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我看中国秘密社会清末民初青帮发展趋势区域研究——以山东为例

清末民初青帮发展趋势区域研究——以山东为例

        杜景珍(硕士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

        青帮的前身是清代在大运河上从事漕运并以罗教为信仰纽带形成的江浙粮船水手行帮。青帮自清朝末年在运河沿线的江、浙一带形成后,开始活动于苏北,以后沿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向苏南、皖北发展,一是向河南、山东等华北地区蔓延。关于清末民初青帮的区域性发展趋势,学术界研究还不是很多。本文拟以山东为例,利用有关档案史料和青帮秘籍,从青帮成员的地区和职业分布两个方面作一初步的探讨,以求窥一斑而知全豹,了解青帮这一帮会团体随着近代社会变迁而发展蔓延的轨迹。

        运河是明清时期京畿地区粮食供应的生命线。

        它跨浙江、江苏、山东、直隶四省,全长2665里。从江苏清江浦向南到浙江杭州为长江段,从山东汶上县的南旺镇到清江浦为南运段,从南旺镇向北经黄河、天津到北京的通州为北运段。山东是运河的必经之地,位置十分重要。山东段运河南连江苏,北通河北、天津,有水旱码头18个,由北向南,有德州、郑家口、武城、油房镇、临清;由临清向东北,支流上有夏津、恩县、平原;由临清向南有东昌;由东昌向东北,支流上有馆陶、冠县、堂邑;由东昌正流向下有阿城、阳谷、寿张,越福河,至安山、南旺、济南,经独山湖、昭阳湖中间,越道微山湖,直入韩庄、台儿庄。

        清代山东漕帮共有10帮本:济宁前、济宁后,东昌前、东昌后,临清前、临清后,德州大、德州二、德州三,沂州一、兰山半帮。漕船819只。咸丰三年运河漕运停止后,山东漕帮的大部分水手、船户、纤夫失业。

        青帮何时进入山东不详。清代雍正至道光年间的档案史料显示,江、浙漕运水手中山东的流民为数不少,他们有的加入了信仰罗教的粮船水手行帮。内河漕帮解散后,水手们失业,部分人回原籍,另一部分人在苏北成为青帮。青帮进入山东很可能与这部分山东籍水手有关。此外,还有一部分山东人在浙江运河上服兵役,或做检运官,他们有的也加入了青帮,他们也是青帮向山东乃至华北的传播者。这里举一个例子:陈万有,山东滕县(鲁运河边)人,移居江苏运河边的大码头,作船行,传罗教,后入行伍。他加入“嘉白帮”为“礼”字辈(第二十辈)。清光绪年间到山东、北京传罗教。光绪二十五年,收京人钱宝亨为徒,排“大”字辈(第二十一辈)。1916年,钱宝亨到济南,成为民国初期山东最著名的青帮头子,有徒万人。从这个例子看,至迟在光绪年间,青帮就已传入山东、北京。

        据张英华著《青帮通漕汇海》所列老前人题名表中,“江淮四”、“嘉白”、“兴武四”、“兴武六”、“湖州头”、“双凤”、“嘉海卫”、“杭三”、“宁波前”、“宁波后”等帮的“元”字辈(青帮二十四辈中的第十七辈)14人中,江苏7人,其中1人从安徽迁来,浙江2人,广西3人,广东1人,无一山东人。14人中8人经营船行或船只。

        “明”字辈(第十八辈)29人中,有山东人7人,占24.1%。“兴”字辈(第十九辈)62人中,有山东人14人,占22.6%。“礼”字辈111人中,有山东人27人,占24.3%。三辈202人中,共有山东人48人,占23.8%。他们几乎全是宣统元年(1909)以前入帮。

        “明”字辈山东籍人物山东共7人,籍贯全在运河线上。南5人,占71.4%;鲁西北2人,占28.6%。3人与船业有关,1人为学界,1人为军界,1人为政界,1人从教。与船运业有关者,占42.9%;军、政(商)界占28.6%。

        “兴”字辈山东籍人物(续表)山东共14人,除2人外,籍贯全在运河流域。鲁南10人,占71.4%;鲁西北2人,占14.3%;鲁中黄河岸(济南)2人,占14.3%。6人为船行(占42.9%)1人为商界,1人为军界,4人不详。船运业者,占42.9%;军、商(政)界占14.2%。

        “礼”字辈山东籍人物(续表)山东共27人,籍贯全在运河流域,鲁南19人,占70.4%,鲁西北8人,占29.6%。船业7人,码头标局2人,军界2人,学界1人,余者15人不详。船运业者,占25.9%;军、政(商)界占7.4%。

        分析一:从地区方面而言,以上三表所列“明”、“兴”、“礼”三辈山东籍48人中,有滕县(靠近码头台儿庄)13人,峄县6人,汶上县2人,济宁4人,曹州2人,阳谷县3人,东昌府3人,济南2人,聊城2人,鱼台2人,兰山、费县、泗水、曲阜、临清、滋阳(今兖州一带)、馆陶、东阿、堂邑各1人。这些县府,都是在运河流域。属鲁南府县(滕县、峄县、汶上、鱼台、济宁、滋阳、兰山、费县、泗水、曲阜、曹州)的合计34人,占了山东总人数的70.8%;鲁西、鲁北府县(东昌、阳谷、临清、聊城、馆陶、东阿、堂邑)共计12人,占25%,鲁中济南仅2人,占4%。而鲁南34人中,运河沿线鲁南最南端的滕、峄、鱼台三县占21人,居鲁南的61.8%。这充分说明清朝末年青帮沿运河,由苏北、皖北进入鲁南,再由鲁南向鲁中、鲁北这一发展方向。

        分析二:从职业方面而言,山东籍48人中,有10人活动于江苏、上海等地,38人活动于山东。48人中,标明职业的有28人。这28人中,军界人物4人(2人与水运有关)占14.3%;政界人物2人,占7.1%;学界人物2人,占7.1%;商界人物2人,占7.1%;运河岸船业16人,占57.1%。这表明清朝末年山东青帮凭传统的漕帮关系,在山东运河沿线扎下了根。它还表明,清朝末年山东青帮主要成分还是航运帮头,但也开始向学界、军界、商界渗入(军、政、商界合计占28.5%)清代档案史料显示,到了宣统年间,从苏北、安徽传入鲁南的青帮,已发展成为山东会党中力量最大的一种,而且其成分早已不再是原来运河上单纯的漕运失业者,它的根逐渐从运河及其支流扎向更广的社会空间。宣统三年(1911年)有奏折说:“至会匪名目不一,而以青帮为大。自兰山坊郭及峰之台庆、郯之长城一带,入会者不下数万众,胁迫邻近诸小户,不从者劫之,报官者火其居,屠其家,以故附从日众。”

        导致青帮发展蔓延的原因,主要来自经济和政治方面。在清朝即将灭亡之际,政府控制力下降,农村社会经济萧条,社会混乱,民众生活痛苦不堪,不仅游民、贫民加入青帮,有产者如秀才、衙役等亦入帮以保家。青帮身上反映出的已不再仅是漕运行帮失业水手这一特殊群体的问题,而是涉及许多阶层民众生存状况的严重社会问题。清末民众恶劣的社会生存环境为青帮这一帮会团体由运河沿岸向华北腹地扩展蔓延提供了土壤及生存基础;反过来,青帮从漕运行帮失业水手向广泛社会阶层的扩展,反映了清末社会“乱”象环生,社会问题日趋严重。

        再看民国初年的情况。青帮“大”字辈是民国时期各地青帮的最高领导者。他们一部分是清末入帮,一部分是民国初年入帮。据《青帮通漕汇海》“大字辈题名录”青帮各帮山东籍人员情况如下:

        (注:有些青帮分子在“双理”即既在青帮家礼,又在理门(理门公所)故有办“帮”者,有办“理”者)上表中各帮“大”字辈总数虽不一定完全包括全国各地“大”字辈人物,但这张表仍反映出了民国初年青帮在山东的发展状况:其一,从人数方面而言,“大”字辈中,杭三帮中山东人数最多,其次是嘉白帮,再次是江淮帮、兴武六、兴武四、嘉海卫,各占第四、第五、第六位。其他帮只有几个人,少得可怜。山东“大”字辈,在杭三帮中占了82%,在兴武中占了58.5%,在嘉白帮中占了51.5%,在江淮帮中占了40.8%。各帮“大”字辈总人数是460人,山东人总人数是195人,占了42.4%,这是个不小的数目。它表明,经过清末的发展,到了民国初年,山东已成为青帮的重要传播基地,几乎占有青帮的“半壁河山”其二,从地区方面而言,在195名“大”字辈山东青帮头子中,192人有具体籍贯。峄县51人,排第一;济宁20人,排第二;聊城(东昌)18人,排第三;临清15人,排第四;滕县12人,排第五;兖州、阳谷各7人,排第六;济南、历城、东阿各6人,排第七;东平5人,排第八;鱼台4人,排第九;德州、泰安、临沂各3人,排第十;漕州、濮县、成武、郓城、寿张、沂水、无棣各2人,排第十一;其他如兰山、郯城、单县、巨野、菏泽、泗水、汶上、堂邑、朝城、茌平、高唐、禹城、武城、陵县、平阴、济阳、东陵、齐东、海丰、莱州、登州、蓬莱各1人,排第十二位。

        蓬莱、登州、莱州属胶东半岛沿海县份,濮县、平阴、济南、成城、济阳、齐东属与运河相连的黄河沿线,其他诸县,或直接是运河码头,如峄县(有韩庄、台儿庄2个码头)、济宁、寿长、阳谷、东阿(有码头阿城)、汶上(有南旺码头)、聊城(东昌)、临清、武城、德州,或是处于运河及与其相通河流(如沂水、泗水、徒骇河、马颊河)流域。鲁南运河流域总计“大”字辈107人,鲁西、鲁西北运河流域总计64人,黄河流域总计17人,鲁北4人,鲁中泰安3人,鲁南占全省总数的55.7%,仍居第一位,鲁西北占33.3%,黄河流域占8.9%,而鲁南最南端运河岸上的峄县又占了全鲁南的约50%,峄县加上济宁、滕县、鱼台这几个运河邻县,居全鲁南的81.3%。

        青帮“大”字辈原籍的这种地区分布,与“明、“兴、“礼”几辈的分布相一致,它是由师徒承接造成的。这种分布进一步印证了青帮从苏北、皖北沿运河首先传入鲁南运河岸,进而沿运河向北扩展这一结论。“大”字辈沿运河岸在“明”、“兴、“礼”三辈时比较多的鲁南地区百分比下降(由70.8%下降至55.7%)运河岸鲁西北黄河沿岸及鲁北、鲁中地百分比增高,说明“大”字辈时青帮势力不但沿运河从南向北发展,并且多方向扩散,还沿与运河相通的黄河、徒骇河、马颊河往东向鲁中、鲁北内地渗透。济南、历城北面是黄河和小清河。黄河流向渤海,洛口渡口在黄河南岸,济南北郊是其咽喉之一。

        洛口南侧的小清河流向渤海莱州湾。两支河流都是山东境内的重要航道。黄河沿岸的6个县17人中,济南、历城加起来有12人,占6县总数的70.6%,和运河沿岸占全省第五位的滕县相当。而“明”、“兴”、“礼”三辈合计,济南籍方2人。这说明此时青帮正向黄河、小清河有较大规模渗透。实情也是如此。据济南青帮成员于1951年交代,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小清河上大多数船户都是青帮

        其三,从职业方面而言,山东“大”字辈中,已知职业者共99人。其中,从事船运业者28人,占总数的28%,居第一位;办帮者21人,占21%,居第二位;经商者19人,占19%,居第三位;当军人或警察者15人,占15%,居第四位;从政者14人,占14%,居第五位;为农者2人,占2%;为工者1人,占1%;为学者1人,占1%。军、政、商合计占48%,农、工、学合计占4%。从事船运业者所占比例,已由清末(“明”、“兴”、“礼”三辈)的57.1%下降到28%,这说明民国初年,青帮“大”字辈虽沿内河航运线扩展,但它的主要成分已不是船业界,它已走向了更广泛的社会领域,具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山东青帮一部分人继续把持航运业或以办帮为职业,同时又大量吸收了商界、军界、警界、政界人物,或者一部分人由帮头而进入商、军、政界。青帮的领导权主要的已不在航运业者手中,而是转入城市商界和军警界人士手中,它的活动中心,已从运河流域转入城市。青帮已开始不再是下层劳动者和流氓无产者的帮会组织,其上层逐渐成为有权有势的社会中上层人物,与上层社会合流。

        青帮成分的变化尤其是青帮上层成分的变化,必然引起青帮政治倾向的变化。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南方青帮中心——上海的青帮头子杜月笙(“悟”字辈,即第二十三辈)等人投靠国民党政权,充当其压迫人民、镇压革命的工具。山东青帮头子钱宝亨等人也成为山东国民党政权的附庸。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