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之盟作为一个历史疑点而被很多人质疑过,但不论其真假,杜太后所说后周灭亡的原因也算一语中的。臣子们是否有野心是一件不可控制的事情,在一片欣欣向荣的环境中,人人都会成为忠贞不贰的部属,而在适宜的条件下,忠诚之心就会慢慢滋生出不一样的妄想,如果条件成熟,这种妄想就会变成行动,进而变成事实。柴荣将自己的帝位传给了一个七岁的孩子,降低了龙椅的威信,势必会助长别人的野心,造成时局的暗流涌动,以至于最后被有准备的人夺取了皇帝的宝座,从此天下易姓。
认识到这一点,赵匡胤立志要杜绝五代及后周时所存在的一切弊病,不仅要革除武将专权、藩镇割据等现状,自然也要避免主少国疑的出现。时年三十多岁的赵匡胤正直壮年,但储君的问题一直都是群臣所关心的核心问题。弟弟赵光义二十来岁,而儿子赵德昭仅十几岁,赵匡胤此时所选择的是将更多的重担放到自己的弟弟身上。
赵光义虽然没有军功,在朝中威信不是很足,但却因身份而受到了不凡的重视。赵德昭、赵德芳等人在没有受到任何封诰时,他便被封为晋王。现在,赵匡胤又在考虑将他加封为开封府尹。当他把这一决定说出来,立即遭到了大家的反对。
首先进言的便是宰相赵普,他对赵匡胤说:“开封府尹一职事关京都安危,几乎控制着整个开封的所有大权。而且,前代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便是若要继承皇位,就必须先做开封府尹。周太祖郭威在世时,便任命了世宗柴荣做开封府尹,后来果然由柴荣继位做了皇帝。陛下现在要让光义做开封府尹,难道也有此意吗?”
赵匡胤说:“为了立储君一事,朝中大臣都议论纷纷,猜测谁会成为大宋的第一位储君。回想起柴荣将帝位传给一个七岁幼子导致国家动荡,我的内心每天都不能安稳。现在将光义任命为开封府尹,只不过是为了稳定民心而已。”
赵普说:“皇子德昭已经十多岁了,而陛下又年富力强,如果将德昭立为太子是名正言顺的事,过不了几年他就会长大成人,柴荣的悲剧就不会重演。”
赵匡胤对此不置可否,而是固执地说:“德昭还小,少不更事,立他做太子,只会给他招来更多的灾祸而已。况且我现在也不想立太子,只是希望通过任命开封府尹来给大臣们一颗定心丸,谁说做了开封府尹就一定要做太子并且继承皇位的?我只不过是让他们这样误以为,以后不要再猜测而已。”
赵普见自己力劝不得,只能唯唯而退。但风波并没有因此而平定,赵德昭的母亲宋皇后很快便来找赵匡胤,她哭泣着对他说:“德昭和德芳虽然年纪还小,但都是嫡出皇子。理应封王,就算陛下不愿意立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做太子,也不至于将太子交给光义来做。难道陛下真的要听太后的话,让光义做您的继承人吗?”
赵匡胤皱着眉头说:“我在这件事上的苦心,你们又有谁能够体谅呢?太子一向都是招来风雨的一个位置,德昭年幼,贸然坐了这个位置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势必会让居心不良的人靠近他。而光义则不同,他跟随我多年,对于这些事情早就有了防备,也知道自己判断正误,没有人能够误导他。况且我只是让他做府尹,并没有做太子啊!”
对于这个解释,宋皇后显然并不能接受,依旧哭着说:“陛下一向偏爱这个弟弟胜过自己的儿子,而光义也一直会讨陛下的欢心,让您对他信任。赵家一脉,除了光义还有光美,现在两个弟弟都已经长大成人,如果他们想要对德昭不利,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赵匡胤闻言大怒道:“赵家向来都是兄友弟恭,从来就没有忤逆的事情发生,你又怎么会冒出这样的想法,认为光义和光美会对德昭、德芳不利呢?他们对自己的侄儿又能有什么不利的举动?”
宋皇后见赵匡胤发怒,不敢再继续劝,只能忍气吞声回到后宫。将此事对自己的父亲、大将军宋偓一一言明。宋偓凝重地说:“陛下既然已经做了决定,要让他马上修改是不可能的,现在只能静观其变。等过几年,德昭长大一些,陛下年纪也大了,再看他会立谁为太子吧!”
这一次任命虽然在朝中引起了巨大波动,但在赵匡胤的坚持下,赵光义很快便走马上任,成为开封城中第一大要员,统领着京都的一切大小事务。做了开封府尹之后,赵光义也敏锐地发觉自己离皇位似乎又靠近了一步。按照以往的传统,开封府尹接下来就会被立为太子,到那时皇帝的宝座距离他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对于皇帝给予自己的信任,赵光义表面上充满了感激,但内心还是很惶恐。因为开国之初很多将领都立有军功,能博得信任的文臣也都是开国元勋,协助赵匡胤参与了很多重要的事件。而年轻的赵光义却什么都没有,在群臣中难免会觉得窘迫。这种情况让赵光义内心很不安,他知道要想让大家都服他,保住自己现有的位子,就必须要有一个庞大的基础。他和岳丈符彦卿商议之后,决定在朝中广泛拉拢,要在开封府中发展自己的势力。
这一阶段的赵光义用求贤若渴来形容都不够,他疯狂地搜罗着各色人才,以勇武而闻名的洛阳人氏安忠、赵州人氏王超、开封人氏戴兴以及徐州人氏王汉忠,都被赵光义搜罗到帐下,在开封府侍奉赵光义。除了这些武将之外,谋臣文士更是不可或缺,洛阳人石熙载本是后周进士,俊逸有才干,赵光义便奏任他为开封府推官,为自己效力;后晋中书舍人贾纬之子贾琰也担任赵光义幕府达五年;而魏震、张平、陈从信等人也都逐渐依附到开封府中,成为赵光义得力的助手。
在着力拉拢人才、发展自己的势力的过程中,赵光义对于后宫之人尤其重视,不仅对太监、宫女都非常善待,更加拉拢赵匡胤身边的一些近侍,其中内侍王继恩成为他的最大目标。
王继恩是赵匡胤最为亲信的内侍,伺候着赵匡胤的饮食起居。赵光义大方地赠送给他不少钱财,王继恩起初不敢收。赵光义便将他的父母都请来,在开封府中修建了豪华的宅邸送给他,对他说:“你每天都在君王的身边伺候,是为国为民做重要的事情,只要你能让皇帝每天都过得开心,就相当于是给天下百姓造福了。我将你父母接来开封,让你可以近一些尽孝,也算是对你的一番谢意。”
接到这样一份厚礼,王继恩诚惶诚恐地拜服在地上说:“晋王的大恩大德,小人没齿难忘。只不过我仅仅是一个内侍太监而已,您却给了我父母这么高的荣宠,小人实在担当不起。”
赵光义亲切地拉着王继恩的手说:“你不用紧张,这座宅邸只不过是一小部分而已。如果我有一天能够得势,不会亏待你的。”
长期跟随在赵匡胤身边,王继恩深知这些皇亲都在想什么,不过是瞄着皇帝的宝座而已。现在赵光义被任命为开封府尹,对于群臣来说,是即将成为储君的一个信号,因此他也知道赵光义有可能就是接下来的皇帝。如果自己一味拒绝,赵光义一朝登基定然不会放过自己,倒不如曲意逢迎,以后说不定还会有无穷的好处。
想到这些,王继恩忙拜谢了赵光义的好意,对他说:“现在朝中群臣,都称晋王仁德。小人现在才知道果然如此,如果大宋能够有您这样一位君主,一定是天下百姓的福气啊!”
赵光义忙制止他:“切勿妄言!我只要能够好好辅佐陛下,让天下太平无事,便已经很知足了,又怎么敢有做皇帝的打算呢?”
王继恩说:“陛下授您为开封府尹,人人都知道做储君之前都要做府尹,这就预示着您接下来就会成为储君,这也是众望所归啊!”
赵光义笑了笑说:“这也是陛下赏赐和众臣帮忙,但想要做储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王继恩殷勤地说:“小人感恩戴德,日后一定在陛下面前为晋王美言。”
在这些势力的不断协助下,开封城中逐渐遍布了赵光的眼线,每一个角落发生的任何事情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不仅是这些朝臣成为开封王势力的一部分,就连一些三教九流、巫医之类的人也依附到开封府,程德玄、王怀隐等人就集聚在他的身边。
赵光义的这些举动,赵匡胤也有所耳闻,宰相范质之子范旻、孔圣后裔孔维等加盟开封府并没有让他感到多大惊异,但是当他发现自己的近侍王继恩也和赵光义来往密切时,才大吃一惊。赵光义的势力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壮大了,此时的赵匡胤才感觉到一丝威胁正在靠近自己。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