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第十篇 地形篇

第十篇 地形篇

        

原文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若敌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故里,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以待敌;若箸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处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惧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之,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用之半也;知敌可击之,知吾卒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已,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译文



        孙武说:地形有通、挂、支、隘、险、远六种,我军可以去,敌军也可以来,这种地形叫做通形;在通形地区作战,要先占据向阳的高地,保障粮道畅通,这样作战才有利,易于前进,不易撤退,这种地形叫挂形,在挂形地区作战,敌军没有防备,出击易于取胜,敌军若有防备,出击不易取胜,又难退回,就不利,我军出击不利,敌军出击也不利,这种地形叫支形;在支形地区作战敌人虽然以利诱我,我军也应出战,应该引兵退走,在敌军半渡之时再反击它。这样作战才有利,在隘形地区作战,我军先占领隘口,必须用重兵把守以待敌军;如果敌军已先占扰,有重兵把守就不要去进攻,没有重兵把守就可以去进攻,在险形区作战,我军先占据它,必须控制各阳的高地以待敌军,如果敌人先占据它,就应该引兵退走,不要去进攻,在远形地区作战,双方势均力敌,难以主动进攻,求战于我不利。凡是这六种,是利用地形的原则,是将领的重大责任,是不可不认真考察的。

        所以,作战有走、弛、陷、崩、乱、北六种情况,凡是这六种情况,不是老天爷降给的灾难,而是将领的过错,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以一击十,叫做“走”;士兵强悍而军官懦弱,叫做“弛”;军官强勇而士兵怯弱,叫做“陷”;部将愤怒而不听指挥。一遇敌人而愤然自行出战,将领不了解劝他的指挥能力,叫做“崩”;将领软弱没有威严,管理教育制度不明,官兵没有纪律,布阵队形混乱,叫做“乱”;将领不能判断敌情,以少对众,以弱击强,部队又不选择精锐的先锋,叫做:“北”。凡是这六种情况,都是打败仗的原因,将领的重大责任,是不可不认真考察的。

        地形,是用兵作战的辅助条件,判断敌情来制订制胜计划,计算地形险隘和道路远近,这是高明的将领和兵方法。知道这些方法而去指挥作战的必且,不知道这些方法而去指挥作战的必败。

        所以,从战场情况来看,战而必胜的,即使国君命令不打,也查坚决打,从战场情况来看不能取胜,即使国君命令必打,也可以不打,所以,进不求战胜的功名,退不避讳命的罪责,只求保全民众的生命财产,而且符合于国君的利益,这才是国家宝贵的财富。

        看待士兵如同看待婴儿,故士兵可以和将领共赴深溪;看待士兵如同看待爱子,故士兵可以和将领同生死,只知厚待士兵而不能使用,溺受士兵而不能命令,违法乱纪而不加惩治,就像骄生惯养的孩子,是不可以用来作战的。

        知我军可以打,而不知敌军不可以打,服胜的可能只有一半;知敌军可以打,而不知我军不能打,取胜的可能只有一半;知敌军可以打,也知道我军能够打,而不知地形条件不可以打,取胜的可能也只有一半。

        所以,会用兵的人,行动起来而不迷方向,所采取的措施是变化无穷的,所以说,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战胜而无危险;既知道天时又知道地利,每战必胜以至无穷。

        

按语



        地形是战争中经常要遇一的客观条件,地形之复杂多变,用兵打仗的将领应该多多地考察,同时又要了解方兵士和将领的情况,根据情况决定作战方案,有时看起来是很简单的情况也可能敌人已设下了计谋;有时很复杂的情况,有了周密的计划,也是可以打胜的。

        1979年,当时的苏联对阿富汗的战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以地形取胜的战例,一般人都知道,阿富汗处在帕料尔高原,境内到处是大山,交通很不方便,苏军的坦克进入那里后,常常是寸步难行,山上山下到处是阿富汗游击队,经常听到枪响看不见人,打了9年仗,阿富汗游击队一开始的4万人,发展了20万人,最后苏联只得撤出,苏联的武器不能不说不强,装备不能说不好,就是拥有再先进的武器,也不能不考虑地形的作用。

        诸葛亮用兵如神,可他也有失算的时候,公元234年,诸葛亮率10万大军北进,打算一举拿下北京要点,这样就可以“隔绝陇道”,迫使魏军出战,魏将郭淮精通兵法,一眼就看透了诸葛亮的的计谋,先派兵占了要地北原,蜀军果然来攻,久攻不下,诸葛亮只好撤兵,诸葛亮又出一度,大兵西行,魏将都以为诸葛亮的已经放弃了北原,要进攻魏军大本营了,可是郭淮坚信诸葛亮的目的还是北原,魏军有备无败,诸葛亮只好撤兵了。

        说到善于利用地形作战,以少胜多,以弱克强,不能不说到毛泽东领导的工农红军,红军在五次反围剿中,利用井冈山的高山峻岭,与敌人周旋,常常是在高山密林中拖着敌人走,而且提出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作战方针,事事处处调动敌人,将敌人胖的拖瘦,瘦得拖死,最后各个击破,红军有什么地形打什么仗,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创出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史上的奇迹,这些光辉的战例,至今仍发人深思。

        1930年10月,蒋、冯、阎混战结束,蒋介石又腾出手来集中精力对付红军了。

        “朱毛”啊“朱毛”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进剿”被你打退,“会剿”被你突破,难道你真是有翅膀,能飞不成?这些个娘希匹的情报员,没有一个能给我提供可靠情报的,连“朱毛”是什么样子都没有搞清楚,娘希匹,报纸上尽登些什么东西,说“朱毛”赤匪个个都是红眉赤发,刀枪不入,可笑,可悲,难道我是在和一伙魔鬼要仗吗?

        蒋介石一边愤愤不平埋怨手下,一连琢磨这次怎么向“朱毛”下手。

        这次,他命令江西省主席兼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围剿”军总司令,第18师师长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统率10万军马,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一次“转围剿”。

        当时,红军主力为3.3万人,加上地方武装共4万多人,红1方面军总政委毛泽东和司令朱德,根据敌强我弱的态势,决定集中兵力先退后进,诱敌深入,寻机歼敌,各个击破。

        11月5日到6日,红4军随红1方面军西渡赣江,敌人扑空;接着敌人尾随红军过江,又一次扑空,12月1日,红军退于宁都西北之黄坡、小布地区,完成战略退却,向红军边沿区进攻的敌人第三次扑空。

        30日,红4军30团排长李庆酞,带着一个排插到敌人的师部,张辉瓒见败局已定,带着几个亲信跳窗而逃,他们刚刚躲进一片树林,一名红军战士大喝了一声:“什么人,快出来!”

        这伙人哆哆嗦嗦地走了出来,其中一个上身穿了件不合身的棉衣,下身却是一件呢子裤,光着头,两只眼睛四下乱转,官不像官,兵不像兵。

        “你是什么人,报上你的名字来。”

        没有人回答,那个光头,东看看,西看看,好像问的是别人。

        “你看个啥子嘛,问的就是你嘛。”李庆猷一步跨到了他的面前。

        “长官问我?我是……我是……书记官,一个小小的官!”

        李庆猷上下打量着他,这家伙肥头大耳,眼里闪着凶光,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他冲上去扒去了他的棉衣,大叫一声:“张辉瓒!”

        “唉……”张辉瓒下意识地应了一句,发现走了嘴,又说:“我不是,我不是呀!”

        “走,上司令部去!”

        走到司令部,张辉瓒看到了朱德,一下子来了精神:“你们要多少钱?出多少钱你们放我回去?”

        “我们不要钱,”朱德说。

        张辉瓒出了一身冷汗,:“那你们要我做什么?”

        “我们要在老百姓面前公审你,要你偿还血债!”

        张辉瓒顿时吓得犹如一滩稀泥,忙说道:“我要去见润之先生。”

        见到了毛泽东,张辉瓒连连鞠躬,口称:“有罪,在罪!惭愧,惭愧。”

        毛泽东哈哈大笑了:“我不是说,要剃朱毛、的头吗!怎么反叫我们剃了你的头呢!”

        “润之先生,不要杀我,我给你们捐款、捐药、捐枪弹,要什么都可以!”

        “不杀,不杀,我还要让你当军事教员。”

        毛泽东关照部下要好好看管他,不要杀他。可无奈这个“张屠夫”民愤太大,加之“左倾路线”的影响,张辉瓒还是被砍了头。

        张辉瓒让红军杀了头的消息传到了武汉,蒋介石再次调动20万军队。派军政部长何应钦为总指挥,要3个月之内消灭红军。

        红军只用了15天时间,硬是将蒋介石苦心经营数月的第二次“围剿”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创造了“各个击破”的辉煌战例。毛泽东用他的凌云笔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那激越壮美的诗篇:“……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行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第二次反“围剿”后仅仅一个月,江西苏区又陷入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之中,敌人“围剿”的规模逐步升格,兵力由第二次“围剿”的20万猛增至30万,其中主力军改为陈诚、罗卓英、赵观涛,卫立煌、蒋鼎嫡系部队,蒋介石还专门请来了德、日、英许多军事顾部为他筹划,并自任总司令,到南昌亲自指挥,其战术由“步步为营”改为“长驱直入”、“分兵合击”,企图与我军在赣江边上决一死战,发誓:“不消灭朱毛,拆不罢休。”

        7月1日,蒋介石颁布了“围剿”命令,敌30万大军兵分三路,像洪水一样汹涌而来,一下子几乎全部占领了中央根据地。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毛泽东决定仍然坚持“避敌力,打其虚弱”的方针,采取“磨盘战术”首先绕敌背后,捣其后路,由兴国经万安突破富安之点,尔后由西自东横扫过去,甩敌主力于赣南,置敌于无用武之地,造成敌地疲劳之势,选可以者消灭之。

        红4军开始千里回师赣南,10师作为红军的主力,长途跋涉8天时间,迅速绕过深入苏区的敌军前锋,向赣南根据地的兴国地区集结。

        8月4日,部队按照毛泽东的批示,给大白马穿上黑衣,把锅碗瓢勺锹镐缠上布条,禁止一切灯光和声响,突然秘密地由高兴圩以西,一夜之间插到良村以南,早已占领良村的敌郝梦麟54师还没有醒过来,我军已分头多路抢占了良周围各个山头,接着,我乘胜猛打猛冲,短短几个钟头,就结束了战斗。

        红4军马不停蹄,疾走了三天,在黄陂与红12军一道,全歼敌人4个团。

        敌人纠集20万人马向黄陂扑来。

        朱德、毛泽东果断下令,“准备突围穿插!”

        红12军牵着敌人的鼻子,向东北方向走,把敌人拖得筋疲力尽。

        红4军则随主力向西突围,来到兴国境内的枫边,白石一带休整待命,敌人被红军拖得疲惫不堪,士气沮丧,真是到了肥的拖瘦,瘦的拖死的地步了。

        蒋介石一看,30万大军3个月作战,不仅没有消灭红军,反而连吃败仗,各路敌军也都怨声载道,不得不下令撤退。

        红1方面军决定追歼敌人,红4军为中路军,在高兴圩与敌19路军异型了一场子第三次反“围剿”中最惨烈的激战,血战两昼夜,敌人死伤4000多,红4军伤亡也不小,11师师长曾士峨壮烈牺牲,战到最后,红4军有两个师的弹药打光了,撤退之敌又被红4军消灭了1个炮兵团和1个营。

        至此,红1方面军在77天战斗中,击溃敌人7个师,歼敌17个团,毙伤俘敌3万之众,缴获两万多支枪,第三次反围剿宣告胜利。

        蒋介石垂头丧气回到南京,他又一次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然而,就在我军取得节节胜利,准备对付蒋介石第四次“围剿”时,党内“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在各个地区加紧贯彻其所谓在政治上反左倾,组织上“改造和充实各级领导机关”的错误纲领,开始排挤毛泽东。

        1932年10月上旬在宁都召开的中共苏区中央局会议上,毛泽东的“不向城市发展,而应向统治较弱、党和群众力量较强的赣东北方向发展”的主张被指责为右倾思想。指责其对“夺取中心城市”方针是“消极怠工。”是专去等待敌人进攻的右倾危险。

        毛泽东被免去了红1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调离做政府工作。

        蒋介石调集50万兵力,分左中右三路,进攻中央根据地,开始了第四次“围剿”。为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红10师、11师在林彪军团长和聂荣臻政委的统一指挥下,在黄陂伏击敌52师,59师,敌除先头部队溜掉外,其余全部被歼,敌52师师长和第1纵队指挥官被活捉,取得了黄陂之战重大胜利,接着10师、11师又参加了著名的草台岗战斗,歼敌1个师,伤敌旅以上军官3名,击毙敌3个团长。红10师28团政委沈联雄牺牲。

        黄陂、草台岗两战大捷,歼敌3个师,俘敌1万多人,基本上打破了敌人第四次“围剿”,并取得了红军大兵团伏击战的重要经验。

        第四次反“围剿”中,我红军指战员继续按照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把敌52师和59师装备的最新式法国造机枪和德国造自动步枪,包括1.3万人全部弄到手中,使得蒋介石十分心痛,无奈地哀鸣:“实为蒋鞭有生以来唯一惨痛!”认为这次失败,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耻辱”。

        连吃四次败仗的蒋介石,认真总结了以往的教训,制定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修筑碉堡,逐步推进”的碉堡新战略。并加强了特务活动,企图构成大包围断绝苏区物资来源,压缩我根据地,最后寻求红军主力决战,达到消灭红军、摧毁中央根据地之目的。

        为此,蒋介石不顾民族危亡,一边叫嚷“攘外必先安内”,一边勾结美、英、德、意等帝国主义,调动50万兵力,从四面八方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并在环绕苏区的1000多公里的边界线上,每隔三五里构筑一座碉堡,十里八里修起一道工事,其部署可谓天衣无缝,他的战将陈诚声嘶力竭地叫嚣“要像抽干塘里水捉塘里的鱼那样消灭红军,毁灭根据地。”

        面对敌人的堡垒政策,许多红军高级指挥员,都主张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再次粉碎敌人的“围剿”。

        但是,由于中共临时中央继续推行军事冒险主义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方针,要求红军在苏区战胜敌人,争取苏维埃在全中国的胜利,并由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指挥。

        由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到1934年10月上旬,红军虽苦战一年,仍没有打破敌人的围和,毛泽东曾多次提出粉碎敌人围攻的正确方针,都被“左倾机会主义”者拒绝。在敌人强大的进攻下,中央根据地日益缩小,整个中华表苏维埃共和国的版图最后只剩下宁都和兴国两县,打破敌人“围剿”的希望破灭了,只好被迫放弃中央根据地,突围长征,实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

        1953年10月10日,北京中南海。

        毛泽东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他手中的烟已经燃过一半,他慢慢地吸了一口,随手揿来头在烟灰缸里。

        毛泽东没有抬头,一直在认真地看着手中的一份材料。这是总参刚刚送来的,中国情报部门获得的纳瓦尔对越作战计划的文本。

        韦国清坐在毛泽东对面的沙发上,注视着毛泽东脸上的表情。

        “这个纳瓦尔的胃口大得很哪,要在两年之内把越南人民军全都消灭,我看他这个计划搞得头头是道,可惜这只是一个本本,我们和越南同志都不会按他那个计划去做,仗打起来,那就要看谁指挥谁了!”

        “主席,我这次回越南去,您还有什么重要批示?”

        毛泽东把材料递给韦国清说:“这个东西,你可以带给越南同志看一看,他们会明白了。”

        前一段时间,韦国清从越南回来,向毛泽东报告了越南劳动党中央政治局研究的偏重于北部平原正面作战的意见。

        毛泽东说:“这件事,我先叫德怀同志拿个意见。”

        彭德怀提出把主攻方向放在西北和上寮方向的建议,深得毛泽东的赞赏。

        毛泽东正在和韦国清谈着,彭德怀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

        “主席,那个战略方针,已经搞出来了,你先看一下。”

        毛泽东摆了摆手,:“国清同志在这里,你一块谈吧。”

        “那好,我来谈。”彭德怀边说边坐到沙发上,打开一张地图放在茶几上。

        “主席提到的几个问题,我们都已经研究过了,我们的意见,用两个半师的兵力攻取莱州,打下莱州之后,从越北和3联区、4联区抽出一部分党政干部,加强到中寮和越南南部的新区。下一下是修建一条直达西原的战略公路,这一点很重要,从越南的形势下来看,下一步很大可能,是和敌人在西北战场进行最后的决战,对这一点我们要早做准备啊!”

        毛泽东满意地点了点头:“我看这个意见,可以用电报先发过去让越南的同志心里有个数,再问一个问题是,你们可以再分一下工,国清同志为军事顾问,负责军事工作和帮助作战,罗贵波同志为政治顾问,负责党政建设和政策方面的工作。”

        韦国清点了点头,表示完全同意毛泽东的意见。

        毛泽东又对韦国清说:“和越南同志一起工作,一定要尊重人家,有了不同意见不要紧,要做说服工作,现在我们正在搞建设,人家还在打仗,心情就是不一样,人家就是要着急嘛,我看这一点可以理解的,过去我们在战争年代的时候,不少同志,不是也常犯急性病吗?”

        韦国清用崇敬的目光望着毛泽东,他每次从越南回来,毛泽东都要和他谈尊重越南同志的问题,当中国顾问团和越南同志发生意见分歧的时候,韦国清总是想起毛泽东的话。

        10月25日,韦国清又匆匆回到了越南。

        10月27日,越南劳动党政治局召开了会议。

        开会之前,韦国清首先将毛泽东、彭德怀关于冬季作战的意见,向胡志明、长征、武元甲作了传达。

        胡志明坐在一把竹椅上,罗贵波就坐在他身边。

        胡志明点着了一支烟,轻轻吸了两口说:“毛主席考虑得已经很细了。许多我们没有想到的,毛主席都提到了,这对我们帮助很大啊!”

        接着他又说道:“我刚才看了纳瓦尔的作战计划,敌人的野心可是够大的了,他们把人民军看得很弱小,把自己看得很强大。”

        罗贵波笑了笑说:“帝国主义都是这样看问题,所以他们老是失败。”

        “贵波同专,你来说一说,敌人要由南往北,和我们速战速决,我们呢?”

        罗贵波马上说道:“我们对他们也不会客气,当然是针锋相对了!用中国的一句俗话说,那就是针尖对……”

        “对麦芒……”说完这句话,胡志明自己先哈哈大笑起来。

        坐在一边的武元甲,听着两人的对话,若有所思。

        “这份文件很说明问题,我看毛主席的意见对,我举双手赞同,我们听毛主席的,按毛主席的办法,一定能打胜,你们说是不是呀?”

        周围的同志都表示同意胡志明的看法。

        “武司令,我还想听听你的意见哩!”

        因为武元甲提出的作战方针,与中共中央毛泽东的意见有相当的距离,所以胡志明特意叫武元甲谈一谈看法。

        “这个问题,我还要考虑一下,不过毛主席的意见很好的,我是同意按毛主席的意见办的。”

        胡志明笑了:“我看这就对罗!”

        毛主席在越南领导人的心目中,有着非常高的威望,因为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和越南边界战役以来的许多胜利,都是与毛泽东的军事天才分不开的。

        所以韦国清一提出毛泽东的意见时,越南同志很快就表示同意了。

        11月3日,越南劳动党政治局再开一次会,通过了新的作战计划,

        会上,武元甲认真地考虑了毛泽东的意见,因为他是决司令,这个仗还要他带兵去打,反复分析之后,他看到了毛泽东的计高之处,思想完全转过来了。他又积极地主张去寮国和西北作战了。前些日子他在和韦国清研究作战计划时,又看到了几着好棋。

        “我们下一步,把主要方向放到莱州,集中308和316两师,两个工兵营加上炮兵营,差不多有两万五千人吧,明年1月就打莱州……”

        武元甲说着转向韦国清:“国清同志,你看是不是这样?”

        “是的。”韦国清点了点头,示意他说下去。

        “打下莱州之后,再以两个团兵力进攻丰沙里,另外的部队可以打游击。312师、304师、320师要作好准备,敌人向我富寿、太原、清化方向进攻时,可设法诱敌深入,吃掉它一块。304师和325师可分别派1个团,沿8号公路和12号公路进军中寮,相机攻克塔克,切断13号公路和湄公河,同时第一联区再派出两个运输船由西原高原北部西进,造成南北夹击下寮之势。”

        武元甲边说边兴奋地在地图前走来走。

        韦国清这时站起来说:“我们这样布置还有一点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如果敌人与我们争夺西北,我们已经占领了有利的位置,可以先下手为强。”

        几个月之后开始的奠边府战役,再次证明了毛泽东的远见。而中国军事顾问团协助越南人民军制定的这一冬季作战计划,充分考虑了越南的地形和整个占区的地利,抢先占领了战略决战的要地,为与法军战略决战争取了时间,为奠边府战役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