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好莱坞的“西部影片”曾经风糜全世界,至今仍有无穷无尽的魅力。在影片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身材高大、健壮结实的牛仔,头戴宽边帽,身穿紧身衣、窄腿裤,脚蹬长统靴,胯边垂着火筒枪,当匪徒一个个应声倒地时,他却若无其事地骑马飞驰而去。
浪漫的传奇故事,再加上刺激性的枪战、打斗,似乎构成了牛仔生活的全部内容。但影片毕竟不是历史,在美国历史上,牛仔的生活可不是骑在马上追击匪徒,锄暴安良,他们是美国开发西部的先锋,他们富有冒险和吃苦耐劳精神,因此被美国人称为“马背上的英雄”。
要说美国牛仔,得先说说美国的牛。美国人是欧洲移民的后裔,美国的牛则是欧洲的后代。美国的牛最早是由哥伦布带去的。当时,他把西班牙牛带到西印度群岛和中、南美洲沿海一带。1525年,西班牙种的牛开始从西印度群岛引入北美大陆。1611年,英国人又把数量众多的牛运到弗吉尼亚的詹姆斯城,从此英国种的牛便在北美大陆广泛繁衍,那里出现了很多养殖点。
1540年,西班牙探险家科罗纳多横渡大西洋去北美寻找传说中的“瑟博拉七宝城”,他带了500头牛,这些牛被运到今天墨西哥北部和今天美国的亚利桑那州一带。此后,牛群不断繁殖,逐渐遍布今墨西哥北部和哈利斯科州。到17世纪初,哈利斯科的牛已达到10万多头。
总之,美国的牛从东面和南面两个方向进入,逐渐遍布全国。18世纪初,牛群出现在美国的俄亥俄和肯塔基。肯塔基在印地安语中意为草地,又称青草州。与肯塔基相邻的伊利诺伊州则被印第安人称为“草原之国”,这里是牛的乐园。到19世纪中期,那里驯牛养牛的技术已经十分高明。南北战争之后,牛群又向西推进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广大草原,那里成了“牧牛王国”。
从南边墨西哥进入的西班牙牛也大量繁殖。19世纪后期,德克萨斯州已有5000万头牛,是美国养牛最多的州。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得克萨斯人便把大牛群往北驱赶到堪萨斯的铁路边,然后转销美国各地。当时还有专门的“牛道”和“牛镇”,“牛道”是“牛群”走的道路,“牛镇”则是沿途的歇脚站。
牛群长途跋涉,跨州越县,当然需要人带领、照管,这就产生了“马背上的英雄”——牛仔。
在漫长艰辛的旅程中,牛仔必须能吃苦耐劳,同时还要机智、勇敢、沉着、冷静,能应付途中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故和危险。首先要管束半驯服的牛,特别是性情凶野的西班牙牛,牛仔跟在牛群旁边,紧紧盯住它们,一刻也不能放松。沿途还要留意狼群等野兽和毒蛇、毒虫的袭击,防范印第安人的冷箭、标枪。有时候可能会突遇大雷雨,电闪雷鸣往往会导致牛惊群,牛乱奔乱窜,牛仔就要沉着地兜转它们,围成圈子,消除惊恐。
牛仔长途赶运牛群如同大规模的行军。押送特大牛群的牛仔们要严格分工,各司其职。常常有两个最有经验的人担任总指挥,一个通讯员,前后左右负责传递消息。另外还有“游骑”,前后左右灵活巡视,“翼骑”在队伍两边行进,“尾骑”殿后,专管小牛、病牛和懒牛。
牛仔,有的本身就是牧主,但多数是牲畜商人的雇工,他们在美国东部居民向西迁移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牛仔的长途放牧,本身就带有开拓性,他们为西进的人直接开辟了道路。
19世纪末,美国的交通运输日益发达,牛仔的地位渐渐降低。他们纷纷转行干别的工作,人们越来越少见到他们矫健的身影了。但是他们的奋进、开拓精神却一直激励着美国人。
人们常把牛仔和“牛仔裤”联系在一起,其实,当年牛仔最突出的标志倒不是“牛仔裤”,而是他们的帽子。牛仔常戴墨西哥式的宽边高顶帽,这种帽子用途很多,既有利于遮挡烈日风雨,休息时还可以抓起来作枕头,甚至可以舀水喝。牛仔裤,最初是在19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西部出现的。19世纪40年代,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人们纷纷赶去淘金。有个名叫利维·斯特劳斯的人也赶到加利福尼亚,他原是个布商,随身带了些可做帐篷、车篷的帆布。有一次,他发现淘金的人穿的棉布裤子非常容易破烂,于是他灵机一动,把带来的厚实的帆布裁成裤子出售,裤子设计成低腰、直筒、臀围紧小的式样,大受淘工欢迎。不久,更多的牛仔们也喜欢上了这种服装,后人就称之为“牛仔裤”。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