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谋说天下·谋明9、江州为都,陈友谅称汉王

9、江州为都,陈友谅称汉王

        杀了倪文俊,受了封赏的陈友谅并没有满足。倪文俊的失败和下场并没有吓倒他,反而振奋了他。陈友谅是渔家子,小的时候因穷困和身份低下受到歧视,后刻苦读书,在州衙中做文书,算是有了份像样的工作。而这份工作并不好做,也不称心。不久,自尊心极强的陈友谅就辞职了,辞职后回家做了渔民。做渔民并非他的理想,他在观察情形,在官府的经历使他了解到元朝的衰落和腐朽,而起义军的声望吸引了他。要改变命运,陈友谅深知,像他这样出身卑微的人,只有靠自己,靠己的努力和拼搏、手段和智慧,才能赢得受到敬重的筹码,取得想要的权力和地位。经过一番思索,陈友谅率一批渔民投奔蕲水徐寿辉的起义军。陈友谅用尽策略向上攀爬,在征战中表现出色,提升得很快。

        此时,离倪文俊计败身亡不久,身为平章政事的陈友谅还是天完国的马都元帅。他掌握的兵力约有四十万,另外两位握有军权的分别是明玉珍和徐寿辉的堂弟徐寿武,他们各自的兵力不过十万左右,陈友谅成为天完国军力最强的元帅。这时,陈友谅可以算得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他拥有如此强大的兵力,且有着重要的政治身份。然而人的欲望常常是难以满足的,并且会一直膨胀,陈友谅对权势的欲望,随着权力的增强而更加强烈。

        在陈友谅的心中,天完国的大片土地都是自己率兵打下的,想想这两年的成就,实在是很惊人:安庆、池州、龙兴(今江西南昌)、瑞州(今江西高安)、邵武、吉安、抚州、赣州、信州(今江西上饶)、襄阳等这一大串地名在陈友谅的脑海中飘过。如此大的成就已经让他征服了天完国不少臣子,就连皇帝徐寿辉也渐渐地让他三分。而陈友谅在征战中的聪明之处是,虽然他明白起义军靠的是贫苦农民,但他并不像很多将领那样,打击甚至搜刮地主富商,而是以高傲的姿态要这些人跟他合作,那些有钱的人见能保住性命和部分财产,自然愿意屈尊求饶。

        这是因为,陈友谅儿时受尽他人的欺凌,另一方面,陈友谅打着长远的算盘。在军队中混了这么久,陈友谅善于观察,精于世故,明白农民军的心理,也清楚农民将领的弱点。要成就大事业得靠农民不错,但是农民没文化,不懂得思考,常常很鲁莽,所以还是得团结那些有识之士。同时,陈友谅也很注意拉拢元朝的官员投靠起义军。像元兵部尚书黄昭和进士解观等人,都是陈友谅竭力拉拢过来的,对他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经过倪文俊事件,陈友谅更加谨慎地谋划如何取代徐寿辉。之所以是取代,是陈友谅深知必须以事实让众人信服自己,而非单纯地除掉徐寿辉。所以,陈友谅的这个计划战线很长,范围也很广。他第一步要做的是再扩大自己的威望,现在武将们个个都很服他,文臣们都有些清高,不太愿意跟他往来,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收拢文臣的心,让那些人乖乖地为自己服务。陈友谅的第二个计划是除掉徐寿辉的心腹,把徐寿辉手中的那二十万兵力拉到自己旗下,这样徐寿辉就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了,想取代他称帝就自然不难。

        陈友谅开始施行计划的第一步。在陈友谅看来,文人其实没什么能耐,就是喜欢舞文弄墨、发表评论而已,给些实惠其实很容易拉拢,他也知道那些人往往自命清高,死都不愿屈尊服输。要收服这些人,首先得制造事端,让这些人对徐寿辉不满,然后自己趁机搞分裂,把能拉拢的拉拢过来,不能拉拢的想法排挤出权力中心。

        这一日,徐寿辉宣布要迁都龙兴,其实早有风声说皇上要迁都,只是都未进入实质性的讨论中。听到这个消息,一部分人很惊讶,一部分人很平静,看来是早有讨论,陈友谅不惊讶也不沉静,他有自己的盘算,他担心的是徐寿辉对自己有所防备,借迁都之事重整军政权力的分配。陈友谅明白,无论如何都得阻止迁都,这既是自己保存实力的举措,也是证明自己威望的时机。陈友谅并没有当面反对徐寿辉的提议,退朝之后,陈友谅开始采取行动。他联合了大批武将反对迁都,同时拉拢几个对迁都之事有异议的文臣。这样陈友谅算是把这件事做成功了,他对自己也更有信心。

        证明了自己的声望和实力,接下去,陈友谅开始策划如何除掉赵普胜。因为赵普胜是徐寿辉的亲信,在天完国握有重要兵权,拉拢这个人是不可能的,要想顺利称帝,除掉这个人是最保险的做法。虽然陈友谅可以找借口直接杀掉赵普胜,但为以后的发展考量,陈友谅决定设计陷害他。

        在起义军中,最恨的就是叛变。陈友谅就用了这一招。他让自己的亲信冒名赵普胜写信给朱元璋,言辞恳切地陈述天完国如何纷乱,已无立足之地,请求朱元璋收留,言下之意就是要投靠朱元璋。朱元璋收到此信,也不管真假,他早已耳闻天完国内部分裂严重。此时也管不了那么多,对他来说周围的势力越分散,越弱越好,所以他立即派人到汉阳,准备让天完国的势力更为分散。而陈友谅则在暗中打探观察,还派人秘密联络朱元璋派来的人。原来朱元璋让人来收买赵普胜的门客,且在城中散布赵普胜要投降朱元璋的消息,这个消息陈友谅的人比朱元璋的密探传播得还要凶。

        这一日,陈友谅见人证物证皆在,决定采取行动。

        但是,陈友谅并未亲自向徐寿辉揭发赵普胜“叛变”一事,而是串通了其他官员,让别人揭发,他来收场。

        早朝的时候,只见一个官员向徐寿辉报告城内将士有人叛变的信息,另一个官员则含沙射影地直指叛变的人是赵普胜。正在徐寿辉一时不知该如何裁决之时,陈友谅正色说:“皇上,在下以人格担保,赵将军忠于皇上,为天完国出生入死,绝无叛变之心。”

        听此言,徐寿辉心里舒服了些,他无法相信跟随自己多年,忠心耿耿的赵普胜会叛变。

        陈友谅的话刚说完,就另有官员站出来,看了一眼陈友谅,仿佛很不屑的样子:“陈元帅自然是心向赵将军,你们私下交好,各位也都知道。可是如今人证、物证都在,各位不能不信啊,带人。”

        几个兵士押着一个人进来,此人正是赵普胜的一个门客,有不少官员都知道。其实这个人并不想揭发赵普胜,他知道赵普胜实属冤枉,但是他的确接受了朱元璋那边的钱财,被陈友谅知晓,陈友谅威胁他说,要么他死,要么赵普胜亡,让他做个选择。人都是自私的,在最关键的时刻,总是不得已地想到要保全自己的性命。这个小官吏就是这样无奈中选择指证赵普胜。

        这个人还带来一封信呈给皇上:“小人该死,是赵将军让我写此信给朱元璋,朱元璋也许诺说要给赵将军封赏……”

        不等他把话说完,徐寿辉大怒:“够了!你为何不早些呈报,同样是居心叵测吧?”

        那小吏战战兢兢地看了一眼陈友谅,陈友谅嘴角微微牵动,算是一丝微笑,他方定定神说:“不是小人不报,是陈大人不信,还差点要了小人的命。”

        陈友谅忙跪下说:“臣罪该万死。如今人证物证皆在,臣无话可说。臣该罚,臣向来钦佩赵将军的为人,不敢信此。如今……如今臣奏请皇上大义灭亲,除掉……除掉……”说着痛苦万分的样子,极为感人。

        就这样,陈友谅以光明正大的理由杀掉了赵普胜,赵普胜手下的兵力逐渐被陈友谅收纳。面对赵普胜被杀的情形,一些人感受到天完国内权力斗争的惨烈,心中恐慌,像丁普朗和傅友德两位,深知跟陈友谅不是一路的,直接投靠朱元璋去了。而陈友谅也不在乎,如今的局面,越分散对他越有利。

        杀了赵普胜之后,徐寿辉心中也恐慌起来,因为有人真的去投靠朱元璋了,他也看到陈友谅现在越来越厉害。迁都,必须迁都,只有这样才能重整朝政。徐寿辉下令,强行迁都龙兴。徐寿辉的这一决定影响了陈友谅的计划。他只有加快行动,赶在迁都成功之前,除掉徐寿辉,反正都是迁都,那他就再建个新都,这是陈友谅心中的想法。

        而徐寿辉也不是愚笨之人,他知道强行迁都,陈友谅必定会有想法,所以决定找个借口把陈友谅支出去领兵,然后带领城内人马迁往龙兴。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的腊月,空气中凝结着寒冷的气息,也凝结着重重的心事,徐寿辉率领水路军十万沿江东下前往江西。不料,徐寿辉一行到江州码头时,看到了最不愿看到的人——陈友谅。陈友谅一副忠臣的样子,恭敬恳切地迎接,一时徐寿辉这些人反而不好意思起来。

        徐寿辉到了江州,可谓是进了陈友谅的手心。江州是陈友谅的地盘,在这里除掉徐寿辉,陈友谅有十足的把握。陈友谅在心里暗自高兴:“这次真是徐皇帝自己送上门来了,就等咱陈友谅干一番大事吧。”几乎是把徐寿辉在江州囚禁了几个月,直到次年的六月,陈友谅借机邀请徐寿辉游船,派人悄悄杀了徐寿辉。陈友谅昭告天下,江州为都,国号大汉,自称汉王,并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

        陈友谅在江州称王,使得此时的天下颇有几国鼎立之阵势:元朝、诚王、汉王、明王是此时的主角。而这些起义势力的崛起加速了元朝的灭亡,同时起义军之间的纷争也越来越激烈。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