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1997香港回归纪录片尾声

尾声

        1996年12月11日,香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这是一个新的篇章,它将以其深远的影响而载入中国史册。这一页是由一个叫董建华的中国人揭开的。就在这一天里,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委会400名委员的无记名投票中,董建华以320票的绝对优势超出另外两位候选人,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

        早晨6时,董建华像往常一样准时起了床。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他身体里的生物钟会分秒不差地把他叫醒。他做事计划性极强,一切都是按步就班,他的稳重和稳健,曾经使他的董氏集团获益非浅,如今,他的品格和秉性,还会给香港带来美好的前程。他的家在香港马已仙峡道3号嘉蕙园的一幢大楼里。这是座普通的旧式大楼。它在香港高楼洋房的丛林里,只楝是一株矮小的苦楝树。然而这里却是他的家,他在这个不起眼的苦楝树上,却筑起了温馨的巢。

        有人说,这栋楼房更像是一艘老船,它在香港海面上行驶经年,历经骇浪惊涛,却胜似闲庭信步。这是一艘运气极佳的老船,一艘有上苍佑护的老船。

        但更重要的是这艘船上曾有过两代令人称道的船长,他们是香港的神话。

        老船长就是著名的世界船王董浩云。新船长就是董浩云的儿子董建华。现在,正是新船长董建华主事的年代。董建华下楼去打太极拳,在树丛花影中翩翩起舞。这是他每天必须上演的节目。即使在今天,在决定他个人命运的今天,他也没显露出特别的神情。和往常一样,他一招一式一丝不苟,打满30分钟后收式还原。接着,又和妻子赵洪娉一起散步10分钟。

        吃完早饭,董建华躺在竹椅上流览晨报。报纸上,他的名字频频出现,同时还有他的竞选对手们的名字,他们是杨铁梁、吴光正。几天前,他们3人从31名参选人中脱颖而出,他206票,杨铁梁82票,吴光正54票。杨铁梁是香港前首席大法官,吴光正乃航运巨头包玉刚的女婿,他们都有很强的竞争实力。虽然从票数上看他遥遥领先,但究竟谁能问鼎,还很难说。

        仅仅几年之前,董建华在香港知名度还不算太高。比起他的父亲董浩云,还有包玉刚、霍英东、李嘉诚这些巨头来说,他几近不为公众所闻。

        董建华的父亲董浩云,人称世界七大船王。80年代初,董氏集团已经成为世界顶级的航运集团,拥有各种货船、货柜船、油船、客船及散装货船149多艘,总载达1200多万吨,比已故希腊船王的船队还要多出一倍。

        香港另一个世界船王包玉刚则拥有210艘船,总载重吨位为3902079万吨。

        然而,从资历来讲,董浩云确比包玉刚要早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讲,董浩云还是包玉刚航运方面的启蒙老师呢。

        早在40年代初,董浩云就在香港注册成立了中国航运信托公司,成为中国近代最早发展海上航运事业的开拓者之一。而此时,包玉刚还在银行做事,几乎连轮船还没坐过。

        董浩云航运发迹的契机始于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由背弃台湾变为积极扶植台湾,想把台湾当作既可进攻朝鲜又能威胁中国的跳板,于是便把大批资金倾注到台湾岛上。董浩云和美国及台湾上层的关系均十分亲密,因此他得到不少美国援助台湾的资金。在这段时间里,他营建和购买了大批的新船,陆续添置了如云、凌山、亦云、东方皇后等货轮和豪华客轮,一时成为香港航运业的翘楚。

        包玉刚投身航运业始于1955年。当他把全部家当20多万元盘下一艘名为金安的轮船后,曾专程赶到董浩云府上去讨教。包玉刚比董浩云小七岁,且刚刚起步,他在董浩云面前应该是小字辈。然而董浩云却很热情地接待了他,并不因包玉刚势单力薄而小瞧他。董浩云给包玉刚介绍了许多航运业发展方面的经验,但谈得最多的却是如何为中国人争气,如何和西方那些海运霸主们一争高下。

        大凡了解董浩云的人都知道,每每购来新船或造新船,他都给心爱的船儿起个名字,并随之赋诗一首,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而每次起名,他都爱冠之以东方二字,比如东方皇后、东方华丽、东方友华、东方海外等等,就是以后的企业名称,他也常用东方打头,他这样做不为别的,就是为中国在世界的东方而自豪。当他那冠之以东方名讳的庞大船队在五大洋猎猎游弋时,他的爱国心情便随波高扬,挥洒在天水之间……

        一次,董浩云在日本佐世堡参加30万吨巨轮下水典礼仪式。这是他从事航运业以来最大的一条船舶,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最大的一条船。然而,当军乐、鞭炮、和人们狂呼庆祝的声浪骤响之际,董浩云却躲到一边放声大哭起来。友人问他何故,他说,刚才典礼上演奏了日本、新加坡、利比亚的国歌,唯独没有演奏中国国歌,他心里不平衡,所以才伤感难过。因为这艘船是日本制造、新加坡的贷款、利比亚注的册,所以才演奏这三国的国歌,这也是国际航运业惯常的情况。但作为这艘轮船的业主,他因听不到自己祖的国歌而悲伤。

        从董浩云身上,包玉刚看到他宽阔的胸襟和抱负,看到了他的民族气节和为人。董浩云极富感情,一生以情系人,在他庞大的船队里,他既是船长又是水手,他和手下人情同手足,所以,即使他的船队遇到风暴,即使他不在场,手下人仍会团结一心,绝不会变节溃逃。

        董浩云以情动人的事例很多,仅举一例如下:马思聪之弟马思宏是个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他客居美国纽约时,常去一家古玩店流连,如果几天不去便魂不守舍。原来这里有一把名家制作的小提琴,音质纯美,精致绝伦,只是售价太高,竟要7000美元。马思宏阮囊羞涩,买不起,却看得起,天天来这里试琴,时间久了,竟像会情人那样难以自持。他这点隐情不知怎的却被董浩云知道了,他毫不犹豫地掏出7000美金,把那只贵重的提琴赠送给了爱琴若命的马思宏。

        一个和音乐家毫无干系的商界中人,竟然一掷千金给一个贫苦的音乐家以援手,何况对手下人呢,那是些年年月月同甘共苦风里浪里唇齿相依的兄弟,他又该以何等样的温情关照他们呀!

        包玉刚从董浩云身上学到不少东西。董府取经,使他终生受用无穷。包玉刚不久就发达起来,一年之后他就拥有了7条新船,并把公司改名为环球航运公司,和日本货运公司共同开辟了第一条日本至印度的国际航线。

        包玉刚购买新船时,香港汇丰银行对他提供了巨大援助。但汇丰也因此另辟蹊径,开创了银行涉足海运之先河,和包玉刚过从甚密的原信贷部主任桑达士也被提升为汇丰银行的首脑。

        两年后,桑达士与包玉刚紧密合作,由汇丰银行投资环球航运公司。包玉刚也加入了汇丰银行董事会,成为进入汇丰银行董事会的第一个中国人。

        从1961年到1968年,在将近7年时间里,包玉刚的船队就达到50艘。到了1977年,包玉刚的船队已超过13,444,757吨,到了80年代,他已拥有各类船舶210艘,总吨位达2079万吨,排为世界第一。

        董浩云和包玉刚都是浙江人,同乡同道同声同气,他们并肩驰骋,在茫茫大海上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奇迹,也为世界航运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982年,正当董浩云承认向另外领域扩展,向电脑、飞机制造业挺进时,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于香港。

        于是,董氏庞大的船队落在了董家长子董建华身上。

        董建华,1937年5月29日出生于上海。他是董家长子,下面还有弟弟董建成,大妹董建平,二妹董小平,三妹董苏平。

        在两个儿子当中,董建华是董浩云重点培养对象。他的几个弟弟妹妹上的都是贵族学校,唯有他必须入中文学校,为的是学好中文。

        董建华在上海住到11岁。那时他的家在上海市建国西路5号别墅。这是一幢两层高的小洋房,每层面积约80平方米,洋房前面有一个小花园。

        董建华和4个弟妹均出生在这里。父母亲和孩子及保姆住在楼上,楼下两间分别是客厅和饭厅。楼上的两间房,一边是董浩云夫妇的卧室,一边是董建华5个小孩和保姆的住处。房间约有15平方米,要住6个人,居住条件是比较拥挤的。

        董建华11岁那年,随父母从上海迁来香港,在香港读完中学。1960年,23岁的董建华从英国利物浦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毕业后,他没有回香港,在父亲的授意下又去了美国。他到了美国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通用汽车公司去打工,在那里一干又是四年,等于又上了一次大学。在美国打工期间,虽然他是最普通的职员,但他心里却有凌云之志,他把美国人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尽数汲入了自己脑海。正是有了这次打工的经历,才有了日后他统管东方海外和庞大的董家船队的一系列成功。

        董建华谈到父亲时说:我父亲是一个传统观念很强的人,对祖国有着强烈的感情,从小就教导我们,应以身为中国人为荣,做人应该刻苦耐劳,小时候家中虽有私家车,但父亲从不让坐,而是让我坐巴士。

        董建华深受父亲影响,他本人生活十分朴素。从小到现在,他的平头发型从没变过。他手上戴的尼龙带劳力表,20多年没有更换。他的衣着总是颜色单一,爱穿灰色暗条西装、黑色皮鞋。据说他购买衣服时一次就买同样款式的衣服好几套,并且多少年如一地一直穿下去,再不换别的款式。他吃饭从不挑剔,简单快捷。他在嘉蕙园的家自己仅用了4间房,室内装饰简单平实,注重实用,不求豪华。

        1961年,董建华与相识多年的赵洪娉结为伉俪后,育有两子一女,长女董立筠、儿子董立均和董立新。

        赵洪娉英文名叫861作,在英国读护士学校时和董建华相识,从恋爱到结婚,水到渠成,了无波澜。二人多年来相敬如宾,从没口角绯闻相扰。赵洪娉多年来坚持上班,担任红十字会总监,在经济上不依附丈夫,事业上独挡一面。多年来,赵洪娉以朴实无华的形象面对大众,口碑颇好。

        董建华平时喜欢户外活动,爬山一直是他喜爱的运动项目。除此之外就是爱打太极拳,爱看足球。董浩云在世时非常注重锻炼身体,每日必静坐一、两小时。而董建华则是以动为本,每天在平台上坚持推手,坚持白鹤亮翅,从不间断。董建华,一个朴素而又传统的人。

        现在,在自己府第处理完各样杂事之后,董建华一身笔挺西服,开着心爱的宝马车,驱车来到湾仔海港中心。

        今天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诸位同仁似乎比他还要亢奋和激动。早早的,人们就围拢在办公室,偌大的办公室完全没有生意场的模样,似乎是一个热闹的俱乐部。大家早已把电视机打开,等待着选举的实况转播。

        几家料货如神的新闻人员也挤来凑热闹,等着选举结果一出,好发出董建华获胜的第一缕笑声或现场的第一手讯息。

        董建华感觉出了大家的好意,他和大家打着招呼,把公文包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微笑着站在电视机前,其神情像是在看一场旗鼓相当十分好看的足球赛。

        董建华接手父亲的船队时,正赶上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全球航运业萧条之际,石油危机和世界船载吨位大量过剩致使船价大跌。董家船队当然难逃厄运。董建华从父亲手里接过高达320亿港元的巨额债务。

        这是一段让人难以忘怀又刻骨铭心的日子。董建华开始四面求救。

        父亲的关系网四面八方,董建华想起了台湾方面。台湾许多军政要员当年就是坐董家船队的船舶撤退台湾的。虽然董浩云后来和英人合伙搞起了香港至上海的航运,激怒了台湾当局。台湾把与大陆联系的人都当作通共,列为十恶不赦。但董浩云毕竟是有根底的,他把自己身上的罪名又悉数化解了,并且受到了台湾当局的款待,成了蒋经国的座上客。多年来,董家船队在台湾是畅通无阻的。现在,董家有难,台湾当局应该拉董家一把。

        然而,当董向台湾发出求救信号之后,台湾银行却见死不救,一口回绝了董家的请求。

        无奈,董建华只得又东渡日本,向老朋友东绵承造商社社长武内俊夫求救。东方海外当时与东绵承造订购了7艘货柜船的合约,这些船只已相继造好等待交货。在航运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多接受一条船就是多一份负担。董建华向日方提出延交的请求,他实在无力支付银行利息,无法负担庞大的维修和保养费。那七条船不但不能给他增加一点收益,反而每天要消耗他大量的资金。但是,一向温和而彬彬有礼的武内俊夫也收起了微笑,不肯在延交书上签字,董建华只得无功而返。董家船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重创。船队摇摇晃晃,就要在风雨中下沉了。董建华真是欲哭无泪。

        然而,屋漏偏遇连阴雨,船破专遇顶头风,正在董建华忙得不可开交时,母亲又得了重病,以孝顺闻名的董建华只得把大妹请来照顾母亲,忙完公司事宜后再回家里侍候老人。有人说,董家船队就要被经济风暴摧毁了。而包玉刚的船队因掉头早,上岸快,在金融和地产业另辟蹊径而得以幸免。

        看来经济风暴要毁灭董家船队了,一代船王董浩云的毕生心血就要毁于一旦了。

        摆在董建华面前的似乎没有别的出路了,债主每天逼债,银行每日催息,下属早已停发薪水,但谁都怕他一时想不开,像香港别的破产者那样寻了短见。

        那时我们都怕看报纸,害怕在新闻栏里找到XXX跳楼,XXX割腕这样的悲惨事件,害怕董先生会在这样的栏目里出现……

        一位资深的东方海外职员这样说。但是,董建华是一个真正的汉子,是个泰山压顶不弯腰的企业家,他有着极强的心理素质和英雄主义气概。谁也想不到他竟然挺过来了。

        1986年3月14日,董建华和香港富商霍英东突然在报纸上发表联合声明,宣布霍英东将投资11。56亿港元于董氏集团。声明中说:

        一、董氏集团目前正在进行财务重整。重整计划将会向其债权人及股东提出,以示核准。

        二、霍英东先生有鉴于目前航运业为历史性之低潮,认为此乃投资该行业之良好机会,并认为董氏集团在该行业处于领导地位,拥有丰富经验及广泛的国际商务关系。霍英东先生相信董氏集团在航运业复苏时一定会获利,因而这项投资将会取得满意的报酬。

        三、霍英东先生将分别投资二千万美元及一亿美元于一家新造船公司及一家新货柜运输公司。该等投资,将占两公司大比数之少数股东权益……

        此声明一出,立时引起大哗。

        有观察家言,霍英东乃香港精明之商人,在航运业如此不景气时倾注全力扶持奄奄一息之董家船队,太有悖他平素之风,此乃可疑者一;商人以获利为本,似霍氏这种不计本钱不图利益之举,将万贯家财投进不知何时才复苏的董氏集团,似不是商家之风,此乃可疑者二;霍英东虽然富甲一方,但他自家的公司也正在运营,现在突兀拿出这么一大笔资金,他不可能拿得出来……说来说去,人们都觉此事蹊跷。于是有人大胆断言:这些钱不是霍氏的,而是大陆的!论者凿凿之日:霍英东一向和北京方面打得火热,这些钱可能来自北京,霍英东可能是北京的一个托,其目的是稳定香港之繁荣,支持香港华人商团,以和英人商团竞争。后来,这一猜想得到了证实。香港作家冷夏说。

        因为《霍英东传》的关系,我曾与霍英东有过一年时间的相处。在采访时,我曾经就这个问题反复问了他六七次,但霍英东不是避而不答,就是以不方便为理由加以推搪,只含糊其辞地说:

        其实情况是中方注资。我可能不应该讲,要征求一些人的意见,因为东方海外牵涉到台湾,在台湾注册,中方支持……

        当时,重整财务,牵涉资金相当大,主要牵涉到很多家银行。他们重整财务,搞得很成功。至于资金来源,我想你应该问他……霍英东这里说的他,可能是指董建华。霍英东的儿子霍震霆也对我谈过这个问题:东方海外主要是资金周转问题,国内银行都支持,我们参与,帮助度过难关。我们只是中间人,不是主动的,中方支持……

        虽然霍家父子所透露只有这些,但问题已经很清楚,那1.2亿美元并不是霍英东的钱,而是来自中方,霍英东只是一个代理人。

        今年(1996)3月,我又就这个问题追问霍英东,但霍英东还是不愿透露其中的详情,只是说:不久前,我到北京开筹委会成立大会期间,曾征求过交通部黄振东部长的意见,但他还是认为暂不要公开中方支持董建华的详情,尤其是这个时候,更不能公开。霍英东这番话透露了一个事实:当年支持董建华重整财务时,就是中国交通部。

        由于有了这次非同寻常的输血,东方海外终于度过了难关。

        汇丰银行此时也鼎力相助,使董氏集团完全脱离了沼泽地。1991年,董氏集团开始扭亏为盈,年纯利为740万美元。1992年,税后盈利为800万美元。国际货柜运输业务增至5541万美元。

        1995年,纯利为6680万美元。

        1996年头6个月,纯利就达7200万美元……

        说起董建华的个人风格和才华,他的妹妹董建平说:论才华,董建华逊于父亲,但说到待人处事,董建华却较父亲圆滑。董建华懂得如何应付不同的朋友,更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父亲较严厉、容易动怒,但董建华却不会,很少见到他责罚子女……

        董建华能够说流利的广东话、上海话、普通话及英语。他的记忆力非常惊人,召开公司的业务会议,他无需计算器,他的心算能力比计算器速度还快。倘若哪个部门所举数字有误,他会一口说出其误在哪,其准确和精明使人震惊。

        在对船队的管理上,董建华和其父的风格完全不同。他更注重制度,靠法来说话,这是他在美国得来的现代企业管理经验。

        董建华常说:以前做书靠运气,如今要靠制度。现在世界一切都在变化,比如从前踢足球,只有长传急攻,现在却有许多种阵式,如四三三、四二四等阵式;连足球都有新发展,我们做生意也要赶上时代。

        董建华历来主张多元化经营,尤其是对风险颇大的航运业,他更主张不要一棵树上吊死,应该把视野往岸上瞄一瞄。然而,老爷子董浩云似乎对航运业情有独钟,他不允许别人三心二意,并且经常训诫董建华说:什么多元化?我比你懂!

        60年代,曾有人愿以660万元出让中环寿德隆大厦给董浩云,这样低价位且将来准有大回报的事却打动不了董浩云,即使董建华极力劝说他买,他也不为所动。无奈的董建华只得背着父亲到另外的地方买下了20多个单元住宅,兀自做了一回房地产生意。实践证明董建华的决断是对的。

        回望董家船队逐渐复兴的事实,人们不得不佩服董建华的才华。从某种意义上说,董建华是港人艰苦奋斗励精图强成功者的代表,董氏集团的成功,也是香港华人的成功。香港的历史业绩就是像董建华这样的香港华人创造的。

        然而,在此之前,董建华一直是低调处理着个人的生活和公司的社会形象。他对政治并不太感兴趣,不喜欢出头露面,加上他秉性忠厚直率,对社交场合的出镜和新闻披露总是敬而远之,香港人并不熟悉。而此时的他也没想过日后会在香港的政坛上大放异彩。而他的竞争对手之一杨铁梁曾是香港的首席大法官,香港是很重视法制的,法官在香港的政治舞台举重若轻,而首席大法官更是天下谁人不识君,因此,杨铁梁的知名度远比董建华要高得多。另一个竞争对手吴光正是船王包玉刚的乘龙快婿,他的知名度因包玉刚船队的辉煌而鹊起。包玉刚和董浩云之比虽说是小字辈,但他是后起之秀,后劲足,爆发力强,加上他视野开阔,因此,他在国际航运业萧条之前,就已经敏感地嗅到了风暴袭来的气息,立即实行多元化经营,紧急靠岸,在陆地上开展新的项目,因此避免了损失。当董浩云的船队被经济风暴苦苦缠绕的时候,包玉刚的船队在避风港里安然处之,几乎没有损失。而吴光正,在包玉刚的统帅部起着重要的作用,他的才智和儒雅的风度折服着香港的许多人。

        1995年之前的董建华在香港政治舞台上淡出淡入,他本人既不追求名气,又无意庙堂,因此,可以说他此时正蛰伏在香港商海一隅,还没显露出他搏击长天的一翼,而香港人也并没太注意他。但是,到了1995年,董建华的名字却愈来愈响亮了。有人称他是香港政治舞台上突然出现的一匹黑马。董建华成为黑马的说法最早来自香港的报界。1996年1月27日,香港《明报》以《江泽民刻意凸显董建华地位》为题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说:特区政府筹委会昨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过成立大典之后,国家主席江泽民、总理李鹏偕一群领导人于早上十时亦在大会堂出现,接见刚刚取得委任状的新任筹委会委员。当时,筹委会全体委员早已分为五排,每排30多人站在一旁,身为副主任的董建华,站在第一排的角落位置。

        江泽民进入会场之后,首先与站在第一排距离入口最近的筹委会另一位安子介握手,再接着与站在安子介后面的汪明荃握手。然后发表讲话。后来要离开时,神情明显要寻找什么人,但却在中间位置遍寻不获。突然,他看到站在角落的董建华,马上绽开灿烂的笑容,然后走到董建华身旁,主动伸手与董建华握手,两个人又亲热地聊了起来。不过,记者因站得太远,无法听到他们说些什么……

        本来是很正常的一幕,经过新闻记者的描述,人们的目光唰一下移到了董建华身上,于是,有关他们之间的个人友谊也陆续见诸报端。

        综合各报同类消息,说得最多的是他们的三次握手一一第一次握手是在上海。

        1989年3月中旬,董建华乘着父亲生前创办的宇宙学府第一次抵达上海。少小离沪老大回,董建华心情非常激动,于是他决定在船上举行一个庆祝晚会,邀请上海党政要人参加。宇宙学府是美国匹兹堡大学主理的,船上的学子们将要和上海各大学进行文化交流,首先要得到上海党政领导的支持,于是,董建华邀请了当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

        江泽民在这次晚会上认识了董建华。几天后,也就是1989年3月25日,江泽民又在上海虹桥宾馆设宴回请了董建华。这一次二人已俨若老朋友了,他们并肩而坐,相握相携,谈了很长时间。当时上海正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建设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作为主要领导人,江泽民谈得更多的是上海的经济建设。江泽民欢迎董建华来上海投资,董建华兴地答应了。

        此后,董建华开始把做生意的兴趣转移到大陆。他在上海投资了上海东方海外食品有限公司,此外,与上海宝钢集团合资经营轮船公司,其中有宝金企业有限公司和宝联轮船有限公司。在与中方合资投建的邮轮宝敏号,于1992年由邓小平的女儿邓楠命名,1993年又合资生产了宝捷号则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慕华命名。

        董建华和祖国内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他来讲,祖国就是他的根,他的东方海外就是叶。不管枝叶多么繁茂,颜色多么嫩绿,但最后的根却在祖国。回大陆投资,算是绿叶对根的回报。董建华和江泽民的第二次握手是在1993年。1992年6月,北京市政府作出姿态,说可以考虑与外商合作王府井旧城区改造工程。

        王府井是北京的商业中心,素称天子的脸蛋,好比上海的南京路,天津的劝业场,沈阳的太原街,武汉的汉正街。更由于它是首都,可谓寸土寸金,是哪个商家都想染指的宝地。

        最早瞄准这块宝地联手冲击的是香港首富李嘉诚和大马首富郭鹤年。

        王府井旧区地皮511公顷,规划用地327公顷,可规划建筑总面积14万平方米,将建成亚洲或世界一流的商业中心。

        然而,正当双方紧锣密鼓运行时,中央决定实行宏观调控,压缩基本建设规模。郭鹤年激流勇退,李嘉诚又拉上了后补队员董建华上场。

        董建华和李嘉诚是好朋友。香港是金钱世界,在商海波涛中沉浮经年,难得有一二知己。而董建华却被李嘉诚引为知己。李嘉诚这样评价董建华:人品好。正直、开朗。自从二人联手后,可谓风正一帆悬,虽然有诸多曲折,总能化解。现在,王府井旧城区已被二人顺利盘下,正开始实施东方广场建设计划。

        就在东方广场举行奠基礼之后,董建华再次得到了江泽民的接见。

        此时的江泽民已是国家领导人,身份虽然发生变化,但他们之间的情谊没有变。

        第三次握手是同一年的全国政协会上。这一次,董建华被委任为全国政协第八届委员。会议上,董建华又受到了江泽民的接见。三次握手可谓三段佳话,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的了解日进。从江泽民身上,港澳人士看到了中国领导人的优秀秉赋和人格魅力。董建华多次对人说,现时的中国领导层素质很好,具有优良的教育背景,对中国前途具有长远清晰的目光,他们懂得如何把中国带上进步之路和发达之路。

        总而言之,通过董建华和江泽民的三次握手,董建华对祖国大陆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对香港回归祖国的信心和热情也逐步高涨,也为他日后渐出打下了基础。

        对于董氏集团,美国人早想把它纳入美利坚的阵营之中。董浩云和美国军界政界上层许多人都是朋友,比如民主党的前任美国总统卡特和共和党的前总统里根以及比他们更早的总统尼克松、福特都有密切关系。他们经常在自己的假日驻地邀请船王董浩云共渡周末。

        鉴于董家和美国的亲密关系,美国政府曾邀请董浩云和董建华加入美国国籍。父子二人都明确表示予以拒绝。

        董浩云说:不管给我什么籍,我到底还是一名中国人,个人没有作为,不管什么籍都没有人看得起。

        而董建华似乎和美国上层的关系更为密切。董建华和美国前总统布什一直私交甚好,在布什执政的年代,董建华多次被邀请到白宫做客。即使布什离任,二人的交往仍密切保持,布什每次来香港,董建华都热情地接待他。

        董建华与现在的美国助理国务卿洛德也是好朋友,二人经常往来,洛德的岳父也非常喜欢慈眉善目的董建华,据说他还跟董建华学会了打麻将。

        美国商界的一些企业家也和董建华私交颇深。1996年7月,奥运会开幕前夕,董建华因公司事务来到美国三藩市。听说董建华已来,著名的可口可乐集团董事长特派一架专机,把董从洛杉矶送往亚特兰大参加开幕式。

        董建华性情豪爽,热情好客,他在香港有一幢很有诗意的别墅名香岛小筑,紧靠大海,面积约6万多平方米。这里一直被人喻为董家的钓鱼台国宾馆。在这个别墅里,董建华接待过不少国际名人,比如美国的红衣主教、摩洛哥王子及王妃、美国总统布什、钢铁大王等等。

        美国人多次动员他加入美国籍,但董建华和父亲一样,婉言谢绝。他说:我的父亲生前经常对我说,要以身为中国人为荣。

        不仅美国人动员他改换国籍,英国人也一直游说董氏父子加入英籍。

        董家与英国政要和财团巨头们一直有着很好的关系,一直是英王和查尔斯王子家的座上客。

        另外,动员他改换门庭的还有许多发达国家,但是,董建华均不为所动。

        唯有让他动心的是中国。是香港。

        在与大陆频频交往的日子里,董建华逐渐升腾出前所未有的想法,他要站到香港的前台去,为香港的六百五十万人民服务,为中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和心智。

        1996年9月19日晚7点30分,长期以来不肯出头露面的董建华终于打破沉默,在自己的公司总部举行记者招待会,披露了自己决心竞选的意向声明。

        他说:数周来,有关本人是否参与候选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的传闻与报道甚多,为澄清本人意向,谨此作一番简要声明:

        本人认为在1997年香港回归后,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香港继续现有的成就,实有赖未来行政长官之贤明领导,为此,香港必须推选出一位最适当之人士,带领香港平稳过渡,确保繁荣安定,顺利迈向21世纪。

        由于我一直致力于事业,履行我对公司股东和同事及我家属的责任,一直未认真考虑是否参与候选的事。但近期在朋友的鼓励及家人的支持下,并为推选委员会提供多一个选择,本人决定缜密思考并积极准备参与候选。

        本人在香港居住已超过27年,在这段时间内,除本身业务外,曾出任官方及非官方的联络,直接与间接地为香港服务,并从中吸取有关香港社会发展与政府运作的经验。但为了进一步加深对香港的了解,认清未来面对的挑战,衡量自己可否成为未来行政首长的合适人选,本人已开始向香港各界人士请教,聆听他们的意见。在未来数周内,我将会继续广泛会晤各界人士。

        与此同时,我亦准备开始对公司业务作出妥善的安排,使我一旦作出决定后,可以全身心投入参与候选的工作。我希望在未来数周内作出参与候选的确认。10月22日,董建华出席香港管理专业协会管理发展中心的晚宴,他是这个协会的前会长。在会上他发表了名为《共同建设21世纪的香港》的治港政纲。

        为了符合参选条件,董建华调整了自己在东方海外公司的职务,聘请一位美国资深银行家出任董事长兼首席财务总监,让其弟董建平担任副主席。接着,董建华又辞去香港行政局议员的职务,还到香港筹委会秘书处领取了简历表,摆出了真正参加竞选的架式。

        董建华的一系列运作迅速而又有条不紊,这匹黑马从斜刺里杀出,立时使香港社会各界一片哗然。

        香港最早公开表态要竞选特首的是首席大法官杨铁梁。董建华一公开参加竞选,香港舆论立时就爆炒董杨之争。不久,包玉刚的女婿吴光正也挺身而出,公开宣告加入逐鹿行列。

        还有前大法官贾施雅也来叫阵。另外还有港府官员李福善叩门。此时的舆论焦点又由董杨之争变为董吴之战。吴光正此时的身份已是公职身份,他是医管局主席,他声明要给市民一个专业行政人员的新形象参加竞选。

        为了表示决心,他声明辞去九龙仓集团及会德丰集团的名誉主席职位,完全脱离商界。

        这是一个姿态,他主要是做给他的竞选对手董建华和董的支持者李嘉诚看的。

        李嘉诚和大陆一直建立着紧密的联系,吴光正也挥师北上,积极占领大陆市场。在某市某个点上二人发生争执,从此结怨。竞选特区行政长官之风初吹之时,李嘉诚曾向中国领导人建议,竞选特首的人选最好不让商人参加,其就是针对吴光正而言。

        吴光正早已获知李嘉诚的论点,为了表示此身清白,干脆辞去一系列商务,干干净净去参加竞选。

        李嘉诚为了推荐董建华竞选,后来又放弃了关于商人不得参与竞选的观点,因为董建华本身就是商人。他反感吴光正的原因还因吴光正和港督彭定康关系极密切,1992年彭定康打出政改方案时,吴光正是唯一一个公开表示支持的中国商人。因吴光正此举,使他失分不少。在董吴之战中,董建华仍稍稍占优。美籍华裔知名人士赵浩生分析董建华参选有五大有利条件。他说:首先,董建华是在香港成长起来的,现在强调港人治港,无懈可击;第二,香港长期受英国殖民统治,董建华是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留学生,同英国各界有一定的关系,倘若英国在香港回归问题上耍什么花样,欺瞒不了他这个留英生;第三,香港是个商业城市,不是政治城市,他在商界经营多年,精通商业的运作和管理,且在商界有一定的威望;第四,我认为以一国两制的方式使香港、澳门回归,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以这一方式统一台湾,董建华父亲开创的东方事业,与台湾商界有联系,董建华个人在台湾也有人缘,其妹董小平是台湾前总参谋长的儿媳妇;第五,说句玩笑话,董建华出生在上海,现在中国上层领导人大多在上海工作过,中国有句关于老乡的俗话,所以他同他们容易打交道。

        有关人士分析,坚决支持董建华的社会人士来自四个方面:第一,以李嘉诚为代表的长江实业集团;第二,港英政府建制下的前立法行政机构的议员和退休的商官;第三,一大批香港工商界名流和商会成员;第四,一部分开明绅士和知识分子,此外还有许多筹委会委员支持他,如霍英东、查良镛等等。支持董建华的人们认为他有以下优点:

        一、为人正直、讲原则,朴实淳厚,待人诚恳。

        二、有自知之明。不懂的事从不装懂,愿虚心请教。

        三、他经历过公司绝处逢生的考验,具有应付危机的能力。

        四、有中央领导人的信任基础。

        五、得到港英政府大批高级公务员的支持和信任。

        六、他有广泛的国际关系,认识一些国家的政要,有出色的外交能力。

        面对愈来愈多的支持者,董建华也开始信心百倍起来,他说:我现在已经下了最大决心,一定要赢,一定能赢!我一定要出来为香港人眼务!

        记荇问他,若竞选失败该怎么面对?他笑着说,若落选,就花一个月的时间去环游世界。若选上了呢?他仍笑着说,那就两年不休息,不度假,全力以赴投入到工作中去……

        就这样,董建华被时代的潮流渐渐携裹,一直推举到了香港政治的中心地段。

        就这样,他迎来了1996年12月11日。

        唱票5分钟后,董夫人也驱车来到湾仔,和丈夫一起看电视选举直播。

        本来她是在家中卧室看电视的,但她显然受不了这种激烈竞争的场面,一声声唱票,刺激着她的神经,她坐卧不安,只得急忙驾车来到公司,让丈夫和她的肩头共同挑起这个非同寻常的日子。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二楼会议厅里,来自香港各界、各阶层的400名推选委员会委员,正在投票。选举一开始,董建华便一路领先,显示出黑马非凡的实力。

        董建华!杨铁梁!吴光正!唱票人如云中鹤唳,把六百五十万香港人的心紧紧攫住。

        当董建华的得票数达到198票时,办公室里的电话响了,董建华接到了最早的祝贺。电话是他最强劲的对手扬铁梁打来的,他在电话中表示以后若有需要,当给予全力支持和帮助,显示了他彬彬有礼的风度。

        上午11时55分,竞选达到了高潮。当身穿黄色制服的划票小姐在董建华的票板上划上了第201票时,全场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掌声宣告:香港历史上第一位特区行政长官诞生了,他就是董建华!

        此时,董建华的办公大楼内外人声鼎沸,一片欢腾。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选举,董建华最终以320票的绝对优势胜出。专程赴港的国务院副总理、推委会主任钱其琛宣布了这一结果,一下子把沸点燃了起来。

        湾仔海港中心涌来许多祝贺的人流,在18名警察的保护下,董建华高扬双手向欢呼的人群致意,然后被簇拥着上了一辆专门保护要人的警车,向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驶去,董建华要在那里举行记者招待会。

        记者会上,董建华赞扬了两位竞争对手,说他们为今后的选举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董建华深情地对香港人民说:我万分感谢推委们以及600万香港市民,给了我人生最高的荣誉,虽然这工作很艰难,很富挑战性,但我对自己对香港人充满了信心,我希望香港成为一个安定、公平及有爱心的社会。我会尽一切力量,去为香港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第二天,全体筹委移师深圳,进行确认特首选举结果及公布临时立法会候选人的程序。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关于报请国务院任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的报告。报告全文如下:

        国务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的主持下,香港待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于1996年月11日在香港选举董建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现报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二日1996年12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北京召开国务院第11次全体会议。会后,李鹏总理签署国务院第207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07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的有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选举产生的人选,任命董建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于1997年7月1日就职。

        总理李鹏1996年12月16日1996年12月18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专程赴京接受当选行政长官任命的董建华夫妇。

        老朋友相见,分外高兴。江泽民主席握着董建华的手说,祝贺你当选和被任命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他又说,英国统治香港一个半世纪,历任总督都是皇室任命的,从来没有咨询过港人的意见,你是一百多年来第一个由中国人担任的行政长官,这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真正体现。也意味着香港即将进入一个新纪元。

        再过半年,香港就要结束殖民统治,真正回到祖国的怀抱了,他们都显得非常激动。他们和全国人民一样,都在热切地企盼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这一天终于来临。

        在这一刻里,世界的目光在此聚焦,和平正义事业的动人风景在这里展现。

        这就是公元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的香港。

        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零时,在香港举行政权交接仪式。最早奉命而动的是驻港部队。

        1997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江泽民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进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命令》,命令驻港部队于1997年7月1日零时开始履行香港防务职责。

        于是,驻港部队的直升机呼啸着掠过青衣岛,掠过计山和鹿湖,掠过魔鬼山英军战时构筑的掩体和炮台,在指定的地点予以着陆;而十艘海军舰艇,在绵绵细雨中驶向香港海面,舰艇驶过巍巍壮观的穿鼻长堤,驶过沙桥海湾,驶过云浮仙观和流浮仙蚝,如果不是阴雨天,战士们驶过伶仃洋时一定会看到伶仃落日,这是该让英国人哀叹的落日,是帝国的落日。

        驻港部队的地面部队从深圳皇岗口岸和文锦渡、沙头角等地向香港进发,战车在深圳市民的欢送声中隆隆驶出。驻港部队于午夜前全部到达指定位置。1997年6月30日下午16时20分,末代港督彭定康从港督府走出,没有打伞,没人陪同,径直走进雨幕里。在草坪上,他的妻子和三个女儿打着伞在雨中等他,他们将要在这里举行告别仪式。雨中,彭定康仰望着缓缓降落的英国国旗,神色黯然,表情肃穆。雨越下越大,他的头发和深色的西服被打湿了。他显得很僬悴。仅仅一夜之间,彭定康变得迟暮木呆,有人说他老了。回想彭公新来香港时,步履矫健,英姿勃发,身上还带有英国政坛少帅的豪气,然而,仅仅五年时间过去,这座港督府里似就耗尽了他的一生。他显得疲惫而滞缓,老态毕现。

        米字旗降下了,而且是永远降下了。它在这里飘了一个多世纪,伴随了二十八任港督。但是它今天寿终正寝了,它将和彭定康一起回家,回到英国老家。

        彭定康在降旗过程中始终隐忍着自己的感情,但是,当皇家警察把降下的英国国旗双手呈给他时,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水夺眶而出……

        1997年6月30日18时15分,英方告别仪式在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前来香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的王储查尔斯王子、首相布莱尔和离任香港总督彭定康出席了仪式。

        1841年1月25日,英国皇家海军硫璜号战舰在港岛强行登陆,一个叫爱德华拜尔契的舰长带领海军陆战队将米字旗插上港岛的最高峰,从这一天起,驻港英军开始了长达156年的历史。

        仪式选在日落之前举行,让人浮想联翩。英国过去号称日不落帝国,然而这称谓已随风而逝,帝国斜阳最后一缕阳光,也被厚厚的积雨云遮住。谁都知道,在那云后,那轮太阳正无可奈何地跌下去……

        查尔斯王子在告别仪式上宣读了英女王的赠言。这里还有1800名英军士兵,他们在这里坚守到殖民统治最后的终结,因此,女王说感谢他们。

        驻港英军由陆军、皇家海军、皇家空军组成,三军总部设在港岛中环威尔斯亲王军营。《英皇制诰》规定,香港总督兼任驻港英军司令,而实际上其实际指挥权一直由英军国防部委派的三军司令掌握。现任驻港英军三军司令为邓守仁少将。驻港英军常规人数保持1万多人规模,其中港人占38%,廓尔喀兵占43%,真正英籍官兵只占19左右。中英两国达成关于香港问题的协议后,英军从1988年起即开始撤军,现在仅余1800人。年初,英军已关闭了石岗军营、空军基地和一个修理厂,解散了67野战中队,撤离了廓尔喀兵团,关闭了昂船洲海军基地。

        现在,随着查尔斯王子充满感情的慰问与祝福,这些军官和士兵蓦然想起一句中国古诗:日暮乡关何处去,烟波江上使人愁。

        俗话说,树倒猢狲散。这些失去依靠的士兵们面对雨中的西方想,我们回英国该干什么好呢?

        一百多年前,英人就是依靠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门,英军就是英王意志的利爪。现在,随着岁月的流逝,大英帝国陨落了,世界正在进步,和平和公正就像滚春潮,可耻的殖民思想和行径遭到世界性的唾弃,因而,这只英吉利狮子的爪子早已变得柔软而无力。

        而中国正在崛起。

        中国军队成了世界上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它的强大和不可战胜已经得到过多次证明,因此,作为国家象征,当它隆隆进驻香港时,曾引起驻港英军的惊赞和羡慕。

        中国军队是分期分批进驻香港的。

        每一批进驻,便如石击水,顿起波澜。仅仅是举手投足,仅仅是集合站队,仅仅是日常行走,他们便看得眼热心跳。军人对军人的估价是敏捷而迅速的,甚至是以千分之一秒判断的。仅仅一眼,他们就会判断出对方的质量和重量。驻港部队让人联想到悠远的历史和大渡河红军的英姿,可以看到司令员刘镇武大比武时万军阵中夺上将首级的身手,可以看到政委熊自仁少将那颇富内含绵长而深郁的目光。这支英雄的部队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7月1日零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香港添马舰营区冉冉升起,从而向世界昭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已接管了香港的防务。与此同时,昂船洲、枪会山、石岗、赤柱的营区内也举行了升国旗仪式,这就是说,不管是空中、海域还是地面,香港已被驻港部队全面接管。

        香港因中国政府代表团的到来而欢欣鼓舞。1997年6月30日下午17时28分,就在查尔斯王子一行将在添马舰举行日落仪式之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香港,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踏上香港的土地。

        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有李鹏、王汉斌、张万年、费孝通、雷洁琼、程思远、吴阶平、罗干、吴学谦、董寅初、马万祺、何丽、卓琳等。

        江泽民主席一行在雨中受到了香港各界代表数百人的热烈欢迎。而在另一处,查尔斯王子在天佑女王的乐声中看着米字旗在风雨中缓缓降下,他对伫立在雨中的英军官兵说,还有5个小时厂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你们已经完成了历史赋予你们的使命,女王谢谢你们……

        查尔斯王子没有看到落日,这既掩饰了他们的尴尬,又给了他们窘迫。在风雨中,他们将要在香港停留最后5个小时,也仅仅是这5个小时,他们的身份还是这里的主人,等时针转完5圈,香港就不再属于英国,而他们只是这片土地的匆匆过客,是一支感伤的行旅了……

        5个小时转瞬间过去了。

        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香港维多利亚海湾一端的会展中心。

        公元1997年7月1日零时即将来到了。会展中心新翼五楼大会堂灯火辉煌,香港各界代表和中外宾客端坐在这里,等待着这历史性的一刻。出席仪式的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30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负责人以及国际知名政界人士,90多个国家驻香港领事机构的代表和一些国家的民间组织、地区与国际组织驻港办筝处的代表,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出席了交接仪式。

        英国方面出席交接仪式的有许多著名人物,引人注目的有英国前首相希思和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还有尚健在的前港督柏立基、麦理浩、葛量洪、卫奕信等等。特别是撒切尔夫人,虽然下野多年,仍然显得神采非凡,但她今晚的盛装,已不再是人们议论的中心,昨天的风光已经不在,她静静坐在会场一隅,极有风度地等待着,等待着……

        23时42分,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正式开始。

        会场内响起嘹亮的礼号声,中英双方仪仗队以相同的威严和不同的军姿走进会场。

        23时46分,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步入会场登上主席台主礼台。英国方面同时步入会场并登上主席台主礼台的有查尔斯王子、首相布莱尔、外交大臣库克、离任港督彭定康、国防参谋长查尔斯,格思里。查尔斯王子的蓝色西服显得有些不整,由于在雨中穿梭不停忙于最后告别,或是在汽车里坐得太久,他的质地甚好的衣服后面揉得满是皱褶。当他登上主席台主礼台时,因为走得庄重而缓慢,这身皱巴巴的衣服就长时间面向会场,就像一张刻满苍桑的脸在晃动,至少说这是一个极富表情的后背。

        查尔斯转过身来时,他的西服的皱褶就消失了。人们替他担心的心情好了许多。但是,他的表情却充满忧郁。仪仗队行举枪礼之后,他该讲话了,他有些迟疑,但确认该自己讲话后,便缓慢地移动步子,从怀里掏出稿子,仍然带着似乎随时征询别人意见的神情走向讲台并发表讲话。

        查尔斯王子给人的印象是个好脾气的人,一个温和的人。当然,让他居处今天这样的位置,或许不是他的错。他的先曾经蛮横过,野蛮过,曾经像强盗一样闯入这个国家并统治香港156年,他们犯下的罪孽是深重的。现在,当查尔斯代祖先出席这令人难堪的仪式时,善良的中国人看到查尔斯沮丧的表情心里多少有些不忍。但是,在过去156年里,尤其是英国侵占香港、九龙和新界时,他们逼迫清朝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时的骄横之态和罪恶行径,想想这些,人们心头的恻隐之心就会被冲淡一些。

        查尔斯毕竟是英国皇室血脉,他应该替英人欠下中国人156年的罪责负责。

        会场上响起查尔斯王储纯正的伦敦语音。他说:这一重要而特殊的仪式标志着香港在150多年英国统治之后,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应向那些把一国两制构想变为《中英联合声明》的人致敬,并对那些为谈判《联合声明》的实施细节而辛勤工作的人们表示敬意……

        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手入场,象征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的降旗、升旗仪式开始。

        23时59分,英国国旗和香港旗在英国国歌乐曲声中缓缓降落。会场一侧的英国人和查尔斯王子一起看完降旗的全过程,就像看着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走完生命的尽头。他们的表情异常肃穆。从这一刻起,随着米字旗的消失,香港的殖民时代宣告彻底结束。

        7月1日零时整,一个伟大的时刻来到了。会场里,满场响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就像春潮涌动、就像彩云托日,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在人们目光的簇拥下徐徐升起。

        掌声响起来,闪光灯闪烁起来,摄像机镜头忙碌起来,人们眼里喻满激动的泪花,凝视着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

        江泽民主席走到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讲台前发表讲话。他说: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这一天,将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经历了百年苍桑的香港回归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他说:历史将会记住提出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的邓小平先生。我们正是按照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指明的方向,通过外交谈判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终于实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江泽民主席的讲话,激起全场6次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查尔斯王子和江泽民主席的讲话立时引起了波澜。共同社报道说:

        英国王储查尔斯和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香港回归庆典上的讲话虽然都强调对香港的繁荣寄予期望,但是却突出表明了立场不同。

        关于香港回归,江主席强调摆脱殖民统治的意义,他说:香港同胞从此将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

        王储指出,香港已向全世界表明东方和西方怎样才能够共存与合作。他强调说,只有英国统治下的资本主义体系才为香港带来了经济和文化上的繁荣。

        对此,江主席强调说,已故邓小平创造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对于查尔斯王储认为香港繁荣归功于英国的看法进行了强有力的批驳。他说:香港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香港今日的繁荣,归根到底是香港同胞创造的。

        王储在演说的最后还表明了英国今后对香港仍要进行监督的想法。他说,英国将以最大的关切注视香港今后的发展趋势。就像对这种姿态进行反驳似的,当查尔斯王储一行乘豪华的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之际,江主席等中国部长以上的要人谁也没有前往送行。

        凌晨零时12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结束。

        仪式结束后,查尔斯王子一行以很快的速度离开那座外观颇似白色大鸟的香港会展中心,登上了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回家。

        和查尔斯王子一同结伴回家的还有末代港督彭定康及家人。离港前,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与前来送行的人们一一拥抱吻别。

        较为动情的是彭定康。

        他一遍又一遍地与那些为他和查尔斯送行的女眷们吻别,似乎要把对香港的留恋印在那些女人的脸颊上。

        离开船还有一些时间,查尔斯王子显得无事可做,而彭定康则不断地和送行的人交谈着,嘱告着什么,他的身边还有他的妻女。他的美丽的三个女儿在香港完成了她们的青春期,出落得像三朵出水芙蓉,她们在香港这个东方城市完成了各自的韵致,从此,她们的身体里就会蓄存着东方情结,或许她们再也没机会回来,但香港绝对会常在她们的梦中出现。女儿们哭了。

        珠泪落,玉山倾,美人断肠叹惜别。彭定康的眼圈也红了。

        在英国,在伦敦的政治角斗场上,彭定康是有名的角斗士,他的冷僻和孤傲,他的理性和自制力,常令一些对手叹服,但是,来到东方之后,他有些变了。香港是他的伤心之地。

        来到香港之后,他秉承梅杰的旨意,处处和回归潮流作对,搞什么政改方案,搞什么港立法局,由于不得人心而受到香港人民和北京方面的谴责。梅杰下台后,工党领袖上台,首相布莱尔对彭定康这一套做法给予了狠狠的抨击。此番回英,既没有在台的梅杰为他举行唐宁街的鸡尾酒会,又没有一份美好的差事等待他,他真是鸡飞蛋打。说实在的,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喜欢香港的。香港的亚热带风光和抒情风格常能唤起他潜在的创造力,还有香港的菜肴,还有香港的岭南音乐,都给他以莫大的享受。但是,他曾经深深地剌疼了这个城市,剌疼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这个城市已经蓄存了有关他的不友好的种种记忆,因此,香港不会接纳他,香港人会想念起尤德,会想起卫奕信和麦理浩这些总督,但不会想念他。他感到孤立无援。他感到落寞和失意。

        他似乎也觉得不该那样处理香港问题,他似乎犯了严重的错误。

        他的脸上写满懊悔和无奈。但他再也没有改正的机会。

        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殖民地去接受他的检讨和反省。他将永远带着这份歉疚回到英国。

        该上船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上了豪华游艇,他们登上船舷,回身向送行的人们致意,随后转身进了船舱,舱边一位士兵呼一声关上了舱门,把他们与香港的夜色隔绝开来。

        不一会儿,不列颠尼亚号开始启航,驶进了茫茫大海……目睹此景,一位美国记者这样写道:

        英国查尔斯王储的游艇驶离香港。红旗取代了蓝旗。当大英帝国的太阳最终沉落时,天上下雨了。

        对香港来说,这一天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新纪元的诞生。

        今天和明日清晨,处处可以感触到历史之手,从程序复杂的交接仪式到香港的中国人重新成为中国的一部分那种难以抑制的感受。

        新任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说:对一个国家,对一国的人民来说,最宝贵的莫过于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当英国国旗在午夜12点之前降落时,查尔斯王储以悲哀的目光神情沮丧地注视着这一切。中国的五星红旗于零点过8秒时升至旗杆的顶端。

        中国领导人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即将离任的总督彭定康郁郁寡欢,他的改革言词曾激怒了中国,他以尽量避免与香港的领导人接触,结束了充满着泪水、紧咬着嘴唇和告别的这一天。

        之后不久,在他的3个女儿的痛哭声中,彭定康和查尔斯王储登上了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艇,游艇带着他们的旗子以及他们的帝国逐渐衰落的象征慢慢消失在黑暗之中……

        就在几乎相同的时间,凌晨1时3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暨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七楼隆重举行。

        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以宏亮的声音向全世界郑重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1时35分,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宣誓就职,国务院总理李鹏监誓。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董建华举起右手庄严宣誓:

        本人董建华,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定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尽忠职守,遵守法律,廉洁奉公,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服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

        之后,在李鹏总理监誓下,由董建华提名、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23名主要官员,由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领誓,走上主席台宣誓就职。

        然后是香港特区第一届行政会议14名成员、香港特区临时立法会59名议员、香港特区终审法院常设法官、高等法院法官36人,分批走上主席台宣誓就职……

        继李鹏总理讲话之后,董建华走上了讲台,面对大家,面对香港六百五十万人众,面对全中国人民,他显得异常激动。他说:这是一个崇高而庄严的时刻:1997年7月1日。香港经历了156年的漫漫长路,终于重新跨进了国温暖的家门。我们在这里用自己的语言向全世界宣告:香港进入历史的新纪元。之后是欢庆回归的庆典——古老的编钟在人们的心中回响。

        指挥家谭盾和大提琴家马友友用他们的指挥棒和琴弦写下了回归庆曲上的诗句:

        不再是离别的钟声敲响了春天的大门不再是冬天的风吹响了庆典的号角。

        不再是昔日的战鼓奏响了永恒的谐和不再是哭泣的母亲唱出了欢乐的歌啊——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舞台上,在稚嫩的童声合唱中,一轮太阳喷薄而出。这是庆典演出中最后一幕的镜头。

        但是,谁都知道,不管是我们的敌人还是我们的朋友,谁都清楚这是中华民族真正的图腾。

        这是属于香港的太阳。这是属于中国的太阳。

        香港明天更美好。中国明天更美好。

        1997年7月6日。北京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