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这才是岳飞夸夸其谈的张浚

夸夸其谈的张浚

        说完了岳飞,再看看宋军在其他战场上的表现。

        几乎就在楚州城破的同一时间,由张浚组织的富平会战爆发了。

        这是宋金双方自开战以来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大战。

        主帅张浚显得信心百倍,志在必得。

        张浚,字德远,汉州绵竹人,自幼有大志,青年时在熙河做幕官,遍行边关要塞,饱览山川形势,对各地的地理、山脉、风土人情都颇有研究,极力结交戍边守将,虚心请教各种守边策略。在靖康之难中,他目睹皇族被俘、生灵涂炭的种种,誓不与金人共存亡,反对和议。他和李纲一样,都属于强硬的主战派。遗憾的是,他和李纲的私人关系并不好,早期曾和黄潜善勾结在一起,对李纲大行打压排挤之能事。

        张浚因为在应天府劝进最卖力,所以深得赵构喜爱。

        扬州失陷,他和吕颐浩一直陪伴在赵构左右,劫掠民船护赵构渡江。苗刘兵变中,他在平江督军,谋划有方,及时赶到杭州勤王,平息事变。计穷莫过于粮绝,功高莫过于救驾。这两件事,使得他和赵构的感情迅速升温,被任命为知枢密院事。赵构曾肉麻地评价自己与张浚的关系是:“义则君臣,情同骨肉。”

        赵构还多次在公开的场合这样表扬张浚:“有才能而会办事的人不少,但这样孜孜不倦为国效劳的,只有张浚。”(“有才而能办事者固不少,若孜孜为国,无如浚。”)

        但张浚的才能也是众所周知的。相传,苗刘作乱,曾派杀手前去刺杀张浚。杀手到了张府,看见张浚忧国爱民,彻夜为国事操劳,于心不忍,径直走到他的跟前,从怀中掏出一张纸说:“此苗傅、刘正彦募贼公赏格也。”张浚吃了一惊,然而刺客又说:“我是河北人,也读过几天书,知道黑白忠奸,岂肯为奸人所用?只是看见您毫无戒备,担心随后来的刺客伤您,特来提醒。”(“仆河北人,粗读书,知逆顺,岂以身为贼用?特见为备不严,恐有后来者耳。”)说完,转身而去。可叹,可敬!

        很多史学家称其为“中兴名相”。岳珂也盛赞道:“出入将相,垂四十年,忠义勋名,为中兴第一。”

        早在前一年(1129年),张浚曾向赵构建议说:“振兴大宋,应该从振兴关陕开始,一旦金人攻取了四川,则东南一带不保。”(“中兴当自关陕始,虑金人或先入陕取蜀,则东南不可保。”)

        蜀地之难,难于上青天,对流亡政府来说却是躲藏的最好地方。安史之乱和黄巢之乱时,唐朝的皇帝都动辄往那儿躲。就连近代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在日寇的打击之下,也是往蜀地躲。

        赵构也有去蜀地和金人玩“躲猫猫”的想法。现在江南屡遭打击,万一哪天真待不下去了,蜀地将是自己最后的藏身之地。另外,在赵构眼中,陕西的兵将长年和西夏交战,作战经验丰富,已经取代了河北军,与河东军成为了国内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扼陕守蜀,应该说有十足的把握。

        这年四月,张浚又自告奋勇,向赵构提出申请,拍着胸脯说,只要批准自己前去经略川陕之地,就可以前控六路之师,后据两川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从侧翼威胁金国。到时,“天下大势,斯可定矣”。

        下属如此热情洋溢地主动请缨,做领导的没理由不高兴,而且,眼下的淮南局势不妙,如果能在西线发动攻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牵制淮南的金军。于是,赵构同意了他的申请,任他为川陕宣抚处置使,给予他“便宜黜陟”的大权,即不必经过自己的同意,他有权自行选用或罢免地方行政官吏和军事将领。

        建炎三年(1129年)七月,时年三十三岁的张浚兴冲冲地从杭州出发,从建康至武昌,溯汉水而至汉中,一路大行“便宜黜陟”的特权,肆意封官,树立自己的威望。

        九月,到了兴元,板凳还没坐热,就率团上定军山祭奠诸葛亮,称:“某以菲才,误膺圣训,出将使指,顿辔汉中”,摆出一副收复中原舍我谁的气概。川陕民心大悦,齐赞:“此人当是诸葛亮再世。”“建不世奇功者,张相公也。”

        从定军山下来,张浚雷厉风行地进行了一番大规模的人事调动。

        首先,他任命善于理财的赵开为后勤部长,把川陕的钱粮兵马一股脑交给他掌管,接着,就地撤免了熙河军张深、环庆军王似等人的军务,而提拔了刘锡、刘锜、吴玠、吴璘等一大批年轻的将领,登坛拜将,拜曲端为威武大将军。

        一切安置就绪,就召集了熙河路、泾原路、秦凤路、兴军路、环庆路等秦川五路兵马,共十八万,号称四十万,约金军入陕西会战。

        富平为京畿腹地,位于关中平原北部,地势平坦,战略位置异常重要。为了打好这一仗,张浚“竭全陕六路事力”,将四川、陕西两地人力、物力、财力全部聚集在富平地区,一时间,“金银、钱帛、粮食如山积”。

        一直试图消灭北宋的金军因入侵川陕受阻,所以一直未能如愿。现在张浚动静弄得这么大,吴乞买着实也有些紧张,他将正在淮西与挞懒合击楚州的兀术调入了川陕并严令此时进驻陕西的娄室孛堇做好准备。

        大战一触即发!

        不过,这一场大战普遍不被宋将领看好。一部分人认为,大宋的兵力不足以和金人匹敌,防御反而是最好的进攻。可是,好大喜功的张浚哪里听得进?!为了顺利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图,他将持反对意见的曲端贬斥为海州团练副使,遣送到万州闲居;王彦则调任利州路铃辖。改命刘锜为三军总指挥,从秦亭出发,“亲督战六路,兵二十万、马七万”,宣称“能生擒娄室孛堇者,授节度使,赏银绢皆万计!”还郑重地给金军下了战书。

        一开始,娄室孛堇故意示弱,对张浚的种种挑衅置之不理。

        张浚笑道:“想不到娄室孛堇竟怯弱至此!”回头跟幕僚说:“吾破虏必矣!”一些搞不清状况的幕僚甚至撺掇张浚效仿诸葛亮送女人服饰给司马懿的典故,也羞辱一下娄室孛堇。

        建炎四年(1130年)九月二十二日,娄室孛堇突然发话称:“能生擒张浚者,赏驴一头、布一匹!”这下差点没把张浚的鼻子气歪!

        二十四日,娄室孛堇开始动手了。

        他命手下的大将折合孛堇率领三千精骑“囊土逾淖”,背着沙包土袋,出其不意地向张浚的营寨发起攻击。这些金兵将背上的沙包土袋沿路叠放,原先的沼泽地上很快就出现了一条平整的小道,充当金军右翼的兀术率领着精锐骑兵旋风般杀来。

        寨里一下子就乱套了,“奔乱不止,践寨而入,诸军惊乱”。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守在营寨外围的“驻矢队”,他们弯弓拉弦,箭如飞蝗。但是兀术的骑兵攻势太猛,一下就杀到了眼前,慌乱的民夫替他们充当了一道道移动的人肉盾牌,挡下了无数利箭,使金军顺利地越过了射击区,如浪涛涌来,直闯宋军大本营。

        五路宋军的指挥中枢处于瘫痪状态,各部间得不到相应的指令,只能各自为战,乱成一团。

        这种情况下,宋军人数上的优势反而成了劣势。因为混乱,不知敌人会从哪个方向杀来,为了保命,只能各自为战,乱砍一通,结果彼此间乱冲乱撞,毫无战斗力可言。

        危急关头,接管了曲端手下泾源军的刘锜在纷乱中跃马横刀跳出阵前,组织士兵阻击兀术的铁骑军。泾源军堪称陕西第一悍兵,在极短的时间内稳定了军心,粗结大阵,沉着应战。

        这一战打得异常激烈,刘锜“身先士卒御之,自辰至未,胜负未分”。宋军的其他四路兵马在刘锜拼命抵挡的掩护下,得以重整旗鼓,加入了战团。

        两个时辰后,兀术陷入宋军重围之中,金军悍将韩常被流矢射中左眼,“怒拔去其矢,血淋漓,以土塞创,跃马奋呼搏战”,这才和兀术杀出重围,逃得性命。

        就在战争结局即将逆转时,金军的真正的主力——娄室孛堇的骑兵团出动了,他们沿着新填的路绕到宋军右侧,旋风一样杀来。

        一直在苦苦支撑的宋军终于彻底崩盘,全线告败。

        事实证明,那个自称是唐宰相张九龄弟张九皋之后,以诸葛亮面目示人的张浚,其实是个夸夸其谈的人。

        晚唐也有一个张浚,好兵弄武,自比谢安、裴度,正是在他的鼓动下,唐昭宗李晔贸然向河东李克用开战,把大唐仅余的一点儿军事力量耗光了。

        跟唐张浚相比,宋张浚虽然在“攘却勍敌,招降巨盗”上小有功绩,却心胸狭窄,器小易盈,妄自尊大。

        有人暗地里讥讽他不自量力,妄以诸葛亮自比。他手下辩称:“张公也明应变,但将略非其所长,两人只是相似而已。”但无论怎么说,富平之战,其成败利害一目了然。

        “宋失其政,金人乘之,俘其人民,迁其宝器,效辽故事,立其臣为君,冠屦易位,莫甚斯时。”

        富平大战前,潼关以西只有永兴路的长安等地处于宋金双方拉锯争夺不下的地段,其他秦凤路、鄜延路、环庆路、泾原路和熙河路等秦川五路的主权都还牢牢地掌控在南宋政府手中。可是随着楚州的陷落和富平大战的失败,金军乘机夺取了宋朝的东、西、南、北四京,占据了河北、河东和京东、京西以及陕西各路的大部分地区。

        面对如此广阔的地域,金国的最高统治集团,不得不考虑如何对这一地区进行统治和管理。

        显而易见,单靠金国的人力,是不足对这片广阔的土地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而重新组建一个“张邦昌式”的傀儡政府就势在必行了。

        建立傀儡政权除了能弥补金国管理人员不足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它接替了金在淮东、淮西和京西的三个宋金战场,彻底解除掉来自侧翼的南宋威胁。

        有了这样一个傀儡国,金宋之间就拉开了一大片缓冲地带,金国从此避免与南宋展开正面交锋,而在背后发力,一举灭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