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重新回到分散的局面,等待另一次整合机会的来临。另一次的整合机会来得比较晚,要等到北魏鲜卑族进入中原之后。鲜卑族在几个胡族中是比较晚进入中原的。拓跋氏这个部族原来并不是很强大,等到他们进入中原时,原来在中原建立地方政权的胡族(所谓五胡十六国),实际上已经慢慢失去了他们原来的强悍,而原有地方上汉人的大族则相当稳固地掌控各自的地盘。五胡和这些大族有了某种程度的融合,包括文化上的融合以及经济上的互相依赖。但是整个北方中国的管理依然是散乱的,并没有一个有效的政权出现。
北魏政权的整合工作可以由几个方面看。如果将北魏视为兼并公司,这一个原来边缘地方的小公司,实力有限,但在进入一个没有头绪的市场时,因为小公司本身团结力比较强,它的资本也比较集中,很快就可以把一个散乱的市场整合为一个新的公司形态。但是这个新的公司如何重建内部的管理机能,如何恢复生产,恢复市场,也不是容易的工作。北魏所做的工作,可分力几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稳定人口,恢复农业生产。如果将北魏这国家当成一个公司的话,它先提供的服务是安定繁荣。那时北中国历经长时间的战乱,人口稀少,荒废无人耕种的土地相当多。
整合步骤
北魏所做的很重要一个工作是将生产力放回土地上。本来流浪的人回来耕种,军人也尽可能地回到生产上。北魏的均田制,每个农民基本上都有国家分配的土地。这些土地本来是无主荒废的,均田安顿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民。均田制使大族受到政权威胁,但北中国也得到了一个喘息的机会。
第二个步骤比较困难,就是要离散部落成为国民。这部分的工作是一个汉人学者李沖帮助完成的。李沖得到北魏朝廷的信任,虽然职位并不是真正的宰相,但是在决策上有一定的发言权。北魏建立了三长制,不管是鲜卑人或是俘虏来的其他族的人,都重新归属地方层级,由三长制管理,等于今天我们的邻长、里长,以至县市长这种结构。把部落里的人口归属到地区的工作,实行起来当然会有许多的障碍,鲜卑大族的领袖就不赞成这样的做法。幸亏鲜卑的君主和汉人的谋士相当合作,李沖所贡献的政策得到有力的支持,使得鲜卑族人变成依靠农业生产维生的人口,不再是以掠夺中国资源维生的军人。国人以农业维持生活,整个北魏也获得了安定以及相对的平静。
彻底重组
在这一基础上,北魏又进行了彻底的重组工伟。因为鲜卑政权虽然在结构上已是汉人的政府,但是还需有效的正名。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使鲜卑政权与汉人大族融合。他一方面鼓励胡人的贵族和汉人的氏族通婚,一方面也征调汉人氏族中有才干的人进入中央政府服务。他甚至将姓氏都做了大规模的改变;胡人的姓氏汉化,使得胡人忘了他们原来是胡人,也令汉人更能接受这些外来的大族。比如说拓跋氏改为元氏,许多贵族也更改了他们的姓氏,认同中原。这个工作当然得到汉人相当的支持,而汉人也贡献了相当多的力量,将汉人大族已经建立的地方政权,转变为一个中央政府可以指挥的地方政府。
我们再回到公司经营的角度架看,这个整合工作是相当彻底的,彻底到将一些分销商的人完全纳入中央的总公司。对北魏这样的改变贡献最大的李沖,他自己是世家大族的后代。为了调和胡汉的纠纷,他劝说北魏君主孝文帝汉化。北魏政府的制度,甚至宗教性的祭祀礼仪,都是他设计的。李沖特别幸运的地方,是他不仅得到孝文帝的信任,还得到当时皇太后的充分支持。北魏孝文帝甚至将国都迁到当时中原的洛阳,完全是因为希望族群合作能做到最好的程度。所以孝文帝的汉化是君臣双方合力的成果。
孝文带对李沖的信任还可以由以下这件事反映出。当时北魏孝文帝朝中还有许多鲜卑的贵族,希望能在朝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也有许多汉人的大族希望他们的子嗣能够得到很高的位子。孝文帝征求李沖的意见,这些人能不能用?李沖问:你是要和这些富家子弟共天下呢?还是要找能干的人为国家做事,使百姓得到好处?孝文帝说当然是要贤才替国家做事,使政治上轨道。李沖回答:那你就不要用这些膏粱子弟,而要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不必管他们地位高低。李沖的想法和王猛是很类似的,不同的是王猛本身就是贫民出身,李沖却是汉人大族子弟而得到鲜卑朝廷的重用。两人的立场却是一致的,希望建立起一个好的管理制度,以贤才为国家做事。
他们另一个共同点则是把种族的考虑摆在一边,以国家永久的利益力前提。王猛曾有机会帮助桓温,桓温是当时南朝统军的大将。那时桓温的军队已经到了长安附近了,王猛希望能帮助桓温重建南朝的政府。王猛是非常不拘行迹的人,他和桓温见面时,一面抓身上的風子,一面谈论他治国的理想: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政府,如何将军队推进,收复更多的失地。但是,在桓温想自己做皇帝的兴趣远大于恢复一个像样的中原王朝时,王猛也就不得其用。直到苻坚去找他,王猛认为苻坚肯接受他的意见,于是辅助苻坚做好建立前秦政府的工作。所以苻坚和王猛、孝文帝和李沖的相得是一样的,君主和参谋者要有一致的目标,能通力合作;君主要给参谋者绝对的信任和支持,使得理想能够实现。这两位君主苻坚和孝文帝能够压制朝中同族的人,使得两位汉人的理想能够实现,在历史上是相当值得钦佩的事。
王猛的功劳很大,他帮助苻坚组织了一个很有效的政府,使得前秦在当时几乎就是北中国的主人。等到王猛一死,情况就不一样了,苻坚开始骄傲,又没有另一个好帮手,淝水一战,前秦就跨掉了。同样的,孝文帝听李沖的活,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政府,但是他的后世子孙在行政事务上就不如他那么坚持。当北边的薛卑边防军进攻朝廷、夺取政权时,北魏就没有办法继续了。
均田和三长
北魏维持的时间比前秦要长久许多,是因为李沖建议的两个方法:均田法和三长制,能够维持较久功效。选两个制度,使得人民回到农地上,生产力得以增加,使得本来部落的人民变成编民,本来替汉族大族做事的人变成纳税人。要运作有效率,并不仅是用几个有才干的人就可以,还须有可以遵循的法令制度,管理的组织才能长治久安。
府兵制
北魏改革之后,到了北周又有一次重要的改革,使得汉人的族群和北边鲜卑人的军队能混合在一起:这就是府兵制。北周武帝所设立的府兵制当然也得到汉人有识之士的帮忙。苏绰帮助北周武帝,将部落的组织和军队的组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名义上,军队继承了从前部落里的六分法或八分法;很快的,军队的组成分子就不再限于鲜卑人,又增加了中原的地方豪强的部队。曾经一度加入北周军队的汉人,都将姓氏改为胡姓,但不久又将胡人姓名改为汉人姓名,将本身郡望都改到当时首都长安附近的地方。这两次改名改得大家都不太记得谁是胡人、谁是汉人。禁卫军的制度也改为府兵制,职业军人散布全国各地。平常军队不用国家养,自己种田养活自己,到了要作战时就拿起兵器为国家打仗。这样的制度使得国家拥有强大的武力,却不用人民缴纳太多的税去支持,使得北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国富兵强的局面。
当然,能够做到这一点,有赖于北周武帝和苏绰的通力合作。苏绰的父亲苏威,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谋臣,他曾帮助西魏重新整顿已经实施的均田制,进一步推展执行。苏氏父子两个人都是在政府服务,努力使人民生活得更好。苏威当政时常想到,人民要缴的税多,希望下一个执政者能够减轻税赋。等到苏绰时,实现父亲的心愿,一直努力减轻老百姓的税赋。这些都是有理想的知识分子,贡献他们的智慧和能力,为人民着想,使得少数民族政权,能成为胡汉协调的政权,军队也变成胡汉混合的军队,奠定了隋唐富强的基础。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