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当项羽遇到刘邦4.话里的玄机

4.话里的玄机

        相同的情景设定,二人却表露出不同的姿态。要说有共同之处,就是他们说的都是发自肺腑的话。言由心生,没有丝毫的矫情和掩饰。除此之外,就是当时他们谁也没想当皇帝。我们先说刘邦。

        作为泗水的小吏,刘邦早已是社会油子,是个喝酒赊账,诸事不干其虑,“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的主儿,今朝有酒今朝醉,怎么潇洒怎么活。他没有多大的社会和生活压力,也没有多少雄心大志。

        彼时一些诸如其母刘媪“梦与神遇”,武负、王媪二位酒店老板“见其上常有龙”,以及后来刘邦斩白蛇,吕雉循云气找刘邦等美丽传说,只是为了增加他的神秘色彩,让他自我感觉良好些罢了,况且那些传说是不是刘邦当了皇帝之后授意他人故意放的烟雾弹也未可知。总之那时他绝不会想到将来要当皇帝,即便想,也和如今那些学炒股的想成为巴菲特一样,是一种美丽的期待,能否实现自己心里也没底。

        刘邦乐得逍遥自在,或许也想获得更大的权力、想当更大一点的地方官,每天有人拍马屁,有酒喝、有肉吃、有妞泡也就满足了,这些对他来说已算是奢侈了。皇帝那事儿离他太远,况且人事变化瞬息万变,能保住这个泗水亭长就不错了。

        项羽当时也没想到要当皇帝,或是成为后来号令天下的西楚霸王。那是后来随着事态的发展水到渠成的事。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的话,其实就是一时之愤,而且他说话的重点在“取”,而并没有期望要“代”,没有想除掉秦始皇后自己去坐他的位子,他只是不想让秦始皇在那个位子上优哉快活,他看着长气。

        虽说是简单的一句话,却也像“怎么看”和“怎么办”一样,一字之差,谬以千里。项羽和刘邦在彼时情景的说话,应该是二人内心情结的一种完全流露。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差别。

        第一,二人目的不同。

        项羽要的是结果,刘邦做出的是规划。或者说,项羽是要夺天下,刘邦是想坐天下。

        项羽的取代,强调的是一种手段,是一个实现目的的过程。这注定他会用铁血手腕去征服世界,也注定他在做事时甘于冒险。在他看来,武力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所以当刘邦向他示弱时,他会毫不怀疑刘邦的动机,因为他觉得自己足够强大,有着足够的威慑力。

        刘邦的艳羡,则是人生的一种目标,是一种很平和的向往。这种平和注定他会稳扎稳打、按部就班,不会轻易冒进。这种循序渐进会转变成机智,遇事能以柔克刚;也会让他头脑清醒,凡事避其锋芒,做出暂时的妥协。刘邦先入关,按照楚王熊心的约定,他该理所当然地称王,可是面对项羽的霸气,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因为他清楚自己还不是项羽的对手。

        第二,刘邦比项羽成熟。

        在处事上,刘邦肯定比项羽要成熟、老道。项羽直来直去,有啥说啥,想啥做啥。从项羽义愤填膺、不管不顾的说话中,已然证明了他的不成熟。刘邦则会将心里的渴望埋藏起来,等时机成熟了,再拿出来熨平。事情说起来简单,里面却有曲折、有包容、有妥协,不会如项羽般是一条笔挺的直线。

        第三,项羽比刘邦压力大。

        抛开两人后来的发展,单就这两句话来说,刘邦的话更现实些,话里没有任何负担,说说就算了,最多是晚上睡不着或是灌点黄汤的时候,拿出来回味向往一下,想象着自己替代秦始皇去坐豪华车驾的情形。项羽则不然,他心机沉重,那话是真往心里去了,以后每每想来都会如鲠在喉。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