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6·大结局秦修郑国渠:利在长远

秦修郑国渠:利在长远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去世。

        根据传统,先君去世的当年,仍然用先君年号。从次年的正月开始,才改用嗣君年号。

        因此,嬴政正式即位为王,已经是公元前246年春季的事了。

        那一年他十三岁,虽然只是个孩子,神情中却自有一股肃杀之气。

        在他前十三年的人生岁月中,有九年是在赵国度过的。邯郸的冬天异常寒冷,造就了他坚忍的性格与冷峻的气质。仲父吕不韦的谆谆教诲,又让他学会了在众人面前隐藏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初看他的眼睛,是少年特有的清澈;再仔细看,则是深不见底的渊深。连吕不韦看见他,都感到一丝战栗。

        “大王的眼神深不可测啊!”

        吕不韦发出这样的感叹,心里既高兴又忐忑不安。

        为了庆祝嬴政登基,天下各国都派来了使臣。其中韩国的使团中,有一位特别的成员,他的名字叫郑国,职业是水工。

        所谓水工,不是送水的工人,也不是水管工,而是水利工程师。

        郑国给吕不韦提了一个建议:“关中平原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开发,但是单位粮食产量相比中原地区,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主要原因是雨水稀少,灌溉不到位。如果开凿一条水渠,将泾水引至栎阳,与洛水连通起来,则整个关中地区的农作物都可以得到灌溉,粮食产量将得到大幅度提高。”

        郑国在一张布帛上画出了他的设想——水渠以仲山(今陕西省泾阳)为起点,引泾水向西到瓠口,利用西北微高、东南略低的地势,流经向东,经三原、富平等地,从大荔注入洛水,全长三百多里,可灌溉面积约为四万余顷。

        吕不韦认真地听着郑国的介绍,心里想,这真是一个大胆的计划!但是,如果这个计划得到实施的话,对秦国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那个年代,农业增产或减产,主要取决于老天爷的脸色。而老天爷的脸色往往是不太好的,他不想下雨的时候,就算你求爷爷告奶奶,也得不到一滴水。好好的庄稼地,因为旱灾而颗粒无收,这样的悲剧过不了几年就上演一次,甚至是连年上演。如果挖一条人工水渠,将泾水和洛水连通起来,那两条河中间的广大地区,就可以获得充足的水源,即便是干旱之年,对农业生产也不会有大的影响了。

        “根据下臣在韩国的经验,水渠修好之后,每亩地的年产量可以提高一钟(六石四斗)左右。”郑国说。

        吕不韦卖过粮食,跟农民打过交道,知道郑国所言不虚。他在心里盘算,四百万亩土地,亩产增加一钟,总共就是四百万钟,这件事情大有可为!

        于是,吕不韦将郑国留了下来,让他组织实施这一引泾入洛工程,也就是后人所称的郑国渠。

        工程全面铺开,进行了一之后,吕不韦才发现不对劲——相对当时的生产力而言,这项工程实在是太大了!就算秦国将所有的人力物力都投入进去,没有个三五年是完成不了的。而且那还只是主体工程。要想水渠完全发挥灌溉作用,还要继续修建大大小小的分渠,这又得花个三五年时间。

        根据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原理,一国的经济总量和资源是有限的,加大生产黄油的投入,势必减少大炮的产出。秦国分派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水渠,自然在短期内不能发动大规模对外战争。山东各国至少可以安生几年,特别是饱受秦军侵略之苦的韩国可以松一口气了。

        很显然,这是韩国人的阴谋。

        吕不韦十分生气,命人将郑国抓起来,准备以间谍之罪处以死刑。

        郑国说:“我确实是韩王派来的间谍,您要杀死我,我没有任何怨言。但我能不能说一句话?”

        这个要求当然获得了批准。

        郑国说:“韩王因为害怕秦国进攻韩国,才想出这个计谋。可是,这项工程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修好之后,对秦国的利益是长远的。我作为一个水工,不过是让韩国多存活了几年,却为秦国建立了泽被万世的功勋,您难道就不能等着水渠修好之后再杀我吗?”

        吕不韦听了,犹豫不决。

        一直在堂上不说话的嬴政却突然说了一句:“寡人免你死罪,继续为寡人把水渠修好吧!”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郑国赶紧下拜称谢。吕不韦也就顺水推舟,没有发表异议。

        嬴政的表态,正好是吕不韦心里所想,二人可谓心意相通。然而,当吕不韦想到这个年仅十四岁的孩子就敢如此果断地自作主张时,心里的忧虑隐隐多于喜悦。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