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1997香港交接仪式的视频第一章 他要复仇

第一章 他要复仇

        义律自打接到被解职的命令后,一直处在难以释怀的悲怆之中。

        尤其是见到新上任的璞鼎查,看到他既礼貌又周全的应对,见到他沉稳和不露声色的表达,听到交接仪式上欢迎他的17响礼炮,以及那些人们对他逢迎的话语,这些都令他心潮难平。本来全权代表的权柄非他义律莫属,未来香港的主宰也会落在他的肩上,可是,多年的辛劳白白付出,一切的一切都化为泡影,为大英帝国开疆扩土南征北战,到头来却为他人做了嫁衣。他被革职了。

        义律被迫上缴鸦片之后,怀着愤懑的心情离开了广州。他的身后是一支溃不成军的队伍一由鸦片商人组成的队伍。这支队伍曾一度被林则徐禁烟的大棒打得晕头转向,现在,义律成了这支队伍的灵魂,他要对这支队伍负起责任。他要复仇。

        从广州到澳门,乘船要用半天的时间。他要把商人们安顿在那里,然后再作计议。

        往日,这半天的时间是枯燥和乏味的,而这次却不同,他被复仇的火焰烧得不能自已,那些复仇的快感如小蛇般在他的身体里钻来钻去,并且往他内心深处最隐秘的部位爬去。这种过程和体验使他终身难忘。在复仇的幻觉中,他成为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一个游离在中英两个国家罅隙间的巨人,他能呼风唤雨,能千变万化,而且无所不能。

        义律身材高大,魁伟,长着一头浓密的黄色卷发,面色赭红——大概是亚热带阳光和粗砺的海风作用的结果。他的肚腹高高挺着,两条长腿似乎难以支撑这超额的重量,说话时不停地抖动着。

        他在算计。复仇要有计划。

        在去澳门的路上,几乎所有的时间,他都在思考和谋划着复仇的实际步骤。

        他慢慢理出头绪来了。

        船到岸了。澳门的山影呈现眼前,先期到达的商务公馆的工作人员站在码头上迎候在那里。嗬——

        噢——

        义律的身后响起商人们的欢呼声。洋商们终于自由了,在被围困了许多时日之后,他们终于能呼吸如此清新和爽凉的空气,他们可以不为水和食物而发愁了。

        义律是最后一批撤离广州的。临走时,林则徐宣布了16名有严重劣迹的鸦片贩子的名单。历数其恶行,并要求他们出具永不夹带鸦片的保证书,这就是清代称之为甘结的一种文字。林则徐颁发甘结结式如下:

        具甘结英吉利领事义律、副领事参逊,承领英夷商等、港脚夷商等、么鲁夷商等,为出具切结,永断鸦片事:结得英吉利国及所属各国夷商,久在省贸易,渥沾天朝恩泽,乐利无穷。只因近年来有等贪利之人私带鸦片烟土,在洋趸船寄顿售卖,有干天朝法纪。今蒙大皇帝特遣大臣来查办,始知禁令森严,不胜悚惧。谨将各趸船所有鸦片尽数缴官,恳求奏请大皇帝格外施恩,宽免既往之罪,其巳经起空之趸船均令驶回本国。现在义律等禀明本国主严示各商,遵天朝禁令,不得再将鸦片带入内地,并不许制造鸦片。自本年交秋以后,货船来粤,如查有夹带鸦片者,即将其全船货物尽行入官,不准贸易,其人亦听天朝处死,愿甘伏罪。至现春夏两季到粤之船,其自本来时尚未知查办严禁,如有误带鸦片者,随到随缴,不敢稍隐匿,合并声明。所具切结,是实。

        凡是在商馆经商的洋人,每人必须在甘结上签名画押,不能有一个遗漏。

        那16名有劣迹的鸦片商,是被清政府宣布的不受欢迎的人,他们出具甘结之后,将被中国政府驱逐,永远不能踏上中国国土。

        义律拒绝林则徐出具甘结的谕令,说他出外闯荡多年,从来没有听说什么甘结一说,这是中国的法典,我们是英吉利人,我们的法律没有这一条款,因此,我的商人们不能执行……

        林则徐义正词严地驳斥义律说,你们口口声声说你们是文明人,是礼义和法治并重的国家,难道英王让你们出外就是传播野蛮吗,你们连到别人的国度就得遵守该的法典这样的基本常识都不懂,你们所说的文明和法治何在?如果别人也像你等到了英吉利我行我素,藉口行事只按本国法典,不遵守英国法律,你们该作何感想?

        义律无言以对。

        他只好原则上同意甘结,但要求宽限时日,等到了澳门之后再按章办理。

        林则徐同意在时间上通融,但甘结之事一定要办,港脚商人宽限四个月,英商限八个月,如果不从,便尽行驱逐,毫不留情。

        义律在向澳门撤离之前,向他的商人们说,可以暂时答应具结,但不能真的实施,待回到澳门,向英王陛下请示之后再做计议。回到澳门之后,义律开始实施他的复仇计划。他向巴麦尊写信汇报中国禁烟一事,说此举完全是针对英人而发;他向英驻印总督请求支持,让其战舰火速来援;他策划鸦片巨商查顿回国向政府及国人游说,控诉华人反英的暴行等等……

        1839年8月初,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了英国。这消息经过义律和查顿等人添油加醋的渲染,在英国民众的心目中,中国似乎成了蛮荒之地,中人既愚不可及又野蛮无比。而中国毫无来由地仇视英国,似乎专跟英人作对,这种对英国大不敬的做法使英国上下同仇敌忾,举国上下顿起一片讨伐中国的声浪。

        9月30日,英国纺织中心曼彻斯特市的39家公司和厂商联名致函英外交大臣巴麦尊,诬蔑中国禁烟是侵略行为,要求英国政府挺起腰杆,真正像日不落帝国那样,对中国采取强有力的对策,并旦希望政府能利用这个机会,将对华贸易置于安全的、稳固的、永久的基础上……接着,伦敦、利物浦、里兹、伦敦等大城市的商家也大叫大嚷,一致主张对中国采取行动,用战争讨伐中国……谁也没有因为中国的遥远而放弃中国,谁也没有因为中国的禁烟而远离中国,谁也没有因中国人的野蛮而和中国断绝关系。因为谁都知道中国是茶和丝绸的国度,是香料和宝石的国度,是磁器和文物的国度……这是个遍地黄金遍地宝藏的国家,它对于大英帝国太重要了。只能牢牢把它抓在手里,像对待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那样,把它变成大英帝国的殖民地,这是清醒理智的英国考虑许久的最佳选择。

        10月1日,英国内阁召开会议,专门讨论对华宣战问题。外交大臣巴麦尊慷慨陈词,他在会议上讲了义律们在中国的遭遇,讲了他们在那里度日如年的境况。他说义律们为了大英帝国在华的利益忍辱负重,一直坚守在南中国海,他们时刻盼望着大英帝国米字形国旗飘扬的舰队驶进珠江口,驶进厦门和天津,用隆隆重炮轰断清王朝的腰脊,使其乖乖在谈判桌上签字,答应大英帝国的所有条件。

        他在会上的发言打动了内阁大臣们。陆军大臣麦考莱也主张对华宣战。会议经过讨论后,作出了派遣一支舰队到中国海的决定。

        1840年2月,英国政府正式任命懿律和义律为驻华正副全权代表,懿律为对华作战的英军总司令。4月,议会正式通过了发动对华战争的决议案,出兵远征中国。

        义律导演的这场两座冰山相撞的计划,终于按照他的预想开始实施了……

        在澳门导演双方冲突的日子里,义律也不断受到商人们的干扰。

        有些洋商真正以商为本,他们不愿意搅进国与国的是非里。他们只想挣钱,别的概无兴趣。

        当林则徐力主洋商们具结保证书时,一些洋商打算冲破义律的阻挠,私下里和广州方面取得联系,以便开展正常的贸易。义律闻听消息后大为震怒,说他们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只顾自己的意见和个体的利益,这是极其可耻的变节。他说:

        我相信,在女王确凿而有力的干涉触及于中国海岸以前,在打破了中国政府满以为它所干的事情会永久受到宽忍的那种幻想以前,我决不会自处于这样一种为难的境地,竟对女王陛下的任何臣民发出一特别禁令,要他们中止那种既损国体又危害无辜人众的勾当,虽然那些无辜人们的性命会牺牲在他们的贪婪之中……

        义律估算着大海西端的支持应该是可靠和有把握的。因此,他有恃无恐。在他的怂恿和支持下,一些鸦片商再一次铤而走险,东方不亮西方亮,把鸦片又转至福建沿海走私贩卖起来,查顿洋行通过在马尼拉设立支店的办法,向中国沿海大力走私鸦片,二百元一箱买进的鸦片卖到八百元甚至一千元……

        南中国海被禁烟活动治理得稍许清澈的海面再一次混浊起来。

        1839年7月7日,闲泊在海上的一帮英国水手登岸到附近的尖沙嘴村买酒喝,他们边喝边打闹着,并且调戏围观的村女。村民们平时恨透了这些常来骚扰的洋人,一些人就挺身而出制止他们的恶行。于是,便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械斗。

        尖沙嘴村民林维喜也参加了械斗。这是个精壮的中年汉子。在他出色的反击中,他被几个洋人围而殴之,其中一个英人用木棍一下戳在他的心脏部位,他被捣坐在地上。但他仍复身站起,用自己的身体捍卫着身后的妇女儿童,捍卫着尖沙嘴人的尊严。械斗结束后,林维喜被人架了回去。

        他没有挺过去。第二天天还没亮,林维喜一口鲜血喷了出来,头一歪,咽了气。

        几天后,闻讯而来的义律打着调查的幌子,实际上是来收买当事人家属来了。

        他拿出一千五百元赔偿费给受害者家属,另加四百元以防被人勒索费。拿出二百元奖赏给人证,又给被殴受伤的村民每人一百元。

        给重金的目的就是让他们众口一词承认械斗纯由误会发生的。

        林维喜之子林伏超甚至给洋人写了假证明:

        立遵依人林伏超、母张氏、马氏、弟伏华、叔奕禧及伯叔房族亲人等,缘因父亲维喜在于九龙贸易生意,于五月二十八(七)日出外讨帐而回,由官涌经过,被夷人身挨失足跌地,撞石毙命。此安于天命,不关夷人之事。林伏超母子甘心向夷人哀求,幸夷人心行恻隐,帮回丧费银些少与伏超母子并亲人等,搬父亲维喜回家,殡葬妥息。此乃二家允肯情愿,日后伏超母子兄弟并叔伯房亲等,不得生端图赖夷人。各表良心,恐口无凭,故立遵依一纸,与夷人收执存照。

        道光十九年五月二十九日立尊依人男林伏超。

        林则徐接到地方官呈报的英国水手殴伤尖沙嘴村民致死案的紧急文书之后,立即指派新安县知县梁星源赶到尖沙嘴查办。梁星源经过验尸,确认为林维喜系棍伤致毙,并不是什么被夷人身挨失足跌地,撞石毙命。

        在村民的协助下,梁捉拿了帮助洋人收买尸亲的刘亚三,林伏超也交出了致死人命者约定付款的英文字据。

        根据调查结果,林则徐立即派员到澳门和义律交涉,谕令义律查明凶手,按中国法律交官府审办。

        义律却拒不执行中国的法典。

        义律回复林则徐说,尖沙嘴殴斗一事,不仅仅系英国人所为,打骂的人还有美国人和西班牙人,实情尚未明晰,怎么就认定是英国人?再说,英国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子民交付它国审判的法律。我们会自己审办这个案件的。

        林则徐为了批驳义律的狡辩,仔细研究了国际法,组织翻译了1758年瑞士人华达尔所著的《各国律例》等有关段落,从这些律例中得知,杀人偿命,中外所同,英国人并没有杀人不偿命的法律。

        此时,美国领事和西班牙人也具证明,说尖沙嘴殴斗一事,行凶者确实系英人所为,和别国水手无涉。

        林则徐据理再次向义律发出谕令,令其配合中国政府,交出杀人凶手,并宣布停泊在尖沙嘴一带的英船不许擅自出入采办食物,所需用品均须通过有执照的买办经手,以防勾通贩毒。而义律对上述谕令置若罔闻。

        他煞有介事地在威廉要塞号上组成了临时法庭,对尖沙嘴参加殴斗的英国水手进行审判。陪审团有23人组成。义律自扮法官。

        经过审判,义律宣布,对一名英国水手犯杀人罪的抗诉案不予受理,然后将五名参予殴打的水手判处三人监禁六个月,罚金二十镑,两人监禁三个月,罚金十五镑,并指定监禁应在英国本土的一个监牢里执行……

        林则徐得知义律如此坏法养痈,亲自和邓廷桢同赴香山查问英国水手致死人命案,并派兵在香山县各交通要道实行戒严,并宣谕义律的审判结果为非法。林则徐说:

        查该国尚有定例,如赴何国贸易,即照何国法度,其例甚为明白。在别国尚当依该处法度,况天朝乎?犯罪若在伊国地方,自听伊国办理,而在天朝地方,岂得不交官宪审办?

        但是,义律恃强,决不交出凶手。尽管中国宣布戒严,宣布如不交出凶手的严重后果,义律也在所不顾。

        8月24日,一只英国舢板船从澳门到香港的途中被中国海盗袭击,除一名水手耳朵被割,一名商人重伤被救外,其余七名水手全部被杀。义律差人禀告林则徐请官府查处,林则徐因义律在水手问题上的恶劣态度,认为这是义律故意捏造,坚不受理。

        义律和林则徐的矛盾更加尖锐起来。义律干脆不再和钦差行辕的公文接触。为了表示和中国政府决绝,义律干脆离开澳门住在了货船上。而林则徐得知消息后,立即命令澳门葡萄牙官员驱逐所有留在澳门的英国人,限他们在三天内出境。

        居住在澳门的英国商人及家属悉数被逐,这支队伍成为海上的流亡难民,他们由于准备不足面临缺水缺食的威胁,他们还可能受到海盗的袭击。他们带着大量的银子和搜罗来的宝器却不知所终……

        就在他们面临绝望境地的时候,义律请求驻印总督火速驰援的两艘军舰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他们获救了。

        这两艘军舰,一艘叫窝拉疑号,一艘叫海阿新号。有了这两艘军舰壮胆,义律顿时腰杆就硬了。

        英舰驶向珠江口的消息传至钦差行辕之后,林则徐为了防止意外,下令海口内河各处严加防范。关天培亲自坐镇沙角,每天操练水师,积极备战,时刻准备歼灭来犯之敌。

        不仅如此,一场人民战争的威武活剧也由林则徐导演开场。林则徐和邓廷桢发出告示,号召沿海民众立即行动起来,购置自卫武器及防卫器械,成立自卫队,如发现英国人上岸滋事,可以开枪阻止,勒令其退回,或者将其俘虏,交给官府。不许英国人上岸觅水,谁人胆敢为英人引水将受法律制裁云云。

        一时间,广州附近的南海、番禺、顺德、东莞、新安等地的社学组织立即发动起来,爱国士绅们召集义勇,组织团练,投入抗英自卫的斗争之中。沿海民众平时对洋商散播鸦片荼毒百姓早已恨之入骨,今见官府号召阻拖夷船便纷纷响应,人众在井边塘头河岸遍插标语,写着水内有毒字样。有的村庄还组成巡逻队,日夜巡察,一有可疑情况,立即报官。沿海一带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1839年9月2日,林则徐在邓廷桢等的陪同下,前去澳门视察那里的禁烟戒毒肃清毒源事宜。

        澳门是洋商们聚集的地方,广州禁烟之后,一些洋商纷纷逃至这里,林则徐担心这里会藏污纳垢,成为鸦片的新源头和集散地。另外,这里的英人据报已尽数驱逐,借此还可以察看一下落实情况。

        巡视队伍从香山县城出发,走了一天,到达距澳门十里的前山寨。第二天清晨出发,来到关闸,澳门理事官葡萄牙人做遮马地沙早带领士兵百人排列道左在那里迎候。见钦差大臣的官轿红顶在晨雾中闪动,指挥把手一扬,西洋乐声便大作起来,一时引来众多百姓和外国居民争看热闹。

        理事官将林则徐一行引至行辕驻地一莲峰庙。莲峰庙创建于1592年,初名天妃庙,又名慈护宫。现在这里成了清朝官员巡视时的临时住所。

        当时由洋人办的《中国丛报》报导了林则徐来莲峰庙时的情景。队伍自关闸出发,到进入庙前那片广阔的庭院,其情景是非常有趣的。是晨天空晴朗,在小山的斜坡下,这个院子十分凉爽。成群结队看热闹的人,已经聚集在院外。而院子内,澳门理事官、同知、知县以及钦差大臣的代表,已在那里恭候。各种礼物——银子、丝绸、荼叶、猪和角上扎了红绸带的小牛,也已摆设在庙的正门口。队伍由二百名左右士兵组成,成两列纵队,约摸有四百多码长。不管是在进行中或在操演时,都极不整齐。一名骑马的军官最先到达,随后是抬大锣的,接着是一队扛旗的中国士兵,引导着钦差大臣的八人大轿。走在轿旁的,还有一队葡萄牙仪仗兵。然后又过来一小趴本地士兵,为邓总督开路。在他后面,跟随着其他官员和军队。大员们一到,受到在恭候的官员的迎接,然后被引进庙堂,在那里稍事休息并与理事官举行会谈。

        这篇报导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中西合璧的奇异画面。有扛着洋枪的外国士兵,有缀着肩章绶带的葡人军官,有项带花翎的达官要员,有素衣粗衫的蓬头小民,有西洋乐器,又有中国祭祀,既有粤语声声,又有西语朗朗,然而笑声却是共同的,那种友谊却是不用语言的。

        这是多么动人的画面,多么友好的场景。倘若英国人也像葡萄牙人这样尊重中国的主权,听命中国的法律,不去搞邪门歪道,它们决不会遭到驱逐,决不会成为海上难民。在它们居住区内,也会出现这样风俗画般的热烈场面,成为国际外交史上的一朵奇葩,一件让后人称道的往事……

        林则徐是第一次走进夷人居住区,这使他眼界大开。他是个善于学习的人,尽管如此,他仍然对外国人的服饰文化、婚姻风俗等等大惑不解。

        他说,惜夷服太觉不类。男人浑身包裹紧密,短祸长腿,如演剧扮作狐、兔等兽之形,这服装和清代人众的服装正好相反,清人系满族服装推而广之的一种服装,长袍马褂,宽大松缓。和夷人服装相比,只能说互有利弊,不能一概排斥。

        由此可见,即使像林则徐这等远见卓识之人,仍有偏见和狭隘之处。

        他对外国人也颇看不惯:

        其发多卷,骤见能令人骇,粤人呼为鬼子,良非丑诋。更有一种鬼奴,谓之黑鬼,乃谟鲁国人,皆供夷人使用者,其黑有过于漆,天生使然也。妇女头发或分梳两道,或三道,皆无高髻。衣则上而露胸、下而重裙。婚配皆由男女自择,不避同姓,真夷俗也。(《林则徐集日记》第351页。)

        闭关锁国使人的思维短之又短。

        从林则徐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精细入微之人,一个具有深刻观察力的人,同时又是一个恪守旧规很难接受别的文化的人,是个具有很浓的老夫子味道的人。

        在对澳门巡视的数个小时中,林则徐详细察看了原来英人居住地,看看有无有存贮烟土情事,并且和葡萄牙人达成了一项协议:使其在中国和英国的对立中保持最严格的中立。待诸事完毕之后,便打道回府了。

        9月6日凌晨,刚到虎门镇水师寨中的林则徐,得到了紧急战报:九龙山地区发生海战……1839年9月4日,上午9时。

        义律和士密大佐乘坐路易莎号,带着几只武装快艇从香港出发,开到九龙山炮台附近海面,假装要求供应食物,向中国水师大鹏营三只师船寻衅。

        大鹏营参将赖恩爵站在船头喝令义律尽快执行钦差大臣的谕令,让洋商们具结之后,再来这一带购买食物,否则不许靠岸!

        义律说,我们已经付了钱,为什么不让我们索取食物?林大人也不能不讲人道哇?如果再不许我们上岸,我们就要采取行动!

        赖恩爵作色道:采取行动?就你们夷人这几条破船,奈我天朝何?滚回去吧……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咕咕,呜哩哇啦。吵了许久,义律就送来一份抗议书。半个小时后,还没等答复,英舰便开始炮击师船。炮击非常突然。

        没想到炮火这样激烈,这样准确。师船上的兵丁欧仕乾被当场炸毙。但是赖恩爵立即命令兵士们反击。

        师船的大炮和九龙山炮台的大炮一对准路易莎号开火,咣咣一阵猛射,一下打中了它的主帆,路易莎像个陀螺一样原地旋转起来,甲板上的水兵下饺子般落进水里……

        激战两个半小时,英船不支,败退而去。师船不舍,狼群般围上去,正在这时,英舰窝拉疑号和武装鸦片走私船威廉要塞号赶来救援,拦截住师船,双方又你来我往炮击起来。路易莎号再次受到重创,舰上的水兵被水师炮火打得说不出话来。这时,英舰上一个小头目率领16名水手划船渝袭一只师船,快接近船尾时被师船发现,船上兵丁用火绳枪英勇反击,击毙多人,小头目也被打穿手腕。

        战斗共进行了四个小时,六时半,英舰向尖沙嘴方向逃去。水师官兵阵亡2人,重伤2人、轻伤4人,而敌舰却损失惨重。林则徐在上送北京的战报中写道:击翻其双桅飞船一只,查夷人捞起尸首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受伤者,尤不胜计。

        11月2日,士密又率领英舰窝拉疑号和海阿新号窜至穿鼻洋海面。

        中午,英国商船皇家萨克逊号遵照广州方面要求具结完毕,在中国水师导航下,驶至穿鼻洋面,准备报关入口。

        这时,窝拉疑横出洋面,加以阻挡,不让商船入关。原来,因为义律、士密等人主张抗拒具结、拒绝交出凶手和继续从事鸦片走私活动,致使一些真正来华经商贸易的商船造成货物的大量积压,货物卖不出去,加上广东天气炎热,船中如洋米、洋布、棉花等货物竟潮湿霉烂,时间愈久,亏本愈大,商人们对义律等人故意破坏中英关系的做法很有意见,怨恨之声日增。这时,美国商人抓住中英交恶,义律禁止英船进口贸易的机会,独占贸易利益,使英商格外眼红。英船上的货物久久积压,迫使英商不得不倒手给美商代卖,美商们通常是不拒绝的,因为从澳门到广州的短途运输,他们竟会索要几乎相当于从伦敦到广州的运费,美商们黑手黑心唯利是图的盘剥,使英商们着实心疼,他们不断向义律施加压力,有些商船终于忍不住向中国当局投诚,要求具结进口贸易,义律知道后便从中拦阻,并封锁广州海口。

        皇家萨克逊号商船就是申请具结进口的一例。然而它却受到窝拉疑号和海阿新号英舰的拦截。

        中国水师船正欲前往查究时,不意英舰突然炮击师船,当即炸毁火船一只。另一师船被炮火击中火药舱,顿时火起,烧死6名兵丁。

        水师提督关天培亲自指挥师船向英舰开炮,英舰集中围攻关天培乘坐的指挥船,炮弹削破了他的手掌,他仍浴血奋战。

        师船炮火击中了窝拉疑号船头,打断了船鼻,英国士兵纷纷落入海中。

        奏升水师提督左营游击麦廷章,指挥师船又连续轰击窝拉疑号后楼,海阿新号船桅也被炮弹击中。

        双方激战一个多小时后,窝拉疑号落荒而逃,海阿新号也尾随而去,中国水师又一次取得了胜利。

        11月4日,从穿鼻洋逃遁的英舰窝拉疑号和海阿新号驶回尖沙嘴,修理伤船。附近的官涌山上,中国守军正在抢修工事。英军怕中国军队俯攻英舰,便想派兵占领官涌山制高点。但一连数次都被驻扎该处的守军击退。

        夜里,英船一字排开,向官浦山营盘猛烈炮击。守军发炮反击,将英船击退。

        11月8日,英船又发动进攻,英兵百余人乘潮扑岸,有百余人抢上山岗。增城营把总刘明辉率兵下山截击,双方在山上展开了一番肉搏战,守军用大刀、木棒打伤敌人数十名,终将其赶下海去。

        11月9日,官涌守军发现英船企图在官涌稍未的胡椒角获得立足点,敌炮刚发试探,便被守军发现用意,大炮集中射击胡椒角登陆之敌,将其击退。

        11月11日,闻讯而来的增援官兵聚集官涌,关天培调拨来新炮六门,新安县知县梁星源、余保纯等带乡勇若干会集官涌,大家分兵五路扼守。

        黄昏时分,英船发现官涌营区内人影晃动喊声如潮,用望远镜一看,认定守军正在安装大炮,便想先下手为强,初夜时,敌炮先开火,一时引来中国守军五路大炮的反击。夜战至两个时辰后,英舰不敌,兀自溜走。

        清晨,但见英舰滞留处一片狼藉,有击坏的双桅帆船半浮半沉飘在水面上,其余的舰船早已逃之夭夭。

        13日,英剑桥号和多利号等十余只武装商船又一次乘薄暮驶近官涌,伺机偷袭,守军发现后,静候炮旁,等英船驶进射程之内,一齐开炮,多利号身中数弹,仓皇逃跑,一只划船被炮火击中,英船见势不妙,纷纷撒退。

        英舰船先后六次进攻官涌均告失败……

        捷报频传北京城。

        三次海战,均获大捷,使朝野上下一片欢欣。林则徐在上奏前对事实都进行了核准。他是个认真诚实的人,尤其是对皇上的报告,更要事实准确,所以他不敢造次。但是,他仍然在文字上进行了技术性处理。比如九龙海战,中国方面二死六伤,英人仅有四人负伤,一只双桅货船桅杆打断。在上送的战报中,林则徐则写为击翻其双桅巨船一只,夷人捞起尸首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

        穿鼻海战,英舰横桅和帆被炮弹击中,舰体并无损坏,人员亦无死亡,而中国水师则有三只师船被击沉,士兵死亡十五名,本来这并不算什么胜仗,但仍被称之为大捷……

        不管如何,三次海战,在双方武器对比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中国水师同仇敌忾,英勇杀敌,击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没有让敌人的阴谋得逞,应该算是一次小小的胜利,从这个意义上讲,林则徐所奏报中称旬日之内,大小接仗六次,俱系全胜,也算说得过去。林则徐牢记禁烟使命,他受命于道光皇帝,主要任务是禁烟,并不想把事态闹大。就中英贸易来讲,这是正常的交往,双方互利互市,对天朝也有好处,他是精明之人,不会视而不见。他一直对英人抱有一种幻想,认为中国自立于世,万事不求人,离开夷人,可能会活得更好。而夷人却不同,中国的茶叶等物,在西方已如食物般重要,一日不用,便难以为继,那是须臾离不开的东西。不是我离不开你,而是你离不开我,是你们洋人有求于我。我即使给你们脸色,对你们苛刻一点,你们仍会赖皮涎脸来找我,并不会采取过激行动自绝天朝……

        对于禁烟一事,林则徐初时想得较为简单,只要有尚方宝剑,有道光皇帝做靠山,他本身洁身自好,大公无私,何愁禁烟不成?尽管在官员中对禁烟看法不一,有人甚至提出反对意见,但林则徐都觉不足虑。

        洋商狡猾,林则徐初来时就已体会至深,但用弹压加好言劝慰及据理力争等手段便能奏效,林则徐也觉不难对付。只是后来出了一个义律,他的所作所为,他的思维脉络都和别人不太一样,很难把握,这使他颇为头疼。

        以对义律的观察,他应该是个办事认真、很有板眼的人。他是军人出身,做事干练,说到做到,不同于商人那般钻营和萎琐。因为他代表着国家和商入们的利益,这种角色本身不好扮演。林则徐充分体谅他的难处。他想有些事情并非出自他的真心,比如抗拒具结,比如拒绝交出凶手,只要对他施加一些压力,他会像先前乖乖缴烟一样给以配合。似义律这等脾气倔、性子急、往往是粗线条、一阵风一阵火一样的人,给他打持久战、消耗战,软磨硬泡,假以时日,不信他不就范。

        然而,他的估计错了。

        义律在抗拒具结之后,表现越来越差。他是英国驻华的商务代表,但他似乎不是来做生意,而是来给谁斗气似的。他对贸易方面的事并不经心,只一味地制造摩擦。

        然替义律设想,总无出路,不知因何尚不回头?(林则徐《致怡良书》)

        他百思不得其解。

        想来商人以商为本,你们是来做生意的,而且是主动靠上天朝来做生意的,我们不吃你们的洋米,不穿你们的洋布,不点你们的洋油,照样活得成,而你们却不能离开我们的茶叶,你们离不开我们!

        可是,你们这些天却根本不谈贸易的事,却三番五次在南海一带扰滋事,你们万里迢迢来中国就是为了闹气?你们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以林则徐的见识和思路,他很难看透智商并不高的义律的背后。义律本身并不复杂,复杂他的身后。

        他的身后,大英帝国庞大的冰山正向这里缓缓移动着……对于义律来说,他看不透林则徐这个人,他也从心底折服于他的人品和才学,但他却能看透他身后的大清帝国……

        他是个有一定经验的老牌殖民主义者。他随着帝国的步伐曾经侵略过印度、阿富汗和北非洲,他知道进行殖民统治的全部过程,懂得操作程序。他此时的感觉就好像一只猎犬正和猎物追着玩,别看清帝国如此庞大,但义律早看透了它虚弱的本质。只要大英帝国的舰队一到,就会气吞如虎。

        林则徐却全然没有意识到复杂的国际背景。虽然他也听别人谈过日不落帝国的国情,知道他们的女王年方二十,还是个说话脸红的害羞姑娘,知道那里的城市有高楼,知道他们吃饭用刀叉盘子,知道他们的船和炮都很厉害等等,也仅仅限于表层的了解。大英帝国能比天朝强哪去呢?

        九龙、穿鼻洋、官浦三战皆捷,说明它不过如此,有何惧哉?关于林则徐世界知识方面不甚了了的证据,可以从1840年1月号的《中国丛报》中看到。一个叫喜尔的英国医生记述了他见到林则徐后的情景,他说:

        他(指林则徐?问我们什么时候离开英国,离开英国以前是否已有关于中的乱事的消息传到英,我们第一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听到这种消息,从安吉尔航行到中国需要多少日子,船舶在来中国途中是否惯常要在该地停靠,我们的船货的性质和价值,我们的船是否以前来过中国……

        为了向我们表明鸦片生意的可耻及最近几年来它的增长,他交给我们一份地尔洼先生作的小册子和另一本撕去封面的关于中的小册子。他要求我们阅读从两书中摘出的几段。两书中有几部分已经译成中文,贴在原文所在的书页上。他还有五六张东印度公司的卡片,上面载着一季中售出的鸦片数量。在他递给我们的一张卡片上记着:八达拿鸦片……

        他交付一封给英女王的函件。文词仍旧是一贯的浮夸口气,使我不禁失声而笑。他一看见这种情况,便问是不是不合适。我说我所笑的,只是文词上的儿处讹误。于是他便吩咐我们将信带入里屋,在那里修改我们所发现的一切错误,并在那里进茶点。原函很长,是用毛笔写的,笔迹很清楚,内容主要是说鸦片贸易及其恶果的一篇长文,并且希望女王陛下能够加以干涉,协助遏止烟祸。林公又问起各种鸦片所来自的地点。他让我把这些地名给他写下来,我当即照办。提到土耳其的名字时,他问是否属于美国,或是美国的一部分。我们告诉他土耳其距离中国几乎需要一个月的航程、他似乎很惊奇……

        那几个失声发笑的原因是林则徐的偏狭和浮夸自大的口气,他在给英国女王的信函上仍这样写道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中国若靳其利,而不恤其害,则夷人何以为生这样的旧调子。以这种偏见和浅陋的世界知识,很难世事洞明,也难以处理好复杂的国际事务。但林则徐在清朝官吏中,仍然是难能可贵的,他的可贵之处是他总愿意探求学习新的知识,并不断改正和修正自己的不正确看法,不讳疾忌医,不是不懂装懂。他的知错就改的精神仍然值得人们敬佩。

        然而,林则徐的疏漏和浮夸,还是深刻影响了紫禁城里的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是个谨慎小心而又刚愎自用的人。他只知天朝,对外一无所知。九龙海战报捷,紧接又是穿鼻、官涌报捷,水师所战皆胜,这使他飘飘然起来。

        林则徐下广东之前,他曾经多次叮嘱他,只要让夷人闻风慑服就罢了,千万不要把事情弄大,不要弄到骤开边衅,不可收拾。可是,看过九龙战报之后,他转眼又把先前叮嘱林则徐的话语给忘得一干二净。他反而觉得林则徐的胆子不够大,仗打得还太小了。他在林则徐的奏报上批道:

        既有此番举动,若再示以柔弱,则大不可。不思卿等柔浪,但诫卿等不可畏葸,先威后德,控制之良法也。相机悉心筹度,勉之,慎之……

        在另一道谕旨里,道光皇帝又写道:

        ……我兵先后奋勇,大挫其锋,该夷等自必畏慑投诚,吁求免死。惟当此得势后,断不可稍形畏葸,示以柔弱……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时审时度势,给义律打打谈谈,反复谈判,这也使道光皇帝极不耐烦。他说,日后再有反复,即当示以兵威,断绝大黄茶叶,永远不准贸易。

        道光皇帝这种非此即彼的决断,使林则徐非常为难。永远不准贸易的决断之荒唐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是皇帝谕旨,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必须遵照执行,且要诚惶诚恐。

        在道光皇帝御旨下达之前,林则徐也做出过暂时和英国人断绝贸易的决定,那是有前提的。一是为禁烟,二是为甘结,三是为惩凶。如果义律在这几个方面都能很好的配合,贸易会随时继续进行。

        但是,道光一声令下,便切断了与英人谈判的条件。这是永远断绝与英国的关系,这就把林则徐和义律的后路都切断了。

        这时,陆续到达南中海的英商船货船已达六十艘以上,这些满载货物的船舶已经在海面上停泊了数月之久,那些商人因为卖不出货物,买不进茶叶而忧虑重重。

        半年之中,各国与中国具结进口的商船有62只,其中美国商船达45只,超过往年全年的外国商船数目。林则徐采取遵法者纳之、抗法者拒之,对美国及其它表示顺从的外国商船给予惠顾。美国人历来精明而敏捷,中英矛盾给它们带来了机会,它们不失时机扩大了贸易来往,并且成倍地膨胀开来。即使对英国商船,林则徐也不是一概而论,有的商船愿意具结,林就给以优待。英国船主吉里布,不顾中方法令,借着夜暗偷偷航行在铜鼓湾,企图蒙混入关,结果被中国水师发现,截获后,吉里布表示愿意具结,林则徐便让其在黄浦行商以给出路。

        义律对抗中方法令,使英商无法正常贸易,因而引起他们的不满。

        《广州周报》曾刊登英商们的怨言:现今封港之事,害英国人之利,比害中国人之利更多……

        这时,形势的发展变得对中国越来越有利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不但没有受到损害,贸易额且有上升趋势。白银由外流转成内溢。据说,以上商船为中国带来了二百万元的银币进项。1839年,当年外船输入的洋银,已查验有二百七十三万二千七百余元,而未验者还不在此数之内。英国国内的纺织业巨头和鸦片走私集团对义律的不满与日俱增,如果再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有更多的商人自动来广州要求具结,只要有半数商船跟中国建立贸易关系,义律就不可能牵着洋商的鼻子走,义律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也许就没有查顿等商人在英国国内的遥相呼应,就不会有商团的支持。而这时是1839年11月,离英国内阁决定出兵中国还有3个月的时间。事情或许可以向另外方向转化……

        然而,左右摇摆的道光却因为浮夸战报的鼓舞,下了与英彻底决裂的决心一一林则徐上奏穿鼻、官涌之战后,道光在下达的谕旨上说:英吉利国夷人自议禁烟以后,反复无常,前次胆敢先放火炮,旋经剀谕,伪作恭顺,仍勾结兵船,潜图报复,彼时虽加惩则,未即绝其贸易,已不足以示威……即使此次具出甘结,亦难保无反复情事,若屡次抗拒,仍准通商,殊属不成事体,至区区税银,何足计论!

        在道光的眼里,异国番邦来华,不过像花朵围绕太阳一样。我华夏神州就是太阳,诸夷各国就是花朵,花朵从来谨记太阳的恩泽,而太阳谁能记住区区一朵小花?你们英国不过是来攀扶我们的一个小不点国家,你们送的些许银钱,对我们来说只是九牛一毛,何足挂齿?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时谨言慎行,与义律等人每次交手,总要三思而行,为的是日后两国有个长远的未来,好走上正常而健康的轨道。对他来讲,他个人的心智和谋略都几乎用尽了。但他这一切都白费了。

        他的身后是道光皇帝。他和义律不一样。义律的身后有英国女王,但更有掌管国事的内阁和议会。他们有投票表决,有集体决议。而中国没有。中国只有至高至尊的道光皇帝。

        偏偏这个道光皇帝基本上不知道外国的情事,至今仍旧不知西边,对于国际事务的决断,道光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错误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道光皇帝在谕旨上下了最后的决断一著林则徐等酌量情形,即将英吉利国贸易停止。所有该国船只,尽行驱逐出口,不必取具甘结。其殴毙华民凶犯,亦不值令其交出。当啷(即皇家萨克逊号?一船,无庸查明下落。并著出示晓谕各国,列其罪状,宣布各夷。

        皇家萨克逊号在穿鼻洋被士密的舰队拦截后不知所终,林则徐的意思是根据它的表现应该受到通商的照顾,寻找之后准备引至广州进关。但道光皇帝却说,恭顺抗拒,情节虽属不同,但毕竟都是英国人,干脆,一道驱逐了罢。这样,便把那些愿意具结的洋商和正在持观望态度的洋商一古脑推在了义律一边,使它们没了后路,断了念想,最后作困兽犹斗,坚决与中国对抗到底。这就是道光皇帝错误决断的直接恶果。

        林则徐躬领圣旨后,展阅再三,思之再三,陷入无奈的境地。他不可能说服圣上,也无法左右义律。他觉得九龙海战之前,禁烟之事虽说艰难,但殚精竭虑全力以赴还能推进下去,然而,当九龙海战之后,捷报频仍,英商队伍眼看就要分化,事情可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时,情势不意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像一下子堕入深渊一般,强大的引力和失重使他手足无措。

        他在瞬间变成了一枚秋叶,缓缓飘落……1839年11月26日,林则徐会同邓廷桢等发出告示,宣布从12月6日起,停止英国的一切贸易。

        1840年春天,关于大不列颠帝国的英国舰队要来进犯中国的消息风一般传遍了广东沿海地区。传言最早来自那些在华洋商们。连一贯和英有隙的葡萄牙人也讨好起英国人来。广州封港后,义律趁广东人众过春节之际,秘密潜入澳门,暗中收买葡萄牙官员,企图将澳门当作对华作战的基地。这一消息被中方获悉,林则徐准备出兵缉拿义律。当林则徐把这一消息通报给葡萄牙人时,葡人却以中立为名,不予配合。而义律悍然将海阿新号驶入澳门内港,公然对抗中国政府的法令。

        林则徐传谕澳门葡萄牙总督,让他即刻将义律等人驱逐出境,澳门葡萄牙总督却一反常态,从中偏袒义律。这是从没有过的事情。

        因此有人判断,可能是英国人的舰队就要开过来了。还有人说,舰队是要开过来,不过不是英人一家,而是集中好多国家的兵船一块来的,那些兵船聚集到一起,像几个村庄连在一起,可以跑马呢……

        有人说,来的所谓兵舰,实际上只有一两只船有大炮,其余的船都是货船假扮的,有人看见那些大炮都是木头做的,涂上油彩,这是夷人的疑兵之计……

        林则徐得到的情报比较具体,说来的英国舰队兵船共24只,其中英船12只,孟买兵船12只,不久就要开过来……

        林则徐尽管不信传言,但总觉英国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他还是和邓廷桢、关天培等积极进行战守准备。

        林则徐提出了以守为战的方针。

        他说,英军船坚炮利,擅长海战,中国水师和夷人相比,船则不坚,炮亦不利,在军事力量上有明显的劣势。但是,英军万里而来,奔波劳累,且粮饷军火很难持久长继,而中国军队在本土作战,地形地物熟悉,物资补给方便,可以以逸待劳,因此,采用以守为战,则为完全之策。

        以守为战的立足点是守。即不主动与英军在海上交锋,避其所长,让敌人来攻,把敌人的火力兵力都吸引到岸上来。

        因此,林则徐在敌人入侵时必经之海口河道山峰等处令下属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并购买来当时较先进的西洋火炮若干,密配于虎门九龙炮台。在虎门海口,除铸就拦海粗大铁链外,还在横档、巩固两炮台之间江底打下暗桩,防止英舰闯入。

        林则徐认为,以守为战还要以战助守。为了提高水师的海上作战能力,他还从美国罗素洋行购买了吉赛皮克号,作为水师演习攻击英舰的训练模拟船只,后来,又把它改装为战舰,配备英制大炮34门。这是中国从国外引进的第一艘现代化军舰。同时,他还积极筹造战船,这些船较过去都增加了防御能力,船身长大而且坚固,大都是按欧洲船式修建的。除此之外,林则徐还搜集了中外多种战船的资料,仅绘有图式的就有以下八种:

        一、《广东水师营快蟹艇图》;

        二、《知沙碧船图》;

        三、《花旗船图》;

        四、《安南国渔船图》;

        五、《安南国大师船图》;

        六、《安南布梭船图》;

        七、《安南大头三板图》;

        八、《车轮船图》。

        考虑到筹措资金造船缓不济急,林则徐又募集民船,改制成多艘火舟,加强水上攻击力量。对原来的海河巡缉战船也进行了维修和改造,84艘战船全部检修一遍,使这些战船时刻处于闻警而动的状态。

        除此之外,林则徐又在广东沿海一带招募乡勇水勇,扩大兵力。对军队则开始紧张练兵,经常亲到校场检阅官兵操练。

        水师更是练兵的重点。关天培每日到海上督促官兵训练,特别是新招来的兵丁,他们大都是附近村庄的渔民,从小在海上长大,深谙水性,且对夷人播毒滋扰恨之入骨,经过训练,授以夜袭火攻之法和海上作战技能,很快便成了水上作战的中坚力量。

        一切都准备好了。

        林则徐们严阵以待。

        1840年6月21日,英国侵华远征军海军司令官伯麦和他的庞大舰队出现在澳门海面。

        舰队有以下战舰组成:

        旗舰威里士厘号,载炮74门;麦尔威厘号,载炮74门;布朗底号,载炮44门;鳄鱼号,载炮28门;卑拉底士号,载炮18门;巡洋号,载炮16门,哥伦拜恩号,载炮16门;阿勒琴号,载炮10门;另外还有武装汽轮船阿打兰打号,皇后号,马打牙士加号,青春女神号及早在广州珠江口待命的窝拉疑号、海阿新号、都鲁壹号、伯兰汉号、进取号等舰……

        还有两个英国步兵联队、一个孟加拉联队,一个孟加拉工兵团、一个马德拉斯工兵团等约四千多名士兵。

        义律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这个巨大的帝国冰山正在按着他的阴谋计划实施,现在,它已经浮出水面,以比以往快许多倍的加速度向中国冰山撞击过来……

        1840年6月22日,伯麦在英舰上发出公告:现奉英女王陛下政府命令,本司令特此公告:从本月二十八日起,对广州入口所有河道港口一律进行封锁……至此,闻名于世的鸦片战争,终于爆发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