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开首一句“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意义丰富。它首先传达了作者经历千难万险、突出重围之后的休憩状态。此时的毛泽东已经率部登上了六盘山顶,摆脱了围追堵截的敌军,也骗过了重兵把守西安的胡宗南部,前面不远的地方,陕北苏区已隐约可见。因此,六盘山顶的壮阔和平静及作者内心的平适及舒坦,这时有着最深的契合;“天高云淡”正体现了这种内心情绪的舒缓。然而,这种舒缓并不是一种被动的、庆幸的心理的表现,它蕴含着作者坚定的信念和过人的智慧。从“望断南飞雁”,可看出诗人正迎着长风、极目远眺,一种俯瞰山河、高接天穹的姿态跃然纸上,这表明诗人之志丝毫没有受到长征艰辛困苦的影响;走出包围圈的毛泽东正在静静地体味着这片山河,胸中依然充满着博大的理想。同时,“望断南飞雁”还体现了诗人的智慧。大雁南飞与红军北上,是一个直接的比照,但这一比照实际上表现的是红军与国民党部队的战略周旋。1935年9月,毛泽东率红军主力翻越了岷山,来到甘肃南部宕昌县的小镇哈达铺。在这里,毛泽东及周恩来得知陕北地区还有几支红军部队,那里还有红色根据地。于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把陕北作为中央红军挺进的方向和未来的根据地。而蒋介石认为红军既然已经突破腊子口,可能会向天水进军,威胁西安,就派遣胡宗南等部集中兵力镇守天水一线,以防红军东进,这一兵力部署恰恰失算,使红军得以从容地翻越六盘山,北上而去。这是两军战略思路上的一次不见面的斗争。红军的战略转移出乎蒋介石的预料。因此,“望断南飞雁”一句所蕴含的深意是太多了:有平静休憩时刻对自然的观赏,有容大好河山于内心的博大胸襟,有运筹帷幄的战略智慧。
上阕第二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则笔锋一转,诗人从片刻的休憩与平静中恢复了昂扬的斗志,将红军的艰险长征比作一次旅行,一次登临长城的旅行。确实,长城关口就在前方苏区。诗人以长城这个古代沙场征战、英雄气概的象征作为登临目标,给自己和全军将士在疲惫、休憩之后举行了精神洗礼。因为,这样的描写使长征不再是一次被动的转移,而变为勇士们登临怀古的诗意之行,这种登临怀古因为具有战争背景,而能够使历史记忆与现实革命产生共鸣,能够让红军将士们体验到历代豪杰的尚武精神和壮烈牺牲之义。所以,“不到长城非好汉”,既彰显出了登临长城路途之险,抒发了一路走来的痛楚,又使人在对历史的回忆中增强自身的英雄气概,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屈指行程二万”,更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在、不以为然的豪迈,多少困难艰险仿佛都在弹指间消失。诗人的大气跃然纸上,这同样能给读者带来精神上的升华。
下阕首句“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先接上阕末句的抒怀咏志,将落笔之处回转到六盘山的现实景象。放眼处,座座高峰,远近错落,尽收眼底。然而,这还不是画面的关键,关键是山峰上飘扬着红军的旗帜。这旗帜高耸在山之峰巅,应和着狂野的西风,舒展飘扬。这是信仰的力量,是坚持的力量!在这段最为痛苦的岁月里,信仰的追随者同生共死,终于走出重围。而“漫卷”二字则高度凝练地表现出革命的力量依旧强健,依旧潇洒自如,依旧敢于在风口浪尖搏它一搏,这象征着革命的希望之火熊熊燃烧。所以下阕首句回转到六盘山的现实景象,绝非重复。它所表现的情感已较上阕首句更进一步,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平静和休憩、个人胸怀及智慧,而是革命集体的崇高与可敬及革命信仰的强劲活力。形式上回到了起点,情感上却有了新的格调。下阕末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和上阕末句一样,从眼前的实景宕开,直接表现内心情怀和志向。但在表现的内容上也有了一个推进。上阕末句,是在古今战争之间寻求尚武勇猛之精神,在谈笑、屈指间举重若轻;而下阕末句所表现的情怀意志则似乎已经完成了自我肯定和自我升华,而有了更为具体的战斗冲动。诗人手持“长缨”,片刻的休息与感慨已经足够,疲乏与困顿已经一扫而空,激情与力量早已恢复。诗人已完全做好了战斗准备,只等“吹角连营”,上阵擒龙。“何时”二字更见出诗人此时内心的战斗渴望。
这首词景象开阔,意蕴丰富,起承转合,层次分明,在意境和艺术结构上都称得上是一篇佳作。它在陕甘宁边区一直广为流传,解放战争时期,延安广播电台也时常朗诵播放。时至今日,我们同样可以在这首作品中体味出当年岁月的艰辛以及领袖人物的宏大气概。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