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六年九月的秋天,刘玄德率其家人与部下一起去荆州投奔刘表。
刘表亲自到城外三十里的地方迎接刘玄德一行,互叙仰慕之情。
刘表道:“从今以后,我们要不断加深和维护长久的唇齿相依之谊,共同努力,作为汉室宗亲的楷模而垂范天下。”
说着,刘表又把他们迎入城中,给予特别恭敬的上宾礼遇。
此事很快传入曹操的耳中。
这时,曹操正在率军离开汝南返回许都的途中。听到这个消息后,曹操非常惊愕,连声叹息道:“糟了!刘玄德逃入荆州,无疑是放纵网中之鱼逃入水泽,不如现在斩草除根。”
曹操准备率领大军立即调转方向,进攻荆州。诸位大将一致苦谏道:“现在进攻荆州恐有不利,不如等到明年阳春之时,再进攻荆州也不迟。”
曹操终于打消了念头,率军直接回到了许都。
但是,到了第二年,四周的形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建安七年的春天,许都的军政事务更加繁忙起来。
曹操决定暂时搁置对荆州方面的积极进攻之策,只派夏侯惇、满宠二将率军前去牵制荆州的军队,命令曹仁、荀彧留守许都。而剩下的部队全部向北方官渡开赴。
讨伐冀北的征旅配备了比去年多出一倍的装备,曹操企图再次征服北方。
冀州方面听到曹军征伐的消息后大为恐慌。
他们担心:“如果让敌人进入冀州之境就更没有胜算了。”
于是,青州、幽州、并州的兵马立即从各路开赴黎阳,竭力进行防守。
但是,来势汹汹的曹军犹如大河决堤一般,所到之处大破袁军,并迅速地进入了冀州的领地。
袁谭、袁熙、袁尚等袁氏家族的年轻将领分别遭到曹军的痛击,先后狼狈地逃入冀州城,城内顿时陷入混乱之中。
不仅如此,袁绍的未亡人刘氏在尚未正式为丈夫发丧之际,就将平时暗藏的妒忌之心暴露无遗。她吩咐武士把袁绍生前宠爱的五个侍妾赶到后花园,全部刺死在树荫之下。
刘氏又想:“就是死了,也不能让她们的灵魂在九泉之下和袁绍的灵魂再相见。”于是又命武士将这些侍妾粉尸碎骨,且不准埋在同一个地方。
这时,三子袁尚第一个逃回冀州。刘夫人劝道:“你应该抢先为父亲发丧,并对外宣称已得到父亲的遗书,受命镇守冀州城。如果让其他儿子当了主公,还有我这个做母亲的位置吗?”
当袁绍的长子袁谭逃到冀州城外时,发现城里已公开为袁绍发丧,同时三子袁尚派大将逢纪作为他的使者来到袁谭军中,捧着一方官印对袁谭传旨道:“奉主公旨意,封你为车骑将军。”
袁谭一听勃然大怒:“这是什么?”
“车骑将军的官印。”
“不许胡来,我是袁尚的大哥,哪有弟弟向哥哥封官授爵之理?”
“袁大将军的三子袁尚已被立为冀州的新主,这是奉袁大将军遗言行事的。”
“给我看父亲的遗书!”
“袁大将军的遗书在刘夫人手中,我们做臣子的不便打听。”
“好,我这就去城里会会那个刘氏,和她讲清楚。”
郭图见状,赶紧抓住袁谭的剑鞘,苦苦谏道:“现在不是兄弟相争的时候。不管怎么说,当前的大敌是曹操。至于这个问题,请在破了曹军之后再处置吧。将来总会有处置办法的。”
袁谭听后同意了郭图的意见:“你说得对,我们内部的纷争待以后再解决吧。”
于是他重新整编部队后,再次返回黎阳的战场。
尽管袁谭重整旗鼓企图一雪前耻,但是他一碰到曹军,还是像先前那样遭到惨败,损失了很多兵马。逢纪心想无论怎样,现在应设法搞好袁谭和袁尚兄弟俩的关系。于是,他径自派出使者去冀州向袁尚求援:“请马上派兵支援。”
但是,袁尚身边的谋士审配却反对支援。于是,袁谭越来越陷于苦战而疲于应付。这时,袁谭又听说逢纪自行派人去冀州送求救信,极为恼怒。他大声责问逢纪的僭越行为,恶骂逢纪是个形迹可疑的家伙。
盛怒之下,袁谭亲手杀了逢纪。接着,他又破罐子破摔地放出狠话:“如果再不发兵支援,大不了我干脆投降曹操,和曹军一起踏平冀州城。”
早有密探向冀州的袁尚密告了此事。袁尚听了深感惊愕,审配也大为惶恐,袁尚终于醒悟道:“不能再干这种过分的事了,必须立即派兵大举支援!”
在审配的劝说下,袁尚决定将审配和苏由二人留在冀州防守,他自己亲率三万余骑兵赶去前线支援袁谭。
袁谭听说此事后又回心转意地改口道:“来了就好,我也不喜欢投降曹操。”
于是,袁谭的军队和袁尚的援兵分成两翼,重新鼓舞士气和曹军对峙。在此期间,袁绍的次子袁熙和外甥高干也在一方构筑阵地,形成三面防备曹军之势。曹军的攻势因此放缓,一直延续到第二年建安八年的春天,双方完全处于胶着状态。但是,从建安八年二月末开始,曹军开始了猛烈的进攻,河北军顷刻土崩瓦解,只得坚守一角负隅顽抗。
曹军终于打到冀州城外三十里处。冀州城不愧是北国第一要害之地,尽管曹军不惜牺牲,连续猛攻,但这座铜墙铁壁的城市依旧岿然不动。
面对这种形势,郭嘉向曹操面谏道:“现在的战争就如用手敲击核桃的外壳一般。冀州城这个核桃的外壳虽然非常坚硬,但核桃的内部却好像已被害虫蛀蚀。如今冀州城里兄弟相争,群臣离心,不久就会出现乱象。所以,我们岂不可以在此按兵不动,以待其变吗?”
曹操认为郭嘉言之有理,于是下令全军撤退。当然,在黎阳和官渡等要害之地留下了强大的军队,以备他日再度征伐。
冀州方面终于松了一口气,似乎又回到了往日小康的状态。于是,兄弟之间立刻围绕主君的继承问题,开始了新一轮的纷争。袁谭负责冀州城外的守备,他命令部队:“进城!”
但是袁尚坚决不同意,警告说:“不准进城!”
兄弟俩又发生了争吵。
一天,袁谭派人去冀州送请柬,邀请袁尚参加他的酒宴。既然兄长送来了请柬,袁尚也难以拒绝,一时犹豫不决。谋士审配进言道:“袁谭邀请主公赴宴没安好心,有人向我透风,说袁谭准备将主公引至营帐,施以烧杀之计。所以如果一定要去,必须带上足够的兵力。”
袁尚采纳了审配的建议,带着五万军队出城前往袁谭的军营。
袁谭听到这个消息后,心想:“麻烦了,计谋已被他识破,不如干脆开打吧!”
于是,袁谭的阵地上突然金鼓齐鸣,袁谭主动挑起了战争。
兄弟二人一出阵,便面对面地恶言相骂。袁谭呵斥道:“你竟敢把刀对着自己的兄长!”袁尚则骂道:“杀害父亲的不就是你吗?”
在激烈的争吵中,兄弟俩终于拔剑相向,进而火花四射地大打出手。
经过一番交战,袁谭兵败,逃往平原,而袁尚则加大兵力,包围了袁谭,并截断了他的粮道。
袁谭焦急地问道:“郭图,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郭图献出一计:“现在只能暂时投降曹操。一旦曹军向冀州发动进攻,袁尚一定会慌忙退回冀州。如果我们乘机追杀,则不但能解除包围,还能获得大胜。此事的利弊洞若观火。”
袁谭又问:“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可以担任我的使者,去向曹操告知此事呢?”
郭图道:“有,就是平原的县令辛毗。”
“辛毗这个人我知道,他口齿伶俐,能言善辩。就让他赶快去吧!”
根据袁谭的指令,郭图立即派人把辛毗叫来,向他交代了使命。
辛毗欣然答应去见曹操,他从袁谭手里接过写给曹操的亲笔书简。为了壮其声势,袁谭特别派遣三千骑兵跟随辛毗前去曹营。
这时,曹操正巧按照进攻荆州的计划来到河南的西平,突然听到袁谭的使者来到曹营的消息,立刻威容肃然地接见了辛毗。辛毗呈上袁谭的亲笔书简后,又转告袁谭降曹的意向。
“这个等评议之后再说吧。”曹操颇为轻巧地回答道。他让辛毗暂时留在营中,并立即召集诸位大将商议此事。
“你们说该怎么办?”曹操首先提出这个问题。
尽管诸位大将众说纷纭,各持己见,曹操最后还是采纳了荀攸的意见。荀攸道:“刘表虽然坐拥荆州四十二县,但是他只甘心守境保民,在当今大变革时期没有任何积极的良策。总而言之,他的所为也证明了一个胸无大志的人是难谋大事的。正因此,荆州之事暂且搁置无碍大局。反观冀北四州,倒是极大的障碍。袁绍亡故后,虽然河北军屡战屡败,但袁绍的三个儿子还在,尚有百万精兵和堆积如山的财富。如果有高明的谋士为之出谋划策,使三兄弟恢复和睦,共守家业一致对外,则我军将没有取胜的良策。现在幸运的是,袁氏兄弟内部相争,其中袁谭一方被打败,想对我军乞降,这无疑是天赐良机。所以,我认为应该接受袁谭的投降,迅速灭除袁尚。然后再根据情况的变化,顺势处置袁谭及其他袁氏势力。这样做才是万全之策。”
曹操再次召见了辛毗,目光炯炯地望着他的脸,厉声问道:“袁谭的投降是真降还是诈降?”
辛毗毫无畏怯地与曹操目光对视,以绝无虚言的冷静神态回答:“你这次真是受到天运的格外恩惠。老实说,虽然袁绍死了,但是冀北的强大依然不容小觑。如果在通常情况下,袁氏的统治再过两三代也不会灭亡。可是现在时运不济,外部遭受兵革之败,内部又因为贤臣均被诛杀,无人筹谋,其结果就是袁氏兄弟围绕着世嗣的问题大动干戈,骨肉相残。人民为此叹息,士兵们也怨声载道,也许老天也憎恶袁氏兄弟的所为,自去年以来,河北一带饥荒、蝗害不断加剧。过去所夸耀的金城汤池、雄兵百万的美誉也如秋天的落叶随风而逝。在前途未卜的暗云之下,冀北的百姓们无不惶恐不安。如果现在舍弃此地而攻荆州,无疑是放弃平路而选择无益的险路。所以恳请丞相立刻一路攻打冀州城,我想大军所至,一定会如秋风扫落叶那般迅猛。”
曹操始终默默地倾听着辛毗的话语,过了半晌才道:“辛毗,我只恨自己为何没有早日和你见面,你的善言忠告,正合我的心意。我决定立刻援助袁谭,向冀州城进攻。”
辛毗又道:“如果丞相要统治冀北全境,仅此一战就能震动天下。”
曹操摇头道:“不,我曹操不会夺取袁谭的领土。”
“丞相不必客气,如果是老天赐予你的,何不笑纳呢?”
“噢,但是如果走错一步,我的生命也许就会掌控在他人手中。这是一场风险极大的赌博。客气当然是愚蠢的,但这完全取决于将来的时运。苍天之意是谁都难以知晓的。”
那天夜晚,曹营举行盛大的宴会,诸位大将举杯痛饮,好不热闹。第二天,大军随即开拔,向着冀州的方向进发。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