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纳乐自知理穷,但仍狡辩地说,威海卫完全是为安全计,这是中英两个国家共同的利益,不能算在我们国家的帐上。如果德国人离开了胶州湾,我们情愿马上退出。但我们决不能放弃新界……李鸿章说,你们要求实在过分,这片土地从深圳湾到大鹏湾一线以南,还包括两湾小域及邻近岛屿在内的领土,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你们竟将九龙城都划在了索要范围,这是我们无法接受的!
李鸿章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九龙城,这使窦纳乐暗自高兴。这就是说,除了九龙城,新界的其它地面是可以展拓的。很可能这就是中国政府的态度。
如果李鸿章一口回绝,说新界土地一寸也不能给,那样,他们要展拓新界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但是,李鸿章今天却很经意提出九龙城的问题,由此可以得出如下判断:倘若在九龙城的归属问题上作一下让步,那么,九龙城以外的要求中国方面是会答应的。
窦纳乐喜不自胜。他立时给英国内阁请示,将中国方面的态度电告给索尔兹伯里。他说,从目前谈判的情况看,中国方面似乎会接受我们的租借要求,只是他们对九龙城格外留意,他们不愿放弃对该城的管辖权。中国方面这样做的目的是,倘若九龙城转让给英国政府,可是城里的居民呢?他们都是华夏子民,突然告诉他们说,你们已成为英国子民啦,这样会引起乱,会引起麻烦。我认为这是中国官员的好意,说明在这件事上他们是肯与我们合作的。鉴于此,我个人建议,不如暂且把九龙城的归属放在一边,继续让中国官员管辖,先把新界的大片土地索要过来,等新界租借成功,再图九龙城。我并不认为中国对该城的管辖能够延续多久。他说。
索尔兹伯里回电说,他完全同意。只是中国的九龙城不能与保卫香港之武备有所妨碍。因为九龙城会有中国驻军,索氏怕中国军队威胁香港安全。
窦纳乐心里有底了,便在会见李鸿章时说,英国内阁原准备租借舟山地区的,也给自己下达了命令。只是本人觉得大人向来与英国关系密切,你身为中堂,怕与您为难,我这才舍了西瓜拣起了芝麻。现在我遵从您的意见,再次将您保留九龙城管辖权的意见电告了本国政府,内阁已经复电,表示尊重中堂大人的意见。希望大人同意这个展拓要求,说着,再次把地图呈给李鸿章看。地图上标着展拓范围:北部陆界东经114.26;西界东经113.47;南界一北纬21.48。
李鸿章阅完沉吟许久,说,感谢公使事事想着本人则个。如果九龙城还是中国官员管辖,而且官民还可以在这一拓界路面照常行走,你们能协助我们禁止鸦片走私和保证税收,我原则上同意。
窦纳乐说,如果中国官民在新界照常活动随便行走,怕是对治安不利,也不便管理。能不能有所节制和约束?李鸿章不说话,很坚决的样子。
窦纳乐说,那好吧,我们也让一步,同意中堂大人的意见。李鸿章说,中国还要修一条铁路,从广州直达九龙城。窦纳乐拒绝说,如果在英国管辖的地段修一条由中国控制的铁路,这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李鸿章接着说,那就将铁路修到界址,到时再另行商议。窦纳乐点头称是。
李鸿章说,大鹏湾和深圳湾,如果战争或情势需要,我们的兵船还要使用,你们必须允准。窦纳乐又点头。
李鸿章说,既然这样,那就租借给你们吧。然而,英方却没有立即在《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签字,原因是英内阁中有许多人对窦纳乐的谈判结果并不满意。
英国殖民地防务委员会提出:租借地北部陆界应按照天然界限,沿大鹏湾北岸到东经114。30;循该子午线向南抵北纬22.09;由此循该纬线往西到大鸦洲西端,延伸至大屿山南端;沿该岛西海岸向北,抵东经113.52处,然后沿该经线直北到北纬22.32处,再东抵深圳湾,沿该湾海岸接北部陆界的起点。
英国海军部不满地说,窦纳乐竟把东界定在东经114.26,是不是他写错了?
英国殖民地部也气恼地说,租借地北界至少应该包括深圳湾和大鹏湾的整个北岸,东界也应该包括大鹏湾的整个东面海岸线,应镡立即修改北部和东部界限。
整个英国内阁此时已成了宰割中国的临时指挥部。什么绅士风度,什么贵族气质,什么英国文明,早已被利欲二字攫住,忘得一干二净。这里只有贪得无厌,只有厚颜无耻,只有得寸进尺。
窦纳乐无奈,只得根据内阁指示再次与中国方面会谈,要求修改拓展香港界址的范围。先与总理衙门纠缠。又找李鸿章交涉。
窦纳乐左缠右缠,威逼利诱,终于又一次使中国低下头来。1898年6月9日,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在北京签字。代表中国政府签字的是李鸿章和许应癸。代表英国签字的是不可一世的窦纳乐。《专条》内容如下:
溯查多年以来,素悉香港一处非展拓界址不足以资保卫。今中、英两国政府议定大略,按照粘附地图,展拓英界,作为新租之地。其所定详细界线,应俟两国派员勘明后,再行画定,以九十九年为限期。又议定:所有现在九龙城内驻扎之中国官员,仍可在城内各司其事,惟不得与保卫香港之武备有所妨碍。其余新租之地,专归英国管辖。至九龙向通新安陆路,中国官民照常行走。又议定:仍留附近九龙城原旧码头一区,以便中国兵、商各船、渡艇任便来往停泊,且便城内官民任便行走。将来中国建造铁路至九龙英国管辖之界,临时商办。又议定:在所展界内,不可将居民迫令迁移,产业入官,若因修建衙署、筑造炮台等官工需用地段,皆应从公给价。自开办之后,遇有两国交犯之事,仍照中英原约、香港章程办理。查按照粘附地图所租与英国之地内有大鹏湾、深圳湾水面,惟议定,该两湾中国兵船,无论在局内或局外,仍可享用。
1899年3月19日,中英又在香港签订了《香港英新租界合同》,全文如下:
北界始于大鹏湾英国东经线114.30潮涨能到处,由陆地沿岸直至所立木桩,接近沙头角(即土名桐芜墟)之西,再入内地不远,至一窄道,左界潮水平线,右界田地,东立一木桩,此道全归英界,任两国人民往来。
由此道至桐芜墟斜角处,又立一木桩,直至目下涸干之宽河,以河底之中线为界线,河左岸上地方归中界,河右岸上地方归英界。
沿河底之线至迳口村大道,又立一木桩于该河与大道接壤处,此道全归英界,任两国人民往来。此道上至一崎岖山径,横跨该河,复跨该河,折返该河,水面不拘归英归华,两国人民均可享用。此道经过山峡约较海平线高五百英尺,为沙头角、深圳村分界之线,此处复立一木桩,此道由山峡起,即为英界之界线,归英国管辖,仍准两国人民往来。此道下至山峡右边,道左有一水路,达至迳肚村,在山峡之麓,此道跨一水线,较前略大,水由梧桐山流出,约距百码,复跨该水路,右经迳肚村抵深圳河,约距迳肚村一英里之四分之一,及至此处,此道归入英界,仍准两国人民往来。
由梧桐山流出水路之水,两国农人均可享用。复立木桩于此道尽处,作为界线。沿深圳河北岸下至深圳湾界线之南,河地均归英界。其东西南三百里线,均如专约所载。大屿山岛全归界内。大鹏、深圳两湾之水,亦归租界之内。
至此,英国人已全部完成文字契约方面的展拓,只等付诸接管计划一向新界地区开进了!
1899年3月27日,港督卜力派港英政府警察司梅轩利前往新界大埔墟搭设警棚。梅轩利带领一队警察,雇来一队劳工,拉着建筑材料,来到大埔附近一个叫碰涌的小山包上,准备在这里修建简易警棚。
若按《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大埔已被划入香港。这里从此称为新界。新界就是指英人新租借的领土,它位于广东省新安县(现属深圳市?南部,包括大屿山等200多个岛屿,面积约有9751平方公里,农田45000亩,占新安县全县面积的三分之二,与南九龙联成一片。此间居民除土著外,还有在北宋年间,从江西吉安迁来的邓氏家族,加上前后迁来的侯、彭、廖、文等家族,被称为新界五大家族,约有人口10万。
然而,新界划归英人,只是中英上层统治者的文字决定,居住此地的民众却不会轻易答应。加上此时新界尚未举行接收交割仪式,梅轩利此行也没事先通知当地清朝官府,于是就引发了一场武器抗英行动。
3月28日,梅轩利开始搭建警棚。劳工们砍掉山包上的树木,铲平土地,埋好木桩,很快就搭起了一座房子一用草席木板扎起的房子。
这时,附近的村民看见山包立着一座奇怪的房子,便围拢过来看热闹。待走近了,才看清是洋人们。
于是村民们就上前打问:谁让你们盖房的?英人就乌哩哇啦说了一通。村民们听不懂,就问干活的建筑工人。建筑工人说,这些地方已经划归了英国。村民们急了,说这是我们中国人世代居住的地方,怎么划给外国人啦?谁划的?
建筑工人们说,还能是谁?绿眼长毛呗!村民们说,这还有王法吗,他长毛鬼不能想要啥就给他啥吧?这事官府知道吗?
建筑工人们说,官府和洋人已经签定好了文书,把这块地方和人都给了长毛鬼了,以后你们就不是中国人了!
一位年长的老人就哭起来。他跪在地上,把头磕得山响。他是厦村的邓九公。他泣不成声地说:我是华夏子孙,是要入土的人,怎么一夜之间成了夷人?我咋有脸见地下列祖列宗?哇……我魂归何处……魂归何处哇……
郊九公是邓家长辈,他一哭,邓家后代也纷纷跪在地上,他们对着先的坟茔痛哭失声。
一个叫邓青士的读书人站出来说:光哭有什么用,咱们要让他们洋人知道中国人不是好惹的!
人们停止了哭泣,围拢着邓青士听他说话。邓青士家中有田有地,是个大户人家。人也很正,在当地颇有望。
邓青士说,长毛就要侵入我们的土地了,如果我们任其妄为,如犬如羊任其宰割,以后就永无出头之日。我们要让侵略者付出代价!
怎么办,你说吧,我们听你的!人们附和着。
不如咱们联结起来,集合周围乡村民众,共同对付长毛贼寇!长毛有枪有炮,我们手中没有武器,怎能奈何它们?有人说。
我们有刀有矛。还可以从澳门买回一些快枪,还可以从他们手中夺。只要大家一条心,一定会把长毛贼赶回老家去这时,锦田、屏山、八乡、下八乡、青山、元朗、大埔等地的民众也纷纷来厦村问计,邓青士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大伙公推邓青士为武装抗英的首领。在邓青士的领导下,一场有组织的抗英斗争旋即展开了。
新界民众开始四处张贴揭帖。
屏山张贴的揭帖上写道:吾等痛恨英夷,彼等即将入我界内,夺我土地,为害无穷。形势危急,吾等夙夜匪安,我民众于此必有不满,决心抗拒英夷。然武器不精,无以拒敌,是以吾等指定练兵场,集合全体爱国志士,荷枪实弹演习,优良者有赏,一以襄助政府,一以防患于未然。
元朗乡的揭帖上写道:英夷正欲入我领土,吾等村户面临灭顶之灾。我全体乡民须热忱奋起,予以武力抗击,一致行动。
各乡组织起来了武装自卫队。家家抽出壮年汉子,编上号,排上队伍,放下手中活计,到打谷场演习拳脚,学习刚买来的新式快枪。
各家各户自动组织联防,妇女们白天放哨了望,夜间男子值勤打更。一有风吹草动,便鼓号齐鸣。
大埔和厦村的民众等夜幕降临,便不约而同上山,把那座警棚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建筑工人们原来在此守夜,受民众们的鼓动,扔下未干完的活拔腿而去。
梅轩利再去大埔,山头上光秃秃好干净。
与此同时,港英派去新界北界树立界桩的人也受到当地民众的拦阻。
梅轩利见任务完不成,立即向港督卜力汇报。卜力却不以为然。梅轩利说,当地居民要聚众闹事。卜力说,如果他们胆敢和大英帝国对抗,一定会受到严惩,我不相信中国人有这样的胆子!
卜力和罗便臣一样,也是职业行政官员出身,曾被英王册封为爵士。根据他的殖民经验,他认为殖民者进入殖民地,当地居民都会不舒服,反抗是很正常的事。但这种反抗通常是无济于事的。强大的帝国,会有许多法子使他们安静下来,他们会习惯的。于是卜力决定,仍按原计划进行接收仪式。
接收仪式定在1899年4月17日下午一时。梅轩利向卜力汇报时仅剩下半个月了。一切要做好准备,要建好警署所在地,要埋好界桩,要设立英港政府机构等等。因此,卜力命令梅轩利一定要尽力去办上述事项,届时将要在大埔举行隆重的接收新界仪式。
卜力和手下官员骆克连忙乘坐英舰荣誉号前往广州,向两广总督谭麟做好新界接收方面的配合工作。谭麟说,在税关问题尚未达成协议之前,中国方面不会移交新界。在卜力的巧言保证下,谭才表示三天之内派兵去新界维持秩序。
4月3日,梅轩利带领一小队警察和从九龙城借来的一小队兵勇前往大埔。见新建大棚仍没建好,便带领士兵到文武庙寻找肇事者。此时文武庙内正沸沸扬扬,村民正集会声讨英人侵略行径,见梅轩利气势汹汹,一时民心如火如烈,怒不可遏。
梅轩利不察情势,仍以新到的主人自居,说什么警署乃国家第一要地,你们已是大英子民,必须遵从大英法律,谁要再放火烧棚,抓住定要治罪。
村民哪里肯听梅轩利的一派胡言,有人大声诘问:你们说此地已经租借英国,请问借金多少?梅轩利眨眨眼支吾起来。
英人说是租借新界,但在谈及租金一事上却屡屡耍赖。一直到《专条》和签订好,也没有给中国一两银子的租金。因此梅轩利回答不上来。
那么,官府的公文呢?我们是大清子民,只认中国官府的文告,如果没有,我们怎么会听你们这些长毛鬼的胡说八道呢?村民们更是振振有辞。
中国方面的文告更是拿不出来。因为关于税收租金和反对走私之事中英两方并未真正达成,而英方是单方面提前接收,所以梅轩利拿不出中国方面的文告。
老百姓们见梅轩利吞吞吐吐,便围拢上来,痛斥他们的侵略罪行。
梅轩利就命令士兵推开众人想往外溜。哪知附近居民听说洋人竟到庙里寻衅,便急忙喊人,纷纷涌向庙里,把庙门堵得水泄不通。里边的人在推搡中发生械斗,先是打华人翻译,后打维持秩序的英国警察,随去维持秩序的华人士兵看群情激愤,就不敢动手,只贴在墙壁上看双方龙争虎斗。
所幸英警们没有开枪,双方只限于用砖石、棍棒、椅子扫帚等武器。梅轩利在械斗中被打得额头流血,在锡克族警察的拼死掩护下逃出文武庙,跑到山包警棚所在地躲了起来。
这时,附近八乡的民众都自动涌来,将小山包围住。梅轩利见势不好,只得命警察鸣枪示警,双方僵持到暮色苍茫。
入夜,民众一步步逼近,将警棚又一次焚烧。梅轩利和一队警察全躲在树丛之中不敢出来,好歹坚持到次日凌晨,才落荒逃回香港。
卜力闻报大怒,立即派200多名士兵,带着轻重武器,前往大埔进行弹压。但是,新界地面有居民十万之众,以区区200之兵,真是蚍蜉撼树,根本无济于事。
于是,卜力悍然下令将驻港正规英军开赴大埔,镇压当地居民的抗英活动。4月16日,英国军舰荣誉号满载英军士兵,驶往大埔东南的吐露港,对大埔等八乡居民疯狂炮击后,陆战队强行登陆,在大埔安营下寨,以保卫接收典礼仪式。
在英军正规部队未到之前,梅轩利又一次陷入了中国民众包围的海洋中。
4月14日,梅轩利为了赶修警棚,带着一队警察又一次来到大埔。而附近的抗英志士们闻讯又一次将他们围困起来。他们在大埔西北面的山上开始进入阵地,在警棚不远处挖好战壕。当数千名民众发现有一个连队的英军士兵企图接应被围困的梅轩利们时,他们纷纷向英军士兵们发起攻击,步枪、轻型火炮的火力竟把英军的一连士兵压制得抬不起头来。梅轩利的警棚又一次被烧毁。他们又一次被拥有武装的抵抗者所包围。当荣誉号军舰上的英军登陆后,才算给梅轩利们解了围。接着,汇合后的英军开始向山上的中国抵抗者发起攻击。荣誉号军舰上的大炮向山上阵地猛轰,急袭半个小时后,英军步兵开始冲锋。抗英义士们力不能支,被迫退却。英军占领了山上抵抗者的阵地,并缴获了写有文字的大旗。
卜力见抵抗者已退却,遂决定将原定的4月17日接管仪式提前进行。为了保证仪式顺利进行,他下令登陆英军和停泊在港口的军舰一律担任警戒和保卫任务,保证接管仪式不出一点差错。
4月16日下午,英国接管新界的仪式在危险和不安的气氛里匆匆举行。空气中流动着琉璜和火药的味道,远处的山峦上不时有人向这里放着冷枪,脚踩的土地下犹如奔突着炽热的地火,随时都会突冒出来致人死命。我们就是在这样没有一点安全感的土地上匆匆举行了一场接管仪式……这是当年一位叫威尔逊的侵略者所写的一段话,他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真实情景。卜力、海军准将鲍威尔、骆克、香港英国名流纷纷赶到会场,庆祝接管仪式。一些新界居民也被军队和警察赶来被迫参加。
仪式开始了,英军士兵列队进入场地,军奏起,军舰上礼炮齐鸣,骆克将英国国旗升起后,煞有介事地向当地群众宣读《拓展香港界址专条》和行政局的命令,声称:从1899年4月16日下午两点五十分开始,新界的中国居民必须服从英国的管辖;从该日起,新界日出时要升英国国旗,日落降旗,不得更改……新界从此落入英国殖民者的手中。一个世纪的漫漫长夜从此开始了。然而,新界土地上的抗英斗争并没有结束。
英军占领大埔,奉行接管仪式之后,继续向西推进,沿途不断遭到抵抗者的坚决抗击。4月18日,约有3000名居民在上涌与英军展开激战,英军猝不及防,大败而逃。5月初,英军组织大规模围剿抗英队伍,抗英队伍最后退至锦田吉庆围。英军分几路包围了吉庆围。
吉庆围里居住的均是邓姓乡民,他们是宋朝崇宁年间从江西迁来的定居者。村周围挖有寨河,深达十几米,乡民们将吊桥撤走,英军只能隔岸相望。村子四周垒有高墙数米,墙壁上有枪眼,乡民可以向外从容射击。凭借着这古堡一样的堡垒,抵抗者和英军对峙着,顽强战斗着。
邓青士将退守在吉庆围的各路义士组织起来。兵分数路把守寨门,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发动起来,日夜巡逻,一有险情,立时就鸣锣示警,英人虽然凶残,也奈何不得吉庆围。
吉庆围的正门有扇大铁门,是康熙年间为防海盗袭击时制造的。铁门不仅坚固无比,且非常好看,工艺水平很高。铁门一关,万夫莫开。就这样一连多天把英军阻挡在铁门之外。
侵略者面对不屈不挠的吉庆围人,恼羞成怒,于是就从港岛调来数门大炮,对准铁门狂轰滥炸,将铁门轰塌后,英军士兵冲进围内,屠杀了许多无辜的乡民。英军还抢走了吉庆围的铁门,作为向英王炫耀的战利品,在伦敦展览。1925年,在锦田围乡民众的强烈要求下,这扇饱经苍桑的历史之门又从英国运回香港,归还给锦田人。
新界人民的抵抗运动最终失败了。邓青士、邓仪石等抵抗领袖逃往到广州、南头等地。
英军扑灭新界反英烈焰之后,又将矛头指向觊觎已久的九龙城。
九龙城在香港古代政治、军事及经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宋代时在今九龙城以南设置官富场,是广东沿海重要盐场之一,曾驻有地方水军。元朝政府曾在这里设置过县以下的一个行政单位,名叫官富巡检司。明清时仍有这个建制。从清朝嘉庆年间王崇熙等编纂的《新安县志》记载的情况看,官富巡检司管辖的土客籍村庄,大部分分布在今天的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只有福田、赤尾、小梅沙等少数村庄,布在现在的深圳境内。官富巡检司的管辖范围与目前的香港地区大体相当。官富巡检司衙署设在九龙半岛的官富寨。清初,衙署年久失修,遂而废之。康熙十年,巡检蒋振元在赤尾村购地造衙府,衙署方迁往该地。香港被英人割占之后,九龙半岛地位岌发可危,清政府决定将官富巡检司改为九龙巡检司,巡检驻地迁回官富九龙寨。1846年8月,当时的两广总督耆英奏请修建九龙城寨,他说:查九龙山地方,在汲水门之外,与香港逼近,势居上游,香港偶有动静,九龙山声息相通。是以前经移驻大鹏营副将及九龙山巡检,借以侦察防维,颇为得力。第山势延袤,驻守员弁兵丁无险可据,且系赁住民居,并无故事署兵堪以栖止,现值停工,又未便请动公顷。英夷虽入我范围,不致复生枝节,而夷情叵测,仍应加意防备……
修建九龙城时,广东府特派通判顾炳章任督工委员专司其职。据顾炳章编《勘建九龙城炮台全案文牍》言,建城地点九龙寨在九龙山中间白鹤山五里以内的沿海地带,当时有店铺、民房数百余户。顾炳章等经过实地踏勘,决定在白鹤山南麓距海三里的一片官荒地上修筑石城一座,周长199丈,城墙上筑城门四座。城上东西南三面配置大炮32门。城内辟有水池,城北筑腰墙一道,圈围山顶周170丈。此外,将城外旧有的九龙炮台南面加高增厚,添加三千斤大炮两门,与城寨成犄角之势。九龙城工程浩大,其中还包括修建武帝庙、副将衙署、巡检衙署、演武亭、大校场、军装火药局、兵房配套工程等。九龙城建成后,成为清政府在香港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
由于九龙城显要的地位,英人一直没有放弃占领九龙城等地的计划。
吉庆围被英占领后,卜力借口说发现抗英群众中有穿号衣者,很可能是九龙城中的清兵参加了抵抗运动。他以清政府没有履行租借协议为由,下令英军占领九龙城和深圳。5月16日下午,大约有两个连的皇家威尔士火枪队士兵和部分炮兵、工兵及百多名志愿者在九龙城码头登陆,强行开进九龙城。驻在城内的大鹏协副将没有组织抵抗,他向侵略者提出强烈抗议后,被英军驱赶出城。英军在城内大肆搜寻,将搜来的枪支、弹药、大刀、长矛、军服等堆放在城中空地,然后一把火燃着。当大火燃起,英军又在九龙城头升起英国国旗,并鸣礼炮二十一响以庆祝占领九龙城的胜利。
接着,卜力又下令攻占了深圳。攻占深圳之后,还想攻占新安县城,终因兵力不够,而只得作罢。
英人的无耻行径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中国政府数次与英国政府交涉。为防止激起国际事端,发生不利英国的事情,英国政府只得下令,命卜力于11月16日撤离深圳,回到新界一边。只是九龙城英人仍不肯归还。
1899年11月15日,中国政府照会英国政府,对英军撤出深圳表示满意,同时强烈要求英国恪守条约,恢复中国对九龙城的合法管辖权。驻英公使罗丰禄奉命照会索尔兹伯里说:英国占领九龙城明显违背《专条》。中国政府希望英国政府考虑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因为《专条》的九龙城条款与中俄关于旅大租地条约中金州城的规定相仿,中国政府担心英国违约会引起俄国效尤,希望英方不要再给中国政府制造麻烦,立即撤离九龙城,让中国行使对九龙的管辖。
1900年1月15日,李鸿章在香港与港督卜力举行会晤。李鸿章此时已经接任两广总督,谭麟已被解职。卜力因李鸿章是首次来港,便亲自陪同李鸿章到香港街市参观游览。李鸿章虽已年逾古稀,但仍对充满西洋风格的建筑和颇具现代色彩的交通很感兴趣。他看得兴致勃勃。只是在看完这一切后,他以十分新潮的口吻对卜力说:我被任命为两广总督的消息将于本月18日在全国各地的报纸上发布。那个令贵国不喜欢的两广总督谭麟已被解职,他为什么被解职我不太清楚,但我肯定地说,他绝不是因为固执要求收回九龙城的缘故。我想阁下应该考虑归还九龙城的问题……卜力说,据我所知,俄国人租借旅大,也占了金州。李鸿章说,正是因为你们已经知道俄国人的做法,俄国人才非常迅速地撤离了金州。他们不想让世界各国舆论说长道短。更不想让你们抓住他们的把柄。我想提醒阁下,俄国人会抓住你们继续占有九龙城的事情大作文章,你们会被国际舆论搞臭……
卜力哈哈笑道:由他们去吧。如果我们也占据到像旅大那样的好地方,我们也会迅速撤离金州的。英国仍厚着脸皮坚不撤军。
1898年10月20日颁布的英国枢密院第四条曾经承认中国对九龙城享有管辖权。1899年12月27日,英国对此进行修订,并于1900年2月20日在《香港政府宪报》公布。新的枢密院令声称:鉴于九龙城内中国官员行使管辖权于保卫香港之武备有所妨碍,上述枢密院令第四条应予废除,九龙城内的中国官员应停止在城内各司其事,且该九龙城在上述中英《拓展香港界址专条》所说的租期应实际上成为女王陛下香港殖民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900年3月2日,英国外交部又致函殖民部说:关于九龙城问题,索尔兹伯里勋爵建议不再给中国政府任何回答……
此时,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教案迭出。腐朽的清朝政府已经日薄西山,行将就木。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北京病逝。1908年11月14日、15日,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死去。4年后,即1912年2月12日,清廷于万般无奈中颁发皇帝退位诏书: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至此,统治中国达260年之久的清王朝宣告结束。然而,香港的耻辱却延续了下来。国事繁纷,已无人念及被英人无端赖去的九龙城。九龙城管辖权之事便被搁置下来。这一别就是99年……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