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1966至1976的大事件李英儒:八年秦城,两部长篇

李英儒:八年秦城,两部长篇

        在北京西北郊大约70公里左右,有一座杏花山。从山腰至山脚筑有高高围墙,高墙内有几座楼,从远处望去一排排小洞,比一般楼窗小得多,仿佛是进气孔。这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出了名的秦城监狱。不少党的高级干部和无辜者被囚禁此处,饱受折磨。

        后来幸存的原北京市公安局长后任中央调查部副部长的冯基平说:“我要是知道我建的这座监狱是关押我自己的话,我一定会把它建得更好一些。”他的话,不禁令人想起法国的路易皇帝修建巴士底狱,当他被关进巴士底狱,他曾经说过的话:“它修建的太完美了。”生活就是这么嘲弄人,同时逼人深省。

        在“文革”前,秦城由公安机构管理,监狱管理者还比较注意政策,对犯人讲一些人道主义。1967年11月间,军队对秦城实行军管,原管理人员全部进了“学习班”,秦城便完全掌握在部队一些人手中。因为当时极左影响,新的管理人员不断无理折磨、污辱犯人。伙食也十分粗劣,多方克扣。对这一切,已有多名后来幸存者的回忆录介绍。但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在“四人帮”掌权时的监狱中,仍然有共产党人顽强的抗争。特别是军队作家李英儒,在这里创造了当代文学史的一个奇迹,在监狱中写出了两部长篇小说,《女游击队长》、《上一代人》,合计百万字。

        李英儒监号7007号,即1970年关入的第7号犯人。他利用马克思《资本论》书页的白边,用牙膏制成笔,蘸着紫药水进行写作。令人惊异的是,李锐(原水电部副部长)也在秦城监狱,同样用紫药水进行写作,后来狱中诗作结集出版名《龙胆紫集》。本章对他们在“文革”时期秦城狱中的秘密写作活动加以详细介绍

        

1.三年隔离,“检查”等身



        1969年的日历翻到了最后一页。这是一个寒冷而沉寂的日子,李英儒开始在关押中度过他的第三个元旦之夜。

        就在这一天的下午,专案组命令李英儒赶写材料。写检查李英儒干了三年了,早已驾轻就熟,在掌灯的时候,他就交了卷。看管李英儒的人员,今天态度有明显好转,晚饭之后,主动吩咐他休息。电灯被熄灭了,李英儒躺下不禁心潮滚滚,无法入睡。

        “文革”开始18个月之后,李英儒即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江青下令隔离审查,随后被关押,失去了与外界的任何联系。在他身边围上了很多“专案组”,有军队专案组,有奉江青之命的中央二办专案组,有地方文艺团体联合组成的专案组。大会“煮”,中会批,小会斗,不分日夜,轮番审讯。

        首先打头阵的是部队的专案组,起初他们对李英儒还算文明,把他押进一间会议室里,主持人坐在圈椅上,跷起二郎腿,斯文地拿出一本书:“这是你写的吧!”李英儒从封面上看清是自己写的《野火春风斗古城》,点头称是。“那好,你从头交代吧。这本书的主人公就是你自己。抗战期间,你动摇妥协,进入保定城,后来你——就是主人公被捕入狱……咱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来,先说说你是怎样进入保定城的吧!”

        李英儒向他们解释:小说主人公不是他,小说虽然有自己生活的体验,但是经过艺术加工和改造。对方不容他否认,文明面具立即撕下,由“文”改“武”,众人推搡叫骂,冲他狂呼了整整两个小时。其间,李英儒听出有人居然骂他“汉奸”。批完不许回去吃饭,说是先在原则上承认下来才能回去。李英儒眼黑头晕嗓子眼里一团火,滴水难吞,有饭也咽不下去。人稍稍清醒,便要求找一位骨干分子,请他启发启发。

        此人到后,李英儒向他说明,自己确系受党委派,才去保定内线工作,委派人就是后来的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同志。那人听完激怒了:“我们认为你不是组织派遣的,你是先和敌人通了气,由敌方接你进入保定城;后来你想和抗日方面联系,敌人得知把你逮捕了,你又叛了党。”李英儒苦苦说明:“我从未被俘被捕过。”那人摇着头说:“白纸黑字,有你写的书为证,铁证如山。”并告诉李英儒说:“你不要再抵赖了,你的同案金环银环也正在被审查哩!”

        这真使李英儒哭笑不得,如果说利用写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那么把小说人物被捕的情节扣到作者的头上,也是一个不小的发明。

        在“被俘”这一个问题上,李英儒长久过不了关,后来专案组负责人,私下对他讲:“你别绕开走,必须先承认下来,然后等待组织裁定。”并让他向XX学习。XX是李英儒同一部队创作组的另一位同志,也是因写了一本小说挨批,怎么检查也过不了关,一直说他的检查上纲不够。后来这位同志在大会上公开承认:他的这本书写在台湾国民党号召反攻大陆之时,他写这本小说的目的,就是为了配合台湾国民党反攻大陆……李英儒吸取经验,在另一次会上,把自己也大大骂了一顿,但仍坚持个人历史上没有被俘被捕的事实。当李英儒在一次小会上,为写这本小说伤心而号啕大哭的时候,有的专案组员在下面小声说:“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才开始触动了他的一点灵魂。”

        在以后三年中,对李英儒多次抄家。大大小小的斗争会,累计起来有上千次,一天开几遍,任谁高兴或不高兴,都可以拿他出气或开心。写检查是家常便饭,随便一个鸡毛蒜皮的事,都要写检查。检查材料页数之多,实在惊人。古人讲创作等身,李英儒在“文化大革命”中,所写的检查材料摞起来,差不多也等身了。斗争他的人卖弄说:“坦率地告诉你,我们每天都把你的情况向她汇报。她是谁你清楚,她的权力有多大,你也清楚。”隔了些时候这几个人又把他叫去,很严肃地传达了她的话:“老实交代,给你个出路;否则,绝不客气!”这里的“她”,就是执掌生杀大权的江青。

        

2.夜入秦城



        1969年的最后一天,夜深了,忽听得开电门的响声。室内一亮,进来几个穿警服的警察。李英儒一惊,警察问了姓名,即命他快穿上衣服,跟他们走。

        “到哪里去?”

        “不许问!”

        李英儒要收拾书籍衣物,被命令不许,后又说可带一床压风棉被。李英儒把心一横:不带!什么都不带!凡是人能生存的地方,我都能够活下去!跟他们走!

        左右两个警察上前夹住李英儒,被架出门上了警车。坐在前面的警察回头盯住他说:“汽车要穿行北京市。不许你说话,更不准喊叫!”说完车内灭了灯,向市区西北方驶去。

        经过长时间的奔驰,不知过了多久,穿过一片古树林,警车停在依山而建的一座建筑的围墙外。在车内等了一段时间,李英儒被拉进一间室内,经过登记,又重新搜查身上所带的东西。衣兜里的纸烟和几个苹果被扣留,钢笔手表等被全部没收。然后被人领着走进一条长长的深巷,越走越深,真感到是从阳世间朝阴间深处走似的,行行复行行,最后在夜色中眼前出现一幢两层楼房,几排狭小的窗棂,黑森森的像一座蹲伏的怪兽。

        这里就是秦城高级监狱,时间正是子夜时分。

        李英儒被带进楼内,先穿过一道大铁门,又跨长廊,来到了一间囚室,李英儒瞥见门口挂着的牌号:7007。只听咯噔一声巨响,铁栏门狰然洞开。没容他抬脚迈步,身后有人用力一推,他便踉跄扑进去了,紧跟着铁栏门锁闭。

        这是一间单人用房,面积10平米。四壁陡起,室内一切器物都用铁包裹着。门是铁门,窗是铁窗,窗上玻璃是不透明的,不能见天色,更有铁条加护在外。连室内的监灯都被铁丝圈系着。墙角有个磁马桶,靠窗下是一张离地一尺的木板床。“这是一口活棺材”,李英儒惊愕的想,“我在这里与死人有什么不同?”屈辱、悲哀、愤怒一起涌上心头。

        铁门上端的小门忽然打开了。从两巴掌大的小方孔,有声音透进来:“从现在起,你已变成犯人,要长期坐牢了。”

        “不许说话,更不许喊叫。”

        “白天可以坐在床头,但不许躺下。”

        “夜间睡觉,要脸朝外;我每次拉亮灯,你必须表示回答……”

        “现在距天亮还有三小时,你可以睡一会儿啦。”

        李英儒的头嗡地胀大了,“犯人”、“长期坐牢”几句话在他身体里爆炸,把他撕裂开来。

        “我犯了什么罪?为什么把我关在这口水泥棺材里?”“江青你为什么要这么折磨我?”一股血流猛窜上来,李英儒感到自己不能在世上活了,他想:“死吧!可杀不可辱!自己到了这个地步还活个什么劲儿?死吧!死之后,让家断绝了对我的牵挂,也是件好事哩。”

        牢卒的眼睛又一次在方孔中出现,催促他马上卧下。李英儒坐到低矮的铺床上,发现是张光板,只有条棉被——说准确点是一条短尺寸的被套,装了四个大棉球。一个吃奶婴儿也无法用的枕头,只有供中医诊脉用的手腕垫大小。可是,在准备去死的人眼里,这些也不算什么了。在严寒的冬夜,死寂的黑暗里,李英儒把两腿伸进棉大衣衣袖里(幸亏他还穿了一件棉大衣),不脱衣服,用大衣裹住下身,上面盖了那件“棉球”压风。

        就这样,李英儒一连两夜没合眼,思考:生还是死?死该怎么死?

        这里只有四面墙壁,连上吊绳也找不到,刮胡刀片、腰带都被没收。触电,电门装在牢房门外,被看守掌握。思考良久,唯一可行的是用头去撞瓷马桶,室内倘有往前冲的室间,可是马桶太低,极难用准力气,如不能一撞而亡,徒使大脑失灵,生不生死不死更受罪。他前思后想,发现死对他也不是件容易事。

        在极端的思想痛苦中,他也想到了抗争,他问自己:难道我就这么结果了自己?冀中五一大“扫荡”,你不是领着同志,带着几千群众突围了吗?天津廓房洼地,敌人几挺轻重机枪向你扫射,不也连滚200米脱生了吗?为了送情报,逼得走投无路,你不也一咬牙冲进炮楼叫伪军开门,让他们为你放了吊桥吗?当时有一丝犹豫怕死,也闯不出来。现在是非常情况,首先需要镇定,稳定情绪,冷静判断。

        李英儒努力冷静下来,集中思考:难道我就斗不过那个江青?就为了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送到“中央文革小组”文艺组那一包封着的江青30年代资料、照片,尽管李英儒向她发誓并未拆看,可是江青还是不肯将李英儒(当时任文艺组副组长)及金敬迈(组长)和组内她认为有关的人(王道明、矫玉山、张根城、陆公达等)放过,一并关押,从此多人下落不明。说自己写反动小说搞反党组织,联合国民党反攻大陆是幌子,大部分原因是那包照片。

        李英儒不禁想到,“如果我自杀,正中了江青的心思。她巴不得我们都死绝!”李英儒明白,没有江青发话,他是出不去的。可是江青哪天才能天良发现呢?答案也是明显的,除非自己死在江青的后面。要坐穿牢底,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韧性的战斗!

        经两天两夜,分分秒秒的激烈思想斗争,一个结又一个结,被他打开了。他太疲倦了,在狰狞的铁栏中,寒冷的铁窗下,人蜷曲在“棉球”里睡着了。

        

3.绕地球跑一圈



        在无法预计的长时间中坐牢,这种度日如年的日月,光有决心和愿望是远远不够的,须要拿出惊人的毅力和韧性精神,否则想长期坚持是不可能的。

        首先要过的是生活关。户外北风呼啸,仅有一件棉大衣和“棉球”极难熬过冬夜。黑屋终日缺少光明。更可怕的是,三顿吃不饱饭。早晨窝窝头,中午晚上还是窝窝头。不知从哪里弄来的陈玉米面,粗糙不说,还带砂子。白菜菠菜连根吃,黄烂菜叶还在其中,往往菜中夹杂着蚊蝇蛆虫。看了之后实在难以下咽。狱方是把粗劣伙食当做一种惩罚。每月8元的伙食,一要养活炊事员,二则车马损耗费要从中扣除,三是办伙食的人从这样可怜的低标准里还搞出一笔节余。

        没过多久,李英儒的身体就变得异常消瘦,心脏病加上咯血,吐得水泥地上满是血痰,眼看是活不下去了。为了争取生存,与江青比谁能活过谁,他开始锻炼身体。先是在囚室里冲拳。开始只冲20次左右便气喘,后来日渐增到百拳、五百拳、千拳、三千拳,冲完拳浑身是汗。为了全身运动,又改成跑步。囚室回旋小,每跑一圈不到5米。李英儒估算步子,每750步算一华里。由每天跑8至15华里,增至后来每天跑30华里,达不到指标不休止。冬天跑得浑身汗,脱下棉裤穿单裤跑。夏天,穿裤衩打赤脚在水泥地上跑。跑啊跑啊,一连跑了三个春夏秋冬。

        李英儒跑步还有个意念,把囚室当成活坟墓,人离心向外跑,每跑一天,距离远一段。还用顺口溜把自己和江青做对比,脚下跑着,口中念念有词:

        早吞参汤晚油腻,消化不良得便秘;

        上下卧车要人搀,走不十步就喘气。(指江青)

        单衣薄被度风寒,玉米窝头赛蜜甜;

        一跑万米小事端,决心冲过火焰山。(指自己)

        跑步增强体质,李英儒的身体状态有了转变,一不失眠,二不头晕,咯血也停止了。饭量也大增,每天至少吃一斤粮。他心想,我是1911年生人,江青是1915年生人,我59岁,她55岁,仅比我小4岁,我不信活不过她。为了改变自己一直比较低闷、压抑的情绪,他便开始写诗自我教育,坐牢不长时间,就写了上百首诗,例如:

        身存囚室八平米,眼睛遥望九重天。

        心事浩茫连宇宙,思想悠悠五千年。

        当时,还创作了《周仓斩女妖》等三个小戏,专供自己用河北梆子调来演唱。例如:“南园林春草青青,我的心头没春色;北山坡野花开,我的心花它不开。”仍然不免有些悲词、悲腔。

        经多次向狱方提出,狱方允许他读马恩著作。他便每天啃读十万字。只是长期单牢生活,精神上异常孤独,渐渐一股写作欲望又浮了上来。在被批斗时,他曾痛悔自己写了那本“斗古城”,恨不能出了“隔离室”就老老实实回乡务农,了此残生。可是积习不改,过去的战斗生活和人物原型在头脑中不时浮现,有四五部长篇小说的构思一夜一夜浮动。在长期单人关押中,头脑空白,精神上容易胡思乱想,很容易最后发疯,或精神分裂。在夜里,李英儒听到走廊另一头囚室中,一个青年犯人歇斯底里的狂叫声。为了使自己在长期单独关禁中大脑正常,就必须进行头脑的运动锻炼。而做到这一点,莫过于从事写作。在读马列著作、毛选中,他的写作热情更炽热了。但是,怎么才能在狱中写作呢?

        就在这时,狱方通知,可以考虑让家人来看望他。李英儒心中十分兴奋,自从他被从红山口隔离处迁移后,就失去了与亲人的联系。要说自己想见家人,还不如说让亲人看到自己还活着。苦苦等待了半个月,李英儒终于与家人会面了。

        

4.狱中会见



        狱中的会面是在狱方多人监视下进行的。妻子张淑文一见李英儒被折磨得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心痛的泪如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四个孩子也都泪水汪汪。双方都开始抢着说话,李英儒讲一点狱中情况,家人介绍一点外边情况。

        张淑文告诉李英儒这次会面,是几经周折,10次上书中央领导才得到的。每次上书由母亲和小女儿小龙起草,把下乡插队的哥哥、姐姐找来,把在大窑上烧砖的小哥家平找来。一家人环坐灯下,逐字逐句修改。力求上书能给任何领导看后产生这样的印象:这一家人,虽遭冤狱,全家投身革命,绝无怨言。一家人要说的话才开了个头,便被宣告终结。不知不觉一个小时的时间已过去了。

        儿女们走上前一个一个抱住父亲失声哭泣。李英儒强作笑颜,安慰鼓励他们。当他背转身走回狱房,大串泪珠簌簌滴落。妻子大步赶过来,高声说:“你革命几十年,对得起人民,咱们问心无愧!对党无愧!挺下去,总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你有出来的一天,不让你在城里,咱们回农村种地去。你老了,不能动弹了,让儿女们种地,我做饭,养活你一辈子!”

        李英儒一阵热流涌上全身,抹了一把泪,抓住妻子的手,附在她耳边低声说:“相信我,我能挺住,如能再见面,设法搞支圆珠笔芯来。”

        回到单人牢房,李英儒久久不能平静。他的创作欲望也更加不可抑制。好几部长篇小说的故事、人物在心中涌动。他决心先构思《女游击队长》。在一周时间内,他的脑子被不断的构想所推动,一波又一波,一流又一流,最后汇聚成一条汹涌澎湃的大江。他被这壮阔画幅所激动,被他所塑造的人物所激动。

        要进行写作,首先需要稿纸。恰好,这次家人送进来一套《资本论》。也许,儿女们考虑到父亲在狱中极度的寂寞,所以选择了这本书。可巧的是,这本旧版书具有超于其他书籍的天头、地角,而且页数可观,十分厚重。李英儒估计了一下,《资本论》上下两卷的每页空白加以珍惜使用,可够他用上一两年了。没有笔,家里送来一支牙膏,他将铅制的牙膏皮底角,折下后变制成蘸水笔。剩下的只欠墨水,李英儒把狱中曾发给犯人的红绿纸袋牙粉,将其红纸撕下,把报纸上的红字也撕下来,集中在一块,泡在饭盆里,用手指捏烂使颜色渗出。这样共获取了几十CC自制粉红墨水,李英儒一经试用,糟糕,笔不好使,颜色也过于浅了。经过一段懊恼和苦苦思索,忽然心生一计,装作跑步跌倒,他在白瓷马桶残缺处偷偷将手背划破,呼门卫唤来医生,借此要来了半小瓶紫药水。这样,“文房四宝”俱全了,李英儒开始偷偷写作。

        写作时,一心必须二用,一边写书一边留神门卫的脚步声。听到脚步临近,便装作凝眸,读书。待卫兵走过后,再挥“毫”书写。此时,李英儒发现软牙膏皮做成的笔,是他一生中用过的最难用的笔。笔尖蘸上紫药水,一笔一画,画上个把钟头,还写不到100字。一个月过去了,他大略数了一下自己的工作,结果才写出了几千字。这不禁使他大为懊恼。

        

5.《女游击队长》和《一代青春》的写作



        1973年的春节来临了。家人被通知获准第二次去秦城监狱探视。李英儒的家属在兴奋中聚集在一起,又一次召开了家庭讨论会。

        大家商议给父亲带些什么(带东西是有限定范围的),到了狱中哪些话该讲,哪些不能告诉父亲,以免父亲伤心。对于李英儒在狱中写文章一事,做妻子的认为,如能死里逃生已是万幸,还写啥小说?此次坐牢归根结底还不是从写小说惹出的祸?孩子们也认为不应该再往狱中送纸笔,如被查出将会中断探监,罪上加罪。可是张淑文长年做丈夫的创作助手,“文革”前的两部长篇都是经过她的手抄出来的,她同孩子们都非常清楚,在单身牢房中关押的李英儒,如果不能写作也许反而会要了他的命。百般矛盾,无法解决。

        第二次的狱中会面。家人尽管已秘密携带了纸、笔,却并未告诉李英儒,想看情况而定。李英儒表示任何糖果都可以不要,只要圆珠笔。看到父亲因得不到纸笔那种极端愁苦的表情,儿子乘看守疏忽之际,装作替父亲掸土,把圆珠笔和几支笔芯偷偷掖进他的棉鞋里。张淑文把包有白报纸的包裹皮借机捆在李英儒腰间。当李英儒被押回牢房,张淑文看到看守在李英儒上上下下搜了一遍,就放他回监去了。张淑文感到心怦怦地跳个不止。

        李英儒返回自己的囚室,激动地打开包裹皮。他获得了宝贵的白报纸,还有两张巴拿大的纸片,上面写满了蝇头小字是儿女们写给他的信。读着信,他淌下了泪水。

        李英儒获得纸笔之后,浑身精神倍增,创作思路也格外活跃。他每天写作时间不少于8小时。每天夜里他想好第二天的“作业”,起床前在被窝里将章节、词句安排妥当。起床后,捧着《资本论》装出阅读的样子,把印在脑海里的文章誊到《资本论》的字里行间里。就是几寸宽的纸边他也视如珍宝,加上惜“笔”如金,字体比新五号还小。

        李英儒完全沉浸在《女游击队长》的创作中。他每每噙着眼泪,描述我抗日战争的艰苦斗争,并含着刻骨仇恨,描写书中杜次郎等敌人。一旦写起来,如饥似渴,每个月至少写10万字。40万言的初稿,只花了三个月的时间。

        有一个夜晚,李英儒正写得头晕眼黑,抬起头来,从夏日打开的一平方尺的小窗口里,看到蓝天夜空中挂着月牙。片刻又望见乌云漫过来把月牙遮障。翻开报纸,发现这天是端阳节。当即口占一首小诗:

        碧空乌云吞月光,骤忆今夜是端阳;

        人生有路须前进,大夫何须跃楚江。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李英儒的昂扬斗志。

        放风时李英儒拔来的野花草被没收,在茶缸里养出的蒜苗也被拿走。李英儒便用在脑子里下“盲棋”和作“赶围群”游戏,在写作疲劳时作换脑子的娱乐。

        长篇《女游击队长》在1973年冬天进了最紧张的阶段。

        长篇小说《女游击队长》初稿在1973年的年底完成了,历时五个月。李英儒在《资本论》空白的原稿上进行了一遍修改,便誊出清稿。当家人再次来探监,他把稿本放在裤裆里,和家人见面时,他急使眼色。全家都会意,张淑文和女儿分头和两个监视人员交涉,说李英儒面黄肌瘦,应该改善他的生活条件。在儿子进军、家平高大的身材遮挡下,李英儒掏出手抄本,大儿子飞快接过后装入自己衣兜,低声说:“现在它属于我了。谁敢搜身,我跟他拼命!”

        进军怀里揣着父亲的手稿,坐进派来接他们探监的小车离开秦城的时候,全家久久沉默不语,不时用目光交流着激动的心情。那一叠布满了密密麻麻小字的白报纸,仿佛有千钧重,在进军的怀中沉甸甸的,要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要喷射出烈火和岩浆。

        回到家后,全家人围在灯下,悄声讨论,最后决定,根据当时各人的条件情况,由母亲和李小龙两人来整理这部小说的文稿。由于张淑文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所以实际上全部工作落在了李小龙身上。

        父亲的长达3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稿,为了节省纸张,字迹清细,小若蚊虫。

        当年,《野火春风斗古城》轰动全国时,他(她)们还仅是孩子,现在,经过“文革”运动中间的杂乱阅读和自我教育,他们已形成了自己的判断标准,他们得出了自己的判断:爸爸在长达七年的单身关押和日夜批斗、写检查的环境中,思想已变得禁锢保守,所写下的这部“秘密”小说,竟是如此的“革命”。这令他们惊异,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

        在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女游击队长》后,李英儒迅速投入了第二部长篇的写作。

        这是一部以解放战争和晋察冀土地改革为背景的小说。一改以往浪漫主义为主的创作手法,以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为主要方法,并吸收了中国“传奇”小说的手法。全书用了四个月,又写出30多万字的初稿。初稿写在《资本论》下卷的夹缝和边白上。初稿完成后,又作了修改誊清。1974年11月29日,元旦来临的时候,李英儒完成了《一代青春》的写作。

        李英儒在1975年转入了第三部长篇的写作,如果不发生意外,在他1975年出狱时,一定会从容写出第三部长篇来。可是,在他刚写完提纲的第一个晚上,门外来了新换防的狱卒。以前的狱卒都认为李英儒在看书、写读哲学的笔记,多次过问,基本上已半合法。可是新来者很认真,向监方领导作了汇报。

        第二天早饭后,提前对李英儒进行放风。当他返监,发现被褥、灶具凌乱,书报扔了一地,他的稿件连同纸笔全部被没收了。很快,狱方的人进来,向李英儒宣布:从今天起,对他进行连续“查狱”。就这样,一连查了好多次,李英儒身边片纸不留,写作被迫停止了。

        但是,他作为写作初稿的《资本论》幸运地保留了下来。

        李英儒在秦城监狱中写作所用的马克思《资本论》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宝贵文物。在这上面不仅留下了小说底稿,也记录下他在狱中的生活片断。

        在书的边缘,他抄下了马恩语录其中夹杂自我感想:

        勇敢前进。恩格斯。任何情况下,保持冷静,学会在弹雨袭击下持枪待命。直到冲锋的时候到来(党一声令下毫不犹豫地冲上去)。

        希望你能站在自己三十年的历史上,沉着冷静地看待这些痛苦,就像波拿巴入侵时,金字塔站在自己4000年的高度,沉着冷静地看法军和波拿巴人那样。

        我们是近卫军最后那个老人,这有什么关系?我们一定要坚守岗位。子弹呼啸着,朋友倒下去,这是常见的。如果你我能被子弹打中,那没啥,请击中要害,别让我们长时间受折磨。

        在这些笔记中寄托了李英儒的思想和期望:

        你们把我看成老鼠,但是总有一天,我会变成狮子的。

        听到敲门声,声,是恩格斯。两英镑,得救了!

        李英儒所梦想的“两英镑”终于奇迹般地送到了。这是命运的敲门声。

        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期间,政治形势有所缓和。李英儒已停止了写作,每天在报缝中寻找政治动态,他知道狱中有不少政治犯已经出狱,所以有时也不禁幻想有朝一日,自己能重见天日。

        7月的一天,当狱卒将军衣和红领章送到他的面前,他仍然无法相信这不是在梦中,泪水顿时顺着脸颊流淌下来。但是,他不被获准回家,甚至连回家看一眼都不被允许,被人径直送到河南许昌附近的一个部队农场的分场。此时,他才从一同释放的金敬迈口中获知,两人原来关押在同一监狱。因为江青照片一事,一名干事被逼自杀,另一干事在秦城监狱中发了疯。

        张淑文闻讯,立即和儿女们前往许昌,与分手八年的丈夫相聚。

        

6.《女游击队长》、《一代青春》作品评析



        《女游击队长》描写八路军一支游击队,在女游击队长凌雪晴领导下,逐步发展壮大,最后上升为八路军主力,并将敌占区开辟为我根据地的斗争过程。全书共58万字。

        在“文革”狂澜席卷一切,毛泽东思想被称为帝国主义走向崩溃时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要实现全世界一片红的氛围之中,李英儒作为一个被关押长达六七年之久的“政治犯”,不可能超越他所处的环境。在创作过程中,他曾设想,自己的小说能够对被压迫人民的斗争有所帮助和指导。所以,作者在构思上,对毛泽东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军民关系的重要性都有较全面的涉及,具有史诗的规模。

        小说主人公凌雪晴是贯串始终的人物,费笔墨最多。这是一个集女性美德为一身的人物。作者注重描写她出身贫苦农民家庭的质朴、坚强的一面,又突出她多谋善断、严己宽人的一面。

        小说情节曲折,战斗场面不但多,而且大。在手法上也借用了中国传奇小说的手法,惊险、奇异,吸引读者。如果园大战一场,游击队凭借6挺机枪、30支短枪、150支步枪,与上千日伪军反复冲击,拼刺刀,双方作战一日一夜。整个战斗从运筹、展开到结尾,共用篇幅计35000多字。战斗空前激烈、残酷,对敌作战异常顽强英勇。最后,我游击队拂晓胜利突围。场景展开从容不迫,战斗细节生动,战斗间隙的描写也生动真实,张弛有致,铺展得体。

        这部小说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女主人公的塑造,受了“三突出”方法的影响,人物高、大、全,使凌雪晴这一人物没有达到《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金环那样生动、感人的程度。整部书政治色彩较重,情节失之粗糙。中国传奇小说创作方法,在某些长篇情节的环节部分,运用失当,使内容失于单薄、简单化。另外,经过了10年“文革”的读者,对战争文学的要求提高了,他们要求新东西。而这是在当时包括以后相当时期,一直是文学界未能突破的一个领域,这些也许是《女游击队长》未能在“文革”后引起较大社会反响的主要原因。

        《一代青春》(发表时改名《上一代人》)全书共计39万字。内容讲述1947年冀晋交界地区一个乡村中土地改革的故事。主要人物为复员军人、村支部副书记冷铁冰,第二角色为冷铁冰的战友和情人安素寒,第三个主要人物是村支书兼农会主席白老木。

        冷铁冰因在作战中负伤退役,回到家乡又不顾个人安危,勇猛投入土改和反击还乡团的斗争。素寒是个寡妇,丈夫在对敌作战中牺牲。她正派沉稳,对敌人不屈服。但这两个人在恋爱上,仍然不能挣脱几千年封建思想,本来两人早应结成眷属,都因为舆论压力不肯张口,最终演成爱情悲剧。

        白老木具有中国农民狭隘、自私观念,只因为他为人老实,服从领导,而被胡助理员等人重用和赏识。书中描写了常副书记、胡助理员两个人物,他们听不得不同意见,动辄打击报复。仅因为冷铁冰有不同意见,就被说成反党,是小集团,认为“复员回来,调皮捣蛋,不守纪律,顶撞领导”,停了组织生活,进行审查。在小说结尾,那个把阳岭党支部视为土改拦路石,将支部书记、村长、农会主席、治安委员一律搬开,调戏地主媳妇小剪刀的胡助理,被提升为副区长。当冷铁冰组织生活被恢复的介绍信到来,又被下令迁出阳岭,迁到后山水涧去那里的小水磨参加劳动。这完全是常书记(已升为书记)的打击报复。而冷铁冰作战负伤,与素寒握了握手就牺牲了。在县城被解放,解放战争进入全面胜利的时候,冷铁冰和素寒的婚姻悲剧,冷铁冰政治生活的悲剧,揭示了革命胜利后,政治生活的潜流。一方面讴歌人民战争和人民情绪的无比高涨,另一方面揭示党组织内部的隐暗面,种种的不尽人意。整部小说浸透了一种忧郁和沉重忧思。

        整部小说,冷铁冰塑造最为成功,他斗争性强,在李英儒笔下活灵活现,是个有血有肉的农民战士形象。虽然对常副书记、胡助理着墨不多,不过这两个人也塑造得较为生动。这可能与作者曾亲身参加土改,注意从生活原型出发塑造人物有关。《一代青春》是作者运用批判现实主义手法写作的第一部小说。

        不足之处,是作者未将自己的视点完全移到揭示封建传统的层面上来,过多笔墨滞留在对正面人物(如冷铁冰)英勇斗争、忍辱负重的歌颂上,对还乡团的斗争也费去了过多笔墨,这就使冷铁冰这一形象的内涵停留在光辉榜样的层次上。整部小说结构头绪过多,用力重点不够突出。根本原因,是作者思想解放还不够大胆。不过这种思想的反思和情感上的沉重,毕竟经过了近三十多年的积淀,所以今天读此小说,仍令人心情沉痛,发人深省。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