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古时以奇数为阳,九月初九两个阳数“九”的重叠,故称重阳,亦称重九。
中国民间在重阳节一般吃重阳糕,有的还吃“九品糕”(用荸荠、栗子、莲心等9种果品煮成的羹),意取甜蜜、和顺。这天的主要活动是上山登高。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九九重阳,登高野宴,插茱萸,饮菊花酒,这是我国流传已久的风俗。而这个风俗,到底始于何时呢,又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
据说,有一个汝南人名叫桓景的,跟随一位叫费长房的神仙学习。有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汝南当有大灾降临。你赶快通知你的家人,缝制布囊,在布囊里装上茱萸,然后将茱萸囊系在手臂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躲避灾祸。”桓景赶紧通知家人,九月九日这一天,举家登山。傍晚,桓景一家归,见家中的鸡犬牛羊全都暴死。费长房得之此事后说:“这些家畜已经代人受灾了。”
这其实是南北朝时的梁朝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引证的一则传说,它说明了“登高”的原始意义在于逃避灾祸。在历史上,重阳登高大概萌芽于汉代,兴盛于魏晋南北朝时代。因为魏晋南北朝的时代,是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深怀忧虑的时代。因此,登高避祸、饮酒祈福的九月九日,就成了全社会上下共享的世俗大节。
在民间,这个传说更为奇异和有趣:
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每天都有人丧命,老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桓景病愈后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桓景访遍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在仙鹤指引下,仙长终于收留了桓景,仙长教他降妖剑术外,又赠他一把降妖剑。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了桓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桓景骑着仙鹤赶回家。
桓景回到家乡,九月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飘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桓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下就把瘟魔刺死于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就年复一年地留传了下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