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中国触动·百国视野下的观察与思考八、面向未来的中国模式

八、面向未来的中国模式

        中国还在迅速而稳健地崛起。与此相比,从日本到整个美国,从希腊到整个欧盟,今天却陷入了危机。经济没有搞好,政治危机不断,热衷于推动颜色革命的西方突然发现自己竟面临着“希腊之春”的蔓延和“占领华尔街”的威胁。中国崛起的模式因而也成了国际社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中国模式在国内还有些争议,大致有两种人不赞成中国模式。一种是不赞成“模式”的提法。他们认为应该用“中国道路”等概念,因为“模式”这个词会给人一种发展道路凝固化的感觉,甚至有模式输出的嫌疑。但就我而言,“中国模式”就是“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模式”。只是“模式”这种表述方法国际上比较通用。“模式”这个概念在国际上更多地被解释成一种独特经验的总结,而非一成不变的僵化的东西,就像我们过去30来年中经常提到的苏南模式、深圳模式、浦东模式等一样,是对这些地方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毫无僵化和强加于人的意思。

        还有一种人是不赞成“中国模式”的内容。这些人只认同西方模式,他们认为只要你跟西方不一样,你就没有转型到位。从他们的角度来看,中国怎么能有自己的模式,世界上只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西方模式。好在大多数中国人不信这个邪。要是中国人当初没有自己的主心骨,没有坚持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和模式,那么我们恐怕连整个国家都解体了,还谈什么中国崛起。

        这些人今天又遇到了新的困境:他们最青睐的美国模式如今陷入了深重危机,导致美国民众资产大幅缩水,美国国运直线下降。这些人也许可以读一读美国日裔自由派学者福山先生2011年1月在《金融时报》上发表的《美国民主没有什么可以教中国的》一文。曾认为“历史发展到了西方制度就终结了”的福山先生写下这么一个标题就足以让人感叹了。

        中国的崛起是一个超大规模的文明古国的崛起,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太丰富了。把美国模式搬到中国大概就像用麦当劳文化改造八大菜系,怎么可能成功?我们对美国模式的态度,应该是借鉴其合理的地方,就像麦当劳,也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但我们的基本立场不是让麦当劳征服八大菜系,而是要用八大菜系来吸纳麦当劳,最终把它的长处“收编”过来,而不是被麦当劳征服。

        坦率地说,我们的模式也有自己的问题,但是美国模式乃至整个西方模式在非西方国家的表现实在太差。中国模式的成绩单除以2,除以4,除以6,都比采用西方模式的非西方国家亮丽。西方模式在西方本土的表现也越来越难以令人恭维,否则就不会有今天从希腊到美国的危机了。

        面对未来,在政治方面,中国发展的大趋势将不是复制西方政治模式,而是在全球互动的基础上日益回归中国本土的政治理念,特别是“民心向背”和“选贤任能”的理念。这些理念也是今天中国模式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已经在探索把“选拔”和某种形式的“选举”结合起来,这种方法的效果已经明显地好于西方单靠“选举”的模式,因为它坚持了中国人“治国必须是人才”的理念,有助于克服西方单靠“选举”带来的诸多问题,如缺乏人才观、短视主义、民粹主义、过度福利主义等。

        在社会方面,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将不是西方所主张的社会与国家对抗模式,而是社会与国家之间大规模良性互动的模式。在经济方面,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将不是我们一些书生从西方教科书上批发来的,在西方也从未存在过的所谓“完全市场竞争模式”,而是现有的“混合经济”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即把“人本经济”与“市场经济”“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更好结合起来的一种现代“混合经济”模式。这种“混合经济”模式会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但其总体竞争力已经给西方乃至世界带来了震撼。

        中国是一个人口比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之和还要多的国家。过去30多年里,中国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工业革命、技术革命、社会革命,但国家保持了团结和稳定,绝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我们还成功地避免了1997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金融浩劫。纵观世界任何国家,能够取得其中一项,就已经了不得了,但中国几乎全部实现了,这就是中国模式成功的证明。

        中国模式形成于全世界范围内的激荡和竞争之中,背后是数千年的伟大文明传承。有历史底蕴的东西就是有生命力,竞争产生的东西就是厉害,所以这个模式不会走向崩溃,只会进一步完善后走向更大的辉煌。中国模式亦是中国最重要的软实力之一。

        在中国继续崛起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更加开放,一定会更多、更广、更深入地融入世界,同时也会更多地珍视和维护自己的独一无二,因为正是这些独特之处构成了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智慧与文明的伟大贡献。中国崛起和中国模式已经触动了整个世界,并将继续触动这个世界,而我们也希望这个世界会因为这种触动而变得更加和平、人道、公正和美好。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