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萧红四人,被后人称做“民国四大才女”。
⊙张发奎绰号“大王”,来历有两种说法。其一,他曾在老家做过土匪,又叫“土匪张”;其二,他签名时“奎”字上下过于分开,且把“圭”写得潦草如王,乍眼看去,很像“大王”。
⊙黄遵宪一生追求诗界革命,早在20岁时,他就提出了“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这样的全新主张,反对清诗几百年来的拟古倾向,主张“旧风格含新意境”,用旧瓶装新酒,描摹现实。在他的推动下,晚清诗坛为之一振,时人誉为“诗史”。
⊙谷正伦曾任南京卫戍司令、国民政府宪兵司令,有“宪兵之父”的称谓。
⊙1921年5月,薛岳与叶挺、张发奎分任孙中山总统府警卫团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营营长,时称粤军“三剑客”。
⊙吕碧城成为《大公报》的主笔后,锦绣文章频出。她的两个姐姐吕惠如、吕美荪,当时也以诗文闻名于世。章士钊曾感慨说:“淮南三吕,天下知名。”《大公报》还专门编辑出版了《吕氏姊妹诗词集》,并评论她们是“硕果晨星”式的人物。
⊙孙维世是周恩来的干女儿,故有“红色公主”之称。她与冯风鸣、张醒芳、郭兰英号称“延安四大美女”。
⊙《复辟之黑幕》中说:张勋“复辟党健将不下百余人,其最重要的人物则为张勋、康有为、万绳栻、梁鼎芬、张镇芳、雷震春、刘廷琛、容乃宣、夏同龢、辜鸿铭、钮传善、王乃澂、胡嗣瑗等十三人……一般滑稽家呼张等为新十三太保云。”
⊙段祺瑞手下有四名得力干将:靳云鹏、徐树铮、吴光新、傅良佐,被称为“段门四大金刚”。靳云鹏曾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徐树铮曾任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定国军总参谋长;吴光新是段祺瑞的小舅子,曾任陆军总长;傅良佐曾任陆军部次长、湖南督军。
⊙袁世凯称帝后,为笼络人心,封徐世昌、赵尔巽、李经羲、张謇四人为“嵩山四友”,特准他们享有以下五项优待:免其跪拜称臣;赏乘朝舆,到内宫换乘肩舆;皇帝临朝时,设矮凳赐座;每人给予岁费两万元;赏穿特种朝服。
⊙1913年“二次革命”时,率先宣布武装讨伐袁世凯的江西都督李烈钧、安徽都督柏文蔚、广东都督胡汉民,被时论合称为“党人三督”。
⊙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中央军中,有八位黄埔军校教官出身的将领,深得蒋的信任和重用,号称“八大金刚”。他们是何应钦、刘峙、顾祝同、张治中、钱大钧、陈诚、蒋鼎文、陈继承。“八大金刚”也是中央军中最早的一批军、师长。
⊙冯玉祥任西北边防督办时,其属下察哈尔都统张之江、绥远都统李鸣钟、第十一师师长宋哲元、第一师师长鹿钟麟、第二师师长刘郁芬,均为西北军第一档次人物,号称冯玉祥的“五虎将”。
⊙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是新桂系的三巨头,人称“李黄白”,又称“新桂系三杰”。三人是广西陆军小学堂第四期的同学,并都曾在旧桂系军阀陆荣廷的军中任职。
⊙民国时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蒋百里和南京陆军大学校长杨杰,均为不可多得的军事理论家和教育家,故有“南杨北蒋”之称。蒋百里的《国防论》和杨杰的《国防新论》相得益彰,堪称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宝库的“双璧”。
⊙张静江、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四人在国民党内资深望重,被称为国民党的“四大元老”。
⊙民国初年,中央政府直辖的三个海军舰队司令都姓陈: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第二舰队司令陈绍宽、练习舰队司令陈训咏,合称“海军三陈”。三人都是福建闽侯人,曾在海军中共事多年。三人中陈绍宽的名气最大,他是国民党军在大陆时期唯一的海军一级上将。
⊙太平天国歌谣:“洪杨到,百姓笑,白发公公放鞭炮,三岁孩童扶马鞍,乡里大哥吹角号。”(按:洪杨指洪秀全和杨秀清)
⊙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五人,因能征善战,屡被蒋介石重用,人称“五虎上将”。五人后来都担任过战区司令以上的高职。
⊙宋哲元、石敬亭、孙良诚三人,是冯玉祥多年倚重的西北军台柱人物,被称为“西北三杰”,地位不在“五虎将”之下。
⊙汤恩伯曾自封“中原王”,被河南人民称为“水、旱、蝗、汤”四大害之一。
⊙1932年,蒋介石授意组建“中华民族复兴社”(“蓝衣社”),并亲自核定干事13人为组织骨干,被称为“十三太保”。13人的说法不一。一说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刘健群、潘佑强、郑介民、葛武綮、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杜心如、胡宗南等13人;一说刘健群、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酆悌、郑介民、曾扩清、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戴笠、胡宗南等13人。
⊙余汉谋因排行第九,脑袋又大,被小学同学梁寒操(高要才子,国民党宣传部长)戏称为“大头狗(九)”或“大头鱼(余)”。
⊙冯玉祥任第十六混成旅旅长时,手下有36位连长自诩为“三十六弟兄”,而孙良诚、韩复榘、石友三、张维玺、张自忠、梁冠英、刘汝明、冯治安、吉鸿昌、佟麟阁、孙连仲、孙桐萱、高树勋等13位营、团长,则号称“十三太保”,均为西北军早期骨干。
⊙薛岳绰号“老虎崽”,原名薛仰岳(仰慕岳飞,抗日战争中,改名薛岳,以示不仅仰慕岳飞更将身体力行)。抗战期间,因指挥长沙会战饮誉中外,日军称其为“中国战神”、“长沙之虎”。
⊙阎锡山手下最得力的13名将领:杨爱源、孙楚、梁培璜、杨澄源、傅作义、王靖国、赵承绶、李生达、李服膺、楚溪春、鲁英麟、董英斌、陈长捷,被称为阎锡山的“十三太保”,此13人均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民国初年以来,四川长期处于大小军阀割据、火并的局面,到20世纪30年代,逐渐形成五霸的格局。这五大军阀按名字的部首被称为“金、木、水、火、土”,他们是邓锡侯(金)、杨森(木)、刘湘(水)、刘文辉(火)、王陵基(土)。
⊙陈诚、胡宗南、汤恩伯三人,均为蒋介石的爱将,在抗战后期手握重兵,权势显赫,三人统兵几占蒋介石嫡系部队的一半,是蒋的三张王牌。时人曾以中药“柴胡汤”之谐音,戏称三人为“陈胡汤”。
⊙陈诚因身材短小,被其他派系嗤之为“陈小鬼”,他早年以第十一师和第十八军起家,所以又被称为“土木系”。(按:十一为土,十八为木)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贵州安顺谷家三兄弟同时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中央执行委员,由此人称“谷氏一门三中委”。老大谷正伦曾任行政院粮食部长,老二谷正纲曾任社会部部长,老五谷正鼎曾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故又有“谷家兄弟三部长”的说法。
⊙曾国藩评价胡林翼是“湘军第一苦命人”。
⊙在蒙自时,闻一多一直致力于古代文化典籍的研究。郑天挺回忆说:“我和闻先生是邻屋,闻先生十分用功,除上课外轻易不出门。饭后大家去散步,闻先生总不去,我劝他说何妨一下楼呢,大家笑了起来,于是成了闻先生一个典故,一个雅号——‘何妨一下楼主人’,犹之古人不窥园。”
⊙卫立煌的参谋长郭寄峤、胡宗南的参谋长盛文、杜聿明的参谋长赵家骧三人,分别毕业于保定军校、黄埔军校和东北讲武堂,有文化,善谋略,是卫立煌、胡宗南、杜聿明军事集团的重要幕僚。此三人并称为蒋介石嫡系部队的“三大参谋长”。
⊙张伯苓是中国现代体育运动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的顾拜旦”。
⊙黄埔一期的三位山东籍将领李仙洲、李延年、李玉堂,在抗战中都任集团军总司令,抗战结束后又都在山东带兵,人称“山东三李”。三李在山东统归另一山东籍将领、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山东省主席王耀武指挥,而王耀武是黄埔三期生,所以当时又有“三李不如一王”的说法。
⊙吕碧城的大姐吕惠如担任南京两江女子师范学校校长,二姐吕美荪任奉天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妹妹吕坤秀在厦门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员,亦成为著名诗人和教育家。于是“旌德一门四才女”一时成为美谈。(按:吕氏姐妹为安徽旌德人)
⊙推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筹安会“六君子”: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和以“七凶”著称的朱启钤、段芝贵、周自齐、梁士诒、张镇芳、雷震春、袁乃宽,合起来被人称为袁世凯的“十三太保”。
⊙吴宓留学美国时,和陈寅恪、汤用彤并称为“哈佛三杰”。
⊙陈铨、雷海宗、林同济等人,于1940年4月在昆明创办《战国策》半月刊。并邀请了一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刊物的特约撰稿人,比如朱光潜、冯友兰、陶云逵、沈从文、费孝通等。其初衷是致力战时的文化重建,“抱定非红非白,非左非右,民族至上,国家至上之主旨”,因此被称为“战国策派”。
⊙辛亥革命前,有人管孙中山叫“孙大炮”,揶揄其言辞夸大不实。
⊙蒋介石的浙江同乡陈诚、胡宗南、戴笠三人,深受蒋之信赖和重用,被称为蒋介石门下的“三鼎甲”。
⊙赛金花因与京城名儒、巨商卢玉舫结拜,排行老二,加上她经常穿男装,结发辫,足蹬皮靴,所以人称“赛二爷”。
⊙刘百川擅长腿法,出脚时快如飓风,猛如闪电,能轻易踢断碗口粗的树干,与人交手,往往在须臾间踢倒对方,故有“江南第一脚”之称。
⊙梅贻琦说:“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故时人称其为“寡言君子”。
⊙1904年,谭延闿参加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贡士第一名,即会元,填补了湖南在清代两百余年无会元的空白。随后谭参加殿试,列二等第三十五名,赐进士出身。谭延闿与陈三立、谭嗣同被时人并称为“湖湘三公子”。
⊙张自忠对违反军纪的官兵常说一句口头禅:“看我扒不了你的皮!”于是官兵们冠以“张扒皮”的诨号。有一首顺口溜说:“石友三的鞭子,韩复榘的绳,梁冠英的扁担赛如龙,张自忠扒皮真无情!”
⊙民国早、中、晚期天桥曾出现三组人称“八大怪”的杰出艺人:早期以穷不怕朱绍文和专学各地民间小曲的醋溺高为代表;中期以民国初年的老云里飞、花狗熊为代表;晚期以小云里飞、焦德海、赛活驴为代表。
⊙宋教仁遇刺后,孙中山称宋教仁是“为宪政流血”的第一人。
⊙张静江是20世纪初江浙财团的四大亨之一,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孙中山管他叫“二兄”,并称其为“中华第一奇人”,蒋介石说他是“革命导师”,陈果夫说他是“党国理财第一人”,毛泽东说他“有经济眼光”。
⊙黎元洪宅心仁厚,面目慈善,时人称为“黎菩萨”。他曾两次出任大总统,三次出任副总统。
⊙太平天国的女兵大部分是来自客家的女人,由于不缠足,她们在战斗中的勇猛丝毫不逊于男人。曾经镇压过太平天国起义的曾国藩,就尝过客家妇女的苦头,以至痛恨地称这些客家女为“大脚蛮婆”。
⊙民国名妓陈怡红、陆艳秋、曹俊佩、王熙春并称“秦淮四小名妓”。
⊙于右任善写魏碑与行草,被誉为“当代草圣”、“近代书圣”,是“中国书法史三个里程碑之一”。(按:另外两位为王羲之、颜真卿)
⊙陈独秀签发中央文件,常用“t.S.”签名。党内同志谈话常称呼为“老先生”、“老头子”,或在党内文件中干脆简称一个“老”字。
⊙孙中山死后,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三人,被称为国民党“三巨头”。
⊙李鸿章被西方人称作“东方俾斯麦”。
⊙章太炎曾对自己的几位高足一一封号:黄侃为天王,汪东为东王,朱希祖为西王,钱玄同为南王,吴承仕为北王。世人又称黄侃、汪东为“章门二妙”。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因为十分熟悉中国文化,恭亲王奕䜣特别帮他取了个号叫“冠西”,意思是“冠绝西方”,因此,丁韪良也被称为“丁冠西”。
⊙刘湘打仗勇猛,绰号“刘莽子”。又因其当年据有重庆、巴县、壁山等地,人又送外号“巴壁虎”。
⊙1946年,国民政府立宪时,吴稚晖曾担任制宪代表主席,因此有“制宪大佬”的美誉。
⊙赵登禹将军身高一米九,勇猛异常,冯玉祥在《公祭征文启》中说他“躯干修伟,负膂力,精技击”。其所率二十九军大刀队所向披靡,让日本人吃尽了苦头。他还曾只身打死一只猛虎,被誉为“民国武松”。
⊙白崇禧有勇有谋,人称“小诸葛”。军事家杨杰说他是国民党内三个半军事家之一,日本人称其为“战神”。
⊙20世纪40年代,许多外国人眼里的戴笠,“不是中国的卡那瑞斯上将,而是亨利希·希姆莱”。
⊙唐生智对佛教着迷,故人称“唐僧”。李济深也信佛,绰号“李和尚”。
⊙袁世凯任山东巡抚时,曾请一德国军官观操。德国军官用马鞭指着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三人说:“你手下的这三员大将,均为杰出人才。”于是这三人便有了“北洋三杰”的名号。后来军中更进一步将他们形象化,叫王士珍为“王龙”,段祺瑞为“段虎”,冯国璋为“冯狗”。
⊙曾在华清池捉过老蒋的白凤翔,出身于热河绿林,此人打吗啡针成瘾,因此骨瘦如柴,人送外号白三阎王(烟王)。
⊙1947年9月沙土集战役中,国民党整编第57师被解放军全歼,团长叶俊背地里管师长段霖茂叫“断送”。
⊙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时,蒋百里、蔡锷、张孝准三人因学习成绩出类拔萃,被称为中国“士官三杰”。
⊙1948年11月13日,“文胆”陈布雷自尽,终年59岁。他在留给蒋介石的遗书中说:“书生无用,负国负公。”蒋赞誉他为“当代完人”。
⊙恭亲王奕䜣支持洋务,熟悉洋务,又经常跟洋人打交道,被人骂作“鬼子六”,或骂“丁鬼奴”。(按:奕䜣排行第六)
⊙孙武、张振武、蒋翊武三人,均为武昌首义的策划者和领导者,后来又都出任湖北军政府要职,因此时人称他们为“首义三武”。
⊙孙氏晚辈对孙中山的三位夫人都视为祖母。据孙中山的后人孙必达说,孙家人昵称陈粹芬为“南洋婆”,称卢慕贞为“澳门婆”,称宋庆龄为“上海婆”。也有孙家晚辈称卢慕贞为“婆婆”,称陈粹芬为“二婆”,称宋庆龄为grandma(奶奶)。
⊙周诒春在清华学校以严格著称。他曾经推行过著名的“强迫运动”:每天下午4时至5时为运动时间,在那一小时内图书馆、教室、宿舍一律锁门,学生都必须到户外操场或体育馆内去锻炼。他也因此被视为清华体育传统的开创者。
⊙苏南歌谣中,把太平军的忠王李秀成比做“亲爹娘”:“萝藤爬在高墙上,农民要靠李忠王。地主老爷吓破胆,百姓找到了亲爹娘。”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