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竟然也派出说客,那是他真的没办法了。
回顾与刘邦的历次战役,项羽先是在彭城战役中,以绝对劣势击溃刘邦,占据绝对优势。而后这个绝对的优势,竟然莫名其妙地,仿佛阳光下的冰山,越来越小,渐而无形。临到广武山畔,两军对峙之时,项羽的楚军只能勉强支撑,取胜的希望基本上已经不复存在。
一旦韩信率齐军挤压过来,项羽就会陷入灭顶之灾。无奈之下,他只好派武涉去一趟,希望能够说得韩信回心转意。
武涉的说辞,是很给力的。
他说:“韩信啊,你看这个国际形势,是这个样子的。原本呢,大家都是起义军,齐心合力,推翻了暴秦。然后大家通通都封王,各自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幸福小日子。可是刘邦他这个战争狂,先是三秦之战,又出关占领了楚都彭城。楚军几次将他击退,并宽宏大量地一次次饶过他的性命,可是他只要逃脱,就返回来死缠烂打。刘邦这个人的贪婪,连瞎子都看得清楚,他就是想独霸天下呀。”
武涉说:“你韩信为什么能够得到刘邦的重用呢?就是因为你能打呀。可是刘邦这个人,他绝无可能放过比他更强的人。你之所以好端端地活在这里,就是因为项羽还在。一旦项羽出了问题,下一个要打掉的,就是你韩信了。”
武涉说:“现在你韩信,掌握着决定天下的力量,你帮着刘邦,项羽就死翘翘了。你帮着项羽,刘邦就没咒念了。你帮了刘邦,项羽亡败,下一个就是你。而如果你考虑明白了,才能避免日后的危险呀。”
话说到这里,已经很清楚、很明白了。但千不该,万不该,武涉又多了几句臭嘴。
武涉补充说:“韩信,你以前在项羽那边干过,和项羽是有交情的。如果你帮了项羽,大家共取天下,共同封王,岂不美哉?”
听了武涉最后那句话,韩信的脸色变了,回答说:“抱歉,我是在项羽那边干过,我在项羽那边干的是什么呢?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划不用。我在项羽的眼里,就是个最差劲的仪仗队队员,负责替项羽抖面子撑排场的。而人家汉王刘邦待我,封台拜将,拜我以大将军,给我几万的军队,把衣服给我穿,把饭给我吃,对我言听计从。比较一下这两个老板吧,你让我背叛刘邦,反投项羽,换了你,能干出这种没良心的事来吗?”
武涉无功而退,但细究这件事,还真不能怪他。怪就怪项羽在武涉来之前,没有把全部的信息告诉武涉,导致了武涉不知道韩信曾在项羽那边受到极大的羞辱,还以双方有交情作为说辞,结果反而勾起了韩信的伤心事,说什么也不肯依从项羽。
可见项羽这个人,真的有点不着调。游说韩信,生死攸关,务必要把方方面面的细节考虑清楚,才能达到目的。而项羽却藏着掖着,对武涉隐瞒韩信当初的委屈,结果让武涉判断错误,功亏一篑。
都到这节骨眼上了,还是如此不上心,项羽这是典型的不敬业——但这事也真的不能怪他,他信奉的是单兵暴力模式,我最能打,因此老子天下第一。可是夺取天下这种事,玩的不是单兵作战模式,比的是统御部众的能力,是团队的作战能力。这恰恰是项羽坚决反对的,但也正是他这个反对的态度,才会落到一个必然的结局。
武涉虽然游说失败,但韩信身边还有一个谋士蒯彻,他同样是看破时局的人,所以就来给韩信看面相。
看面相,就是根据你的模样长相,判断你一生的命运。
蒯彻说:“看你的正面,最多不过是个封侯,而且危而不安。看你的背面,却是无尚尊荣,贵不可言。”
韩信听得茫然:“啥意思?怎么正面和背面的命运还不一样?”
“当然不一样。”蒯彻说,“你正面的命运,就是你追随刘邦的命运。你背面的命运,就是你应该选择的命运。”
你应该选择什么命运呢?
蒯彻开始说了,他说的话,又臭又长,听到一半就会让人疯掉。但如果你能够在听得疯掉之前,仔细分析他的话,就会发现他说得很有道理。
蒯彻的巨长说辞,主要是表达三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个层次,当前的形势分析。当前的形势,就是项羽使者武涉所分析的那样,韩信已经掌握了主宰天下的力量,他支持刘邦,项羽就死定了。他支持项羽,死定的就是刘邦。说让谁死,谁就得死。说让谁活,谁就有机会活,这是很爽很爽的人生。
第二个层次,韩信的战略选择及后果分析。韩信的选择只有两种,或是支持刘邦,或是支持项羽。倘支持刘邦,项羽就会输掉。接下来,刘邦必然会除掉韩信,因为韩信已经构成了威胁刘邦的唯一势力。同样地,如果韩信支持项羽,刘邦死掉后,项羽就会杀掉韩信,因为韩信又构成了威胁项羽的唯一力量。总之,韩信支持哪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死定了。
第三个层次,韩信的生机及必然性选择。蒯彻严正指出,不管韩信支持哪个,都会被他所支持的人所清除。因此,韩信唯一的正确选择就是——谁也不支持!
蒯彻说:“当今两主之命县(悬)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蒯彻给韩信指出的生路,是既不支持刘邦,也不支持项羽,而是挟军威强迫二者屈服妥协,三分天下,鼎足而居。若是刘邦项羽哪个敢不乖,就联合另一个共击之。无论是刘邦还是项羽,在这种情况之下,都只能吃瘪认命,承认韩信的权威。如此一来,此后韩信拥齐国的地利及资源优势,稍加经营,这个天下,就落入了韩信的手中。
听了蒯彻的分析,韩信却为难地道:“汉王待我,恩泽深重,我怎么可以为了个人的私利,而背弃他呢?”
蒯彻说:“张耳和陈馀的关系好不好?好,好得不得了,可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张耳切掉了陈馀的脑壳。你和刘邦的关系好,可能好得过张耳和陈馀吗?张耳能够杀陈馀,刘邦凭什么不杀你?昔年文种助越王勾践,复兴越国,而勾践却杀死了文种,何也?野兽尽,猎狗烹。你韩信对刘邦的忠,比得上文种对勾践的忠吗?勾践都要杀掉文种,刘邦为什么会留下你?”
蒯彻继续分析道:“此二人者,足以观矣。愿足下深虑之。且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臣请言大王功略:足下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西乡以报,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史记·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蒯彻还要继续说下去,可是韩信已经受不了了。他呻吟道:“别说了,快别说了,先生的话让我好有压力,我不希望再听到这些,我不喜欢压力。”
蒯彻叹息一声,暂时闭了嘴。隔几天他又回来了,继续往下说:“……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审豪氂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故曰‘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孟贲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瘖聋之指麾也’。此言贵能行之。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史记·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可是蒯彻的话,让韩信面临着巨大的痛苦。韩信智商高而情商低,他喜欢的是纯正的技术性工作,而受不了与心眼多的人打交道。蒯彻的建议虽然是解脱困局的办法,却意味着他必须要承担起人生责任来,学习像刘邦那样思考——可这却是低情商的人最害怕的事,所以蒯彻越是催促,韩信越是逃避。
人类的天性弱点,一旦无法胜任责任,就会选择逃避,而把希望寄托在侥幸之上。韩信只能寄希望于刘邦的良心发现,体谅自己的功劳,而不会除掉自己。虽然这种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的感觉很惶恐,但相比于承担人生责所带的巨大压力,这仍然成为了韩信的最优选择。
眼见得说不动韩信,蒯彻长叹一声,就假装疯癫逃走了,有消息说他此后改行做了一名巫师。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