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晋文公和楚庄王靠什么称霸?武力?
武力只是称霸的条件之一,并不是有武力就能“称霸”,称霸最重要的是“信”,也就是取信于天下。
楚灵王召开联合国大会,炫耀武力,其结果并没有令诸侯信服。
同样,晋国举行军事演习,出动三十万兵力,其结果却是诸侯们越来越不信任他们,越来越藐视他们。
“狗日的晋国,太不厚道了。”平丘盟会结束之后,诸侯们在回国的路上骂了一路。
数典忘祖
不仅诸侯们开始背离晋国,就连日渐没落的周王室也瞧不起晋国了。
平丘盟会两年后,周景王的母亲穆后崩了,到了当年的十二月举行葬礼,各路诸侯派人参加。按照周礼,太后去世,应该是各国上卿前往,而晋国只派了六卿中排名最后一位的智跞去,他是下卿。因为智跞年轻,怕他闹笑话,韩起特地为他配备了主管史籍的籍谈。
两位到了王室,参加了葬礼,基本上按部就班,还算顺利。
葬礼结束,哀悼规格降低,周景王设宴招待各国使者,就用鲁国进献的酒具。
酒过三巡,大家都微有醉意,周景王一眼看见了两个晋国人,火就不打一处来,这两位不仅级别低,而且傲慢无礼,接待的官员常常来投诉这两位难伺候。
“智元帅,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周景王,说得很谦虚,以至于大家都有点儿吃惊。
通常就是这样,当一个人的地位高却显得很谦卑的时候,通常都没有好事。
“这,这,不敢不敢啊,大王请讲。”智跞年轻并且刚接班不久,没见过什么世面,当时不禁有点儿慌张。
“你看,我们现在用的酒具非常精美,这是鲁国进献的,还有这里的乐器,这是宋国进献的。这么说吧,这么多年了,连楚国、吴国这样的蛮夷国家都有进献,可是晋国说起来还是很近的亲戚,却什么也没有进献过,我想问问这是为什么?”周景王的问题一出,四座哗然,大家都憋着笑,看智跞怎么回答。
“这,这,这个……”智跞本来就紧张,遇上这么刁钻不给面子的问题,张口结舌,说不上话来。
“哈哈哈哈……”所有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看见晋国人出丑,大家是真高兴。
智跞憋得满脸通红,旁边籍谈一看这小子衰了,心里也挺高兴,不过,他知道自己必须要出来解答这个问题了。
“大王,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籍谈高声说,以便压住大家的笑声,然后也不等周景王批准,就开始说了起来:“想当初王室分封诸侯的时候,各国都曾经从王室得到宝物,以镇抚国家,所以他们也有能力向王室进献宝物。可是我们晋国被封在荒山野岭,跟戎狄为邻,远离王室,感受不到伟大祖国的恩情,只忙于跟戎狄肉搏,哪里还有能力进献宝物呢?”籍谈一番话,等于就是反唇相讥。
这不是强词夺理吗?自己不进贡,反而要说当初封的地盘不好。
满座再次哗然,不过这一次,大家的目光都到了周景王的身上,看他怎么说。
“叔啊,健忘了点儿吧?”周景王有点恼火,语气更加讽刺:“当初唐叔虞是成王的同母弟弟,难道没有从王室得到赏赐吗?密须的鼓和大路车,是文王在检阅军队时使用的东西,厥巩的皮甲,是武王战胜商朝之后得到的,唐叔接受了这三件东西后,便住在参虚的分野晋地,镇抚戎狄。在此之后,晋文公又接受了襄王的大路车、戎路车、斧钺、香酒、彤弓以及勇士等,还送给了他南阳的田地,这不是王室的赏赐是什么?王室对待诸侯,有功劳就赏赐,有业绩就记载到史册上。所有的这些东西,难道你们都没有记载下来?叔啊,太渎职了吧。从前你的祖先孙伯黡开始掌管晋国的典籍,这才有了你们籍氏。你们家世代掌管晋国的典籍,你怎么能不知道这些呢?”
周景王一番话,说得籍谈哑口无言,一脸尴尬。
那天的晚宴,大家吃得十分开心,当然,除了晋国人。
晚宴结束之后,等到宾客们都走了,周景王叹了一口气,说了一句名言:“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数典忘祖,这个成语就来自这里,意思就是忘本。
抵制腐败
数典忘祖这件事很快在晋国传开了,大家都觉得很搞笑,并没有引为耻辱。
“哈哈哈哈……什么年代了,还想向我们晋国要宝物?”韩起就觉得很好笑,笑过之后,突然想起来自己还有件宝物该去找郑国人要过来。
第二年三月,韩起前往郑国访问,为什么去的?史书没有记载。不过,总是找了个堂而皇之的理由。
韩起前来,郑国人也觉得有些奇怪,好像没什么事情值得他过来啊。不管怎样,郑国人还是非常重视,郑定公亲自设宴招待。
宴席上,韩起非常客气,这让郑国人又有些担忧,不知道韩起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因为韩起一向很傲慢。
酒足饭饱,闲话也扯得差不多了,终于,韩起说到了正事。
“主公,不好意思,有一件事情要拜托。事情是这样的,我手头呢有一只玉环,大家看看,就是这样的。”韩起说着,掏出那只玉环给大家看,大家一看,好玉环,晶莹透亮,还泛着淡淡的绿光。“这玉环呢,是一对,另外一只听说在一个郑国商人的手里,看看能不能替我找到,也配成一对。”
“噢。”所有郑国人在一瞬间都明白了,这就是韩起来郑国的目的了。
假公济私,公费出差,就是为了要来索取一只玉环。
“那,我们找找。”郑定公答应,不过,他也不确定到底能不能找到这个商人。
“好,我就在郑国等着。”韩起的意思,找不到就不走了。
郑定公把任务派给了子产。
找到这个商人其实并不难,因为韩起早就找到了,之所以自己不去找这个商人买,而是动用郑定公,就是为了不花钱。
商人是找到了,于是子产和游吉去见韩起。
“韩元帅,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啊,您说的那个东西,它不是我们的国有财产,我们是真不知道在谁手里。”子产竟然撒了个谎,而且表情很自然。
“那,那多受累了,那就算了吧。”韩起的脸色很难看,他知道子产在骗自己。
双方又虚假客套了几句,子产和游吉告辞,出来了。
“咳,不就一个玉环吗,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给他就给他啊。如果为了一个玉环,得罪了晋国和韩起,是不是太不合算了?”游吉抱怨子产。
“我听说君子不担心没有人给自己送礼,而是担心没有好名声;我还听说小国对大国不用担心不能讨好他们,而是担心失去礼法之后而使自己的名位无法保障。假如大国对小国提出的要求,小国都要满足,小国哪有这样的能力?有时满足,有时不满足,那更是要得罪他们。对大国的要求,如果不用礼法拒绝他们,他们就会贪得无厌,早晚有一天把我们变成他们的边境城市,我们就将丧失国家的地位。如果韩起来访就是为了一个玉环,那他不是腐败得太过分了?如果我们给他玉环,就等于让他成了贪婪之徒,而我们丧失了国家的地位,岂不是一举两失?”子产一通大道理,说得游吉没话可说。
子产为什么要这么对游吉说?因为他知道游吉会把这话转述给韩起,游吉和韩起的关系他是知道的,他甚至可以推断出来,关于那只玉环在郑国商人手中的情报,也是游吉提供给韩起的。
子产没有猜错,游吉随后把子产的话一句不差转述给了韩起。
“啊,子产真这么说?”韩起有些吃惊。
“是啊。”
“哎,那算了,他说的也有道理。这样吧,你帮我找那个商人来,我买他的还不行吗?”韩起尽管腐败,对子产还是非常尊重,所以他认为子产的话也对,自己的名声还是要维持的。
游吉把商人找来了。
商人开了价,韩起连价也没还,就满口答应了,这倒不是韩起不会还价,而是商人开出的价格本身就很低,因为一路上游吉已经把工作做到了家,从姜太公钓鱼到弦高贩牛,从爱国主义到商业道德,一通忽悠,忽悠得商人热血澎湃,再加上也不敢得罪游吉,于是乎开了个跳楼价。
价格上没有争议了,可是还没等韩起高兴起来,商人有些后悔了,他想来想去觉得自己太亏。
“元帅,按理说呢,谈好了价就该成交了,可是这个玉环是国宝级的东西,私下卖给您,怕是属于走私文物。所以,恐怕要子产批准,您别让我为难,当官的和当官的好说话,您跟他说说吧。”商人的意思,成交价显然有失公平,想要子产再给找回来点儿。
韩起一听,我白要不行,现在我花钱买,子产还能反对吗?
“子产啊,上一次我要那个玉环呢,您说不合道义,我就不敢再提那个要求了,现在我直接从那个商人手上买了,商人说一定要向您报告才行,希望您能批准。”韩起找来了子产,很客气地说,心说你可别给脸不要脸了。
子产就知道韩起会直接从商人手上买,也想到了会被请来说这件事情。
“元帅,给你说说历史吧。早年我们的祖先桓公原本在周朝王室,后来封了这块地方,那时候我们家族和商人们一起来到这里,共同开辟这块土地,和睦相处。当时我们订了盟约:尔无我叛,我无强贾。商人忠实于郑国,郑国也绝不对商人强买强卖,不提过分要求,不掠夺,不干涉他们拥有宝物。按照这个誓词,我们互相支持,共同富裕。如今您为了两国友好来到了郑国,却让我们强行从商人手中夺取玉环给你,等于让我们违背当初的誓言,恐怕不行啊。如果您得到这只玉环,却失去了诸侯,我想您恐怕也不会这么干。所以,我实在看不出来您得到玉环有什么好处。”子产还是这一套,又加上了盟誓这个概念。
韩起一看,这玉环看来无论如何都没戏了。
“我,我太糊涂了,竟然为了一只玉环换来两种罪过,我,我不要还不行吗?”韩起服了。
像韩起这样的腐败分子,可以说还是良知尚存的腐败分子。
临回国之前,韩起向郑国六卿每人赠送了一匹好马,并且私下会见子产,又赠送了他玉璧两对和好马四匹。
这一趟腐败之旅,韩起算是折了本。不过,也算是接受了一次再教育。
“腐败,也是要有节制的啊。”韩起一路上在感慨。
倒霉的陆浑戎
从郑国回到晋国,韩起作了一个反思。
俗话说:大国一反思,小国就倒霉。
韩起反思的结果就是这些年晋国除了腐败,确实没干过什么正经事了,如果就这样下去,自己恐怕不会有什么好名声留下来了。
怎么办?韩起找来了中行吴商量,六卿当中,也就是中行吴还有点儿实干精神。
“简单,找个蛮夷国家出口气。”中行吴说。
“也好,找谁?”
“陆浑戎啊,他们跟楚国人混在一起,就打他们。楚国人这些年让我们吃了不少苍蝇,我们也让他们吃一个。”
“那好,全权委托给你了。”
为什么韩起对中行吴这么信任?因为中行吴对付戎狄有很多实战经验的。
第二年,韩起派屠蒯去了周王室,请求让晋国祭祀王室境内的洛水和三涂山(在今河南省嵩山县境内)。
晋国人无缘无故来祭祀洛水和三涂山?王室的人也不是傻瓜,当即猜到晋国人的目标根本不是洛水和三涂山,而是瞄准了洛水南面的陆浑戎。
到九月,中行吴率领晋国军队渡过洛水,装模作样要祭祀洛水,陆浑戎早就听到了消息,纷纷要来看热闹。他们不知道,这个中行吴最擅长的就是偷袭。
表面上装模作样要祭祀洛水,暗地里中行吴迅速率军南下,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袭击了陆浑戎。
陆浑戎全国被灭,国君仓皇逃到了楚国,一部分人逃到了周朝的地盘上,被早有准备的周朝王室的军队活捉,成了王室的战利品。
这一回,轮到楚国没脾气了,楚平王也只能干瞪眼。没办法,只好找块地方安置了陆浑戎的国君。在前往安置地之前,楚平王设宴欢送了陆浑戎的国君。当然,现在他已经不是国君,而是一个楚国小地主。
“你们怎么这么不小心?中行吴可是著名的不讲信用的人啊,明知道他领军,怎么不加戒备?”楚平王说,他觉得陆浑戎的国君很傻很天真。
“可是,我听说中行吴这个人很诚实、很厚道啊。”
“怎么会?他很狡猾,很喜欢偷袭啊。”
“不对啊,两年前他攻打鲜虞的故事大王不知道吗?”
“咳,你不知道他四年前攻打鲜虞的故事吗?”
“啊,四年前他还攻打过鲜虞?”
“唉,看来你们死得不冤。”
中行吴攻打鲜虞的故事看来很重要,而四年前和两年前的两次攻打看来又绝对不一样,那么,让我们来看看中行吴是怎样攻打鲜虞的。
中行吴
中行吴,前中军主帅荀偃的儿子,晋国上军元帅。
荀偃是著名的腐败分子,中行吴则有些瞧不起父亲,觉得父亲太肉,除了腐败什么都不会。所以,中行吴一直以来就下定了决心要立下战功,为中行家挽回一点形象。
中行吴的性格比较孤傲,想法有时候很怪异。他话不多,三天不说一句话是很常见的事情,所以谁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中行吴第一次领军打仗是在晋平公十七年(前541年),就是王子围篡位的那一年。
那时候还是赵武为中军帅,在南面不敢与楚国争雄,于是决定在北面做些文章。在太原一带有一个山戎国家叫做无终,联合周围的狄人国家对抗晋国,赵武决定讨伐他们,不过,赵武本人不想去,于是把任务派给了上军帅。
上军帅是中行吴,上军佐是魏舒,两人率军北上,攻打戎狄联盟。
“敌人是步兵,我们是车兵,可是战斗的地方狭小而且地势不平,如果对方用十个步兵围攻我们一乘战车,就一定可以取胜。所以,我建议我们放弃战车,全部改为步兵。”在战斗之前,魏舒提了一个建议。
“好啊,当初文公的时候不是就设了三个步兵军专门对付狄人吗?”中行吴觉得很合理。
于是,晋军放弃战车,全数改为步兵。
要知道,在战车上打仗的都是贵族,而步兵地位要低很多。所以,放弃战车,也就等于贵族要等同于一般士兵了。军令之下,尽管大家不愿意,还是不得不下了车。可是,中行吴的一个家臣说什么也不肯下车,还说了“当步兵还不如去死”的话。
“你奶奶个头,老子这个姓就是步兵的意思,你竟然这样羞辱步兵,胆儿肥了你?”中行吴大怒,他一向最恨的就是别人瞧不起步兵。中行吴说得没错,当初就是因为祖爷爷荀林父担任步兵军中行的元帅,才有了中行这个姓氏。
中行吴也没客气,把这个家臣砍了示众。
大家一看,好嘛,敢情中行吴是又一个韩厥加魏绛啊。其实不是,中行吴只是恨别人说步兵的坏话。
不管怎样,晋军士气大振。
紧接着,晋军按照地形排布了阵势,前面两阵用来诱敌,后面五阵则以包抄的方式攻击敌人的侧翼。结果,戎狄那点战术素养根本就不值得一提,他们没有回过味儿来,就被晋军打得狼狈逃窜。
中行吴第一次出战,就取得压倒性胜利。
“哇噻!当今晋国第一名将啊。”整个晋国在感慨,似乎中行吴是当今的先轸。
没办法,谁都不想领军打仗,难得中行吴还愿意出这个风头。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