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代时,有位宰相叫卢多逊。在他年幼时,父亲带他到云阳观与小朋友们一起念书。云阳观是一个道观,观内废坛上有一筒签,年代很久远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扔在那里。卢和小朋友们竞相拿来玩。当时卢的年纪很少,识字不多,得到了一支签,回家给他父亲看。卢父一看,签上的词句是:“身出中书堂,须因天水白。登仙五十二,终为蓬海客。”
父亲很高兴,认为这是吉兆,就把签珍惜地收藏起来。后来卢真的做了宰相,应了“身出中书堂”;而他的失败则是因为派手下赵白与秦王廷美联络,应了“须因天水白”;事发后流放南方,五十二岁死于朱崖。应了“登仙五十二,终为蓬海客”。签中的话竟然一字不差。
这当然只是传说,求签是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时代,群众迷信的产物。那么,求签究竟是什么形式,又是起于何时呢?
求签首先起于道观,在道观里,经常有签筒,里边放着细长的签条,签条常用竹木片制成,上边写有辞句。求签的人可以从中随机抽取一条,依其上所载辞句,判断吉凶,体会神意。
在抽取之前,当事人应持签筒,在神前祷告,然后摇动签筒,直至有一根从中跳出,即算是神赐之签,也可用手去取。求签是古代民众经常到道观中进行的一项占问吉凶祸福的活动。
求签至迟产生于唐朝末年的道观中,后来几乎遍及一切神庙、宫观和寺院。求签活动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具体年月不大容易确定。但最迟应当出现于唐末。五代时间很短,卢多逊实生于唐末,他幼时废坛上已有古签筒,足见签的出现尚在此前。
产生于道观中的签,后来被普遍采纳,佛教的寺院,民间的神庙,也都摆上签,供人抽取。再后来,走街串巷摆地摊的相面的、算卦的,也都带上一筒子签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