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1第三十章 英雄、时势孰更重?诸葛亮强辩胜庞统

第三十章 英雄、时势孰更重?诸葛亮强辩胜庞统

        初秋,树叶转黄,风也冷了些许,扑簌簌裹了残叶落红在半空里飘了很久。

        诸葛亮坐在屋外的长廊上,安静地看书,一阵风沙沙地扑面而来,幽幽的凉意在皮肤上生了根,缓缓向血液里渗透。

        他把目光从书上挪开,抱着膝盖静静地望着那一爿天上的云,像个文质彬彬的笑脸,眉眼儿却微蹙出一丝暗黑的影子,仿佛不快乐的阴翳。

        “孔明……”恍惚有人在喊自己。

        诸葛亮抬起头,惊讶道:“元直?你几时来的?”

        徐庶缓缓地坐在他身边:“我来了好一会儿,见你沉思,不敢打扰。”

        诸葛亮歉然一笑:“出神了,见谅!”

        徐庶瞧着诸葛亮手中的书,又翻了翻他身边的几册书,笑道:“偏是个好学之士,便是这些艰涩书,我非得作长久打算,你一宿便阅毕,真要恨杀世人!”

        诸葛亮淡淡笑道:“我不做咬文嚼字而已,不肖元直诸人,皓首穷经,精研微言,我只粗粗拉过便罢,学得不精!”

        徐庶一本正经地评点道:“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也,此乃真读书也!”

        诸葛亮笑了一声:“又谑我不成?……我这里未曾备下好酒,元直只怕又不得遂意!”

        徐庶摇手:“今日不饮酒!”

        “元直戒酒了?”诸葛亮谑笑。

        徐庶微微肃然道:“沉酒误事,譬如那日若非我为赚赠酒,我们何至几陷险境,为一己私欲,置朋友于危途,徐元直罪莫大焉!”

        诸葛亮淡淡一笑:“元直何须负疚,但为朋友,生死何妨度外!”

        徐庶叹了口气:“孔明之心,徐庶明了,可你毕竟不是寻常乡氓,平日里虽和你耽酒胡闹,畅快怡然,毕竟非长远相守之道。我知你胸存大志,隆中方寸之地岂能羁锁,或迟或早,总会一鸣惊人,脱颖而出。”

        诸葛亮沉默了一会儿:“元直真以为诸葛亮可干凌云么?我素日虽有一二指点天下之论,也只是纸上谈兵。也许正如四邻所议,诸葛家老二性子狂悖,自以为天下无双,实则还不是和隆中农人一般,只是个泥腿子!”

        徐庶用力点头,双目灼然如星:“徐庶断然不会看错,你为星辰,定能光照天下!”

        “过誉了……”诸葛亮低低地一笑,朋友的夸赞和肯定没有让他激动,反而滋长了浅浅的惆怅,像水一般,从他清澈的眼睛里流溢出来。

        “光照天下,谈何容易!”诸葛亮一叹。

        徐庶静静地望着他:“事上万难之事,都在人为,退缩害怕,倒不肖诸葛亮了!”他信誓旦旦地说,“隆中非久居之地,你当出去一展宏图!”

        诸葛亮微笑:“元直以为我当去哪里展宏图呢?”他仰面略停了一刻,“实不相瞒,姨父几次劝我出仕荆州,我兄长也曾邀我于江东谋事,可是……”他慢慢住了口,只轻轻摇头。

        “只是他们都非孔明所愿!”徐庶很迅速地接口道。

        “那么,何处才是诸葛亮之愿呢?”诸葛亮轻道,似问徐庶,又似自问。

        徐庶渐渐默然,两人又不说话了,几片秋叶吹到了走廊上,一荡,停在了诸葛亮的肩上,他轻轻捡下,再轻轻地放在手边。

        徐庶忽道:“我有一事不明,不知孔明可否解惑!”

        “但言不妨!”

        徐庶拿捏着字句,小心地说:“那日在酒馆中,你为何要择攻擂之人?”

        这一问,诸葛亮似没有太大的惊奇,他缓缓地说:“元直以为呢?”

        徐庶大胆地冒出一个猜想:“那人不会是孔明择定的展宏图之人吧?”

        诸葛亮稍稍沉默:“不瞒元直,我确有此打算,但我还想再看看,”他自言似的重复道,“再看看……”

        徐庶却不能理解诸葛亮的选择:“恕我直言,此人在荆州五年,一身不建尺寸之功,帐下未有雄张之兵,几已沦落为乞食荆州牧的清客,孔明怎么会看上他?”

        诸葛亮抱膝容然一笑:“元直可曾听说荆州小儿谚语:欲食蝉鸣谷,归依刘使君。他在荆州五年,虽潦倒边城,然民心归依,颂声不断,连荆州牧府邸僚属也暗中与他交往。我几次去荆州牧府拜访,都听闻府中有人议论此人,此人甚得民心,数年以宽仁之风名闻天下。民心者,天下根本也,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徐庶慢慢地品咂着诸葛亮的话,这几年,他和诸葛亮又去过几次新野,确实是风化肃然,处处闻得颂扬之声,又耳闻荆州豪杰名士多有归依者,致使刘表生出猜疑心。荆州上下一直风传,说刘表对刘备置而不用,乃刘表担心重用了鸠占鹊巢,没用,风头尚且如此劲足,用了,还不知会出什么不可预料的后果。

        徐庶恍惚体会了什么:“那,孔明决定了么……”

        “没有,”诸葛亮摇头,“很多事尚不明朗,我想等等再说……”

        风又起,轻缓的歌声顺风递入屋内,犹如掉入土壤的一颗种子,渐生渐长。

        “季常来了!”诸葛亮笑道。

        草庐外的虹桥上,几片飞红绕阑垂落,砌了一地烂漫胭脂。一少年一童子携手而来,一面走一面击节而歌,歌声如残烟缭堤,在冉冉阵风中寄于一川秋意。

        马迟迟兮人哀哀,东风渐染兮华发霜。

        霸陵秋色兮斜阳泪,江山满目兮尽凄惶。

        东望故园兮泪双行,烽烟绝津兮只苍茫。

        谁家梁间兮巢归燕,衔取旧年兮粉泥香。

        依稀风烟兮散悲音,皆是离恨兮道凄凉。

        英雄碌碌兮功名忙,天下黎庶兮泪啼滂。

        何时四海兮获升平,共罢干戈兮阖家唱。

        歌曲凄婉绵长,轻飘飘地在风里久久盘桓,唱到最后一句,那草庐院门吱哑打开,诸葛亮倚在门口,应和着轻轻唱道:“共罢干戈兮阖家唱。”

        “孔明兄,叨扰了!”马良含笑拱手,身旁的马谡也行着礼。马良刚行过冠礼,已脱了少年稚气,马谡却还是童儿装束,这两兄弟一黑一白,活似棋枰上的黑白子,泾渭何等分明。

        诸葛亮笑道:“季常每来,未见人到,便闻歌声,曲中每含黍离之悲,让人欲罢而不能!”

        诸葛亮让过两人进了草庐,马良抬眼望见徐庶,惊喜地匆忙拜礼:“元直兄也在,甚好甚好!”

        徐庶还礼:“小马儿,小小马可好!”

        马良哈哈一笑:“好,都好得很!”

        说话间,四人进得屋来,分四角坐定。

        “难得两兄弟造访,算来有三个多月未曾谋一面!”诸葛亮道。

        马良笑道:“家父日前染病,小弟只得榻前恭顺侍奉,因此一直没有来草庐看望孔明兄!”

        “如今可大好了?”

        “累孔明兄挂心,已是大好!”

        诸葛亮略略含愧:“我一向窝在隆中,四边不走,尊父抱恙也不曾看顾一番,实在抱歉得很!”

        “无妨无妨,小病而已,孔明兄自有他事当做,何必劳苦跋涉!”马良笑呵呵地说。

        “那改日必当造府拜望,以补疏漏!”诸葛亮谆诚地说。

        马良笑着一谢,又说道:“我此来尚有一事要咨诹孔明兄,半月后乃庞公寿诞,孔明兄和元直兄可是要去?”

        诸葛亮道:“庞公寿诞,我与元直都会赴宴!”

        马良喜悦地轻一鼓掌:“那可太好,我今年也得柬书,头回造访庞公,不免忐忑,若是能与孔明兄与元直兄同行,升降揖让,周旋对答之时也可少犯错!”

        诸葛亮温和地笑了笑:“季常无须紧张,庞公和气长者,何须担忧犯错!”

        马良露出少年人怯生生的笑:“能得庞公邀请,是荆襄学子荣耀,我如今头次跻身荆襄英杰之中,自然少不了惴惴担心。”

        “别的都好说,只庞公的侄儿那张脸太臭!”徐庶忽然插了一句。

        马良还是一副宽容的笑脸:“庞士元么,他被水镜先生称为南州士之冠冕,又是名门出身,自然骄傲一点。”

        徐庶嘲讽地说:“便是这冠冕戴太高了,越发要隔云断月,挡了他人的眼睛!”

        诸葛亮温和地止道:“士元腹有才学,精奥深湛,加之出身名门,不免清高了一些,元直说得太过了!”

        徐庶小声埋怨道:“只你见谁都是好的……”

        “脸臭就甩一巴掌过去,帽子太高拔下来不就得了!”马谡本静静听他们说话,此刻忍不住说道。

        马良喝道:“五弟,又胡说了!”

        马谡撇撇嘴巴,虽不说话,脸上的神情还是不满的,他不似兄长温顺和蔼,骨子里蕴着不肯服输的好胜心。

        马良一笑:“还有一事,须现在说了,免得晚了又有他事延误,再过两月便是年关,良想请孔明兄和元直兄去我家过年,不知可愿意?”

        诸葛亮道:“只怕要辜负了季常美意,家兄前日来信让我去江东过年,所以,岁末便要上路!”

        “你又要去江东?”徐庶失望地叹着气。

        诸葛亮笑看着他:“要不,你也跟我去江东?”

        徐庶挥挥手:“我才不去江东,”他笑嘻嘻地瞧马良,“我自去季常家过年!”他说着还孩子气地对诸葛亮挤眼睛。

        马良有些惋惜:“我本想趁着过年,邀二位兄长到家长住,闲来也可促膝长谈。我尚有诸多疑惑要请教二位,不料孔明兄竟要远赴江东!”他又微微笑了一下,“幸而元直兄能去!”

        徐庶半是欢愉半是怆然:“徐庶一人孤单飘零,无家室之累,每年岁末都得到处打秋风,你既请我做客,别嫌我吃穷了你!”

        马良哈哈一笑:“元直兄能来是马良莫大荣幸,良怎会生嫌,求之不得,求之不得!”

        四人一阵欢笑,秋风霎时烈了几分,把那洞开的门户轻轻合上了。

        灯火阑珊,一点光明穿透深秋帏幕,落在廊下的纤纤残叶上。

        筵席已撤,众客都一一作别离去,此刻留在堂上的不到访客一半。童仆取了残烛,换上新烛,堂内光亮便增了好些,盈盈地照在一张张神态各异的脸上。

        庞德公半卧主位,平静地睨着一屋的人,目光陡转柔和,抬手一招:“德操怎么避在一处,过来这边坐!”

        司马徽笑着摆手:“今日我不是主,坐在主位,喧宾夺主,很不像话了!”

        庞德公嗔责道:“水镜客气了,如此拘礼,倒显得我托大了!”他说着吩咐左右抬来一方茵褥,硬拖了司马徽过来就坐。

        “诸位!”庞德公清声,刚才还嗡嗡喧嚣的屋子霎时变得安静起来,一双双眼睛都整齐地盯住了庞德公。

        “今日议题:贤才择主!”

        庞德公宣示完毕,底下又起了轻微的响动,似乎湖面的一层漪澜。

        庞德公好结交青年才俊,每每聚会,必要设一议题,让年轻学子畅所欲言,他很少在辩论中擅加断语,任他们雄辩无休,待到最后才稍作点评。若是一次辩论能得他些许赞誉,无疑是莫大的荣耀,倘若因此他对你刮目相看,赐你一个响当当的名号,那便成了修饰身份的符节,奠定了你在荆襄学子中的地位。至今,只有三个人得过庞德公的品藻,便是这三人如今成为荆州学子翘楚,让多少人仰目而待。因此为博一名,多少人在庞德公面前极尽施展才能,恨不得立刻赚一个惊世骇俗的藻名,从此扬名荆襄,进阶富贵!

        “我先抒言,妥与不妥,诸位校之!”底下站起一个人,原来是孟建,他捋捋八字须,“在下以为贤才为枝,明主为干,干若根基,干不丰,枝不茂,择主必得谨慎。得雄主而辅佐之,贤才可得尽用其才,得庸主而拱卫之,贤才不得尽力,才不但虚耗,身犹恐不保!”

        “敢问何谓雄主?”一个声音置疑道,灯光打下来,流泻在一张清瘦的脸上,却原来是庞统。

        孟建没想到起头就被庞统质疑,因觉得心里想得圆满了,便回答道:“雄主者,胸怀天下,有包举宇内,振策八荒之气度!”

        庞统冷森森地一笑:“胸怀天下者,王莽也;包举宇内者,项羽也,公威所谓雄主便是这不忠不孝、暴戾凶恶之徒否?”

        孟建被问住了,当下窘红了脸,强词道:“士元偏颇了,王莽、项羽乃霸主,非雄主,雄主者,王道荡荡,雅行不诐!”

        庞统冷着脸:“王道荡荡,周天子正居王道,坐视七雄横扫六合;雅行不诐,宋襄公行仁义,数凌辱于楚,此为霸主乎,雄主乎,庸主乎?”

        孟建半晌一个字都说不出,愣在场中,犹如一段被砍伤了的木头。

        底下有人低声道:“真不留情面!”

        庞统耳力奇好,扬声道:“何必背后说人,若有他意,可出来一说!”

        说话那人“腾”地站了起来,腰间长剑铿然作响,他直视着庞统,洪亮的声音带着金属的质地:“请教士元,若公威所断雄主为非,你以为雄主为何?”

        “元直兄!”庞统随意一拱,挑眼去看徐庶身后那人,只探到深不见底的安静。

        他走至中央,侃侃道:“统以为,雄主,是为时所趋,为势所趋!譬如高祖,生于微末,若无陈涉氓隶揭竿而起,天下诸侯群起反秦,高祖如何得以率部族响应?后项羽暴戾,不堪守宗庙社稷,使诸侯离心,高祖因之以成大事,非时也,非势也,何能开汉四百年基业,只恐要寂寂于沛县终老一生!”

        徐庶道:“时也,势也,士元所言不差。只是,庶不免疑惑,既是贤才择主,如何能知此主为时与势所造之主。依士元之言,需得等时机成熟,才可知雄主与否,可往往豪杰生于微末,起事之时常处卑贱,若因短时错见,岂非错过真命天子!”

        庞统傲气地一笑:“庸言!此是贤才择主,贤才何也,胸中有明鉴,能识雄主于芸芸之中,知其是否应时势,若是庸才,纵有雄主现身眼前,也如一叶障目,形若老瞽。”

        徐庶听出他在讽刺自己,忍了火气说道:“再问士元,时为何,势为何?”

        庞统轻轻转着脚步:“时者,应天地顺阴阳,尧舜禅让,商汤革命,武王伐纣皆为顺时;势者,天下形势分割,王莽暴残百姓,光武方能兴于海内;六国合纵不成,秦方能横扫六合,此为势也!”

        “士元意为时势存,而雄主出,若雄主出,时势不应,莫非便不是雄主?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最终统一于秦,其间明睿君主层出不穷,但时势不合,都非雄主?”徐庶反问道。

        庞统一挥手:“雄主必应时势,至于元直所举之主只是偏霸耳,不通时务,不晓周变,何得不败!若是以这些人为俯视天下的雄主,那更不是贤才,是蠢材!”

        徐庶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他本就厌烦庞统的自以为是,原是为孟建打抱不平才跳出来说话,可到底被庞统抢白了一番,看着庞统得意洋洋的脸,越发生气了,几乎想冲过去扇上十来个耳光,正在气头上,衣袖却被人轻轻一拉。

        “士元所断太绝对,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轻和而淡定的声音从徐庶的背后发出,一个素白身影缓缓站起,脚步轻得像是他没有重量。

        底下本来想和庞统辩论的见这人站出,全都缩了回去,心头都起了一个念头:这两人辩论,必是一场好戏。

        终于等到他了!庞统如释重负地在心里长叹一声。

        “何谓英雄造时势,统愿详闻!”庞统畅声道。

        诸葛亮一拱手:“承让!士元所言时势造雄主,此只为一半事理,而时势亦可由人而造,天下之事,往往因人而异。正如士元所举高祖之喻,高祖起于民间,无六国诸侯之贵,无兵甲藏获之众,当此时,项羽权重,横行天下,六国诸侯莫敢仰视,然高祖能得天下,何也,事在人为也!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贬高祖入蜀,以章邯三降将封爵关中,势要围堵高祖,若依此时势,高祖何能图谋中原?然高祖立志天下,不为险恶所迫,封将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重出关中,与项羽逐鹿中原,终在垓下一定乾坤,正为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庞统重复了一声,“天下时势所定,强力撑持,不得天命权势,怎是明断,高祖能得天下,全凭其顺应时势!”

        相比庞统的激切,诸葛亮语气很平缓:“当高祖东败彭城,几没项羽之手,时势何在?若要应时势,高祖当拱手称臣,服膺项羽!”

        “王莽篡汉,便是不应时势,若是能造时势,他如何会身败名裂!”庞统提声道。

        诸葛亮依然平静:“王莽篡汉,民不聊生,乃有绿林赤眉揭竿而起,是其行止横暴所致。故而光武竖复汉旌旗,光武雄才大略,英姿勃发,因之能重践汉祚。当其昆阳一战,身遇新莽十万大军,诸将畏懦不敢进,光武披坚执锐,亲冒矢石,大破新莽,伏尸百余里,若无其当机立断,果敢行人谋,何能一战而震慑群雄,成其兴汉基石!

        “若一定要顺应时势,我倒要请教士元,如何求征时势,所谓应天地顺阴阳,乃卜筮之语,如此而来,人力皆为虚妄,凡遇一事,只用坐等时势从天而降。但即便卜筮,古也有卜人、筮人、卿士、庶人、君王五者合议定贞祥,所谓行人事谋人力,时势本是人为,拘于时势,百事无成!”

        诸葛亮居然把他的见解说成是星象占卜!庞统突突地冒了一团火气,只碍着人前,没有立刻发作出来。

        “英雄常起于微末,微末中可见煊赫,伟业皆在人为,天下形势分割,全在人力所致。从来没有可坐等大业之事,此为虚诞,非可从之!”诸葛亮继续说。

        庞统讥诮道:“英雄起于微末,孔明自可择一微末,看能否成就大业?至今,汉室倾颓,孔明正可拔幽微于偏巷,重振炎汉!也不负你平日管仲、乐毅之比!”

        诸葛亮正声道:“士元怎可瞧不起微末?易曰:‘潜龙,勿用’,‘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敛其锋芒,收其锐气,乃是韬光养晦,养精蓄锐,待精气强足,终会一鸣惊人。士元熟读诗书,难道不闻过刚易折、以柔克刚的道理吗?”

        他的声音渐渐高而疾:“再者,汉室倾危,我等汉家子民正该尽心力匡扶社稷,何以面露讥讽,不以为然,视汉家宗庙为噱玩之器!”

        庞统的脸唰地白了,他很想强起争辩,可目下论战分明,他不仅在道理上,还在气势上都输给了诸葛亮,再辩下去只会显出他没风度。他忍了又忍,拽着手指恶狠狠地抿着嘴巴,斜眼又看见徐庶满脸幸灾乐祸地晃着脑袋笑,更是满肚子火苗子乱窜。

        “时势为天命,亦为人谋,不可偏颇一方,你二人各执一端,皆不能说服对方。”观战许久的庞德公发话了,他指指庞统,“然论辩上是孔明占优,你该当认输!”

        庞统无奈,恭敬鞠躬:“是!”转身对诸葛亮一拜,“孔明辩才出众,统甘拜下风!”

        诸葛亮回拜:“士元谦让,亮强词以争,侥幸占了上风,论辩为口舌征伐,若其中有一二得罪处,望士元见谅!”

        “好,这才是辨说风度,有气量!”庞德公笑吟吟地赞道,他转头对司马徽道,“水镜以为如何?”

        司马徽含笑:“卧龙为辅相之才,凤雏具贤良之识!”他对两个人都下了赞语,但其间已分了高下,诸葛亮是相国才干,庞统只是贤良方正。

        庞统心里的滋味很复杂,他对诸葛亮的感觉始终摇摆不定,起初以为这人趋炎附势,为攀龙附凤出卖亲生姐姐,再把自己卖给黄家,瞧那谄媚势头,大约不日便将成为荆州牧的座上客。可令他困惑的是,诸葛亮一直没有出仕,甚至风闻他还拒绝了刘表的数次辟举,他兄长在江东过得风生水起,也不见他渡江去谋事,他似乎甘愿在隆中做农夫,每日除了种地,便是读书,这让庞统困惑起来。他猜不透诸葛亮的心思,他以为诸葛亮不是甘愿埋首林泉的隐士,从这些年别扭的相处中,诸葛亮的才干和抱负都有目共睹,他偶尔也会动心钦佩一次,可他不愿意承认诸葛亮比他强,他们之间互有千秋而已,某些方面,他自负地以为诸葛亮不如他。可如今似乎那点强项似乎也不行,他总是输给诸葛亮,在众座之中屈居下风已经不是第一次,这让他越发丧气。

        难道当真要服输?这念头跳出来,又被他掐下了,他揣着五味杂陈的心思看了诸葛亮一眼。

        屋内灯光闪烁,流光溢在诸葛亮静穆的脸上,仿佛流过月亮的莲花云,那一双深湛双目便在这流光里渐渐湿润。

        真是个姿容清朗的美男子啊,即使在万千人群中也仍然鹤立鸡群,成为世间独一无二的诸葛亮。

        这是庞统不得不承认的真相。

        缓缓的风在沉静的夜晚乍起乍落,吹得院中树叶飒飒响作一片,仿佛谁在低吟着一曲哀伤的流年挽歌。

        风噗噗地拍打窗格,昭苏看一眼弟弟,灯光幽幽地落在他的肩上,流泻出一圈光晕,他仿佛融入了一片潮湿的湖水里,成了湖心的芳汀。

        她带着嗔怪的语气说:“这时才来看二姐,我还道你不肯来呢!”

        诸葛亮笑笑:“怎会不来,庞公寿诞,总要尽到礼数,不可中道退出,所以来晚了一些!”

        昭苏瞪了他一眼:“还说呢,只顾在堂上和人斗嘴,我等了这一晌,才磨蹭着进屋!”

        “你还不知,孔明今天风光得很,把士元都辨输了,爹爹和水镜先生好不夸赞!”庞山民在旁边插嘴道。

        “他只是嘴巴厉害,动辄便与人家强辩,我瞧这小时候的毛病可一点没改!”昭苏口里责备,心底却浮了一丝欢欣。

        她走到一面案几边,从一盘黄澄澄的橘子里挑了一个最大的递给弟弟。

        诸葛亮握着橘子,却没有掰开,橘子溜溜地在手里来回传递。

        “吃啊,可甜了,刚交时令,不涩不老,是左邻余阿婆送我的,她自家院中所种,我特意留了让你尝鲜!”昭苏催促着。

        诸葛亮拨弄着橘子,面露难色:“肚子撑着呢,吃不下去。”

        昭苏瞪了他一眼,一把抢过橘子,一片片剥开橘皮,把那水溶溶、瓣数分明的橘肉放在诸葛亮手里:“还是小时候的毛病,吃橘子总得我伺候!”

        诸葛亮无奈,只得一瓣一瓣慢慢送进口里,细细咀嚼,果然甘甜爽口,入口甚是润滑,清香的余味一直在唇齿间徘徊,像是含了一片清口的鸡舌香。

        “好吃吗?”昭苏瞧他吃得缓慢,担心地问。

        诸葛亮点头:“好吃!”

        昭苏如释重负:“好吃便好,我这里给你留了很多,你带给均儿和你媳妇尝尝!”

        诸葛亮慌忙咽下一瓣橘子,摇手道:“不用了,来做一次客,就拿走二姐许多东西,叨扰太过!”

        昭苏佯沉了脸:“怎么,和二姐客气?你若不要,我全扔进沟里,谁都别吃!”

        诸葛亮是知道昭苏的,他这个二姐心善,平日待人温和,不争是非,但执拗起来也必定刚直不能让,他无法拒绝,只好说:“那谢谢二姐!”

        昭苏一笑:“这就是嘛!”她侧身对庞山民说,“你去把那两篮橘子拿来!”

        庞山民应了一声,立刻起身离开,还细心地关上门,以免冷风灌入房中。

        诸葛亮瞧庞山民走远,笑道:“姐夫可真听你的话,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二姐好福气!”

        昭苏假装着在空中甩了他一巴掌:“敢取笑二姐,别以为你长大了,二姐就不敢打你!”

        诸葛亮躲着笑了一声。只有在二姐面前,他才偶尔露出一些未成熟的模样,大多数的时候,他都像是渊深的幽谷,让人永远探不到底。

        昭苏见他嚼完橘子,起身又拿起一个要递他,诸葛亮连连摆手:“真吃不下了,二姐饶过我吧!”

        昭苏硬把橘子塞入他手里:“哄我呢,你小时候能吃七八个橘子,还一个劲嚷嚷不够,大了倒矜持了?”

        诸葛亮愁苦着脸掂掂橘子:“橘兄橘兄,屈子赞你深固难徙,在肚里生了根,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撑得一肚翻江倒海,果不如此否!”

        昭苏“扑哧”一声笑出来:“依旧是这耍嘴皮子的毛病,都为人夫,俟后还要为人父,仍是这般顽劣!”她说着起了一桩心事,轻轻问道,“你娶亲也快两年,什么时候才给二姐养个侄儿?”

        诸葛亮玩笑的心渐渐消散了,他幽然一声叹息:“二姐,你是知道的,月英连怀两次身孕,孩子都掉了,唉……”

        “竟是为何,请良医看看吧!”昭苏忧心忡忡。

        “医士说是先天体弱,很难孕子,若强而为之,只怕有性命之忧,如今只能细加调养,休养一段时日再说!”

        昭苏微红了眼:“可委屈你们俩了,二姐还想早点抱侄儿呢,真是可惜了……你也别忧心,上天垂怜好人,总能过了这个坎!”

        诸葛亮转而安慰昭苏:“我如今是想明白了,诸葛家后胤自有大哥承嗣,我若无子倒也无所谓了。大哥子女,二姐子女难道不是我的子女?”

        昭苏低了头,酸涩地叹了口气:“我只是心疼你,父母亡故得早,打小里你就懂事得早,别的孩子哪个不享天伦乐趣,你却还得护卫姐弟。后来战乱迭起,颠沛流离,一路辛苦,中道里叔父又身遭不测……

        “那时节,一大家子千里搬迁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连个主心骨都没有……我们两个姐姐无能为力,只会一味痛哭流涕,只有你这个弟弟迎进送出,把叔叔好好安葬,还领了一家人筑庐隆中,好歹有个安身之处……你还不到十七岁……

        “二姐笨,没有本事照顾好你们,只能缝衣做饭,你大哥远在江东,多年音讯全无,后来寻得了消息,一年半载才来个书信,二姐常觉得这家里好像没这个人……均儿年纪太小,性子柔顺不能担事,最让二姐操心……只有你,一门心思只为家里做事,从没埋怨。其实想想,那时你也是个孩子啊,怎么能负担那么多呢……如今,你好不容易成家娶亲,得了几日安生过活,可又……”

        她说不下去了,眼泪“啪嗒”掉在手背上,她抽噎着捂住了脸。

        一阵忧伤陡然涌上诸葛亮的心头,他扭过去,伸手抚住姐姐的肩,轻轻地环住了她。

        夜晚,萧萧疏疏的风一直没有停止,诸葛亮从二姐的房里出来,迎面一股透骨冷风掀起满院碎叶扑过来,逼得他退后了两步。

        他等那风稍稍变小,才顺着房檐下的便道避风而行,手里因提着两篮沉重的橘子,不免减缓了速度。庭院四边厢房皆有融融灯光轻泻,低低的人声从锁窗后透出,那是留宿庞府的访客。庞德公好客,时常邀请青年学子过府做客,纵论天下,有时谈得晚了,若是居家路远,便让他们在家中暂住。庞府还特辟出一溜四进院落,专给这些宿夜学子做暂歇之屋。

        前方隆起了一团黑影,犹如平地里跳出了一只乌龟,原来是一座草棚,棚架上爬着干了的藤蔓,垂下的枝条像老人干枯的手指。

        棚下有三个绰约人影,其中两个面对面坐在石礅上,中间横了一方石案。案上摆着一盏烛台,灯光照见一方棋盘,第三人倚在棚边,聚精会神地看二人对弈。

        “三位好雅兴,大半夜在这里下棋,也不怕深秋风冷,冻了骨髓么!”诸葛亮爽然笑道。

        靠着的那人跳了一步:“不知谁大半夜窜出来,我还以为是鬼呢!”

        “鬼能吓着徐元直?只有徐元直吓着鬼!”诸葛亮眯着眼睛笑开了脸。

        徐庶骂着打了他一拳,诸葛亮把提篮往地上一放:“吃吧,正当时令的橘子!”

        “是橘子!”徐庶惊喜地说,“乖乖,又从你二姐那骗来的好东西,我可不会跟你客气!”他顺手拿出一个大橘子,利落地把皮剥得干干净净,几口就吞了一半。

        诸葛亮捡出两个橘子放在石案上:“二位棋圣兄弟,可否暂罢一手,赏诸葛亮一个面子,吃些橘子如何?”

        下棋的却是马良和马谡兄弟,马良笑放了棋子,剥了两个橘子,一个递给弟弟,一个送入口中:“谢孔明兄赠橘,果是好橘!”

        徐庶又摸了一个,一面大口咀嚼一面说:“我说你去了那么久不回来,原来是去骗宝贝了,你这二姐就是好姐姐,对你这混账弟弟甚是关心,我若是有你这没心肝的兄弟,一见面便要打将出去,还送什么好东西!”

        诸葛亮瞪了他一眼:“别噎着了,饕餮!”

        蓦地,黑地里有个影子若隐若现,像是从夜雾里散逸出的一缕气,徐庶拍手道:“可了不得了,鬼来了!”

        “什么鬼?”马谡毕竟年幼,听见徐庶诈唬,又见那黑影飘忽无定,害怕地缩住了脑袋。

        “是我!”黑影发出了声音,渐渐走进,案上烛光照见他的脸。

        “是公威!”诸葛亮呼道,他用力拐了一下徐庶,“什么鬼不鬼的,只你爱乱诈,吓着了小小马!”

        孟建在棚外轻轻一停,倚着棚露出和气的微笑。

        诸葛亮笑道:“夜深露重,公威是想参星,还是欲对弈?”

        孟建回以一笑:“非参星,更非对弈,乃为私事!”

        “什么事?”

        孟建走近一步:“白日里在席间稠人广坐,不得和孔明元直私谈,只得趁着夜深无人,暗觅小道偷来一见。”他微微伤感地一叹,“不过三两日,我要回北方去了,此来是与二位辞行!”

        诸葛亮和徐庶都一呆,孟建和他们都是因战乱避难荆州,同于精舍潜心问学,一向私交甚好,没料到孟建今日忽然提出要离开荆州,真让他二人格外诧异了。

        “公威为何忽有归北之意?”诸葛亮问。

        孟建道:“离乡情怯,经年未回,建心有戚戚,想如今北方战乱稍平,便生了埋根桑梓之念!”

        诸葛亮长吁:“公威,男儿志在四方,遨游何必归故里,何况北方乃曹操所控,复返乡里,岂非以身投火炉?”

        孟建沉默了片刻,道:“我知你赤心系汉室,你有经纶大才,自可力匡国是,而我斗筲之才,不求闻达,只愿埋骨祖茔,也是毕生所愿!”

        诸葛亮摇头:“从来薰莸不同器,正邪同冰炭,方今汉家倾危,正朔晦,服色暗,器制残,国家旦夕祸福之间,士大夫奈何不亢扞国难,反而以身歆享国贼。”他怅然一叹,“罢了,你一心北去,也是人各有志,来日,我与元直斟酒折柳为君送行!”

        孟建深深一拜:“此一别后,关山重重,不知何时能见,愿二兄保重!”

        诸葛亮和徐庶回过一拜,彼此都有些凄然,想着朋友一场,从此山水渺茫,只怕今生难见,心里都流转着不舍。

        孟建道:“夜深,我先辞一步,待归乡之日,必再与二位痛饮!”他折身匆匆离开,很快融入了黑沉沉的夜雾中。

        诸葛亮默然不语,慢慢地踱出草棚,夜风在身后如往事滚滚而来。天空无星月,惨淡的光不知从什么地方洒了遍地银粉,点点如人的樽前别泪。

        “孔明!”徐庶轻轻喊他。

        诸葛亮没有回答,他静静地仰起脸,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元直,天下人聚散无依,如天上星云,时时变幻,有的向北,有的向南,各依各所。”

        “其实,”徐庶顿了一下,“我现在想明白了一件事。”

        “是什么?”诸葛亮声音很轻。

        徐庶走到他面前:“我之前是不明白的,直到你和庞士元论辩时势,还有适才你对公威说的一番话,我才慢慢明白了,”他凝着诸葛亮,“你为什么择攻擂之人!”

        诸葛亮缓缓垂下眼睛,遇见了徐庶清亮的目光,他沉静地说:“元直以为是什么缘故?”

        徐庶一字一顿说得很是清晰:“你要择主于幽微,造时势,行人谋,匡扶汉室!”

        诸葛亮立在原地,没说是,也没说不是,清湛的眼睛里瞬时蓄着百种感觉,有感叹,有首肯,有振奋,更有辨不清的复杂。

        徐庶的眼睛里濯濯有光:“那攻擂之人,一则为汉室宗亲,血脉正统;二则畅行仁义,名布于天下,能得民心归依;三则数年间虽历经挫跌,仍百折不挠,胸中自有大气度!得此三者,若有贤才辅弼,必可成雄主!”

        “元直,”诸葛亮一声激动的呼唤,又迅速地压住那泛滥如洪水的兴奋,沉稳地吐出两个字,“知我!”

        徐庶豁然一笑:“孔明若选定雄主,庶愿随从,你我不离不弃,一生相盟!”

        诸葛亮又是感动又是欣慰:“元直赤心肝胆,诸葛亮一生能得此友,何所幸哉,何其幸哉!”

        徐庶笑着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能交孔明为挚友,也是徐庶一生荣幸!”他霎时意气风发,用力一挥手,“孔明若有意,莫如即刻出了隆中,你我共干一番事业如何?”

        诸葛亮摇摇头:“不到时候!”

        “为何?”徐庶疑惑了,“你还要等等?”

        “非也,”诸葛亮慢悠悠地吟哦,“匪我愆期,恨无良媒!”

        “良媒?”徐庶错愕,“什么良媒,你又不是找婆家,还找良媒呢!”

        诸葛亮不说话了,望着徐庶狡黠地一笑,背着手在院里橐橐散步,将一地碎叶踩出清脆的咔嚓声,一阵风扫过他舒展的眉目,他在风里笑出了声。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