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没有一部剧集比带给我童年的快乐更多,再没有一部名著比带给我现实的思考更多。
在我小的时候,娱乐业不如现在这么发达,电影、剧集的产量很少,质量上乘的就更少;电子产品也没有今天这么泛滥,在我生活的那个物质匮乏的贫民村里,不要说接触不到手机、计算机了,即便是随身听和录音机也很少见到,家中唯一可以用来娱乐的东西就是一台十七寸的凯歌牌黑白电视机。
但就是那一台黑白电视机,在每年暑假时,都会带给我无穷无尽的愉悦,那愉悦是终身铭记的,直到如今,我仍忘不了一层又一层浪水拍打海岸,山石崩裂,一个猴子冲天而起的镜头,它就像是我童年的一个符号,深深的烙印在我心中。
央视以及各地方台,每年都会重播,但十五岁之前的我似乎每年都看不够,虽然那时候日式、欧美的动漫已经开始泛滥,动漫里的英雄也让人热血沸腾,但它们一旦和我的偶像孙悟空相比,便都成浮云了。就连我最喜欢的动漫《七龙珠》,也是因为里面有个孙悟空存在。
其实,童年时期的我是一个比较早熟的人,我五岁就开始接触中国古典文学,犹记得那时候抱着一本,似懂非懂,却看得津津有味,之后又看了《说唐全传》、、、《杨家将》、、以及等,而第一次阅读原著则是在我年龄比较大的时候了,那年我是十一岁,读初一。我读的还是以五元钱的价格从一个地摊上买来的盗版货,每天早读、上课或者下课的时候,我都把书放在课桌上,用课本稍稍掩盖,然后一边做贼心虚,一边激动不已。
我之所以读原著读的比较晚,是因为我认为自己看电视剧看的次数已经够多了,里面的故事情景几乎不假思索都可以回想起来,书看不看都无所谓了。但是当我真正看到原著时,翻到第一回,我立即就傻眼了。第一回的回目是“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这么一句满是古朴禅意的话,立即把我从电视剧的浪漫中拉了出来,再看开篇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这一大段诗,除了有几句可以读懂外,整体我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这样,我怀着惊愕的心情开始通读原著,之后,我越来越发现原著是一本从回目到内容都难懂的书,它远比、更难读懂,甚至比也难读懂,说它是“四大名著”中最难读懂的书,也不足为奇。当然,这只是笔者个人的观点,你可以反驳我,如果有理,我也虚心接受。
说到“四大名著”,我还想起一个说法,很多人都说“看完,说话如放屁”,不少人认为就是一本荒诞不经、胡扯八道的无聊书籍,根本不足以并列四大名著。
说这种话的人,往往是不了解“四大名著”,更不了解的无知人士。
“四大名著”之称,不是某个人或某个时期的册封,而是从明朝中叶到如今数百年来,经无数读者、学者研究、评定出来的。
“四大名著”之称谓源自“明朝四大奇书”,而“四大奇书”的称谓则形成于明末清初。“四大奇书”为、、和,到了清朝,横空出世,以其天下无双的文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立即取代了的地位,形成了新的“四大奇书”,此也即“四大名著”之滥觞。
如果说真的是一本荒诞不经的无聊著作,那岂不是说数百年来将之奉为“四大奇书”或“四大名著”的人都是吃饱饭没事儿干的人?它既然能把赞誉甚高的给比拼下去,那就说明了它的成就更在之上。而明清两代也着实出现了很多不俗的小说,比如说、、、《镜花缘记》等,为什么这些书都没有顶替的位置?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们不如。明朝学者李卓吾曾说:“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故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言魔。魔非他,即我也。我化为怫,未佛皆魔。魔与佛力齐而位逼,丝发之微,关头匪细。摧挫之极,心性不惊。此《西游》之所以作也。”这是对一书的艺术性之肯定,而对于的普世作用,李卓吾更是给了极高的评价,他甚至说:“今日雕空凿影,画脂镂冰,呕心沥血,断数茎髭而不得惊人只字者,何如此书驾虚游刃,洋洋纚纚数百万言,而不复一境,不离本宗;日见闻之,厌饫不起;日诵读之,颖悟自开也!故闲居之士,不可一日无此书。”此言可谓是对推崇备至。
因此,是一部奇书,是一部难以揣摩之书,以等闲姿态观之当然处处是荒诞,甚至漏洞百出。那究竟是一本什么性质的书?它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作者吴承恩曾说:“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此言至关重要,一语揭示了的创作初衷。而文坛泰斗如陈寅恪、胡适、鲁迅等也曾推研不断,并给予其极高的评价,鲁迅先生在中评价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还说:“吴承恩撰写的幽默小说,里面写到儒、释、道三教,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的神话作品。”由此可见,鲁迅是将定性为一部假借神魔小说之名,实则行反抗谴责之事的文学作品。
虽然鲁迅这么说,但是历来学者对一书的定性之争,却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明朝学者陈元之为作序,他说:“披以为浊世不可以庄语也,故委蛇以浮世。委蛇不可以为教也,故微言以中道理。遭之言不可以入俗也,故浪谑笑虐以恣肆。笑谑不可以见世也,故流连比以明意。”陈元之之意即作者之所以作此书,乃是以此讽刺当时的君臣黎民,表明自己不与俗世混同之意。
清代学者张书绅说:“一书,自始至终,皆言诚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学,并无半字涉于仙佛邪淫之事。或问果为何书?曰实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所以,在张书绅看来,是一本教人修心正德明善恶的小说。
北大学者白化文说:“其想像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极为鲜明,而且读者面最宽,老少咸宜。此书的副作用极小,是一部鼓舞人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书。” 所以,在此学者看来,是一部劝勉人积极拼搏奋斗的励志小说。
而《法国大百科全书》评价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所以,法国人将其视为一部类似马克吐温作品的幽默小说。
除此之外,或许还会有人将视为现代神魔小说、玄幻小说的开端,这当然也毋庸置疑。
学术的研究抛开不说,所表达的政治意义也十分丰富。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就对非常喜爱,他读和常人不同,他从中悟出了许许多多革命斗争的道理。一九五三年九月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期间,在谈到梁漱溟的问题时,毛泽东说:“冒充的事,实际上是有的,现在就碰到了。那些人有狐狸尾巴,大家会看得出来的。孙猴子七十二变,有一个困难,就是尾巴不好变。他变成一座庙,把尾巴变作旗杆,结果被杨二郎看出来了。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呢?就是从那个尾巴上看出来的。实际上有这样一类人,不管他怎样伪装,他的尾巴是藏不住的。”到了建国后的六十年代,在国际上帝国主义封锁,国内不稳定因素作乱时,毛泽东对孙悟空的“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作风称赞不已,甚至激情“欢呼”。一九六一年年十一月,在观看了“三打白骨精”的戏剧后,毛主席更是写下了的著名诗句:“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这正是毛泽东借赞扬孙悟空的诗句表露自己将不惧艰难,扫清一切发展的障碍之决心。在和苏修做斗争时期,毛泽东曾对安娜?露易斯?斯特朗说:“从那时起,我们就像孙悟空大闹天宫 一样。我们丢掉了天条!记住,永远不要把天条看得太重了,我们必须走自己的革命道路。”
正如一句老话所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不同的人心中当然也会有不同的,有人视之为神仙传记,有人视之为宗教百科,有人视之为谴责小说,有人视之为神魔玄幻,有人视之为修心之作,有人视之为励志佳品,有人从中读出了官场秘诀,有人从中悟出了职场之道,还有人从中看出了商人所需……这些都无可厚非,因为这正是名著的魅力所在。
我喜欢,喜欢原著更甚于电视剧,套用一句比较俗的话就是电视剧演不出原著的精髓。但也有很多人说原著中前后不符,漏洞颇多,比如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战无不胜,取经途中却处处受挫;比如太上老君的法宝众多,且都厉害非凡,却收服不了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比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看透一切幻象,但取经途中却多次失误;比如唐僧屡屡被妖怪抓住,却一次都没有被吃掉……
其实,我在看书过程中,也产生了众多诸如此类的疑问,须菩提祖师为什么昙花一现?孙悟空为什么要大闹天宫?孙悟空大闹天宫为什么会失败?太上老君和如来佛祖为什么不杀孙悟空?真正的孙悟空到底死了没有?力量弱小的玉皇大帝是怎么坐稳帝位的?观音菩萨为什么受到如来佛祖的恩宠?地藏王菩萨又为什么被如来冷落?西天取经的真相是什么?唐僧是如何被选为取经人的?孙悟空又是如何被选为取经队伍的一员?神通广大的乌巢禅师到底是谁?谁是最会说话的神仙?谁是最会做官的神仙?谁又是最悲惨的基层公务员?谁是妖魔道里的霸主,谁又是妖魔道里的奸雄?谁是妖魔道里的蠢材,谁又是妖魔道里的太监?谁算计了泾河龙王,谁又调戏了李世民?谁的取经意志最坚定,谁在女儿国动了凡心?谁是道教里的亲佛派,谁是佛教里的亲道派?我甚至还在中看到了“二奶”现象、“官二代“现象、“认干爹”现象等等等等,总之,妖怪神灵各种潜规则,天上人间都需体制内,里一切一切的因果都让我深入其中,不能自拔。
所幸,以我有限的智慧,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自以为还算圆满的答案,于是便有了此书。这也算是对自己钟爱的作品所奉献的一点点微薄力量吧。
或许你看完此书会觉得我心中充满了鬼蜮伎俩,全是阴谋阳谋,但我却自信能自圆其说,而且不乏阳光善良,如果你能看得进去,看得下去,我坚信你一定有收获。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