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无人察觉他的异状。长生身边一直有尹守国。那深藏不露,睿智的老人,在关键时候点拨他。只有回到尹守国身边,长生焦灼的内心才有一丝清澈安然。他的身侧成了他的退所。
尹守国的身体日益衰败。一年中有大半时间静养,早已不能出外理事。长生陪尹守国在植物园,练字,吃饭,散步,喝茶。
他来时,尹守国刚写完一幅字,搁在旁边,长生一看,是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
荷叶生时春恨生,
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
怅望江头江水声。
一见之下默然,正是对情应景,叫人思绪万千。简单用过午饭,尹守国没有睡意,便叫长生陪他去一墙之隔的卧佛寺走走,长生忙搀了他出来。
落日红枫。举步无尘。这里少有人来,远隔重山,城市被弃置在身后,难得清静。从卧佛寺出来,回到山庄,尹守国招呼人摆出茶具,在院中喝茶。一面闲闲和长生聊天,长生,从世俗的意义来看,释迦牟尼出生即贵为王子,拥有世人辛苦奋斗所追慕的一切,他为什么还要放下一切,出家修行呢?我想听听你的见解。
长生沉吟着,三世佛静肃慈悲的面容还浮现在脑海。他说,波拉,我也是鹦鹉学舌。处于优渥中的释迦牟尼看到了人生的贫苦,哀愁,生老病死,这些都是伴随生命而生的,根深蒂固的忧患,缺乏根本的解决之道。这些问题由轮回衍生,又再度形成轮回。
尹守国看了他一眼,不置可否,举手泡茶,说,还有呢?你继续说。
长生想了想又道,他意识到权势财富,当下的恩爱幸福都短暂如露。他所拥有的都不是真实拥有。他要寻找的真实超越其上,是断除轮回痛苦的解脱之道,这甚至不是当时普世的知识体系所能解决的问题,所以他要亲身证道,寻觅答案。这个过程要亲身经历,不能道听途说。普度众生,这是他的慈悲,可也未尝不是他的野心。
慈悲和野心?你这说法有点意思。尹守国饶有兴味地思索,为长生倒上茶,长生喝了一口。
尹守国端详着眼前言语从容、举止端敬的长生。眼前这个孩子似有情?似无情?是冷漠?是旷达?他难下断语。若非从小看着他长大,连他亦难看穿他心思。难以想象外间那些风言风语是关于他的。或许他这么做,不止是年少轻狂,还存了更深的心思。
一阵风起,落叶簌簌而下,阳光在眼前细碎晃动。老少二人对坐饮茶,各有各滋味。隔了一会儿,尹守国说,长生,你是有慧根的孩子。你是否清楚自己,人生所要追寻的真实意义?
长生无言以对。心底的答案若隐若现,似浮又沉。
他有一股怨怒。无法释然疑惑。这些年生活所赋予他的生存状态和价值,扭曲了他的性格,以至于他都快遗忘自己的本性,虽然顺从接受,看上去如鱼得水,却不曾从中获得真实的快乐和价值。
他知尹守国找他谈话的意思,老人家虽然避居深山,但耳聪目明,不比寻常。想来他是对外间的事有所耳闻,寻机点拨他。
尹守国不看他,微闭上眼,仿佛是自言自语,这问题大了,难怪你不好回答。我其实是想说,人生需要自己去经历。对错得失在开始的时候,不会那么清楚。我们这一代人,被时代推着走,年轻时信仰的东西,到老来发现全部变质。外面人怎样,不代表你要怎样,你自己要把持住。
对长生,尹守国从来是点到即止。他隐约知晓长生心中疾症所在。其实这也不难猜到,若非对尹莲深深信赖,深深眷恋。一个当年只有六岁的孩子怎会离乡背井,追随她来到全然陌生的城市。
收养一个孤儿,将他带离故土,如将幽兰移出深谷,无形中背离了自然法则,虽然悉心教养,结果未必尽如人意。尹守国从一开始就不觉得尹莲做得对,奈何长生投了他的缘,让他老怀安慰。即便意识到隐患,他亦愿尽力去化解。
尹守国自然知道长生的忍耐和克制,知道他在外行事恪守本分,并不骄扬跋扈,这是他仍非常钟爱长生的原因。
隔墙有钟声传来,尹守国的声音亦似染了秋霜,如果有时间,我希望你能回到你的故乡去看一看。早年我在藏区带兵,对那里有情结。你替我回去看一看。
长生悚然心惊。这是多年以来,第一次有人对他提及西藏,提到回乡的话题。纷乱心绪得以暂停,骤然意识到,自己荒谬,枉认他乡作故乡。
他一阵悲从中来,正思索着怎么答话,尹守国示意他扶自己起身。回到屋里,尹守国道,你也陪我大半天了,回去吧。得空再来看我。
是!长生应了一声,人却站着不动。
尹守国摆手道,不要不放心,一时半会儿我还死不了!走吧!
长生知道他脾气,破颜一笑,波拉,那你歇着。我过两天再来看你。有什么需要我带上来的东西,给我打电话。
尹守国点点头。他退了出去。
刚踏上走廊,就听见尹守国叫他。
回来!尹守国扬声叫住他,平时你替我把惜言看紧点,别在学校里给我丢人。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