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族:
分宗室和觉罗。
命好命坏,全看祖上跟塔克世的关系。塔克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爸爸,生了五个儿子,这五个儿子的后代就是宗室。而塔克世的伯叔兄弟这些支脉,后代则均为觉罗。
宗室封爵:
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镇国公、辅国公)、将军(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闲散宗室。除军功卓著,经皇帝特恩,亲王之一子可以世袭亲王爵位外,其余王公子孙都要降级袭封。
当然你会问,这么多级,已然眼花缭乱了,为什么“公”那一级还要分奉恩的和没奉恩的?
因为“八分”。
努尔哈赤将爱新觉罗子孙预定为八家,每一旗为一家,八旗宗室按照“八家均分”的原则分享政治经济特权。只有宗室中身份较高者(奉恩辅国公以上)才能享有参与国政的权利,俗称“入八分”。而镇国公往下,则被称为“不入八分”。
中央文官:
清朝皇帝多患有受害狂想症,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合计怎么防备汉人。沉疴日久,终于在雍正朝集中爆发。后果就是,内阁这个自明以来的最高权力机关直接被新成立的军机处架空。
紫禁城里的文华殿和武英殿原本是内阁学士的办公场所,阁臣地位最高时相当于宰相,比如张居正。而对于雍正这类有着天蝎座一般强烈控制欲且精力旺盛的患者而言,他不宰人就算好的了,还想给他配个宰相?
清朝皇帝发布的命令分为明发上谕和寄信上谕两种。明发上谕由内阁学士拟就,皇帝首肯后下发到中央各部。
而军机处经办的寄信上谕则重要得多,由军机大臣拟给皇帝看,若无问题,皇帝就封起来盖一个“办理军机”的印。此印一盖,则属高度机密,谁也不能看。比如,有关财政问题,发给江苏巡抚的寄信上谕,就连户部尚书也不能看。
唐宋时期的上谕是公开的,生效的前提是得有宰相的章,皇帝一人说了不算,君权相权相互制约。而到了清朝,尤其是到了事无巨细地大搞暗箱政治的雍正朝,独裁专制发展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境界。
无论正一品的“大军机”(军机大臣)还是正四品的“小军机”(军机章京,军机大臣的属官),都不能和明朝的内阁大学士相提并论,而只是执行皇帝个人意志的私人秘书。
清朝的六部,吏部(文官任免)、户部(户籍财政)、礼部(外交科举)、兵部(武官任免)、刑部(立法审决)和工部(工程制造),比之明朝,也大为缩水。虽然各部尚书和都察院(中央纪律检查机关)的左右都御史仍位居从一品的高位,各部侍郎和都察院的左右副都御史位居正二品的高位,但由于尚书满汉各一人,左右侍郎满汉各一人,一共六个堂官,皆可对皇帝密折言事,相互掣肘,谁也无法独大。
再加上皇帝经常越过六部直接跟地方对话,六部堂官很大程度上成了有名无实的摆设。
堂官都酱油了,底下办事的也只有无所事事。
各部下设数目不等的司,司长郎中(正五品),副司长员外郎(从五品),司员主事(正六品)。
除此之外,中央直属机关还有:
理藩院(管理蒙古和西藏等少数民族事务,汉人不得入院任职),长官为从一品尚书;
内务府(皇家办公厅),长官为正二品内务府总管;
翰林院(最高学术机关),长官为从二品掌院学士;
下设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从四品),侍读、侍讲(从五品),修撰(从六品,考中状元立授此职),编修(正七品,考中榜眼、探花立授此职),检讨(从七品,由进士的二甲三甲中择优录取庶吉士,留馆学习一段时间考核通过者授予此职,余者派往各部任主事);
大理寺(最高法院),长官为正三品大理寺卿;
通政司(上传下达,收受各省奏疏),长官为正三品通政使;
宗人府(管理皇族事务),长官为正三品宗人府丞;
国子监(中央大学),长官为从四品祭酒;
此外,还有十二个从周朝流传下来的虚衔,相当于现在的高级职称。
太师、太傅、太保(三公,正一品赐);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三师,从一品赐);
少师、少傅、少保(三孤,从一品赐);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三少,正二品赐)。
无定员,随皇帝喜好赐予有功大臣。
地方文官:
总督(统管数省军政民政的地方长官),按理说是正二品,但由于要节制兵权,常加兵部尚书或都察院左右都御史衔,因此多为从一品。
直隶总督(辖直隶一省,治所保定、天津各设一处)。晚清的直隶总督兼任负责对外通商事务的北洋大臣一职,地位极其尊贵,甚至在军机大臣之上;
两江总督(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治所南京)。兼任南洋大臣,地位仅次于直隶总督;
湖广总督(辖湖南、湖北二省,治所武昌);
两广总督(辖广东、广西二省,治所广州);
两广和湖广由于民丰物埠,扼交通要道,因此其总督地位也异常显赫;
闽浙总督(辖福建、浙江二省,治所福州);
四川总督(辖四川一省,治所成都);
陕甘总督(辖陕西、甘肃二省,治所西安)。陕甘只在左宗棠任总督时,地位稍显;
云贵总督(辖云南、贵州二省,治所昆明)。地位最低。
清末又增设东三省总督,辖黑龙江,吉林,奉天三省,治所沈阳。
另外,直隶、湖北、福建、四川、广东、云南六省到了光绪年间,不再设置巡抚(正二品省委书记),而由总督兼任。山东、山西、河南则没有总督管,只有一个巡抚。
此外,还有跟粮食相关的仓场总督(管天下粮仓,正二品)、漕运总督(管粮食转运,正二品)和河道总督(管全国水路,正二品)。
布政使(从二品,俗称藩台,掌管一省民政的省长)。
按察使(正三品,俗称臬台,掌管一省司法的副省长)。
道台(正四品,分守道和巡道)。守道管理若干府(市)县,巡道则相当于现在各省的厅长,比如粮道(粮食厅厅长)、河道(水利厅厅长)。
知府(从四品市长),同知(正五品副市长)。中央直辖的府高一级,比如顺天府尹(北京行政一把手)就是正三品。
再往下就是州、县。州和县几乎平级,往往由特殊地区或繁华紧要之县改设。
知州(从五品),州同(正六品)。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
清朝全境有1314个知县。
武官:
领侍卫府(长官为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保卫紫禁城)。
步军统领衙门(长官为从一品九门提督,保卫北京)。
领侍卫内大臣负责皇宫安全,品级高,手下却没多少人,一般由多人兼任。而九门提督是专人专职,负责保卫整个北京城,兵多权大。
清朝军事系统分为八旗军和绿营(汉军),领侍卫府相当于八旗军的最高指挥机关,步军统领衙门则是绿营的最高指挥机关。
八旗军又分为在京的和外地驻防的,在京的有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步兵营、健锐营、火器营、神机营、虎枪营、善扑营九支部队,各营长官为正二品的“统领”,副官为正三品的“翼长”。
八旗驻防军的长官为从一品的“将军”(仅授满人,与爵位中的“将军”概念不同),相当于管辖数省八旗军的大军区司令。虽貌似与总督平级,实权却远不如后者。一些边省份不设总督,而以将军兼管民政。
将军之下是正二品的副都统。当然你会问:和将军平级的都统哪去了?事实上,最早八旗军一旗的长官叫都统(如正白旗都统),后来承平日久,各旗都被打散了,都统一职也只剩下两个,分驻张家口与热河。
张家口都统兼管察哈尔(省)的游牧之事,称为“察哈尔都统”(从一品),辖兵两万人。热河都统兼管木兰围场,辖兵九千人。
绿营在省一级的军事长官为从一品的提督(上将),受总督节制,统兵一万五。提督之下是正二品的总兵(中将),受巡抚节制(新军建制中的镇统与总兵平级)。再往下就是从二品的副将(少将)、正三品的参将(大校)、从三品的游击(上校)、正四品的都司(中校)、从四品的守备(少校)、正五品的千总(上尉)以及正六品的百总(中尉)。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