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历代帝王诗词鉴赏辞典唐宣宗——李忱

唐宣宗——李忱

        李忱(810—859),原名怡,宪宗十三子。他外晦而内朗,庄重寡言,视瞻特异,很像呆人。武宗死后,宦官利用他的呆痴,拥立为帝。即位后,李忱一反常态,表现出心计和智术。首先斥逐李德裕及其徒党,凡不为武宗朝重用的人一概擢用,又大兴佛教,否定武宗时的措施。在位期间,回纥、吐蕃势力已趋衰微,出现了唐朝后期较为平静的政治局面。李忱因服用方士金石,死于长安宫中,葬贞陵(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庙号宣宗。

        颔联“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是说名本居易,不用浮云牵系;性本乐天,可谓造化无为了。这是对白居易才情和品性的赞美。将白居易的名和字嵌入诗句,引发诗情,情理相生,文辞奇巧,增添了光彩和兴味。颈联“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是对白居易诗之品格的评价和褒扬,传为名句。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明白晓畅,相传老妪也能听懂,自然童子能够解吟,胡儿能够唱诵了。长恨曲指,琵琶篇指《琵琶行》,均为白居易的代表作。胡儿与童子相对,是指当时中国北方和西方民族的儿童。相传乐器琵琶是从那里传入内地的。此联两句对应灵巧,朗朗上口,多为后人称道。尾联前句“文章已满行人耳”,是前联的延伸,概评白居易的诗文和声名,业已路人皆知。结句“一度乡一怆然”,则表达了作者对白居易去世的缅怀和悲怆之情。

        此诗的美学意蕴,集中地表现是把瀑布加以人格化,刻画了一种高远博大的胸襟抱负,以及不达目的不止的那种坚韧品格,具有一种超俗不凡的内在的精神力量。文如其人,诗为心声。宣宗初封光王时,为武宗所忌,故多晦迹于方外游,该诗正作于此时。禅师深谙宣宗心迹,所以上联以千岩万壑暗喻其境遇,“不辞劳”、“出处高”暗合其胸志。宣宗深被触动,方有下联溪涧留不住,归海作波涛的抒发,反映了宣宗潜伏于心的襟怀抱负,预示他登上帝位必要有所作为。如此契合而清警脱俗,可谓难能可贵了。

        通观全诗,感情真挚,语言畅达,平易灵透,不加粉饰、夸张,如此质朴,似有白诗余风,难道不是唐宣宗格外用心之处吗?白居易辞世之际,正是宣宗即位之时,如此缅怀白居易,其弦外之音,也是令人深思的。

        这是一首伤逝之诗。这类作品,一般都是追述逝去生平,记颂德品,褒扬业绩,缅怀交谊,抒发悼念之情。此诗虽未超出以上内容,但却不同一般。诗中概括了白居易的一生,然从诗人之情性和诗之品格的角度写来,又以“诗仙”一语作眼,照亮全篇。

        




        

瀑布联句①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①此诗的出处,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唐宣宗游方外至黄檗,与黄檗禅师同观瀑布之联咏;一说是唐宣宗至庐山,与香岩间禅师咏作。

        此诗为唐宣宗与香岩间禅师同观瀑布联句。前两句为禅师所咏,后两句乃宣宗所续。既然两人所咏联成一篇,而且浑为一体,当作为一首完整的绝句来欣赏。

        欣赏此诗,应从“远看”而入,并以“遥想”继之。前两句是“远看”,远看方有瀑布流经千岩万壑不辞劳苦之感慨,远看才知瀑布发自壑顶岩端之高的哲理,进而体会到瀑布起步之非同一般。读这上联,使人联想到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诗也是从“远看”而突出瀑布之高的,意在描状瀑布之壮观景象。然此诗却有不同的立意,采取拟人手法,着意刻画瀑布坚韧的品格和高远的志向。瀑布之所以在千岩万壑中昼夜不停地流淌,是因为它出自高高的山端,境界由下陡然而上,令人警醒。

        

吊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乡一怆然。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