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渡大战失利,岳飞被迫撤军在钟山驻扎。
不久,建康失守,杜充降敌,岳飞这支部队就和组织失去了联系,成为了一支孤军,仿佛又回到了太行山打游击那段时间。岳飞“孤军转战,且行且击”,不断向赵构所在的临安方向靠拢。
南撤的路上,下起了雪。天幕低沉,前后左右一片白茫茫、灰乎乎。
形势比计划变化快,刚到建康府句容县(今江苏句容县)地界,就听到了赵构已经从临安跑路的消息。
“怎么办?”岳飞拔剑四顾,心茫然。
恰好,同在马家渡被打散了的刘经和扈成两支队伍也流落到了句容。
几个人一碰头,交换了意见,最后一致同意南下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县),蓄精养锐,以观时变。
“寒色孤村暮,悲风四野闻。”从建康府到广德军的路上,一派萧条景象,说不尽的荒芜肃杀。
岳飞等人和金兵六度交手,“六战皆捷”,斩首一千二百一十六级,擒女真、漠儿王权等二十四人。
到了广德军的钟村,又有消息传来,说赵构出海逃亡,生死不明。
一时间人心惶惶,“诸将汹汹欲叛”,其中扈成的部将戚方率先叛乱,他鼓动了一伙不安分的士兵,斩杀了扈成,裹胁军队叛乱为盗。
岳飞手下也有将士跃跃欲试,想以戚方为榜样,在乱世中占山头、喝酒吃肉爽一把。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岳飞虽然出身农家,但父亲的正直侠义、母亲的知礼识义,使他自小就有了忠奸之辨、正义与邪恶之分;而遇上了刘韐、张所、宗泽等亦师亦友的长辈、上级,更是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他忠义爱国的勇气和气节,再加上他本身又喜读《春秋》一类言大义的史书,使他没有像张俊、刘光世之流那样胡乱地生长,终成一代楷模。
当然,像这样辉煌的战果并不是时时都有的。在这段艰苦的日子里,岳飞以身作则,“与士卒最下者同食”。
此外,岳飞还在他的军队中定下了铁一样的纪律。
不久,刘经和岳飞的队伍合并在了一起。
杜充从东京带出的东京留守司部队里很多士兵都是西北人,他们听说杜充已经渡江投敌,纷纷前来投奔岳飞。
岳飞将这些人按照之前的行伍兵籍集合起来,鼓励他们说:“团结就是力量,咱们本来就是最富战斗力的队伍,现在又团结在了一起,正是收复中原,建立奇功的大好时机。到那时,咱们身受朝廷封赏,衣锦还乡,岂不是人间盛事!”
大家热烈鼓掌,一起欢呼道:“从今以后,惟岳统制之命是从!”
兵马屯驻钟村,军中“粮食罄匮”,岳飞只得“资粮于敌”,以战养战,不断向金人发动袭击,靠获取战利品给士兵提供衣食。
听说金人进犯溧阳县,岳飞和刘经带领了一千人,趁夜向他们发动袭击,短短两个时辰不到,斩五百多金兵,生擒金人的同知溧阳县事、渤海太师李撒八等高级官员数人。
在会议上,他拔刀在自己的左肩上插了一刀,“洒血厉众”道:“同胞们,战友们,现在国难当头,正是我们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的时候,咱们保家卫国,可青史留名。如果咱们趁乱为盗,苟活偷生,到头来不过枉活一世,遗臭万年!大家想想,建康是江左形胜之地,就算胡虏暂时盗据,也不足以立国!只要我们发奋起来,万众一心,就一定能把胡虏驱逐出境,今日之事,有死无二,擅离者,斩!”(先臣洒血厉众曰:“我辈荷园厚恩,当以忠义报国,立功名,书竹帛,死且不朽。若降而为虏,溃而为盗,偷生苟活,身死名灭,岂计之得耶!建康,江左形胜之地,使胡虏盗据,何以立国!今日之事,有死无二,辄出此门者斩!”)众将士大为感慨,军心慢慢稳定了下来。
很多将士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面有饥色,但岳飞治军严谨,大家畏惧军中纪律,不敢扰民,“市井鬻贩如常时”。
军中的开支节度越来越捉襟见肘,所幸宜兴县令闻听岳飞的威名,“奉书以迎”,说城中存度颇丰,可供养万人十年有余。岳飞喜出望外,当即于这一年二月,移师宜兴,将兵营屯扎在县城西南的张褚镇。
原江淮宣抚司的水军也从建康溃逃到了宜兴,扰掠吏民,听说岳飞屯军在侧,恐惧莫名,“即命虏捉舟船、尽载老小,若将遁者”。
岳飞亲自写信,派人送去,好言抚慰,招抚了半数人员过来,悉数纳为己用。史称:“江淮宣抚司右军统制岳飞自广德军移屯宜兴县。杜充之败也,其将士溃去,多行剽掠,独飞严戢所部,不扰居民,士大夫避寇者皆赖以免”,“常之官吏、士民弃其产业趋宜兴者万余家”。在这里,岳飞召集到了很多素质极高的将士,这其中有张宪、王贵、姚政、王万、徐庆,等等。
张宪比岳飞小三岁,在抗战的日子里成为了岳飞最亲密的战友,他陪着岳飞一起走完那条属于他们的道路。当然,张宪绝对不会想到,自己会是陪着岳飞一直走到路之终点的人。
岳飞在乱世中治军宜兴,等于在宜兴建立了一方净土,许多外地人纷纷移居宜兴避难。人们交口相赞:“父母之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难。”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很多人“各图其像,与老稚晨夕瞻仰”,把岳飞的画像供奉起来。甚至,人们“又相帅即周将军庙,辟一堂祠之”,在宜兴的周将军庙旁边,为岳飞建造生祠,将岳飞尊奉为神人。
金兵中的“签军”到了宜兴地界,听说岳飞大名,“皆相谓曰:‘岳爷爷军也!’争来降附”。从金营中投降的“签军”前前后后约上万人。
大军既已安顿好,岳飞多次派人回故乡寻找家人下落,终于把自己的母亲姚氏、长子岳云、次子岳雷、弟弟岳翻接到了军中。
南宋史官吕午在《和岳王庙壁上韵》也称颂说:
而岳云的母亲,即岳飞的夫人刘氏,因不堪忍受寂寞,改嫁了,并未在南来的亲友团中。后来,岳珂作《鄂国金佗稡编》,有意为长者讳,将岳云记作是岳飞的养子。
岳云少小有乃父遗风,喜习武艺,《鄂国金佗稡编》卷九《诸子遗事》称其“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每次打仗,都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
在宜兴,岳飞对军队进行了整合集训,史称:“其御军也,重蒐选,谨训习,公赏罚,明号令,严纪律,同甘苦。”
岳飞从上万的“签军”和逃难的难民中精挑细选了七千人,编入了自己的军队,按照《孙子兵法》上所说的“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进行严格训练。
所以,在每堂训练课上,岳飞都要训上一段话,将士兵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兴亡结合起来,鼓励大家刻苦训练。
终于,一支让金兵闻风丧胆的军队新鲜出炉了,这就是岳家军!
岳家军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当然,最让岳飞引以为豪的是它的作战能力。
在反复操练各种队形战法、冲刺砍杀的既定课程之外,岳飞还特别设置了马上的各种技艺训练,当然,在完成这些高难度动作的过程中,都要求士兵“被重铠”。
岳云年方十二,躯干不丰,表面一副弱不禁风的模样,实际上却生得铜皮铁骨,力大无穷军中号为“羸官人”。清朝袁枚曾题诗赞岳飞及其云、雷二子,诗云:“不依古法但横行,自有云雷绕膝生。”
史书记载,有一次,岳云身披重甲骑马进行“注坡”训练,从高山上俯冲下来,到了半山,快速勒马停驻,因为冲得太急,马的前足陷入了一个小坑洼里,马失前蹄,岳云一个倒头葱,身体越过马头,狠狠地摔了下来。
岳飞当场斥责道:“难道上阵杀敌,也这样吗?”当即下令将他推出去斩首。众将士大惊,急忙求情,最后打了一百军棍了事。
正因为如此严格的要求,岳云更加努力练习,练就了一身非凡的武艺。全军也因此一个比一个刻苦训练,精熟安习各种技艺,“一皆当百”。
另外,岳飞本人便身怀绝技,他根据自己的多次技击经验和实战心得,分别创造了一套拳法和枪法,亲自在教场上传授,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岳家拳”和“岳家枪”。
南宋嘉定年间的武状元、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华岳曾在他的兵书《翠微先生北征录》中不无崇拜地说:“臣闻呈试有四门马枪,拣指有马上单枪。岳飞教荆襄之兵,有稽枪射。”他认为:“自近代,善马射者不善马枪,所以海队只选马枪一十八条、正副旗头六名,其余皆系弓箭。立为定制,不容增减。盖新刺马军、新补马校不练教习,不熟弓马,两手挟弓犹恐不能施放,更责以马枪兼人之能,则彼安能独办?要之,一队皆系老旧马军,则令各稽小枪,而不拘以十八人之数;皆系新招生疏之人,则令专事弓箭,而不拘以正副旗头之额。庶不强人以短,而反害其所长。是谓枪制。”对岳飞的马上枪击之技佩服得五体投地。
农耕文明的人民要精于骑术已非易事,而马上又要善使枪、要善使弓,更是难上加难,将这三种本事集于一身,其作战力便足以威吓一方。
一系列训练下来,这些学员个个练就了非凡的武艺,战场杀敌便多了一分胜算。
岳飞希望在保全民众,爱护士兵的基础上组成一支这样的军队:无论面临绝境,还是深陷重围,这支军队都一往无前,能够压倒一切敌人,而不为敌人所屈服,即使战斗到最后一刻,也绝不投降,战斗到底。
只有在铁的纪律保障下,军队才能具备可怕的战斗力。正如西方的兵家之祖维吉提乌斯在《罗马军制论》中所说:“真正的勇士不是天生的,而是用严格的训练和铁一般的纪律造就的。”英雄所见略同。
时逢乱世,很多军队的粮草得不到补充,士兵四下劫掠,维持生计。
为了不让自己的军队沦落为流寇,岳飞将他们拉到了宜兴县太湖边上的张渚镇附近,这儿三面临湖,只有一条狭窄的小道与外面相通,岳飞每天派出亲将把守路口,严格控制士兵外出作乱。但有发现,严惩不贷。
时有大夫称岳飞这支军队:“将帅辑和,军旅精锐。上则禀承朝廷指令,人怀忠孝;下则训习武技,众智而勇。”
岳飞军纪的严厉程度,在当时说起来,称得上是严酷。史称,他的军队,一旦有“践民稼,伤农功”,或者在市场上强买强卖,甚至“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刻斩首。
相传湖口有一个姓项的樵夫,将岳飞的士兵视为子弟兵,甘愿便宜两钱银子将柴卖给前来买柴的后勤兵,可是,该后勤兵正色说道:“千万不可,我们军法严厉,我可不想为了这两钱银子掉脑袋!”说完分文不少地付钱而去。
副将王贵帐下有士兵私自拿百姓的稻草喂马,岳飞得知,大怒,“即斩以徇”,这还不算,命人将王贵拿来,狠狠地打了一百军棍。
说到这里,也许,有很多人认为岳飞太过于严苛、残酷,以至于不近人情。是的,任何一位名将,在军纪上,都和仁慈、温和之类的名词绝缘,所谓“仁不带兵,义不行贾是也”。
为了严肃军纪,他必须心如铁石,冷酷无情。也只有对士卒严酷,才能待百姓以仁,更能得到民心,从而拥有更强悍的战斗力。
有时军队外出,在百姓家门口露宿,百姓实在不忍心,开门将士兵请进屋内,早晨军队开拔,室内“草苇无乱”。
岳家军“每屯数万众,而市不见一卒,惟阅试振旅,则人始幸观之”。每到一地,岳飞“必自从十数骑周遭巡历”,检查军容军风,维护军纪。
“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虏”,是这支军队最响亮的口号。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无数支精锐的特种军队,如汉代的虎贲军,以三千骑横扫匈奴,杀北匈奴王,将北匈奴向北逐出数千里,不敢再犯;又如唐代的玄甲军,装备精良,马匹充足,初步配置了火器装备,攻坚战能力和野战能力都为一流,成功地将突厥人赶了出去,让这个当时驰骋欧亚大陆号称最强大的帝国退出了历史舞台。
而名闻天下,流传千古,且以将领的名字命名的军队只有岳家军一军而已。
陆游赞道:“巨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故此,人皆惊叹凡是在岳飞麾下者,“人百其勇”。岳飞自己也曾不无自豪地说:“某之士卒真可用矣!”
当年谁说岳家军,纪律森严孰与邻。
师过家家皆按堵,功成处处可镌珉。
威名千古更无敌,词论数行俱绝尘。
拟取中原报明主,亦劳余刃到黄巾。
吕午在诗后注解:祁阊西一舍有庵,曰东松。绍兴初,岳鄂王提兵经吾郡西上,士卒秋毫无犯,夜宿人门外,足不敢一越限内。尝憩是庵,留题。
哥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
岳飞,这位年方二十七岁的年轻统帅,就凭着自己必胜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和严谨的治军方略,建立了这样一支伟大的军队。
宋人的笔记曾记有这样一件小事,岳家军的一名士兵奉令过长江,当时正遇上“风暴禁渡”,渡船为生的艄公谁也不愿过江,这名士兵就单独驾船过江,众人大惊,一起劝阻,他却说:“宁为水溺死,不敢违相公令。”然后毅然前行,在惊涛骇浪之中,越去越远。
当他觉察到了将士这种苗头,立刻召集全军进行整训。
按照《孙子兵法》上所说,这支军队完全达到了“风火山林”的“六如”要诀:“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而兵家都知道,能达到这“六如”要诀者,则战必克,攻必取,无往不利!
很快,岳飞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就会在战场上得到检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