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歃血3·射天狼第三十五章 拜相

第三十五章 拜相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狄青逆羌笛之声驰过玉门,顺黄河之水马踏关山,这一日,又回到了汴京。

        千里苦风尘,京城繁华依旧。狄青到了京城后,正逢天寒风冷,哈气成霜。他鬓角亦是早白如霜,见京城十数年如一日的鼎盛,只是压低了头上的毡帽,悄然的到了郭府。

        郭府前门可罗雀,煞是冷清。

        狄青心道,“按照消息,郭逵应该还在京城候命,我早让韩笑先行飞鸽传信,通知他我会回转。他会在府中等我吗?唉,我、郭大哥和小逵三人整年的在外奔波,这郭府早就蒙了厚厚的灰尘了吧?”

        大门虚掩,狄青推门而入,找了半晌,发现到处都有尘灰,可郭逵、自己昔日的房间还有郭遵的房间,收拾的均是干净整洁。

        狄青见了,微怔片刻,嘴角露出分苦涩的笑,知道这肯定是郭逵收拾的。或许在郭逵心目中,狄青和郭遵从未离开过他。

        坐在郭逵的房间内,狄青等到黄昏日落,还不见郭逵回转,心中微有奇怪。想了片刻,提笔留言,说自己已回,出去片刻,若郭逵回来后,不要外出,等他回转。

        狄青出了郭府,穿寻常百姓之服,依旧头戴毡帽,不想被人认出。

        信步之下,感觉肚中饥饿,想起刘老爹开的酒肆就在附近,循向而走。到了那酒肆前,见到里面孤灯一盏,酒肆中只坐着一人。那人背对着狄青,正端着酒杯往口中倒去。

        狄青见那人花白的头发,像是刘老爹,轻步走过去。就听那人喃喃道:“姐姐……你一向可好。你在那面,可是寂寞?”那声音哽咽,满是悲恸,其中还夹杂分忧愤之意。狄青皱了下眉,感觉那人不像刘老爹,转过去一看,怔下道:“你是……”

        他看清楚那人的脸庞,知道自己认错了人,那人肤色黝黑,瘦得脸颊深陷,神色憔悴得不像样子。

        狄青乍一看那人,以为自己不识,但不知为何,总感觉有些面熟。

        那人抬头见到狄青,突然跳了起来,酒壶都摔在了地上,“乒”的一声大响。他望着狄青,紧咬牙关,眼中露出极为惊惶害怕之意。

        狄青望着那张脸,竭力搜寻这人究竟是谁时,就听到那人大叫一声,掀翻了桌案,转身冲出了酒肆。

        狄青伸手,一把拉住了那人,叫道:“李国舅,怎么是你?”他见那人转身时,反倒感觉有些印象,思绪陡转,已想起那人是谁。

        那人就是李用和,李顺容的弟弟,也就是当今天子赵祯的舅舅!

        那人被狄青抓住,用力挣脱,叫道:“你松手,你认错人了。”他竭力挣扎,额头都有汗水流淌,狄青见那人只是一个劲地否认,满脸的憔悴惶恐,不忍强抓,松开了手。

        那人一个踉跄,差点跌倒在地。可转瞬跑开,不见了踪影。

        狄青大是奇怪,暗想那人明明就是李用和,自己应该没有认错。可为何那人这么急于否认,而且那么多仓皇?

        狄青立在那里,满是不解,听身后脚步声响起,扭头望过去,见从后堂出来的正是刘老爹。

        刘老爹见到狄青,又惊又喜,好一番问候。飞快地端出酒菜,道:“狄将军,他们都说你死了,我说你这样的人,怎么会死呢。”他言语诚挚,老脸上满是光彩。

        狄青心下感激,只是道:“我的确遇险,但后来没事了。”他知道刘老爹很是想念郭遵,但也明白郭遵不想再露面,因此也不说及此事。

        刘老爹满是庆幸的表情,竟陪着狄青喝了两杯酒,然后问道:“狄将军,你这次返京,是奉旨要打岭南的侬智高吧?”

        狄青犹豫片刻才道:“国难当头,若用得着我狄青,我当出马。”

        刘老爹诧异道:“他们不用狄将军,还会用谁呢?”

        狄青心中苦笑,暗想我有心报国,但宋廷不见得希望需要我。这些年来,我升迁极快,得罪了不少文臣,这些人就算国难当头,只怕也抱着排除异己之心,就算范大人都被他们逼出了京城,何况是我狄青呢?这次岭南之乱,若是声势惊人,惊扰了大宋江山,他们才会不得不用我。若是声势渐熄,这对那帮人来说,是个立功的机会,肯定不会让我狄青领军了。

        可他是狄青,这次岭南之乱已惊扰天下,他没死,他就一定要回来。

        但这些话,狄青却不想对刘老爹说及。不想刘老爹道:“狄将军,是不是朝中有奸臣说你的坏话,朝廷这才不重用你呢?”

        狄青一怔,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刘老爹叹息道:“这朝廷变法本是好的,可听说奸人不顾天下利益,逼走了范公,富弼等为国忠臣,破坏了变法,而狄将军你和范公之交,天下闻名。他们既然能逼走范公,肯定也会对你进行打压了。”

        狄青倒不想刘老爹看得倒也透彻,心中暗想,“有大臣对我看不过眼倒也无妨,就不知赵祯如何想法呢?”

        他用过了酒菜,惦记着郭逵,辞别了刘老爹。等到了长街后,见烟花繁乱,透过夜色向李用和离去的方向望去,早就不见了人影。

        狄青心中有些奇怪,暗想李用和怎么说也是个国舅,怎么会如此落魄?李顺容已死了多年,就算李用和和姐姐姐弟情深,按理说伤心也应该淡却了,可今日一见,他好像还对李顺容之死有些……耿耿于怀?

        摇摇头,狄青回转郭府,见郭逵还是没有回转,微皱眉头,斜倚在床榻旁等候,不知不觉的睡去。

        一夜无话,狄青第二日睁开双眼时,见天色发白,郭逵还是未曾回转,倒有些担心。郭逵既然知道他要来,没有道理不等他的,眼下郭逵始终未回,难道是有了意外?可郭逵素来独来独往,这郭府空寂无人,唯一那个老迈的管家也不知道去了哪里,他想要询问,也无从去问。

        缓缓起身,狄青再次出了郭府,信步在汴京街头。

        汴京安平多年,直如不夜城般。清晨时,早有商贩起身买卖叫喊,甚是热闹。狄青走在街头,心中暗想,“我这次回转京城,算是不得圣旨,私自回京,若要追究,或有过错,但我早就不放在心上。我本想找郭逵问问岭南的事情,若是紧迫又需要我狄青的话,我领军解救百姓于水火是义不容辞。但若不紧迫的话,我可能就会辞官,以后再也不回京城了。天下无事,我狄青留在京城还有何用?我现在只有一个愿望,就是郭大哥他们能重回香巴拉,若能救回羽裳,我狄青和她一起,再不理尘世。可是……”

        想到这里,硬生生的不再去想。

        若是救不回羽裳会如何,他根本不敢去想。

        这时一声锣响,惊醒了狄青的多年一梦,就听远方有百姓叫嚷道:“天子门生游街了。”紧接着就是“呼啦”声响,有无数百姓拥过去观看热闹。

        狄青这才察觉,原来不知不觉间,又转到了大相国寺附近。

        多年前,就是这大相国寺前,他遇到了羽裳。

        千花依旧笑风尘,人已不在朱颜改……

        正追思间,听到身边不远有人说道:“儿子,你以后可要读书,莫要学那人去当兵。你若当了兵,这辈子可就毁了。”

        狄青感觉那话儿似曾听过,扭头望过去,见到一个妇人正偷偷地指了下他,正在教训身边顽劣的儿子。

        狄青苦涩一笑,记得多年前,也曾有过这么一幕。“男儿莫当兵,当兵误一生。”这个观念,原来这些年并未改变。

        不想那孩童挺直了腰板,大声道:“当兵有什么不对?就如狄将军那样,天下人敬仰,比那些读书人强太多了。国难当头,诗词能救国吗?若有选择,我更想做像狄将军那样。”他说的响亮,周围有不少人望过来,竟没有反驳之声。

        那妇人怔住,半晌才道:“傻孩子,你哪有狄将军的本事呢。这天底下,有几个狄将军?”

        冠盖满京华,斯人已落泪!

        狄青静悄悄地走开了几步,心中感慨万千。突然想到,世人对我狄青或褒或贬,众口不一,但只有羽裳才对我始终未变。当年我狄青就算是个寻常的禁军,她也是喜欢我的。

        一念及此,见红尘依旧,耳边隐有弦声凌乱,狄青鼻梁忍不住的微酸。透过那红尘往复,见路的那头,依稀有个白衣少女……

        巧笑顾盼,言语嫣嫣。

        “羽裳,你没有看错我。”狄青喃喃道:“狄青已是天下无双的英雄,但你是否看得到?”一想到羽裳可能再也不见,他见不到羽裳,羽裳也见不到他狄青闻名天下,眼帘又有些湿润,只是想着,“羽裳,你可知道,这些年来,我没有一日不在想着你。”

        一切原来从未改变。

        “狄大哥……”有人呼喊一声。

        狄青一震,转瞬听出那是男子的声音,扭头望过去,只见到长街的另外一头,有人大踏步的走来。

        狄青微喜,迎过去道:“郭逵,你去了哪里?”

        来人正是郭逵,二人街上相遇,四手紧握,心中都有不胜之喜。

        街市上有人认得郭逵,低声道:“那是小郭将军呀。当年大郭将军横杵三川口,杀得十数万夏军丢盔卸甲,小郭将军更是大破夏军最厉害的铁鹞子骑兵,一点都不差大郭将军。”

        郭氏兄弟在京城的名气也绝对不小,众百姓称郭遵为大郭将军,称郭逵为小郭将军,但其中的爱戴并无两样。

        又有人问道:“能让小郭将军叫一声狄大哥的是谁?”

        有人颤声道:“那还用问,当然是狄青狄将军了。狄将军回到了京城。”

        狄将军回到了京城!

        这句话一传十,十传百,转瞬传遍了大相国寺的周围,整个喧嚣的街市,陡然间静了下来。有百姓向这个方向涌来,波浪般的到了狄青、郭逵二人的身边,纷纷指道:“看,那就是狄将军。”

        虽有更多的人已认识狄青,但狄青常年在外,还有更多更多的人只听过狄青的事迹,从来没有见过狄青。

        看到的还想再看一眼,没有看到的打破脑袋要来看狄青一眼。

        这种英雄豪杰,本来是百姓们最想看到的。

        于是外圈的人想往里挤,就想看天下无双的狄青到底是什么样子。挤到里圈的人却顶住外面的拥挤,只怕众人挤到狄将军。大相国寺波涛汹涌般,百姓争相来看,却不再有人去看那游街的天子门生。

        那些天子门生面面相觑,从未想到过会受这般冷遇,难免表情各异。有的艳羡、有的嫉妒、有人也想去看狄青一眼、有人却故作不屑之意……

        狄青、郭逵从未想到二人见一面,竟有如此轰动,郭逵本有千般话语,可这时候根本什么都不能说,眼珠一转,向人群大声道:“各位请听我一言。”他大声一喊,百姓一下子就静了下来。

        郭逵见状,笑道:“我知道各位都想来见狄将军,可不是要见我郭逵。”众百姓善意的笑,气氛略有松弛,郭逵又道:“狄将军才回京城,鞍马劳顿,眼下还要商议国事。各位乡亲父老要看,还有很多机会。眼下还请以国事为重,让狄将军先入宫面圣如何?”

        众人闻言,均是自觉地闪身路边,让出通往皇宫的路来。

        狄青也不多说,只是拱拱手。才走了几步,就听百姓中有人喊道:“狄将军,这次可是你亲自领军平定岭南之乱吗?”

        原来侬智高作乱岭南,为祸愈烈,每过一天,都有消息传到京城。更有岭南、荆湖的百姓一路逃难到京中,大肆渲染,百姓人心惶惶,只感觉江山要倒的样子。

        而能维护大宋江山的将军,只有一个狄青!

        百姓沉默,但万目一望,只看着狄青,静等他的回答。

        狄青沉默片刻,向百姓轻施一礼,沉声道:“青本武人,出身行伍,得乡亲父老抬爱,感激不尽。如今国难当头,当会鞠躬尽瘁。”

        众人一听,并不知道狄青的言下之意,却如同得到了保证般,欢呼雀跃。

        狄青却已和郭逵向皇宫的方向行去,百姓目送狄青,却不再蜂拥跟随。狄青才出了人群,就听到一旁有人轻唾道:“区区一个赤老,这般风光?”

        狄青微震,扭头望过去,只见到话音是从一轿子中传出,郭逵闻言大怒,就要冲过去,被狄青一把抓住。

        原来在汴京左近对刺字兵士称作赤老,很有轻蔑侮辱之意。狄青眼下已在三衙,那人称呼狄青是赤老,当然很有侮辱之意。

        那人说的声音轻微,但狄青、郭遵都是耳聪目明之辈,听得清楚。

        狄青凝望那轿子,脑海中突然想出那雷雨交加的夜晚。

        那一夜,那个如羽如霓的女子,就因为不想看到他被人轻辱,就纵身从那高高的皇仪门楼上跳了下来。

        杨羽裳的面容再现面前,“狄青,你在我心中……本是天下无双的……盖世英雄,如何能受……那些人的……轻贱?”

        他狄青打遍天下,以战功升迁,在一些人眼中,原来还不过是个赤老。一想到这里,狄青反倒笑了,淡淡问道:“还不知道轿中是哪位大人呢?”

        郭逵已低声道:“是两府夏竦的轿子,轿中多半是夏竦了。”

        原来当初夏竦未得进入枢密院,但几次上奏,终于踢走了范仲淹、石介等人,一报当年被辱之仇,如今虽未得进枢密院,但得再入中书省为相。

        轿中正是夏竦。

        原来他今日赶赴早朝,经过这里时,突然人头攒动,挤得他无法通过。他一问之下,才知道是狄青在此,忍不住又妒又恨。夏竦本是睚眦必报之人,更知道狄青、范仲淹本是好友,见狄青这般风光,难免出言讥讽。闻狄青询问,听到郭逵答话,夏竦只是冷哼一声,并不多话。心中暗想,“和你这种低贱之辈,有什么好说的?”

        狄青不闻夏竦开口,又道:“不知道夏大人能否将方才所言,再说一遍呢?”

        夏竦隔着轿帘见到狄青冷望着自己,知道狄青骁勇,心头一寒。可转念一想,这是京师,狄青还敢因为一句话动手不成,遂道:“我说区区一个赤老,也是这般风光呀。”

        郭逵双眸喷火,狄青突然笑了,一字一顿道:“好,夏大人记得今日所言。狄青告辞了。”

        夏竦本以为狄青会动手,暗想只要狄青动手,就告他个殴打朝廷命官之名,哪想到狄青转身离去。心中暗道,“你狄青还算聪明,就算是范仲淹,都斗不过我。你一个狄青,若敢惹我,自讨苦吃。”

        狄青将近皇宫的方向,突然止步道:“小逵,回府吧。”

        郭逵本是恨不得将夏竦揪出来打一顿,闻言怔住,说道:“回府?圣上听说你回来了,很高兴,和我商议了一晚上如何讨伐岭南的事情,今日他让我若遇到你,就请你立即进宫商议平定岭南一事。”

        狄青缓缓摇摇头道:“现在不是商议的时候,你听我的好了。”

        郭逵有些发愣,但终究还是听从狄青的意思,二人回转郭府。狄青回到府上后,先从怀中掏出封书信递给郭逵道:“这是你大哥给你的信。他说你看了这封信,莫要声张,也不要将他的事情说了。你……就当他死了好了。”

        狄青也不知道信的内容,只想着郭遵亲自嘱托他把信给郭逵,显然这内容对郭逵来说,比较紧要了。

        郭逵虽早从韩笑口中得知郭遵没死的消息,但一直还难以相信,接过信,见信封上的几个字就是大哥的笔迹,激动万分。

        狄青却上床拉被子盖在了身上,对郭逵道:“若有人找我,你就说我病了。”

        郭逵点点头,出了房间后,心中想到,“狄大哥难道因为生气夏竦的那番话,这才以病托词,不想领军了?可狄大哥应该不会拿国家大事开玩笑呀。”

        坐在院中,郭逵捏着大哥给的书信,心情激荡,又很是奇怪,暗想大哥既然没死,那就回来好了,为何再不回京城呢?

        郭逵满是不解,拆开了书信,只是看了几眼,脸色已变。等到看完书信后,神色恍惚,手一松,那信已掉在了地上。风一吹,郭逵回过神来,忙捡起书信,妥当地揣在怀中,然后呆呆的坐在庭院,脸色阴晴不定。

        晌午时分,有急促的脚步声从府外传来,郭逵抬头望去,见到阎士良带着几个人宫人入内,见到郭逵,喊道:“郭逵,你怎么还在这里?狄将军呢?圣上以为你们很快要入宫,等你们半天了。”

        郭逵缓缓起身,露出为难的表情,“狄……二哥,他病了。”

        “病了?他怎么这么时候病了?他怎么能病呢?”阎士良一连三问,大是疑惑。

        郭逵心头火起,叫道:“他是神仙?他不能病吗?”

        阎士良骇了一跳,退后几步。感觉自己说的有些问题,也奇怪郭逵为何会发火,忙笑着圆场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听夏相说他才见到狄将军,那是狄将军还好呢?”

        郭逵冷淡道:“很多事情难说的。”

        阎士良心中不悦,感觉郭逵和昨天都有些两样,但事情紧急,还是先请郭逵领他去见狄青。等入了房间,阎士良见狄青大白天的躺在床上,也有些心慌,问长问短,狄青像是迷糊,只轻声说句很累,然后就闭目不语。

        阎士良见状,暗想总不能把狄青抬到大内去,出了房间,对郭逵道:“郭逵,怎么办呀?”他神色很是着急,一时间没了主意。

        原来赵祯早朝时,就和文武商议如何平定侬智高作乱一事,狄青回转京城、出现在大相国寺的事情,早就风传到京城禁军耳中,又传到了大内。赵祯一听,精神大振,暗想依狄青的性格,多半很快就要入宫见驾,因此开始和文武百官商议国事,顺便等待狄青入宫。

        不想等了许久,狄青影子不见。赵祯不解,忙命阎士良来找郭逵问问情况。

        郭逵闻阎士良问计,说道:“什么怎么办?告诉圣上说狄青病了就好。”

        阎士良急道:“你说得倒轻巧,眼下战火都要烧到京城了,没有狄将军怎么办呢?你跟我入宫去解释。”他不由分说,拉着郭逵就出了郭府,直奔大内。

        狄青等院门关闭,这才起身靠在床边,嘴角中带分哂然的笑。

        他坐在床榻上,直等到黄昏日落时,郭逵这才回转。郭逵进房后,端着饭菜放在桌上,还拿来了两坛子酒。

        狄青以为郭逵会说些什么,郭逵却是什么都没问,也没说到了朝廷如何,只道:“狄二哥,今日我陪你……或者说,你陪我喝酒,不醉不归,如何?”

        狄青略有诧异,感觉到郭逵有些异样,但终究也没有问什么。二人各自捧起酒坛子闷声喝酒,等两坛子酒喝下去后,郭逵竟又出去拎了两坛回来。

        二人喝到半夜,郭逵已很有些醉意,灯光下醉眼惺忪,突然望向狄青道:“狄二哥,我都知道了,原来……唉……”他长叹一声,再不多说什么。再喝了半坛酒,已昏昏睡去。

        狄青见状,心中古怪,暗想郭逵白天还不是这样,为何从宫中回来后,就沉默了许多呢?难道说在宫中,赵祯让郭逵受了委屈?可感觉又不像。见郭逵歪歪地从椅子上滑下来,坐倒在地上,狄青暗自摇头,扶着他起身,将他放在床榻上安置好。

        扶起郭逵的时候,触摸到他怀中的那封信,突然想到,郭大哥给了小逵一封信,他是看信后变成这样的?

        终于抑制住看信的冲动,狄青只是给郭逵去了鞋子,盖上了被子,然后坐在桌旁喝着酒,想着心事,再过一会儿,也伏案睡去。

        第二日郭逵醒来,话也不说,就出去为狄青买了饭菜回转,然后就离开了郭府。狄青装病,依旧不出郭府,等到黄昏时分,听有脚步声到了门前,叩了两下。

        狄青知道那人绝不是郭逵,又奇怪这时会谁来,低声道:“请进。”

        房门打开,狄青愣了下,下了床榻,起身施礼道:“庞大人,你怎么来了?”

        进来的竟是庞籍。

        庞籍见到狄青,脸上露出分微笑,四下看了眼,见房间凌乱,轻轻叹口气,坐了下来,开门见山道:“狄青,你素来沉稳谨慎,这一次,为何要咄咄逼人呢?”

        狄青也跟着坐了下来,淡然道:“我若是卧病在房,喝酒浇愁也算是咄咄逼人的话,天下之大,已无我狄青的立足之地了。”

        庞籍微滞,半晌才道:“你言重了。”岔开话题,庞籍道:“昨日郭逵已向圣上说明了你和夏相的误会,郭逵说你是因受气而病,圣上听了……对夏竦很是不满,命夏竦三日内,必须上你府中赔礼致歉。狄青,今日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何必定要让夏竦下不来台呢?听我一句话,以国事为重,这件事,就这么算了,好吧?”

        庞籍虽为狄青抱不平,但这次前来,倒也抱着让狄青息事宁人的态度。

        狄青哂然一笑,“这么算了?夏竦没来,怎能就算?”

        庞籍为难道:“狄青,你这是何苦,你素看大局,为何执着在一角呢?”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感觉到有心无力。

        他感觉到累了,也感觉到老了,要是十年前,他庞籍也不会这么劝狄青的。

        是不是因为,人一老,考虑的就多呢?

        狄青霍然站起,一掌就要拍在桌案之上。见庞籍惊慌,那一掌终于缓缓地放下来,转身望向窗外,冷冷寒风中,斜阳随风而走,穿窗而过,落在那沧桑的脸上。

        “不错,我素来看大局,这是范公教我的。他说我不知书,让我多读书,可书读得多了,经历得多了,很多事情反倒越来越不明白。我以大局为重,当年我没有杀了夏家父子,让宋军万余英魂尽丧三川口。我以大局为重,对韩琦、任福一忍再忍,结果导致数万宋军死在三川口。我以大局为重,出使契丹,镇守河北,丢下了西北战局,结果定川寨又死了万余宋军,种世衡死在细腰城,以大局为重的范公已被赶出了京城。”霍然转身,夕阳余晖耀在狄青的双瞳,光芒如火,“庞大人,你告诉我,那死的近十万宋军,死在边陲的一帮英雄好汉,无辜被贬的范公,该以什么为重?”

        庞籍神色黯然,垂下头来,无话可说。

        “不错,我狄青是莽夫,出身行伍,我懂得不多。可我知道谁都命都只有一条,谁有没资格轻贱别人。这话我当年对韩琦说过,这些年过去了,我依旧这么说。我以大局为重,死里逃生后,知道岭南有难,就赶回京城希望尽绵薄之力,可他们是否以大局为重?我狄青多年拼死,刀口闯关,解百姓之危难,难道就为了让他们说一句,区区一个赤老,怎配那种风光?我狄青不配,他们可配?”

        庞籍身躯颤抖,想说什么,可终究化作一声长叹。

        狄青越说越是激愤,咄咄的望着庞籍道:“庞大人,我听说这次岭南有乱,你第一时间推举我狄青出战,我谢谢你的器重。可我若带兵出战,那些士兵如果问我,狄青,你就算身在高位,在别人眼中,也不过是个赤老,那他们舍生忘死,这一去可能就不会回来了。再也见不到父母,再也见不到见到妻儿,再也见不到兄弟,他们在别人眼中,为了什么,难道就为了赤老的称号?庞大人,你书读得多,你口才好,你能告诉他们,他们究竟为了什么吗?”

        庞籍缓缓站起,身躯颤抖,脸色歉然道:“你说得对。我这次不该来的。”

        狄青长叹一口气道:“不错,你的确不该来。在那些不是赤老的人眼中,我狄青不识抬举,不能以大局为重,可我要问他们,他们要面子,难道我狄青就不要脸?好吧,这次,我就不识抬举,他们的大局是保荣华富贵,保江山稳固,他们若喜欢,自己去平乱。我狄青的大局就是一个人,那就是杨羽裳。她当年对我说,狄青不该受那些人的轻贱。我狄青可以一无所有,我狄青可以死,但我答应过杨羽裳,此生再不会受别人的轻贱!就算我明日被贬,就算我被刺配三千里,就算有刀架在我脖子上,我若不见夏竦给我认错,我不领军!”

        庞籍点点头,腰背略有弯曲,似已不堪重负。许久后,他才道:“我知道了。你说得对,错了就错了,找多少借口都一样是错了。错了就错了,错误一定要让要犯错的人弥补才行。”他望了狄青许久,又是点点头,转身推门走了出去,又缓缓的带上了门。

        狄青一腔愤怒发泄了出去,浑身突然空空荡荡,缓缓的坐下来,嘴角带分哂然的笑,“可谁肯承认自己错了呢?”

        狄青呆呆坐在房中,郭逵推门走进来,手中还是拿着两坛酒。郭逵方才就在屋外,已听到了一切,他像有千言万语,可他只是说道:“狄大哥,我陪你喝酒?”

        狄青点点头,拿过那坛酒喝了几口,只感觉口中满是苦涩的味道。

        二人喝着闷酒,到了深夜时,郭逵又是醉眼迷离,突然房外有人敲门。

        郭府也没什么可偷的东西,再加上街坊百姓都对郭家很是敬重,郭逵粗心大意,院门素来虚掩。来人显然从院门直入到了房前。

        狄青、郭逵对望一眼,都看出彼此的疑惑。

        庞籍都走了,这时候,还会有人来此?难道是夏竦前来认错?可夏竦那样的人儿,只怕打死也不会向狄青认错,不然他以后怎么能在文武百官面前抬起头来?

        狄青见郭逵已有八分醉,只能自己起身到门前,打开了房门。

        一溜月色出照下来,落在房前那人的脸上,狄青见了,吃了一惊,失声道:“圣上?”眼前那人,神色肃穆中带有忧愁,隐有无上的威严,赫然就是大宋天子赵祯!

        狄青从未想到过,赵祯竟然亲自到了郭府!

        月色清冷,如天边银河般落在了二人的之间。

        赵祯神色复杂,见狄青要施礼,说道:“免了吧。”他见房中满是酒气,皱了下眉头道:“狄青,你到院中和朕谈谈,不知你意下如何?”

        赵祯这般客气的口吻,狄青倒有多年未曾听到了。点点头,跟随赵祯到了庭院,见阎士良站在院门处,而细心一听,就感觉院墙外有不少细微的呼吸声。

        狄青知道赵祯再不像从前,会轻易犯险,这次来到郭府,不问而知,肯定带了许多禁军跟随。

        赵祯见庭院正中有张石桌,旁有桌椅,走过去坐下来,示意狄青也坐。

        狄青本待推让,转瞬一想,也就坐在赵祯的对面。

        赵祯眼中有了分感慨,缓缓道:“狄青,我们又有许久没有见面了。”自从上次回京,张美人无端中毒后,狄青出使契丹。转瞬间,又过了数年。

        狄青倒知道,张美人没有死,可一直也病泱泱的没好。他是问心无愧,对于张美人中毒一事,也有些难以想象。他更难想象的是,他和张美人本素不相识,为何张美人要陷害他?

        见狄青沉默,赵祯沉吟半晌才道:“其实朕……一直都把你当兄弟的。我们之间,虽没有什么歃血盟誓,可在我看来,很多盟誓,只贵在心诚,而不在形式。”他说的声音很轻,却没有注意到郭逵在房间内,悄然的透过窗子看着他们。听到赵祯这番话,郭逵的眼中,很有分古怪。

        狄青想要说些什么,可见赵祯并未望他,终于还是一言不发。

        “朕一直想做个好皇帝,也一直在尽力做个好皇帝。”赵祯喃喃道:“可先有太后,后有元昊,紧接着又来个侬智高,朕心力交瘁。”他说话时,想着大宋的战情,心急如焚。

        只是这几日的功夫,岭南的求救信就和雪片一样的飞来。

        又有两州被困,又有一州被困,又有将领被杀,又有知州投降……

        侬智高连战告捷,宋军每战必败。

        如果说西北和北疆的宋军,怎么说也经过战火的考验,那南方的宋军,数十年的和平下,根本已忘记了如何打仗。

        大宋在兵制上实行强干弱枝的弊端早就显现,这次确实一次爆发出发。空有禁军百万的大宋,兵力都在北疆、西北,南方的厢军根本无法和侬智高抗衡。

        如今侬智高的军队势如破竹,看情形,大有荡平两广,鲸吞荆湖的架势。

        如果再这么下去,不出几月,长江以南就要尽插侬智高的旗帜。

        难道说,大宋被契丹割去了燕云十六州、被夏国抢去横山以西、如今又要被侬智高划江而治?

        赵祯不甘心,可不甘心有什么用?群臣束手,无计可施。

        每次想到这里,赵祯都是心头火起,契丹胁迫、群臣束手;元昊出兵,群臣束手;如今侬智高出兵,群臣依旧束手。这些百官是忠心的,忠心的能和他赵家一起死,但从不想着如何来挽救。

        吕夷简死了后,范仲淹被逐,大宋又回复了一潭死水的境地。

        到如今,他还是只能信狄青。

        有人提出要调北疆防契丹之兵、西北防夏国之军对抗侬智高,可那两地虚空,契丹、夏国趁势而下,大宋江山只怕转瞬就被割得四分五裂……

        想到这里,不闻狄青回话,赵祯扭头望过去,见狄青竟在望着天边的明月。那曾经的做事不计后果、粗莽、有些市侩的少年早已不见,他看到的只是一个沧桑、忧郁又带分难测的男子。

        他现在很猜不透狄青到底想什么。

        “狄青,你一定要夏竦认错?”赵祯开口问。

        狄青只回了一个字,“是。”他咄咄逼人,还不仅是为自己的缘故。当年元昊伪造信件,投给夏竦,夏竦得到,如获至宝。就是那封信,让范仲淹被逐出京城,让新法夭折。对于这种臣子,他根本不想姑息。

        姑息的后果,更是惨重!

        赵祯轻轻叹口气,神色诚恳道:“其实朕听了郭逵所言,对夏竦也很是气愤。朕已责令他三日内向你致歉,可他病了,病得很重,根本无法起身。”

        狄青冷笑,心道我病他也病?他就算病入膏肓,死前也要来一次。

        赵祯道:“朕总不能逼他抱病之身来这里吧,狄青,朕真的不能那么做。”见淡青的月色落在狄青的脸上,有着说不出的冷漠,赵祯叹口气,用手示意了,阎士良上前,拿出面铁牌轻轻的放在桌上,上嵌金字。

        狄青目光掠过,见铁牌上正中镶嵌写着几个大字:“卿恕九死,若犯常刑,不得加责。”那铁牌右上角写着赐给他狄青的,左下角注明年月。而那大字旁边,又写着不少小字,说明这铁券适用之处,一时间难以尽览。

        狄青倒知道,这东西叫做金书铁券!

        金书铁券又叫丹书铁券,历代都是皇帝赐给臣子的最高许诺。有此凭证诺言,狄青只要不犯谋反之罪,一律免死!

        赵祯望着那铁牌,神色复杂,“昨晚我想了许久,特命他们做此金书铁券。狄青,我知道,你这些年来受制于祖宗家法,很是委屈。朝中崇文抑武多年,那些文臣观念根深蒂固,一时间也难以改变。我想你是怕这次领军后,若胜了,多半有人会诋毁你,朕以此金书铁券为凭,绝不疑你,若败了……”若有期冀的望着狄青,只盼他开口。

        狄青终于开口道:“这次出兵,再也不能败了。”赵祯连连点头,神色期盼。狄青又道:“大宋连折多仗,我若再败,宋军绝无斗志。只怕他们打过长江、直逼汴京,也是大有可能。”

        赵祯脸色微变,手都有些发抖。

        狄青又道:“我若出兵,只求一胜,兵败自死。”

        赵祯急道:“狄青,何出此不详之言呢?”

        狄青淡漠笑笑,突然想起武英临死之言,缓缓道:“身为武将,为国尽忠,兵败当死,何须多言呢?”不望那丹书铁券,狄青站了起来,只望明月道:“圣上若让卿若出兵,青只有两个要求。”

        赵祯忙道:“你尽管说。”

        狄青道:“圣上当礼遇臣子,让天下禁军知道,武人并非卑贱无地。若非如此,臣只怕武人心寒,难以尽心一战。”

        赵祯沉默片刻,说道:“朕知道如何去做。那第二个要求呢?”

        狄青道:“朝廷素来以文制武,难免兵调不灵,臣若出兵,定当总领用兵大权,旁人不得指挥。”

        赵祯犹豫许久才道:“朕可应承你。”

        狄青道:“只要圣上能做到这两点,臣明日早朝,请领军平南。至于这金书铁券,圣上就收回去吧。”

        赵祯忙道:“你留着无妨。”见狄青终答应领兵,赵祯心中欣喜,又看天色已晚,放下金书铁券,告辞离去。

        狄青枯坐在庭院中,静静地望着那天边的明月,明月也在看着他,直至天光发白后这才起身洗漱,收拾利落后前往宫中。

        到了文德殿后,文臣早聚,有几文臣见狄青站到一旁,低声议论道:“等一赤老,竟这般架子。”他们这几日一直在等狄青,不想狄青托病不来早朝,这些人早有怨言。

        狄青听了,淡漠笑笑。远望庞籍、欧阳修等人低声议论,时不时的向狄青看来,狄青也不放在心上。

        有宫人唱喏,天子驾到,百官肃然跪叩,等起身后。赵祯见群臣似有千言万语,径直说道:“朕今日早朝,就议平定岭南一事。朕意已决,准备升狄青为枢密副使,总领平南事务。若有军功,再行封赏。”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狄青以行伍、黥面之人,能入两衙荣升为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已是大宋少有的事情,而如今才一回京,就能得入两府,那真的是大宋开国以来前所未有之事,狄青眼下入主枢密院,若一战功成,再赏的话,不就是枢密使了?想大宋就是名将曹彬在时,都没有这般礼遇。而大宋自太祖以来,素是以文制武,圣上这次传旨,狄青不被钳制,直接负责调兵遣将,实在是打破祖宗家法的举动。

        群臣反对。

        可反对均在心中,群臣久在朝堂,知道朕意已决四个字的分量。赵祯开口就是这四个字,就已表明态度,若有人反对,那好,谁反对谁去平叛!

        谁也不想去平叛。

        赵祯见群臣默然,缓缓的点头道:“既然众卿家没有异议的话……”他拖长了声调,环望群臣。

        有谏官上前道:“圣上,祖宗家法有云,武将不得独掌军令。臣以为,宜派狄青为副手,再派一文臣总管岭南一事为宜。”

        群臣听了,均是点头赞同。

        狄青不知道那谏官是哪个,可知道朝廷这些年来,只是不一样的面孔,素来一样的腔调。他也不出声,只是冷冷一笑。

        赵祯瞥见狄青的冷笑,心头微颤,叱道:“那派你在狄青之上吗?”

        那谏官诚惶诚恐,倒还有自知自明,忙道:“臣不够资格。”

        赵祯环视众人,问道:“众卿家意下如何呢?”

        众人感到赵祯的怒意,察觉狄青的冷意,一时间惶惶不敢多言。庞籍终于上前道:“启禀圣上,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之事。臣以为,狄青身为武将,用兵之计素来常人难测,若派人协助或者指挥,均难体会狄青用意。如难以一统号令,不利于战,臣认为,还是让狄青专任为好。”

        赵祯缓缓点头,轻舒一口气道:“既然如此,就这么决定了。狄爱卿,不知你何时启程呢?”昨晚他回转宫中,案边又到了几十道奏折,早就心急如焚。

        狄青终于上前施礼道:“救兵如救火,臣请今日出兵。”

        赵祯大喜,说道:“好,那祝狄将军马到功成。”以眼色示意群臣,群臣见状,纷纷上前恭贺。有恭祝狄青一战得胜,有贺喜狄青入主两府。

        众人表面虽是一团和气,可心中总感觉别扭不满。

        这时文彦博到了狄青的身边,笑言道:“狄大人这次得入枢密院,人逢喜事,这脸上的涅文都有些发亮了。”说罢又笑,像是玩笑。

        群臣均笑,可笑声中,隐带嘲弄之意。

        狄青冷冷地望着文彦博,盯得文彦博浑身不自在,半晌后才道:“文大人若是喜欢的话,我可免费帮你刺上几行。”

        文彦博笑容僵住,尴尬无地,却不知如何反驳才好。群臣的笑容也凝在脸上,一时无言。

        赵祯龙椅上见到,暗自皱眉,半晌道:“狄卿家,你若是不喜涅文,大可洗了去。”

        狄青回道:“涅文可洗去,可有些东西刺在心头,很难洗了去。圣上,臣要出战,先行告辞。”说罢转身就走,到了方才几个说他赤老的文臣前,狄青陡然止步。

        那几个文臣知道不妙,见赵祯脸沉似水,忙作揖,七嘴八舌或称狄大人,或说狄将军,或有谄媚的直接称呼枢密副使大人,都祝狄青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狄青仰天一笑,大声道:“枢密副使大人?嘿嘿,不过一赤老矣,何敢劳几位大人这般礼遇?”说罢大踏步离去,可那笑声激荡,回旋不休,卷起落叶风雨,渐渐去得远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