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魏末年的中原大起义风暴中,原来的北魏皇朝奄奄一息,而一个“错位”的汉人却趁机而起,成为北方的枭雄,他所建立的王朝,虽然未能统一北方,却对整个南北朝的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齐政权的“太祖”高欢。
说到高欢的“错位”,其实这也是许多不懂南北朝历史的人所看不懂的。高欢本来就是一个汉人,他的夺权,从表面上看,是北方沦落到“五胡”几百年后,第一次由汉人掌权。但他掌权之后,却采取了极度歧视汉人的“大鲜卑主义”政策,这种情况,与高欢本人的出身,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匪夷所思的,其实,纵观高氏家族的发家历史,这种情况一点也不奇怪。
高欢,字贺六混,祖籍河北景县。在他后来发迹建立政权后,为了拉拢北方世家大族,经常自称自己是“河北高氏大族”,其实就是一个平民百姓。后来他因为犯罪被遣送到了内蒙古怀朔地区,当时的怀朔,是北魏防御北方柔然民族入侵的重镇,当地居民的主体民族,就是滞留在北方边地的鲜卑族。高欢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从小孔武有力,为人好勇斗狠却极具智谋,虽然他是汉人,却结交了不少鲜卑朋友,而且他从年轻的时候就有大志。比如有一次,他得到了一个信差的职务,受命去给一个鲜卑小官送信,那个小官一高兴,赏给他一块肉吃,按照当时的规矩,汉人接受了鲜卑人的赏赐,是要跪下来谢恩的,高欢不管,自顾自地接过肉,大摇大摆地吃了起来。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高欢被人家打得死去活来,朋友笑他傻,他却回答说:我将来一定会骑在他的头上,又有什么必要向他下跪呢?这件事传出去之后,当地人大多笑话这个汉族小子神经病,偏偏当地一个富家姑娘看上了他。这个姑娘的身份还不一般,是当地鲜卑富户娄昭氏家的女儿娄昭君,当时的高欢,只是一个负责修城墙的苦役,娄昭君感觉高欢相貌不凡,认定他将来必成大业。两人不但暗自幽会,娄昭君还给予财物资助。鲜卑人在这一点上是很讲“自由恋爱”的,虽然门第、身份都不配,但是他们两人的爱情并没有遭到太多的阻力,很顺利地喜结良缘了。
但这桩“富家姑娘爱上穷小子”的婚姻,对高欢一生的影响都非常大。首先,高欢不再是当地一个低贱的平民,相反成了娄昭氏家的乘龙快婿,身份地位不同了,自然在当地开始受人尊重,而且娄昭君是一个很有头脑的女人,她不断拿钱资助高欢,让高欢去结识天下的英雄豪杰,高欢打天下的最早班底,就是从此开始发展出来的。更重要的是,有了娄昭氏家族的关系,高欢在仕途上也得到了机会,他被任命为当地的一个队主。他真正开始发迹,是公元523年爆发的六镇起义。
六镇起义的主力,就是镇守在边境的那些鲜卑军户们,同样作为军镇的怀朔地区也纷纷响应,作为队主的高欢,也带着手下100多个士兵参加了杜洛周的起义军,后来又辗转参加了葛荣的起义军,和后来西魏的开创者宇文泰还曾经是“战友”。高欢为人慷慨重义,性格豪爽,对待士兵推心置腹,因此他的部将都殊死为他效力。
因为他长期生活在鲜卑族聚居区,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都是鲜卑化的,所以鲜卑族军将,都不拿他当外人。有了这些优势,高欢在鲜卑军阀中很快站住了脚。他的另一个重要优势是,高欢的岳父娄昭氏是鲜卑世袭军官,不少鲜卑族大将,都是这个家族的老部下,有这个优势,高欢很快在葛荣的起义军里混得如鱼得水。
高欢之所以能成功,另一个优势就是他的看人眼光,他在葛荣起义军的地位攀升得很快,在葛荣的极盛时期,高欢的手下也有了一支上千人的部队。在常年和葛荣的接触中,他断定葛荣并非英主,葛荣为人虽然性情豪迈,很得部将拥戴,但他本人很没有战略眼光,每到一地都大肆杀戮破坏,因此尽失人心。所以高欢也就因此怀了叛变之心。在葛荣与尔朱荣决战的邺城之战前,高欢以其独特的眼光,断定葛荣必败,因此果断决定投奔尔朱荣,他的到来等于给尔朱荣送来了生力军,之后的结局也证明了他的判断,只有7000人的尔朱荣,把30万葛荣大军打得大败。
高欢因为关键时刻“站对了队伍”,也因此得到了尔朱荣的赏识。葛荣起义失败后,高欢受尔朱荣之命,去收编葛荣的残部。当时葛荣的部将们,大部分都是北方六镇的少数民族军人,世代打仗为生,让他们放下刀枪做农民显然不可能,但是继续当兵打仗,顶着“叛贼”的名分,难保有一天不被清算,同样有“叛贼”身份的高欢,自然成了他们最好的投奔对象。就这样,高欢一下子就募集了近10万兵马,且拥有了从山东到河北北部的广大地盘,虽然这个时候,名义上他仍然臣服于尔朱荣之下。
高欢的人生机会,在公元530年尔朱荣被杀后再次到来了。当时的尔朱荣,挟平定葛荣起义的功业,已经把持了北魏的大权,并且大肆打压北魏的士族。但是尔朱荣虽然平定葛荣,可是他的兵马很少,一时无法控制广袤的河北大地,所以河北大地的政权,一下子成了“真空”地带。当时的山东北部以及河北地区,因为长年的战乱,人口死亡很多,而且汉族世家大族们纷纷拥兵自保,观望时局。尔朱荣虽然强大,但一时很难控制这些地方。而这恰恰给了高欢机会。公元503年,尔朱荣因为专权,被不甘心做傀儡的北魏孝庄帝杀死,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兴兵报仇,又杀害了北魏孝庄帝,刚刚平定不久的中国北方再次陷入了内乱之中。
这时候的高欢,表面上对尔朱兆恭顺,先是主动提出去招抚北方六镇的起义军残部,本来尔朱兆对高欢还很怀疑,但是高欢很会表演,一而再再而三地表忠心,甚至痛哭流涕,表达效忠之意,尔朱兆最终对高欢放了心,就这一放心,把强悍一时的尔朱家族,最终送上了绝路。
尔朱荣被杀的时候,北方的六镇鲜卑兵,对尔朱家族是切齿咬牙的痛恨,当时的尔朱荣不但平定了杜洛周、葛荣等六镇军人的叛乱,更在当地大肆株连,杀戮无辜,这一切给了高欢机会。高欢和六镇军人的关系是非常特殊的。首先他本人就是六镇军人出身,而且是葛荣身边的重要将领,和这些军人之间的关系很近。而他的家庭关系也很特殊,妻子娄昭君自不必说,娄昭氏家族是六镇军人的“老上级”,高欢的小姨子也不简单,嫁给了当时北方另一个汉族大家段氏。段家在当时,是北方很有影响力的家族,尤其以经济富庶著称,得到了段家的支持,也就等于得到了北方最大的“钱包”。与此同时,娄昭氏的另一个妹妹嫁给了河北鲜卑贵族窦泰,这个窦泰更不简单,他在高欢的家乡怀朔镇做过军官,带过六镇的兵。有这些支持,高欢回到河北,就如鱼得水,很快就招募起了大军,有了自己的地盘。这种局面自然引起了尔朱兆的注意,公元531年,在平灭了拓跋皇族的反抗之后,尔朱兆决定解决高欢问题,起大兵来攻打高欢,这时候的尔朱兆实力很强,他的麾下是当时北方战斗力最强悍的“契胡”兵,这些人是当年羯族人的后裔,战斗力强悍,数次击败鲜卑精锐。但是高欢知道,决定战争胜负的不仅仅有战斗能力,更有士兵的团结程度和士气,所以高欢耍了一个小花招。尔朱兆刚进兵,高欢就故意散布谣言,说尔朱兆这次来,是要把整个河北的鲜卑人都改成奴隶,发配到山西去充军,这一下子就激起了河北鲜卑族的死战之心。随后高欢整顿军队,制定了严格的军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严禁掳掠汉人,以争得当地汉族的支持,与此同时,高欢大力拉拢河北汉族士族,其中他争取到的最重要力量,就是河北大族高氏。这个高氏在河北的地位也不简单,他们不但有显赫的家世,更有强大的汉人武装,高氏的汉人军队,一直是北方军队中的翘楚,为了得到这支军队,高欢煞费苦心,他自称也出身河北高氏,和他们是本家,然后认高家的两个掌舵人高昂、高乾为叔父,让自己的儿子高澄以叔父的礼节拜见他们,苦心一片下,高欢终于挣得了这个家族的支持,之后高昂统帅的高家汉军,长期以来也是高欢军队中的精锐。
凭借着军队的万众一心和汉族世家大族的支持,高欢开始了与尔朱兆的战争。起初的几场小规模战争,双方互有胜败,但是高欢越战越强,他有世家大族的支持,也就有了经济和兵源的保障,而尔朱家族往往是以镇压和掳掠为生存方式,早就人心尽失。到了公元532年,双方在邺城爆发大战,这时候的尔朱家族决死一搏,集中了20万大军讨伐高欢,此时的高欢只有5万多人,但是高欢不惧。他采取背水一战的策略,用驴车把自己军队的退路全都给堵死了,然后率领军队奋勇冲杀,没有退路的高欢军队势如破竹,一举把尔朱家族打得全军覆没,一代枭雄尔朱兆在这场战斗中也殒命。从此,高欢彻底掌握了北方的大权。得胜后的高欢,立平阳王元修为帝,史称北魏孝武帝。从此之后,中国北方的实际主人,一度姓高了。
在打败尔朱家族之后,高欢拥立新帝,其实一度拥有统一整个北方的机会。当时的中国北方,关中地区的势力,是尔朱家族的大将贺拔岳,他已经在关中自立为王,不听尔朱家族的调度。本来尔朱兆命令贺拔岳从侧翼夹击高欢,如果这一招成了,高欢的命运恐怕就要改写,但是贺拔岳拒绝执行命令,反而选择了观望。如果趁着平灭尔朱兆的余威,加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名义,一举平定关中地区,对于当时的高欢来说,并非什么难事。但是高欢没有选择进军关中,在得到贺拔岳表面的臣服之后,就满足了现状,如果这样维持下去,也就不会有后来西魏的出现了。此时,高欢又犯了错误,收买贺拔岳的近臣杀害了贺拔岳,导致关中地区再次陷入混乱,同样是枭雄的宇文泰趁机而起,和高欢分庭抗礼。
当然,高欢最大的错误,还是出在对待皇帝的政策上,本来在魏孝武帝登基之后,做为拥立者的高欢大权在握,俨然已经横扫北方。但是这个魏孝武帝并不老实,不甘心自己的傀儡地位,相反一心想着夺回政权。对这种局面,高欢事先并没有做任何应对,放任魏孝武帝胡闹,结果两家展开大战,傀儡皇帝哪里是实权权臣的对手,魏孝武帝兵败,投奔了盘踞关中的宇文泰,宇文泰趁机拥立魏孝武帝,建立西魏,和高欢分庭抗礼。高欢这才意识到,这个之前曾经不被他重视的宇文泰,已经成了自己的大敌。
当然高欢也很快做出了应对,在魏孝武帝出逃之后,高欢转而立清河王世子元善为帝,史称魏孝静帝,同时带兵打败了宇文泰以及魏孝武帝的反扑,稳住了自己的政权。在这之前,为了不背“反叛”的恶名,高欢还曾经多次向魏孝武帝上表谢罪,邀请魏孝武帝回来,都被魏孝武帝拒绝。但这个魏孝武帝却失算了,接纳他的宇文泰,同样是一个枭雄,很快就和魏孝武帝关系降到了冰点。这个魏孝武帝以乱伦为名,他的妹妹不让出嫁,留在身边给自己当老婆,这种禽兽不如的行为自然引起了非议。宇文泰曾经密谋要把魏孝武帝身边的几个妹妹杀掉,以消乱伦之丑,魏孝武帝知道后大怒,又想着颠覆宇文泰的政权。这次更惨,宇文泰立刻授意下人将魏孝武帝毒死,改立新君南阳王元宝,是为西魏文帝,这是公元535年的事情,至此,东魏和西魏,已经是分庭抗礼的态势了。
在东魏和西魏对峙的初期,东魏的实力远远强于西魏,戎马一生的高欢,也很想趁这个机会,来消灭掉这个威胁,一统北方。从公元536年开始到公元546年,高欢先后发动了5次大规模讨伐西魏的战争,每次动兵都有20多万,但战争的结果是每战必输。这时候的宇文泰,采取了府兵制等统治方式,虽然整个政权的力量弱于高欢,但是政权的凝聚力更强,所以5次战争的结果,是西魏一次次逃过亡国的厄运,东魏则损兵折将。终高欢一生,他都没有战胜宇文家族,他的子孙,却最终被宇文家族所灭。
高欢建立的东魏,以及他的后代建立的北齐王朝,最被后人诟病的,就是他们的“大鲜卑主义”政策。
比起西魏信用汉人,不断拉拢关中汉人士族,且在经济上采取汉化的改革,高欢家族的所作所为,却是恰恰相反。
高欢从起家到最终建立东魏,乃至他的子孙建立北齐,虽然也刻意拉拢北方汉人士族,在和尔朱家族的决战期间,还特意发布了禁止军队掳掠汉人的命令,但是从他一生的整个政策看,却都是以打压北方汉族为主的,无论是对于北方的汉人士族,乃至军中的汉族兵将,歧视和压制都是主流。比如他曾拜作叔叔的北方汉族大家高昂,在与西魏决战的时候,他一度不让高昂参战,理由是“你属下的士兵都是汉兵,恐怕不济事”,虽然之后高昂用一场大胜回击了高欢的判断,但是高欢这种“民族倾向”可见一斑。还是这位高昂,与鲜卑化的匈奴人刘贵一起镇守北豫州,一次军队打仗,死了一些汉兵,刘贵知道后竟然说“头钱汉儿,死又何妨”?意思说汉人的命只有一文钱,死了就死了,气得高昂当场要杀了刘贵。在高欢的军中,高昂是仅有的汉族名将,早期被高欢麾下的鲜卑族名将所轻视,后来凭借着自己的赫赫战功才得到他们的尊重,但是汉人在整个东魏乃至北齐的地位,并没有因为他而发生变化。高昂血沃沙场后,和他打了一辈子仗的西魏,竟然举国为之而庆祝。对于高昂本人,高欢虽然敬重,但恩宠程度远远比不上他麾下的鲜卑族将领。比如高昂的死,发生在公元538年的北豫州大战上,当时高昂遭到重创,原本有逃生的机会,那时候他已经逃到了高欢的属地北豫州城下,但是守城的高永乐因与高昂不和,拒绝为他开门,导致高昂壮烈牺牲。事后高欢虽然痛惜不已,给了高昂很重的封赏,但是对于导致高昂身亡的高永乐,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追究责任,给了个降职的从轻处罚。高昂这样的功臣尚且如此,整个高欢治下的汉人地位,也就可想而知。
事实上,在高欢即位的早期,为了实现他治下的“和谐”,还是做了很多工作,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和稀泥。比如对汉人士族,高欢经常说:“鲜卑士兵是你们雇佣来的壮士,他们为你们打仗,你们不要仇视他们。”对鲜卑军将,高欢的说辞是:“汉人是你们的奴仆,他们给你们提供粮食和衣服,你们为什么还要欺负他们?”这种和稀泥的办法起先很好,但是日久天长,效果就差多了,因为此时北齐境内的主要矛盾并没有改变。这个矛盾,其实是当年六镇起义的延续,即北方鲜卑族底层士兵和当时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北齐民族矛盾的外表下,根子上还是阶级矛盾。
高欢“大鲜卑主义”的根子,也就在这里。从高欢自己的情况来说,他虽然是汉人,但是长期居住在鲜卑居住区,整个人的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都已经高度的鲜卑化了,甚至他在军队里发号施令,通常用的都是鲜卑语。高欢的妻家娄昭氏,本身就是鲜卑军阀家族,高欢的发迹,很大程度上凭借了娄昭氏的人脉。他的嫡系军队,也是由北方鲜卑族六镇士兵组成的,从上到下,高欢都是当时鲜卑军阀阶层的代言人。因此在国家施政方针上,他虽然要依靠当地的汉族世家大族,但是从根子上说,他更要维护鲜卑六镇军阀阶层的利益。众所周知的是,六镇起义的源头,就是在于北方六镇鲜卑军人不满足于世家大族的压迫,在高欢时代,鲜卑世家大族已经被尔朱荣以及葛荣等人的一次次战乱摧毁殆尽,士族家大的主要势力,是北方的汉人士族家族,这样一来,双方之间的矛盾,也就在高欢的北齐朝廷里延续下来。高欢在世的时候,对这个矛盾,更多的是施展平衡手段,对鲜卑军阀家族,他大多采取安抚为主的政策,对北方士族,他则采取恩威并施的方式。比如当时的汉族世家大族杜弼,就曾向高欢揭发过鲜卑军将纵兵抢掠,欺压百姓的行为,高欢得知后,非但没有惩罚肇事的兵将,反而把杜弼捆绑起来,假装要处罚杜弼,吓得杜弼求饶之后这才赦免了他。对于鲜卑骄兵悍将的行为,高欢也不是完全不管不问,为了震慑这些军头们,高欢故意找了一个演员,当着各路军将的面公开抽打,嘴里说着“叫你纵兵抢掠”,用这种“杀鸡给猴看”的把戏,来震慑这些军头们。虽然如此,高欢在位时期,帮助他打天下的这些骄兵悍将,飞扬跋扈成风,为了防止汉族士大夫因此归顺南朝,高欢索性对汉族士大夫也采取了纵容政策,放纵他们扩张土地掳掠人口,这样“两边都给好处”,高欢的朝廷也就暂时“和谐”了。当然,是表面上的和谐。
公元546年,攻打西魏失败的高欢,在回师的路上病逝。他的死,也标志着北齐“大鲜卑主义”的进一步甚嚣尘上。高欢去世后,他的儿子高澄即位,不久被一个奴隶刺死,之后即位的高洋废除了傀儡魏孝静帝,自立为帝,建立了国祚只有27年的北齐王朝。在这27年里,北齐相继换了6个皇帝,这些皇帝中,许多人都是以荒淫和残暴著称的。但北齐短命的根本原因却在于两条,第一条就是朝廷上下“大鲜卑主义”日烈。北齐历史上100多个中央大臣,其中鲜卑族占了百分之九十,甚至官方语言都是鲜卑语,在汉族人口占有绝对优势的北齐,这样的统治,注定是难以长久的。同时北齐对汉族士大夫极力打压,北齐发生过3次汉族士大夫企图夺权的政变,都以汉族士族的失败而告终,诸多世家大族遭到了残酷的镇压。更为严重的是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到了北齐时代被破坏殆尽,人口逃亡日多,经济日益凋敝,其国力由强转弱,渐渐被西边的北周政权所超越,最终于公元577年被北周政权所灭。
而同样“错位”的是,身为汉族的高欢家族,在北方执行了完全鲜卑化的统治政策,身为鲜卑人的宇文家族,却在西魏执行了完全汉化的政策,他们的苦心得到了回报:平灭北齐,统一北方。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