经理人来做CEO呢?

        It公司的创始人外聘CEO,这在硅谷并不罕见。年轻的创始人有激情、能创新,但缺乏管理、经营经验,等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市场、销售、人事、财务之类千头万绪,创始人未必能驾驭自如。另一方面,很多醉心技术创新的创始人并不一定真的有兴趣做管理,他们宁愿天天和电脑交流,而不愿和芜杂的会议、审批、流程打交道。这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外聘有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来当CEO。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话放到It领域,可不见得总是正确。有的创始人和外聘CEO合作得珠联璧合,企业也因此生机勃勃。有些企业外聘的CEO却未必真能让自己融入企业,水土不服的毛病轻则让CEO下课,重则让企业遭殃。

        好的榜样近在眼前。2011年4月,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从埃里克·施密特手中,接过CEO令旗,以一种近乎完美的方式,宣告施密特、佩奇和布林三驾马车共掌谷歌大权的时代正式落幕。10年前,为弥补自己在管理上的经验不足,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从Novell公司请来施密特出任CEO。施密特负责公司日常运营,佩奇和布林则偏重产品和技术,但公司重大决策总是由三人共同讨论决定。起初,不少人怀疑,这种三人共管的方式会不会效率低下。但很快,谷歌的迅猛发展就打消了所有人的疑虑。其实,施密特既是两位年轻创始人的好朋友,也是他们在运营方面的导师。这种师生兼挚友的关系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创始人自己的管理和领导能力。10年后,当创始人胸有成竹的时候,由佩奇接替施密特出任CEO,独掌公司运营大权,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回头再看苹果。乔布斯和沃兹创立苹果时,只是想做几单生意,卖些电脑,虽然两个人都梦想着改变世界,但那时谁也没想过,苹果会迅速成长为他们实现梦想的平台。沃兹在头几个月里,连惠普的工作都没辞,只是把苹果当成了自己业余时间玩票的地方。

        但乔布斯还是从一开始就注意到,即便只经营一家微型公司,也远不是两个攒电脑的毛头小伙子可以胜任的。正是基于这个考虑,他才在早期请来熟悉商务、法律的韦恩帮忙。几个月后,Apple I竟然卖得不错,苹果也逐渐有了个公司的模样。乔布斯再一次提前预见到,自己和沃兹初出茅庐,有天分没经验,如果没人帮助提携,估计很多东西都玩不转。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Apple II的研发、制造需要资金。两个在圈子里没有任何知名度的年轻人,除了找熟人借点儿钱外,该去哪里募集资金呢?

        还是熟人管用。乔布斯找到了自己在雅达利的老板诺兰·布什内尔,向他求教融资渠道。布什内尔在第一时间塞给了乔布斯一张名片,名片上的人叫唐·瓦伦丁(Don Valentine)。这个瓦伦丁可不简单,那时在硅谷,说起瓦伦丁的名头,可谓如雷贯耳,就像水浒里的绿林好汉说起及时雨宋江。他在1972年创办的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是硅谷最负盛名的风投公司,投资过甲骨文、思科、雅虎、谷歌等一大批顶尖企业,也是雅达利公司的投资者。人送瓦伦丁一个强悍的绰号——硅谷风投教父。

        红杉资本的办公室位于硅谷著名的风投聚集地——斯坦福大学校园西侧的沙山路(Sand 恤、凉鞋,一副嬉皮士派头的小伙子震惊了。他对乔布斯造电脑、卖电脑的商业计划并不太感冒,但他以前确实没见过像乔布斯这样另类、叛逆,但又有激情、梦想的小伙子。

        “你的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瓦伦丁问过无数登门拜访的创业者。

        “我想改变世界。”乔布斯毫不犹豫地回答。

        乔布斯脸上若无其事的表情就像在说,改变世界不过是件应该做也可以做的事,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瓦伦丁觉得,眼前这个小伙子要么是个自大狂,要么是个不世出的鬼才。他后来对人说,乔布斯当时看上去简直就是个“人类的叛逆”。在瓦伦丁眼里,苹果的创业计划幼稚得就像小孩子过家家。可瓦伦丁又隐约觉得,帮助这个小伙子是一件正确的事。

        乔布斯后来总结说:“那个时候的风投,对公司的帮助非常多。他们就像你的导师一样。这是因为,早期的风投者,像瓦伦丁,都曾是高科技企业的创始人或高管。瓦伦丁就曾是国家半导体(National Semiductor)公司的市场副总裁。这种背景,让投资者在投入金钱之外,也像导师一样分享他们的才能和经验。”

        导师一样的瓦伦丁为乔布斯推荐了另一位乐于当导师的人——迈克·马库拉。马库拉是个生意人,市场营销和管理经验丰富。他在飞兆半导体(Faircor)公司和英特尔公司任市场经理期间,通过股票期权成了百万富翁,然后就四处寻求投资创业公司的机会。乔布斯没费多少力气,就用激情打动了马库拉。马库拉决定以天使投资的方式,注资并加盟苹果。股权分配方案是,马库拉和两个史蒂夫各占30%股份,剩下的10%归工程师罗德·霍尔特(Rod )所有。

        1976年年底,加盟苹果的马库拉帮乔布斯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公司战略和经营计划。马库拉在商务和市场方面的特长让乔布斯看到了专业和业余的差距。乔布斯虽然有营销天赋,但那时至多算是个业余高手,和马库拉相比,还差得很远。凭着清晰的商业计划,马库拉还说服沃兹彻底辞去了惠普的工作,专心在苹果创业。然后,马库拉又和乔布斯以及市场公关公司麦金纳(Ma)一起,制定了更完善也更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

        1977年1月3日,苹果完成了正式的公司注册手续。但马库拉从来也没有打算亲自管理公司。他坦白地向乔布斯和沃兹指出,年轻创业者缺乏经验,不适合管理公司,必须聘请有经验的人。2月,马库拉利用自己的人脉,从国家半导体公司挖来了工程师出身的职业经理人迈克·斯科特(Mike Scott),这是苹果公司历史上第一位CEO。

        外聘CEO无疑是好事,但前提是,创始人要和CEO合作顺利。谁也没想到的是,苹果外聘CEO的历程,竟如此磕磕绊绊,一波三折。几乎每位外聘CEO都带着懊丧、遗憾甚或是愤怒离开,甚至连创始人自己也因为和CEO不和而被排挤出公司。不得不说,苹果外聘CEO的历史,差不多就是一部苹果公司早期的动荡史。

        拿第一任CEO斯科特来说,虽然乔布斯和斯科特都是工程师出身,但他们两个人骨子里,几乎没有多少共同点。

        乔布斯是典型的梦想狂,他无时无刻不期盼着实现自己改变世界的梦想。为了达到目的,他追求并享受最高权力,也放纵自己在管理上的控制欲,但同时也极度缺乏管理经验。斯科特后来说:“乔布斯没有管理能力。他不会管人。你好不容易按计划开始做一件事,他总要时不时插一手,让事情按他的意思变来变去。”

        斯科特也像乔布斯那样追求权力和地位,但他最大的愿望并不是改变世界,而是作为CEO,展示并证明自己的管理才能,带领一家公司发展壮大。和乔布斯相比,斯科特是个纯粹的职业经理人,他对管理方法、管理技巧以及权力范围的关心常常胜过他对技术方向和公司远景的关注。

        斯科特到来之前,乔布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斯科特到来后,乔布斯发现,权力重心在向斯科特倾斜。马库拉通常也会站在斯科特一边。向来不服输的乔布斯几乎从一开始就和斯科特在各种问题上发生或大或小的冲突,但这似乎并不影响各项工作在吵吵闹闹中开展起来。

        为了编员工号,斯科特提出的方案是,既然苹果电脑是沃兹发明的,沃兹当然是1号员工,然后是乔布斯的2号,马库拉的3号,费尔南德斯的4号,霍尔特的5号,等等。大家都对这个编号没有意见,只有乔布斯例外。

        “我是1号?”乔布斯问。

        “不,沃兹是1号,你是2号。”斯科特说。

        “不。我必须是1号。”乔布斯有点儿生气。

        “可沃兹已经是1号了。”

        “如果我不能是1号,那我可以是0号吗?”乔布斯玩起了数字游戏。

        斯科特没有办法,只得让乔布斯成为了与众不同的0号。乔布斯在乎这样的名分,他觉得,惟其如此,才能显示他在公司的特殊性。

        Apple II成功推出之后,销量直线上升。等到1979年完成第一轮大规模融资后,苹果开始有了些大公司的迹象。新员工不断到来,公司的内部流程也变得复杂和拖沓起来。当公司只有十几个人时,经常出现的情形是,乔布斯飞快地跑到沃兹或哪个工程师身边,对他说,我需要这个功能。工程师就接连几天几夜奋战,把乔布斯要的功能做出来。现在,随着公司和项目规模的扩大,管理费用高了,人浮于事的情况多了。乔布斯不得不面对工程师们花很长时间打造一个项目却迟迟无法交工的烦恼。斯科特希望用正规的、制度化的方法来解决类似问题,但乔布斯总想用自己的头脑加上干劲儿寻求突破。

        1980年12月12日,苹果成功上市。苹果的公开上市,是自福特汽车1956年上市以来最大规模的IPO(首次公开发行)。乔布斯因此一夜之间成了身价2.56亿美元的富翁。但就在苹果上市前几天,12月8日,乔布斯的偶像——披头士乐队的主唱约翰·列侬——被歌迷枪杀。这件事在乔布斯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似乎也暗示着苹果上市后的坎坷。

        危机很快出现。上市才两个多月,斯科特就开始对公司内编制冗余、人浮于事的情形大为不满。很多新来的员工在工作中并没有展示出应有的能力。斯科特觉得,必须用裁员的方式,保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斯科特打算裁掉40名左右的员工,马库拉和乔布斯没有多想就同意了。1981年2月25日,星期三,斯科特开始了苹果历史上第一次成规模的裁员。各部门经理分别向斯科特提交建议名单,再由斯科特作最后的定夺。可过程本身有些混乱,最终被解雇的人并不都是业绩差的人,有些人在几周前还得到了业绩良好的评语。而且,被解雇的人里居然包括公司最赚钱的Apple II团队的不少员工。

        当天下午,斯科特对留下来的员工说:“我常说,当我觉得做苹果CEO不再快乐的时候,我就会离开。但现在,我改变了我的想法。当这项工作不再快乐的时候,我会解雇你们中的一些人,直到这工作重新快乐起来为止。”

        在留下的员工听来,斯科特的话阴森恐怖,让人不寒而栗。没人知道自己将来的命运。在公司刚刚上市,情况一片大好的时候,尚且有这么多人被解雇,那又何谈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呢?员工对斯科特的粗暴做法极为不满,他们把这一天称为“黑色星期三”。

        对这样的结局,马库拉和乔布斯也十分沮丧。有员工当面问乔布斯:“怎么会这样?公司是这么开的吗?”

        乔布斯面无表情地反问他:“那你说,公司应该怎么开?”

        “黑色星期三”让斯科特在员工心里丧失了威信,也让乔布斯和马库拉对斯科特的看法产生了根本转变。马库拉觉得,斯科特的管理作风越来越简陋、笨拙,这和斯科特刚来时的谨慎、细致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许,斯科特只适合在小公司当CEO。好在,与斯科特签订的4年合同即将到期。在找到合适的CEO之前,马库拉决定自己出山,先带领苹果走过一段过渡期。

        7月,自掘坟墓的斯科特黯然离职。马库拉临时出任苹果CEO,同时开始物色新的CEO人选。

        马库拉决定不再留任斯科特的时候,乔布斯就向他提出,自己想当CEO,想管理整个公司。在马库拉和其他董事会成员眼里,乔布斯还是个大孩子,如果有经验的斯科特都玩不转,一向在管理中简单、粗暴的乔布斯,还不把公司搞成幼儿园?马库拉没给乔布斯任何机会,就自己揽过了CEO大权,但同时也让乔布斯兼任董事会主席,算是给乔布斯的一个补偿。

        尽管没得到CEO的职位,乔布斯还是有自己的盘算。如果董事会不让他出任CEO,那么,他希望寻找一位能跟他默契配合,受他影响的CEO。他希望自己关于产品和公司未来的想法,能毫无障碍地贯彻到公司日常运营中。反复比较后,乔布斯相中了斯卡利。因为几次接触下来,乔布斯感觉到,斯卡利不但和自己优势互补,而且可以成为自己在管理方面的老师,将自己培养成真正有资格管理苹果的人。

        显然,乔布斯和斯卡利那时都高估了两人之间的互补和默契程度。从根本上说,斯卡利和斯科特一样,都是注重流程、尊重制度的职业经理人。在管理水平上,斯卡利当然要远远高过斯科特,但斯卡利同样不可能真正懂得乔布斯关于技术与未来的宏伟理想,乔布斯也不可能真正学会斯卡利严谨、务实的思维方式。

        1983年4月,与苹果谈妥一切待遇条件的斯卡利来到库比蒂诺,开始了他长达10年的苹果CEO生涯。为了乔布斯一句“卖糖水,还是改变世界”的话,踌躇满志的斯卡利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他万万不会想到,他的到来,竟是苹果创始人与CEO之间最大矛盾冲突的开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