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
莫干山
翻身复进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
这首诗最早发表在《党的文献》一九九三年第六期。
这首纪行写景的绝句,虽是信口吟诵的即兴之作,却文情并茂,韵致横溢。
诗由登车启程开始写起,从“翻身”的动作切入。“翻身”意谓转过身来,杜甫《哀江头》:“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杜牧《赠猎骑》:“已落双雕血尚新,鸣鞭走马又翻身。”“跃入”二字,写出登车人身姿之矫健、动作之轻捷。而以俚语味极浓的“七人房”比喻轿车,通俗诙谐。首句七字,动作连贯,节奏轻快,语调活泼,正与诗人的心境相契合。
次句接写下山途中,车窗外的青峰翠峦随窗内视点的飞速移动和空间角度的不断变化,由大而小,由近而远,由高而低,以至于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这一句采用的是兼语句式,“峰峦”既是“回首”的宾语,又兼“入苍莽”的主语。北宋陈抟《归隐》诗曰:“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写的是梦境。“回首峰峦入莽苍”与“回首青山入梦频”句式相近,却写的是实景。“回首”照应开头的“翻身”,表现出诗人对名山胜境的顾眄留恋和未了的兴致。“峰峦入莽苍”与“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入”字,将静态的景物动态化,极为传神。
莫干山与杭州城的空间直距近百里,以路程计,当不止此数,行车决非片刻能到。但诗的艺术时空,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晋陆机《文赋》)。如果说“回首”句是以急速变化的空间景象表现飞逝而去的时间意象的话,那么结尾两句则是采用时空变形的艺术手段,化时辰为瞬间,缩百里为咫尺,写出独特的审美感受。
“四十八盘”显示的是峰回路转、弯曲盘旋的空间意象,“才走过”却有着急遽发展的时间节奏。上一句的那个“入”字表现为一个过程,“入莽苍”当在车离山道之后。而“回首”则是一路不断地向后瞻望,全神贯注地目送“峰峦”远去。待到山色终于融入一片苍莽之中,这时转过脸来,才发现不知不觉中轿车已履平地,这便是“才走过”云云的心理依据。从山上到山下,诗人感觉到的只是顷刻间的一驰而过,于是原有的空间被极大地压缩了。作者的《七律·登庐山》的开头两句“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在展现雄伟壮阔的空间景象的同时,着一时间速率极快的“跃”字,一下子将庐山上下的空间距离缩小,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的豪情。“四十八盘才走过”的“走”字,是飞奔之意,与“跃”字有相同的艺术功能,又和下一句的“风驰”同义。而结尾句如果没有“风驰”二字过渡,就会使人产生莫干山下即“钱塘”的错觉。其实“四十八盘”只是归程的一小段,离杭州尚有百里之遥,但作者却以风驰电掣、其疾如飞的车轮转动,形象地表现了时光的高速,压缩了出发点与目的地之间巨大的空间距离。“已”回应上句的“才”,构成两句间的顺承关系。“又”则点明“到钱塘”并非初次,暗示了由杭州去莫干山,再由莫干山返回杭州的来去行踪,具有极强的概括力。
由“翻身”到“跃入”,由“回首”到“入莽苍”,由“才走过”到“到钱塘”,时间的速率愈来愈快,空间的距离愈来愈小。作者正是借助于这种急速的时空变化,气韵生动地抒发了归途中逸兴遄飞的欣悦欢快之情。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