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知道点中国哲学典籍中的鬼故事

典籍中的鬼故事

        杜伯之鬼

        据《墨子》所引周朝史书《春秋》记载:西周末年,当周宣王枉杀本来没有罪的大臣杜伯的时候,杜伯临死前说:“我本无罪,可我的君王却要杀我。如果我死了无知倒也罢了,如果死了还有知觉,不出三年,我一定要让我的君主知道(我的厉害)。”杜伯死后三年,周宣王带领众多诸侯在圃田打猎,随行车辆数乘,人员数千,满野都是。时当正午,突然,杜伯之鬼出现了,他乘着白马拉的车,穿红衣、戴红帽、执红弓、挟红箭就奔周宣王追了过来。周宣王逃跑不及,被杜伯之鬼一箭射中心脏,打断了脊骨,倒在弓箭袋上就死了。这一情形,在场的周宣王的随从都看得很清楚,离得远一些的也能听得到,并且明白地记载在周朝史书《春秋》上。在那个时候,国君用此例来教育臣子,父亲用此例来激励儿子,强调做事要戒惧谨慎,凡是杀害没有罪的人,都会遭到鬼神的诛杀,而且,这报应的到来还非常快的。

        庄子仪之鬼

        据《墨子》所引燕国史书《春秋》记载:春秋时期,当燕国国君燕简公枉杀本来没有罪的大臣庄子仪的时候,庄子仪临死前说:“我本无罪,可我的国君却要杀死我。如果我死了无知倒也罢了,如果死了还有知觉,不出三年,我一定要让我的国君知道(我的厉害)。”庄子仪死后一年,燕国准备举行祭祀,燕君带领随从前往燕之祭祀之地“祖”,时值正午,庄子仪之鬼突然出现,举着一根朱红色的棍棒就打了过来,简公当即毙命于车下。这一情形,在场的燕简公的随从都看得很清楚,离得远一些的也能听得到,并且明白地记载在燕国史书《春秋》中。当时各国国君都转相告诫,说凡是杀害没有罪的人,都将会遭到鬼神的诛杀,而且,这报应的到来将是非常快的。

        伍子胥之鬼

        王充《论衡·书虚篇》转记前人“传书”之言曰:春秋后期,吴王夫差不听大夫伍子胥忠言劝谏而杀伍子胥,并将伍子胥尸首投入油锅里烹煮后,塞进马皮口袋扔到江中。子胥鬼魂冤恨不消,驱水为涛,溺杀过江人。吴人哀怜子胥之冤,在江边立祠纪念并供养其神位。这既为舒解宽慰子胥之鬼的恨心,又希冀他能消其汹涛以保人平安。

        以上三例春秋时的“名鬼”的共同特点,都是大臣因君王的无道而被冤杀,并且些冤鬼都以某种形式进行了复仇。墨子说:以古书上所记载的事实来看,鬼神的存在,难道还可以怀疑吗?这些可以说都是否定方面的例证,从肯定方面说,同样也是如此。后一方面的情形,最明显的就是:古代圣王为政必祭鬼神。

        老子是如何被“神化”的?

        黄老学派或黄老之术原来是道家的“清静无为”的治术。西汉文帝、景帝(公元前179—公元前141年)两代都以此治天下,并具体化为与民休息、恢复生产的政策。但黄老之术一旦同神仙家或方仙道合流,便成为一种带有神秘气息的半宗教或准宗教的形态了。黄老之术的核心是老庄之道;老庄哲学或称道家学说,黄帝只是托名。黄老之术被神学化、宗教化的过程,其实也就是老庄哲学被神学化、宗教化的过程。

        汉武帝即位后,宠信李少君、少翁等燕齐方士,大搞炼丹求仙运动。神仙家们受到鼓舞而得寸进尺,希望也像儒学谶纬化一样,建立起一套拥有高深玄妙的神学理论体系。他们从西汉儒家尊崇尧舜、神化孔子的方式中受到启发。神仙家认为,黄帝、老子的地位与声望大大高于尧舜、孔子,向黄帝、老子及其学说攀亲,可借其威而张己之信,借其文而扬己之教。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ll3年),河东地方偶然出土一口铜鼎,于是方士们便围住汉武帝说开了,称这口鼎出土的时间跟当年黄帝获鼎的时间是同日同时;如果武帝也能像黄帝一样到泰山封禅,便能像黄帝一样学仙升天。又说黄帝当年曾筑五城十二楼来迎接神仙;又说黄帝且战且学仙,百余岁后得道成仙,最后骑龙上天。这是神仙家攀附黄帝。也就是从汉武帝时代起,神仙家宣扬神仙之说,便都树起了黄帝的旗号。

        进入东汉,神仙家又开始神化起老子来。东汉初,具有神仙方术思想的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圣母碑》,将老子与圣母并列,把老子列为创世神的尊位上;同时,老子的“道”也被直接人格化而等同于老子本人,即所谓“老子者,道也”。老子于是就成为与“道”异名同体的原初神。因为在老子里,道既是一种恍恍惚惚、窈窈冥冥的原初浑然体,亦是一种真实可信的万物始原。到了东汉桓帝时代(147—167年),老子又被进一步神化,桓帝也像神仙方士道教徒们那样将老子请上神座加以祭祀。“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后汉书·王涣传》),“黄老道”的名称也便正式出现了。黄老之术至此正式发展成为黄老道。

        那么,神仙家们为何要向老庄哲学攀亲呢?这是因为老庄哲学中有“仙意”。比如老庄论道,把道说成是天地万物的原创者,是超乎形象的宇宙最高法则;又比如,老庄宣传以尘世为粃糠,以富贵为物累,追求清净无为、静观、玄览、含、抱一、坐忘、虚心和内心的安宁;特别是像中的“谷神不死”、“长生久视之道”的养生论。书中关于真人“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彻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描绘,简直就是神仙家言。所以,在那一时期,神仙家们、黄老道和早期道教徒便竭力编织和张扬忠于“修道养性”从而“致寿”的神话。并为汉代社会普遍信奉。中关于老子活了160余岁或200余岁最后“不知所终”的说法,正是当时对传闻的一种真实记录。

        正是在上述基础之上,东汉张道陵、张角分别创立了早期道教——五斗米道和太平道。那以后的岁月中,道教放手地利用、改造老庄哲学,并最大限度地汲取中国母体文化的各种养料,成为具有独特的也是气势不凡的神学系统,且集中国士大夫雅文化及民间俗文化于一体,融上层正统思想与下层异端意识为一炉的,足以同外来佛教相抗衡的大型民族宗教。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