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南洋华侨史话第三节 侨报侨刊

第三节 侨报侨刊

        在中国本土以外,由华侨创办的中文报刊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在此以前,东南亚出版过几份由外国传教士办的报刊,1807年在马六甲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最早出版的一份。这份月刊前后出版了六年,虽然也登载一些新闻及天文、地理等知识性的文章,但主要是有关宗教方面的内容,因为传教士办报的宗旨是传播基督教教义。类似的报刊有《特选撮要每日记传》(1923年巴达维亚创刊)。东南亚第一份由华侨创办的中文报刊是《叻报》。

        1881年《叻报》在新加坡出版。创办人是薛有礼,他是第五代的华侨;主笔是聘自香港的叶季允,这位多才多艺、诗文俱佳的撰稿人,任职《叻报》前后达41年之久。19世纪末在东南亚还陆续出版了《星报》、《天南日报》、《日新报》(新加坡)、《华洋新报》、《屿报》(槟榔屿)、《华报》(菲律宾)等七家报纸。由于人力、财力等原因,这些报纸大多昙花一现,只能维持短暂的几年甚至几个月。只有《叻报》是个例外,它坚持出版了51年,直到1931年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才停刊。《叻报》是当时东南亚最有影响的中文报刊。

        20世纪初辛亥革命前后,东南亚出版了很多报刊,它们的政治倾向鲜明,围绕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派和康有为为首的保皇派之间的矛盾,形成不同的派别。

        1904年由陈楚楠、张永福集资创办的《图南日报》是一份公开宣传革命的报纸。它在清王朝和各种保守势力的激烈攻击下,办得很有特色,从创刊时的每日30多份逐渐销到2000多份,影响日益扩大。但由于财政上的困难,只坚持了两年时间就停刊。新加坡在1905年出版的《南洋总汇报》和1907年出版的《中兴日报》,前者守旧保皇,后者宣传革命,针锋相对。1910年槟榔屿出版了《光华日报》,它后来逐渐取代了《中兴日报》,成为新马地区革命派最主要的宣传阵地。这一时期在印尼出版了《泗槟日报》、《华铎报》、菲律宾有《警铎新报》、缅甸有《光华日报》、泰国有《汉京日报》。

        辛亥革命以后的30年,随着清王朝被推翻,东南亚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华侨自身经济力量的增强,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中文报业蓬勃发展。

        在新加坡,除原有的《叻报》外,这时期创办了七份报,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南洋商报》和《星洲日报》。《南洋商报》1923年由陈嘉庚创办经营,从国内聘请文化水平较高的知识分子编报,内容丰富多采,是当时东南亚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星洲日报》创刊于1929年,是继《南洋商报》之后的另一家影响较大的报纸,这家报纸的创办人胡文虎还办了《星中日报》、《星槟日报》等一系列“星”系报纸。这一时期在马来亚,先后出现了30份报纸,其中只有《马华日报》、《光华日报》、《现代日报》等六家坚持到1942年初日军占领前夕。

        在印尼,最有影响的是《天声日报》和《新报》。前者是印尼中国国民党支部的机关报,1921年创刊;后者由华侨创办,先出印尼文版,中文版到1921年才正式印行。《新报》在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洪渊源的领导下,从中国聘请知识分子来主持笔政和管理,办得有声有色,是印尼所有中文报纸中销路最广、影响最大的报纸。菲律宾的《公理报》、《华侨商报》、《新闽日报》和泰国的《国民日报》、《华侨日报》、《华暹日报》、缅甸的《觉民日报》等算是各自地区影响较大的报纸。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南亚为日本侵略者占领,侨报绝大部分停刊。战后,东南亚报业一度呈现相当繁荣的局面。在新马地区,《南洋商报》、《星洲日报》、《光华日报》等老报复刊,还出版了一些新报刊。在新问世的报刊中影响最大的是1946年11月创办的《南侨日报》。陈嘉庚是该报创办人,胡愈之、夏衍、洪丝丝等担任过社长、主笔、社务委员会主任等职。在这个强大阵容的主持下,《南侨日报》坚持民主、反对独裁,而且新闻性强,社论、时评、专稿水平均很高。它的姐妹刊《风下》(胡愈之主编)和《新妇女》(沈兹九主编)也办得很出色。在雅加达,1945年由王纪元等人创办的《生活报》,是新办的报刊中办得最好的,它和《新报》是印尼最有影响的两家坚持民主、反对独裁、拥护新中国的报纸。1946年12月创办的《人民报》(开始为旬刊),是仰光的第一大中文报。

        从1881年《叻报》出版起,东南亚华侨报业在困难的环境中,历尽艰辛才得以存在和发展起来。作为华侨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它对华侨社会的团结、进步,对提高华侨的文化素养,对激发华侨的爱国之情和国际主义思想,都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从舆论上支持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其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