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铁血战国第一章 苏秦,好一副铁石心肠

第一章 苏秦,好一副铁石心肠

        战国有七雄,历史成复线,人物交叉,事件重叠,我的叙述不得不经常让时间倒流,回头去说,譬如此卷我要说到的纵横家苏秦和张仪。为什么要把苏秦和张仪单列一卷,因为在我看来战国中期所有天下的历史进程和事件发展,他们两个一纵一横,是穿梭编织秦、楚、燕、赵、韩、魏、齐的脉络、韧带和经纬,然后才有了那么多的聚散分合此消彼长及至终归一统。

        战国七雄,秦国最强,这丝缕经纬便以秦为轴心,八方辐辏,转动起高天大地的恢宏和血肉性情的激越。所有有思想的人都在思考,所以有力量的人都在表现,世界就在雄辩的语言战争与雄霸的身体拼杀中两极分化;秦为一极,貌合神离的六国为一极,形成对峙抗衡的局面。而纵横家以天下为己任,以功名为动机,以智谋为利器,以唇舌为刀剑,从历史中独立地走出来;口吐锦绣,辩若悬河,策划东西,雄辩南北,于是我们看见了无处不在的公孙衍、苏秦、苏代、苏历、张仪们不辞劳苦风采弥天的纵横逡巡。

        主张把六国联合起来抗击秦国,叫“合纵”;主张六国必须与强秦联合,才能不受别国侵扰,取得战争胜利,叫“连横”。韩非子一语中的: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而彼时,弱者六国皆在强秦之东,纵贯南北联合六国就叫“纵”;六国与秦结成联盟,从东到西就叫“横”。苏秦是纵贯南北“合纵”的经线,张仪是从东到西“连横”的纬线,抽去了这经纬,如画卷斑斓的战国就散开了。而恰恰是,要“连横”,那么就要拆散“合纵”,反之亦然。故这经经纬纬丝丝缕缕,从另外的意义上讲,战国成了苏秦和张仪两个人语言艺术的争锋和外交艺术的战争。所以我设计独立一卷,来说他们。

        从哪说起,从鬼谷开始,从苏秦说起。

        

一、屈辱苏秦



        那一日,苏秦、张仪别了恩师鬼谷子下山,俩人那个高兴啊。天空湛蓝,大地辽阔,身心解放,从死寂的空谷里走出,从囚禁的笼子里放飞,身上、心上若长了翅膀,轻盈而又轻爽。张仪说对不起了我要飞去魏国了,苏秦说我要先飞回洛阳老家看看。苏秦看谁,父母、弟弟苏代、苏历和在历史上与苏秦齐名的寡嫂。苏秦的哥哥前几年已经去世了。

        苏秦突然的回乡,又据说是学业有成,一家人欢天喜地。白天弟弟们跟在他的后面耀武扬威到处转悠像是展览,晚上就缠着他听他理论滔滔海阔天空吐沫星子乱飞地胡侃神聊。一肚子墨水,一肚子新潮,一肚子文韬武略,一肚子真知灼见,一肚子雄心壮志,一家人在苏秦光芒四射、火花四溅、口水四溢的语言中看到了某种让人振奋的未来和希望。于是苏秦就向家人提出要去游说列国,大家满脸鲜花怒放;接着苏秦就向家人提出需要一笔路费,满脸鲜花立即凋谢。

        反对的是家里的那几个女人:母亲、妻子、寡嫂。反对的理由一:游说列国建功立业是一个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问题;而变卖家产充为资费是一家人的成本和效益的关系问题。这么多年你空手去又空手回,对家里一点事情都没做,一点义务都没尽,一点贡献都没有,竟也能张得开嘴。反对的理由二:你不种地读书人干不了那体力劳动笨重粗活,那你去做买卖啊,赚了钱,拿出其中的十分之二去做你的大事也行啊。反对的理由三:你现在凭空说大话,空手套白狼,妄想用一张嘴巴说它个荣华富贵,放着眼前马上都能赚钱的活儿不干,倒去找那些不着边际不知盈亏不晓成败的事情去做,太不切合实际了。怕是家产变卖了,盘缠花光了,口舌费尽了,啥事没做成,就剩后悔了。那我们可就亏了。

        ——苏秦第一次不说话,一副铁石心肠!

        动心的是家里的那几个男人:父亲、弟弟。说你不就是游说么,你去找就在咱洛阳的周天王说不也行么。成名不在乎本地还是他乡,说好了,一样名扬天下。苏秦无奈,就去了周显王那里游说去了。据说周显王对他的游说还是很感兴趣的,安排他在起码也是“星级宾馆”住下,招待的标准也不低,但是他手下人知道苏秦一家是生意人,算不得“大寡头”,只是小奸商。商人的话掐头去尾兑水掺假缺斤少两唯利是图谁敢相信,硬是让苏秦在宾馆里闲待了一年多,没有任何结果。直到有人来把宾馆的账结了撵他滚蛋时,苏秦才灰溜溜地伤心离开。回到家里,他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装疯卖傻装神弄鬼终于让家人不能忍受他的那番祸害,变卖了家产以满足他的无赖撒泼。苏秦拿了银子就去定做了一身黑裘皮衣,打造了一驾品牌车马,雇佣了几个随身仆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早,踏上了他周游列国的旅途。

        研究各国政体,体察风土人情,熟悉环境地理,欣赏名山大川,思考天下利害,丰富人生阅历。糟糕的是天运不好命运多舛时运不佳,许多年一转眼过去了,竟没人欣赏他器重他起用他,连个一般官职也没混到。后听说秦国曾大胆任用商鞅,封为商君,这是一个信号,他毅然去了秦国,他要见见这个真有水平的秦孝公。好不容易到了秦都咸阳西,一个惊天动地的坏消息传来:秦孝公死了,商鞅也死了。

        ——苏秦第二次不说话,一副铁石心肠!

        苏秦一方面觉得自己真是倒霉透顶,一方面想新上来的这个秦惠文王也不见得不好啊。苏秦的铁石心肠就决定了他永远都不会放弃一切机会与可能。秦惠文王接见了他,说,也真辛苦你了,不远千里大老远地跑来,有什么要和我说的么?

        苏秦说,大王你东有关(函谷关)河(黄河),西有汉中,南有巴(郡)蜀(郡),北有代(郡)马(郡),背靠华山,渭水环绕其间,是一个四面天然屏障的国家、四面天险构筑的府库。沃野千里,军队百万,百姓众多,大王又有威望,军事教育普及,用人不拘一格,我看你并诸侯、吞周室、称帝而一统天下,易如反掌。

        秦惠文王听了后很难听地笑了起来,说,你很会说话,但你也很会瞎说乱说胡说,统不统一得了天下我还能不知道?鸟的羽毛未长丰满,你就不能高飞;国家的政治体制不够完善,你统一谁去?

        苏秦在秦惠文王面前不失体面地碰了一鼻子灰,觉得再说什么就有点不识相了,商鞅是怎么死的,难道还没有教训么。经过一夜的深入思考,第二天把他编撰的历史上的三王五霸打天下的书献给了秦惠文王,想以此对他有所启发。谁知秦惠文王把他的书留下了,回去后一眼都没看,而苏秦还在那里等着能不能有个天开云散的回执呢。

        左等右等,一年多又过去了,可怜苏秦的钱也花光了,黑裘皮衣风吹日晒没条件洗也破旧不堪了,最后把车马以及仆从都卖了去,换了回家途中的饭钱,挑着行李徒步而归。半路上还让歹人劫持被人揍了一顿,进门的时候,家里人满眼惊恐都认不出他来了。父母对其一顿臭骂,妻子正在织布,也不下机来,厌恶地头都不回看他一眼;苏秦求嫂子给弄一点饭食给他吃,嫂子一扭脸说,没柴禾!

        ——苏秦第三次不说话,一副铁石心肠!

        人混到这种地步,还有什么话说。洗把脸,钻到自己屋里,肚子咕咕叫,忍着点,没头苍蝇一样乱翻那些破旧竹简,抖起一片灰尘。眼睛突然一亮,苏秦发现了一副竹简,待仔细看时,原是姜太公的《阴符经》(世传版本有二,其一为黄帝撰,有姜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等六家注;其二乃李筌作疏的《阴符经》)。便恍惚想起老师鬼谷子先生的谆谆教导:若游说失意,只须熟玩此书,必有所悟,自有奥妙。苏秦下了狠心,决然一副铁石心肠,闭门研读,日夜不息,穷尽其本其真其旨其趣。夜里熬不过,想了一个实在不可效法更不可推广的办法,我们都知道的,就是“锥刺股”,以致使苏秦成了后世仰慕的勤奋刻苦的榜样,成了一代代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口实。殊不知苏秦旷古的残忍与自残是建立在他一副铁石心肠基础之上的,我们怎么也不能学得来,况且锻造一个人的恒心也非此一种办法而不能,完全用不着拿锥子扎自己。苏秦,也只有苏秦做到了。据说他在夜间常常被刺得鲜血从腿上流到地上。而他这样做竟长达一年,后来真的就从书中悟到了真理真相以致天下大势如在掌中。

        苏秦如此完成了他东山再起矗立天地光耀历史的知识储备,但是还是没钱做路费,他就把两个弟弟找来,言之凿凿;又耐了性子,把《阴符》一书一条一条向两个弟弟讲解,在苏秦深入浅出循循诱导慢慢启发款款引领下,两个弟弟苏代、苏历终于激动了,当场表态,各出黄金,倾其所能,凑足盘缠,以资其行!

        去哪?苏秦已不再盲目,策略?苏秦也自有考虑。按说,当今七国之中,唯秦最强,大可助其成就一番帝王大业,这对于任何欲做一番大事的男人来说,都具有强烈的诱惑力和吸引力,当是首选。但是秦国的门槛太高,掌控太难,人才太多,竞争太强了,他是有着惨痛教训的。现实一点还是先到弱小的国家去,那就把连横的战略改为合纵,使列国齐心协力形成合力攥成一个拳头,共同抗秦!

        关于这一点,我想苏秦也一定考虑过了,合纵抗秦即使灭掉秦国,那么胜利之后这六国怎么办?怎么分权,怎么分位,怎么分钱?其结果怕是七分八分最终就剩下分裂了。但苏秦眼前还管不了那么多,可怜那一点路费还是连哄带唬骗了弟弟的。有钱才是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才学雄心壮志喂不饱肚皮,苏秦当务之急的是要面对现实认真解决好远大理想与权宜之计的关系,再不能丧家犬一样向嫂子讨饭吃而让嫂子说没柴禾了。

        

二、魅力苏秦



        苏秦注定是要成为先秦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关键人物之一,他现在开始说话了。

        苏秦对燕文王说:燕国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滹沱、易水,大地辽阔,阡陌纵横。我查了你们的有关资料,燕土地两千多里,武装部队几十万,战车六百辆,战马六千匹,粮食的储备足够维持好几年;另外你们南边的山区物产丰饶,北边呢,盛产枣子和栗子,老百姓完全可以摆脱对土地的依赖,我因此长长感叹,燕国真是天然一片好地方。人民安乐,国家太平,国防稳固,将领忠诚,独特的区位优势谁个比得过!但是我所要强调的是大王分析过其中的原因么,燕国之所以有目前的局面,是因为你南边有一个赵国,无端做了你的坚固的防线和屏障。

        秦国和赵国有过五次战争,秦胜了两次,赵胜了三次,不管谁胜谁负,都是两败俱伤;而燕国藏在背后,稳坐钓鱼台,保持和平环境,抢抓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生产。你得赵国之利,用赵国之兵,享赵国之福,但你对赵国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位重视起来,这表现得既是愚蠢,也是战略上的重大失误和失策。秦攻燕,要越云中、九原,过代郡、上谷,行程几千里;到了燕国,如何立足;战胜燕国,如何镇守!我觉得秦国暂且不足为患,严重的问题是你对赵国的无意忽略和轻视。赵要攻燕,号令一出,不足十天,几十万军队就能进驻东垣了;然后,渡滹沱,涉易水,也就四五天时间,便可直达燕都,兵临城下。

        总而言之,秦攻燕,是千里之外作战;赵攻燕,乃百里之内进逼。但一直以来,你轻赵而重秦,虑远而弃近,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实践上,这决策都是极其愚蠢而错误的。故我以为,你现在就应该与赵国修缮关系联合起来团结一致,这样燕国才有真正意义上的长治久安、家国太平人民幸福。

        燕王听后,捶胸顿足,说我好糊涂!于是拜苏秦为相并资助苏秦以车马金银布帛和一千个信任,让他去游说赵国去了。

        苏秦对赵肃侯说:许久以来,天下布衣贤达,都仰望贤君而能担当道义,都希望受你教诲而能坦陈直言。但奉阳君李兑这个人妒贤嫉能,极不厚道,你又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我们这些游说之士没人敢盲目到你的面前说三道四,更不敢指手画脚。如今奉阳君去世了,你才从一种精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才能和游说之士普通百姓亲密接触,所以我也才这样冒昧唐突敢于到你面前说出我想向你说的心里话。

        国家无事,则百姓无事;百姓无事,则民不生事。你要让我替你考虑,我认为最根本的在于选择邦交和友好睦邻,用一句经典的话表述,就是保国莫如安民,安民莫如择交。那么选择谁呢和与谁结好呢,在这里我要和你一起分析一下赵国目前的国内局势和外来忧患。

        齐、秦两国与赵为敌,你不能安定吧;倚仗秦去攻齐,你不能安定吧;倚仗齐去打秦,你不能安定吧。这其实不用我在这里大费口水的,黑白分明,阴阳殊异,明眼人一看就能知道,只是不知你能不能听从我的建议。果然听从,燕将奉献给你特产旃(毡)裘狗马的领土,齐将奉献给你盛产鲁盐的领海,楚将奉献给你独产优质桔柚的果园,那么韩、魏、中山等国将奉献给你税收,用于你的妃子们的零花钱,你的家属亲属也都有了地方封侯。当然这是以后的事情,而你现在必须要思考要面对要做出决策和选择的有八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夺取土地,垄断权力,春秋五霸们相互厮杀流血拼争才能换来;受封晋爵,显赫腾达,商汤、周武王们悲惨流放杀死国君才能得到;而这些东西对于现在大王你,不过举手之劳。这是你必须要思考要面对要做出决策和选择的第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如果赵支持秦,秦就会采取一切手段去削弱韩、魏;如果赵支持齐,齐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削弱楚、魏;魏一削弱,就会割让黄河以南的土地;韩一削弱,就会献出宜阳这块地方;宜阳一献出,上郡就被拦腰切断;河外一割让,道路就被拦截堵死;楚国一削弱,赵国就完全没有外援了。这是你必须要思考要面对要做出决策和选择的第二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如果秦军攻取轵道大举推进,南阳就危在旦夕;如果秦军夺取韩国包围周都,赵国必然拿起武器奋起自卫;如果秦军占取卫国打下卷城,齐国就一定向秦国俯首称臣;待秦军将这一切平定敲定之后,目标就要对准赵国了。秦军挥师渡过黄河再越漳水占据番吾,秦赵两军交战于邯郸城下就势在必行在所难免了。这是你必须要思考要面对要做出决策和选择的第三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我知道关东诸国当今数赵最强,正所谓地方两千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可支数年。西有常山,南有黄(河)漳(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当然燕国是弱小国家,不足为虑。如今最让秦讨厌惧怕的就是赵国,无论从国家实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秦都比赵强,但就是犹豫再三反复徘徊不敢攻赵,什么原因,大概你没认真思考过吧,那就是秦怕韩、魏在他后面暗算它、偷袭它一把!

        这么说,韩、魏就从客观上为赵牵制了秦国,所以问题也就来了,秦要攻赵,当先解除后顾之忧,那就要长远计议而当机立断,吃掉韩,继而魏,最后赵。可见韩、魏之于赵的战略意义有多么重大!这是你必须要思考要面对要做出决策和选择的第四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以史为鉴以人为鉴才能看清自己。先说尧吧,分土不足三百亩;再说舜吧,一寸土地都没有,他们都拥有了整个天下;而夏禹的村落百人不到,却能称王于诸侯;商汤、周武王也就三千人的军队,战车呢,二三百乘吧,步兵也就三万人,却君临天下做了天子。凭的什么,他们明白并掌控了事物发展的内在道理和客观规律。因此为王者,对外能预料他的敌人的强弱,对内能权衡自己实力的高低,那样还要等到兵刃相见两军交战么?其进退胜败早就成竹在胸了;还需要人来在那东拉西扯高谈阔论不着边际胡说八道,到最后结论的时候还糊里糊涂茫然无措。这是你必须要思考要面对要做出决策和选择的第五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我用最新绘制的地图反复进行了测量估算,诸侯的土地面积是秦国的五倍,推测军队的数量应该是秦国的十倍,理论上讲,六国合力攻秦,两三个秦国也被消灭掉了。我都不明白为什么赵国还有其他几个国家却向秦甘愿称臣。打败人和被人打败,称臣和让人称臣,那感觉、滋味、心态、形象是不一样的。这是你必须要思考要面对要做出决策和选择的第六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现在所有理论上的混乱都出自主张连横的那些人,他们的目的无非一条,就是割让诸侯的土地给秦国。秦国一旦因此成就了独霸天下的大业,秦国将是什么样子呢,文采一点表达,就是高楼榭,美宫室,听竽瑟之音,前有楼阕轩辕,后有长姣美人。人间天上,神仙过的日子。至于其他国家怎么在秦的压迫下做牛做马乃至猪狗不如,那些游说连横的人才不会管你呢。那些连横的人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拼命游说疯狂奔走,他们就仗着秦国的权势来恐吓你们,来达到割地的罪恶目的。这是你必须要思考要面对要作出决策和选择的第七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我一下列举出七个你必须要思考要面对要做出决策和选择的严重问题,无非是想引起你高度的关注和重视。这些问题,如何破解,这才是今天我要向你说的主题和关键。大而化之,简而言之,两个字:合纵!让韩、魏、齐、楚、燕、赵六国联合统一行动起来,反叛秦国,共同抗秦。并号召天下诸侯各国将相都到洹水边进行历史上最为浩大的一次会盟,相互交换人质,宰杀白马,饮血盟誓,签订洹水宣言,订立合纵盟约:秦攻楚,齐、魏必出精锐援助,韩断秦粮道,赵出兵跨越黄、漳二河,燕军便守常山之北;秦攻韩、魏,楚军断秦后路,齐出精锐援助,赵出兵跨越黄、漳二河,燕军便守卫云中;秦攻齐,楚军断秦后路,韩军守卫城皋,魏军阻秦通道,赵出兵跨越黄河、漳河、博关,燕出精锐援助;秦攻燕,赵军守卫常山,楚国驻军武关,齐军便渡过渤海,韩、魏出精锐援助;秦攻赵,韩国驻军宜阳,楚国驻军武关,魏国驻军河外,齐军便渡过清河,燕出精锐援助。盟约一签,定当遵守,一国失约,五国共讨伐!

        我的建议之利害、轻重、曲直、缓急、进退、取舍是否可用也算是你必须要思考要面对要做出决策和选择的第八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吧。

        赵王听后,捶胸顿足,说我好糊涂!于是拜苏秦为相并资助苏秦以车马金银布帛和一千个信任,让他去游说韩国去了。

        苏秦对韩宣王说:韩之北,有巩邑、成皋之险固;韩之西,有宜阳、商阪之要塞;韩之东,有宛邑、穰邑、洧水之天堑;韩之南,有径山天然之屏障。且不说什么地方九百里,带甲数十万,那算不得韩国的优势;韩国的优势独一无二,有三。其一、谁不知道天下最强劲有力的弓箭都产自韩国,溪子、少府所造可谓驰名商标也驰名天下的时力、距来等弓箭,射程都在六百步之外!为此你们韩国人可没少在倒卖军火武器上赚大钱,谁人能比。韩国士兵蹬双足来发射弓箭,能连续百余次而不需歇息;远能击中胸部,近能洞穿心脏,谁人能当。其二、韩国士兵装备的剑戟都产自冥山、棠溪、墨阳、合赙、邓师、宛冯、老渊、太阿等这些著名生产优质剑戟的地方,一剑在手,陆地能斩杀牛马和鹿羊,水上能截击天鹅和大雁,交战能劈开敌人坚固的胄甲、盾牌和铁衣!其三、士兵的后勤装备如上等皮革订制的护臂以及盾牌上的绶带等,可谓极其精良,一应俱全。

        凭借韩兵之勇,身披坚固铠甲,背负强劲弓箭,腰佩锐利剑戟,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不在话下!但很可惜,韩国空有这么精良的装备,这么勇猛的士兵,这么贤明的君主,竟去侍奉秦国,拱手称臣,奇耻大辱,遭人嘲笑。韩国侍奉秦国,拱手称臣,当是小事;国耻不是国难,称臣尚未灭国,但二者也就一步之遥,这其中险恶不知大王深入思考过没有。侍奉秦国秦必索要你的宜阳和成皋,你说你给不给;你今年给了宜阳、成皋,他明年还要你其他地方,你说你给不给。大王的土地有限,秦国的索要无限;大王的忍耐有限,秦国的贪婪无限。一次不给,前功尽弃;一次得罪,还要打你。

        称臣换来的是怨恨,割地种下的是祸根。俺老家有一句老话说,宁为鸡头,不做牛尾。侍奉秦国,拱手称臣,你什么大王,不过牛屁股。我说得还斯文了,有人直接说是牛后,啥是牛后,就是牛屁眼、牛肛门!我都张不开嘴的,大王啊。

        韩王听后,捶胸顿足,说我好糊涂!于是拜苏秦为相并资助苏秦以车马金银布帛和一千个信任,让他去游说魏国去了。

        苏秦对魏襄王说:大王之地,南有鸿沟、陈地、汝南、许地、郾地、昆阳、邵陵、舞阳、新都、新郪;东有淮河、颖河、煮枣、无胥;南有长城之界;北有河外、卷地、衍地、酸枣,土地纵横有一千里左右吧。

        名义上魏国很小,家底很薄,百姓很穷,但这你可瞒不了我的。凭我的这双贼一样锐利的眼睛观察,农家的房屋密集,连放牧的地方都没有了;人口之众,车马之多,络绎不绝,声势若三军兵马,威武雄壮。我估计,大王国家的实力不亚于强大楚国。我都不明白了,你们这几个国家竟都听信主张连横人的鬼话。就说大王的魏国吧,国是天下的强国,王是天下的明君,可如今是什么样呢,连横人的鬼话一说,你就向西侍奉秦国了,还宣称自己是秦国东方的属国,为秦建造宏大的帝宫,仿效秦的服饰制度,春秋两季贡奉祭祀秦祠,我都替大王感到羞耻和屈辱!

        大王未必不知道,当年越王勾践三千疲惫之兵,擒吴王夫差于干遂;周武王用兵三千人,革车三百辆,大战商纣于牧野,他们靠的是士兵众多么,不是,他们靠的是怎么充分运用调动发挥自己的实力。我可知道大王你兵马的数量,你的精锐部队二十万人,苍头军二十万人,前锋部队二十万人,后勤部队十万人,战车六百辆,战马五千匹。别说我没看见,光听着就吓人,什么越王勾践,什么周武王,他们就更没法与之相比。退而能守,战而能胜,这般强大实力,凭什么去听信群臣别有用心的煽动劝说,去侍奉秦国落得个千古罪名万世骂名。

        群臣中凡要你事秦者,你都要在心里打个问号,此人是奸猾的小人,还是忠实的臣子。我都不明白了,哪有拿着魏国的俸禄,吃着魏国的给养,喝着魏国的琼液,穿着魏国的绸缎,做着魏国的臣子,享受魏国的富贵,以割让魏国的土地,来换取外交友好;以获得眼前一时的稳定,不顾及将来惨痛的后果;以破坏公家,成全私门,以借助外来秦国的强大势力,从内部胁迫自己的国君,去达到割让土地的目的。这哪是保国,完全是卖国!我再次替大王感到羞耻和屈辱!

        《周书》曰:当草木纤细如丝时未及斩断,蔓延开来怎么办啊;当还是毫厘大小的时候未及砍伐,到了非用大刀阔斧不可的时候就难了啊。魏国目前的情况还没有到蔓延开来的时候,也没有到非用大刀阔斧不可的时候,但事前考虑不周详,事后必有大祸患。你就听我一句话,洹水盟约,诏令天下,合纵抗秦。总有一天,大王不再让我感到羞耻和屈辱,而是让我顿生豪迈与荣耀!

        魏王听后,捶胸顿足,说我好糊涂!于是拜苏秦为相并资助苏秦以车马金银布帛和一千个信任,让他去游说齐国去了。

        苏秦对齐宣王说:齐国南有泰山,东有琅琊,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是真正意义上的四塞之国。国土两千里,部队数十万,粮食堆如山。单说你的军队吧,三军之精良,我拙劣的比喻是相当于五国的军队;进攻之迅疾,我拙劣的比喻是就像怒射的弓箭;战斗之猛烈,我拙劣的比喻是就像万钧雷霆;撤退之快速,我拙劣的比喻是就像滚过的风雨。

        你们很聪明啊,一般的军事行动,从不背离泰山,越过清河,横渡渤海。我还知道,临淄有七万户人家对吧,七万户的概念是,每户不少于三个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你就不需要再到边远的县城招兵,就临淄这一个地方就够了。而且临淄这地方富饶充实,浪漫多姿,文化底蕴丰厚,人民心情舒畅,当地人玩得上档次、有品味、真潇洒,几乎没谁不喜欢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溜狗、下棋、踢球,大王你也爱啊。宽阔的街道拥挤得车轮相互碰撞,肩膀擦着肩膀;人声鼎沸,人流如潮,景象繁荣。人们的衣襟,我拙劣的比喻都可以连接成帏帐了;人们的衣袖,我拙劣的比喻都可以连接成布幕了;人们抹汗,我拙劣的比喻那就像是天上下雨。这表明齐国的人民殷实富足快乐向上昂扬自信,你把齐国治理得这么好,老百姓对你如此充满信心,你怎么能让一个实力强大蒸蒸日上的国家去低三下四向西秦卖国求荣呢。

        韩国畏秦,是有它的原因的;魏国惧秦,也有它的根据的,因为他们与秦国边境相接,国界相连。一旦出兵,很快就分出胜负,几乎没有余地。韩、魏战胜秦国,自己也损失一半,最关键的问题是四方边境不能防守;要是秦战胜了韩、魏,那就完全彻底了,韩、魏想解释一下怕是都没机会的。

        战争如箭在弦绷得很紧,韩、魏一直重视与秦的战争而无视向秦称臣;秦攻齐,那形势与格局就大不一样了。秦军要背向韩、魏的国土,穿过卫国阳晋的通道,途经亢父的险要之地,狭窄而又险峻,车不能并驾,马不能齐驱,只用一百人坚守,一千敌人也不敢通过。秦军想深入齐地,他认真考虑一下吧,一边向前进,一边要回头看,我拙劣的比喻那就像狼一样,它恐怕韩、魏从身后暗算它。所以秦攻齐常常也只在那里虚张声势做做样子吓唬两下,而就是止步不前。故秦对齐究竟能构成多么大的威胁,还不一清二楚么。对这些问题不思考不分析不研究不判断,就听你的那帮大臣们天天喊,危险啊,危险啊,投降啊,投降啊。还不错,你在一片投降的喧嚣声中头脑清醒拨云见日坚持下来了,没落个向秦称臣的名声。那么你现在要做的就是以其实力,合纵抗秦,图一个永世安定繁荣的大齐国。

        齐王听后,捶胸顿足,说我好糊涂!于是拜苏秦为相并资助苏秦以车马金银布帛和一千个信任,让他去游说楚国去了。

        苏秦对楚威王说:楚,天下之强国;王,天下之贤王;其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径之塞、郇阳,疆域五千里,带甲百万,战车千乘,战马万匹,粮草足够维持十年,这是称霸称王的资本!凭此,再加上大王的贤明,当是盖世无双,天下无敌。楚国要是屈服秦国,那天下诸侯没有谁不屁滚尿流地西去趴在章台下面五体投地朝拜秦王的了。

        如今最让秦头疼的是楚,最让秦难受的是楚,最让秦无奈的是楚,最让秦害怕的是楚。秦楚两国,遥相对垒,势均力敌,势不两立,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很显然,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如果这个理论成立的话,那么楚国就必须也加入到合纵抗秦的联盟中来。你不要仗着你是老大,你也不要看不起那些弱小的国家,你若不加入这个大联盟,秦国肯定会出动两支军队,一支出武关,一支下黔中,到时候楚国的鄢、郢一带可就大为震荡了。治,必治其未乱,为,必为其未有,冷不丁地祸患到跟前了,你才手忙脚乱后悔不迭心急如焚拼命应对,那恐怕可就晚了。故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看是一种道理,更是一种告诫,也是一种常识。希望大王你能及早地认真地仔细地全面地考虑我说的问题。

        你能听从我的这些极不成熟的建议,你就不只是楚国的王了,你是六国的统帅、领袖、至尊。我就让关东各国向你供奉四时的礼物,都来接受你英明的训导和诏令;甘心情愿把国家委托给你,训练士兵,制造武器,全部听从你的指挥和调度;让最动听的音乐如痴如醉地缭绕着你的身边,让最漂亮的美女婀娜多姿地充满你的后宫,让燕国、代地的骆驼良马毛色发亮地充实你的马厩。你看,就这么简单,合纵成功,楚国就能称王;连横得逞,秦国就要称帝。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就等你最后能否做出毅然决然的生死定夺!

        众所皆知,秦,虎狼之国,其吞并六国的狼子野心昭然于天下。由此推理,秦无疑就是天下共同的敌人,连横的人主张六国向秦割地,由此推理,他们就是帮凶;作为人君的臣子们也极力向秦割地,由此推理,他们就是内奸;以致外挟强秦之威,内逼自己国君,由此推理,他们就是卖国贼。由此推理,合纵则诸侯割地以献楚国;连横则割地以事秦国。两种策略,两种结果,此消彼长,截然相反。大王,你选择哪一种呢?

        楚王听后,捶胸顿足,说我好糊涂!于是拜苏秦为相并资助苏秦以车马金银布帛和一千个信任,让他回赵国汇报去了。

        

三、风光苏秦



        靠了三寸不烂之舌,苏秦硬是一人说服了六国,促成了联盟。不过就舌头而言,说到底无非就是说话的工具,用来讲话、表达、抒发、陈述,所谓能言善辩、金口玉言、妙语连珠、舌剑唇枪、口若悬河、口吐锦绣,以致口诛笔伐、口是心非、口蜜腹剑、信口雌黄、空口说白话等等,都需要相当功夫,更需要超人智慧,以及意志磨砺、毅力隐忍和铁石心肠。无疑,苏秦具备了一个天才政论家、演说家、纵横家超然于战国鼎盛人文时代全部的天分与资质。

        在说服六国之后,他也十分兴奋和满足,本应该立即回程向赵王汇报工作情况,研究后续方略,他却兴致所致,途中回了洛阳老家一趟。而此番回家,已是今非昔比,堪称衣锦还乡,有人形容说是,仪仗旌旄,前呼后拥,车骑辎重,连接数十里不绝。一路官员望尘跪拜,就连周显王接到通报,也提前派人把道路打扫干净,在郊外设帐等候迎接。

        远远的,苏秦的车队出现了,待行得近了,苏秦从人群中一眼就看见了那个不给他做饭的嫂子,俯在地上爬着,低头不敢仰看。苏秦百感交集,就唤她上前说话,嫂子跪在地上不敢站起,像蛇一样在地上爬行着过来。苏秦向嫂子开了一个玩笑,说啥时候我傲慢的嫂子也学得这样谦恭了。嫂子也向苏秦开了个玩笑,说是因为小叔子你现在地位高贵,身价陡涨,有权有势又有票子了。嫂子站起身来,二人相视大笑,泪水浸湿了人世况味的辛酸和幽默。苏秦为此感叹,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我今儿个算是知道了,富贵这玩意儿还真不能少(多新鲜)!

        公元前三三三年,在苏秦操纵和主持下,六国君王会盟于洹水之畔(今河南安阳北),赵王是东家,也是这次会盟的召集人、主办方,为会盟买单,推为约主。待一切典礼活动、签约仪式结束时,众王合封苏秦为纵约长,兼佩六国相印,并佩金玉宝剑,总管六国臣民,协调六国事务。各国分别赐以黄金百镒,良马十乘,这下苏秦可真是战国首屈一指的暴发户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真应该感谢苏秦,六国会盟之后,秦军十五年没有出函谷关。百姓安居乐业,天下河海清晏,客观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物质的丰富、文化的繁荣和人口的繁衍而不遭到战争的破坏。然而,秦国注定不能满足天下的权力与物质一分为七,一统天下的欲望和野心如火焚烧如蛇缠绕如狼奔走如狮咆哮疼痛难忍。十五年了,秦惠王觉得他怎么也不能忍了。

        相国公孙衍非常理解秦王的焦虑,分析认为会盟肇始者是赵国,那么就兴师伐赵,看谁来救,即移兵伐之。这样,就等于告诉了其他国家合盟的代价和恶果。张仪反对,说按他们的约定,到时救赵的就不是一个国家,五国军队东西南北一起上,秦便四面应接不暇,你还移兵伐谁,怕是泥牛入海,自身难保了。故拆散联盟,只有离间。张仪说,我们先来看看,离秦最近的是哪个国家呢?魏国;离秦最远的是哪个国家呢?燕国。大王可重重贿赂最近的魏国,把襄陵那七个城池全部奉送给他,他接不接受你都要大张旗鼓地送,弄不好魏王一激动还把女儿许配给你的公子呢。这就会让其他国家知道并在知道后,生出怀疑,相互猜忌。然后你把女儿嫁给最远的燕国太子,燕王自然会重礼回报,这样一来二往,什么合作、合约、合盟、合纵,将不攻自破全部散伙收摊子。

        后来事情的发展正像张仪那张破嘴说的一模一样,赵王立即把苏秦找来责问,脸色十分难看。苏秦才知道自己什么纵约长、六国相,我不过还是那个洛阳陋巷里的小商贩穷书生。于是慌忙去了燕国,亲自处理这件事情。谁知到了燕国,燕易王也来责问,说你看你的什么合约啊,齐国趁燕王去世我刚即位之机,出兵打我,夺我十城。你这纵约长、六国相是怎么当的。苏秦又慌忙去了齐国,齐宣王见了苏秦,也是一番大发雷霆,说你看你的什么合约啊,魏受秦七城,燕娶秦之女,你看他们都和秦打得那么热乎,我们还在那里信以为真循规蹈矩傻乎乎遵守着你的教导不敢越雷池一步呢。苏秦无奈,干脆拉下脸来,反过来指责齐王,说你办了个蠢事!燕是你的盟友,又是秦的爱婿,你取燕之地,十城结二怨。你让我怎么合约!听我一句话,赶快把那十城还人家,燕也高兴,秦也满意,有了与燕、秦这两个国家的结盟友好,再加上齐国本来就威严强大,天下谁还敢不听你的话。反过来,你只能让人家在背后不仅说你目光短浅胸无大志,还说你背信弃义不讲诚信。

        齐宣王原是性情中人,经苏秦这么一说,他很快就把燕的十城物归原主了。

        

四、最后苏秦



        文章写到这里,总算有个女人要短暂出场了。历史上女人一出场,就要坏大事,红颜祸水,果然应验了那句老话。我真是无可奈何让叙述也要落入俗套了。

        这女人不是别人,她是燕易王的母亲文夫人!

        年轻少妇,绝色佳人,惊鸿一瞥,丰韵十足,又雍容华贵,略带凄艳,娥眉凝怨,柔情似水,缠绵不绝,男人们在这种女人面前骨头都酥了,怕是没有几个不被打倒。苏秦当然也不例外,况且文夫人一直都景仰、崇拜、追慕、暗恋苏秦的学识才华,从某种意义上讲,苏秦已经把这漂亮女人征服了。所以在文夫人让手下把苏秦招入后宫的时候,文夫人只一把淡雅含香的清泪,就把苏秦拥到了怀里;再一声柔软娇喘的轻唤,就把苏秦弄到了床上。到了床上,苏秦发现这女人血肉丰满,激情四溢,惊心动魄,快意销魂!

        与王的母亲私通,从理论上讲苏秦知道这是大忌,但人一旦与一个女人有了精神和肉体的拥抱与纠葛,就优柔寡断牵肠挂肚失魂落魄身不由己放不下了,她让你会不断回访回顾那潮起时的生命原始的荡涤;回想回味潮落后的情缘本真的幸福。久了,燕易王知道了,知道了你说出来,苏秦也许会索性风流个惊世骇俗,演绎一段千古传唱的爱情悲喜的绝版,燕易王不说,还优厚待他,苏秦就有了不能预测的提防和慌张。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说得轻巧,你断我瞧瞧,所谓倾国倾城,不就是男人们没出息舍不得放不下么。断与不断,苏秦觉得这终归是一个问题,而且有点棘手有点麻烦有点严峻。苏秦必定是铁石心肠的男人,只是女人澄澈的流水已洗去他原本的坚毅和坚硬了。

        不能决断,但要决策,于是苏秦一番周旋,去结好燕相国子之,并与其做了儿女亲家。又让弟苏代、苏历与子之结为拜把兄弟,欲以自固,欲盖弥彰。

        那女人全部生命的鲜活被你撩拨挑逗、奋发燃烧起来,已经死去活来,苏秦怎可倏然冷去马上逃走!文夫人恨不能天天能看见他听见他依偎着他亲热着他,苏秦越发恐惧,到最后只能找理由寻借口编瞎话能逃一次是一次了。理智告诉他,再不能这样了,是得要找一个脱身之计了。于是去对燕易王说,齐也归还了你的十城了,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你们两个国家终当相并,合二为一。我去齐反间,让齐侍奉燕国。燕易王说你这不是说梦话吧。苏秦说,你以我得罪了你,先罢免我的职务,再收回我的相印,我再逃往齐国,齐国肯定重用我。然后我自有办法让齐国政权堕落,国家动乱。到时候,你就等着去收地吧。

        苏秦一动脑子,就有计谋;一用计谋,就能得逞,苏秦从燕国抽身而去。一到齐国,齐宣王也就信了,并拜他为客卿,苏秦就开始实施他的阴谋离间计划:宣王爱财,苏秦就出点子让齐国加重百姓的赋税;宣王好色,苏秦就出点子让齐国全国选美招入后宫,积怨成仇,推波助澜,以使齐国大乱,好让燕国有可乘之机。

        人算不如天算,人算天算最怕失算,苏秦正得意的时候,齐宣王死了,齐湣王继位;燕易王死了,燕昭王继位。一直与苏秦争夺宠信的齐国的大夫们觉得这可是个翻身的机会,派了杀手行刺苏秦,谁知这个杀手竟在最后一刺的关键时候,手有点软了,苏秦带伤而逃。齐王去看望苏秦,先是大惊,再是悲伤,杀手的那一刺虽然有点软,但也是致命的。呜呼,看样子,我们纵横天下风云一世的人物要去了,齐王迅速派了得力干将追捕凶手,没有结果。

        苏秦在生命最后的时候,再次表现了他的超人智慧和铁石心肠,他对齐王说,我死了,你就向全国宣布,说我是燕国的内奸,在齐国作乱;然后把我拉到街市上,五马分尸以示众,到那时,谋杀我的凶手自会现身,一旦暴露,那就拜托大王为我报仇。

        齐王几乎是含着眼泪在街市不忍去看把苏秦五马分尸。那一天,在一声炸雷的巨响中,大雨如注,狂风哀号,不日,凶手果然自我暴露,跳将出来,齐王把他杀了。齐王完全没有替苏秦复仇的快意,竟深深感叹了一声,苏秦,好一副铁石心肠也!

        

五、错的苏秦



        说苏秦好一副铁石心肠看来有点以偏概全了,对苏秦的评价还是司马迁最为客观公正,他说苏秦因施反间计而被谋杀,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然而关于苏秦的传说很多很乱很杂,毁誉参半,不同时期的事情,有类似苏秦的,都捕风捉影附会到了他的身上。苏秦出身低微,能连六国和亲,除有一副铁石心肠外,自有其超出常人的地方,司马迁说我只有尽可能如实按时间顺序编列他的经历和事迹,怕的是他会无端蒙受不白之冤,辱没了他的名声。

        司马迁显然没有底气的说明和注释,引起了我的关注和好奇,翻遍正史野史后,我对司马迁也开始怀疑了。最让我们大吃一惊的是,一九七三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对苏秦的一生有着详细的记载,证明战国两个伟大纵横家苏秦和张仪,既不是同学,也不是拜把兄弟;张仪的游说活动要远远早于苏秦,自然苏秦比张仪的年辈要晚许多。

        时间错了,一切就都错了。

        重要错之一:苏秦二次出家游说,直接到了燕国,他见到的不是什么燕文王、燕易王、燕王哙,而是燕昭王,那要算是燕文王的重孙,燕易王的孙子,燕王哙的儿子了。大智大慧的司马迁也会开这么大的玩笑。

        重要错之二:苏秦两次与燕昭王合谋对齐行使反间计,苏秦去齐见到的根本不可能是齐宣王,因为齐宣王那时已经死了,他见到的只能是齐宣王的儿子齐湣王。正如司马迁自己说的不同时期的事情,有类似苏秦的,都捕风捉影附会到了他的身上。因此,我便怀疑是不是把也是战国著名纵横家的苏秦的哥哥苏代在齐行使反间计的事情也错在了苏秦的身上。

        重要错之三:关于苏秦之死。苏秦经过前后十五年的艰苦卧底工作,先促成了五国联盟,再实现了六国合纵,并于齐湣王三十七年(公元前二八四年),有燕国大将乐毅率五国联军,出其不意进攻齐国,齐国几乎遭到灭顶之灾祸、亡国之劫难。到了这时,齐湣王方恍然大悟,气得吐出一口鲜血,对天大呼,我一向视为手足、心腹、国器、至交的苏秦,原是一个藏而不露的阴险的间谍!待转过手来,即令人把苏秦绑了,押至街市口五马分尸。我关于苏秦的故事在那一声酣畅淋漓的撕裂声中戛然而止,归于血肉模糊的悲痛与死寂。

        苏秦墓在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城南镇。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