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帝国的软肋·大汉王朝四百年第七十三章 再见绿林

第七十三章 再见绿林

        “这个情形实在令人伤透脑筋……”樊崇叫起苦来。

        赤眉军人数膨胀到三十万了。

        在这之前的组织甚为单纯,军中阶级只有“三老”、“从事”、“卒吏”三种。至于规则,仅有如下一条:

        ——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依其伤害程度,受同样之刑罚。

        由于总指挥樊崇本身是个文盲,因此,这个集团平时不使用任何文书。

        但成为三十万大集团后,再也不能以过去的方式经营了。樊崇遂以一万人为一营,组织三十个营,并以徐宣、逢安、谢禄等人为高级幕僚,让他们负责营纪。美其名为知识分子的这些人,实际上只略通文墨。其中的徐宣略具易学知识,而像他这样的人,已是最高级的知识分子了。

        虽然赤眉军后来开始使用文书,但还是脱离不掉暴动农民之色彩。

        与之相较,因疫病而解体的绿林系造反军,由于有地方豪族参与其间,因而比较没有暴动色彩,保守气氛较为浓厚。

        ——王莽的政权已到日暮途穷阶段。他很快会下台的。

        在地方上静静观望中央态势的豪族们,开始有了这样的看法。他们很想推翻王莽,建立新政权以树立新秩序,奈何他们却没有武力。

        ——对!和现成的造反军团合作是一条捷径!

        他们开始注意到造反军了。比起组织造反军,利用现成的造反军反而来得方便得多。过去站在权力体制一边的地方豪族,对组织造反军根本不在行。不过,要喊口号,他们倒是很拿手的。

        ——打倒篡位者王莽!复兴汉王室!

        不久,绿林军中涌出这样的口号。

        由于理想主义者王莽采取重税措施,税目日益浩繁,所以人们过的是苦不堪言的生活,他们正在追怀从前的日子,在这个时候听到兴汉口号,当然立即表示赞成。

        为抢东西吃而到处破坏的造反军,态势骤然一变,齐声喊起兴汉口号。膨胀迅速的造反军最大的困难在于短缺粮食和军费。地方豪族在这一点上给予他们援助,正因为如此,而有了鸠占鹊巢的态势。

        既以复兴汉王室为口号,就需物色一位皇族,并以之为皇帝。连绵达两百年以上的汉王室,皇族之数何其多。清朝绵延两百六十余年,据说到清末时,与王室有血缘关系的“宗室”多达两万人以上。赤眉军中就有七十多名与王室有血缘关系的人。同样的,在绿林军内也为数不少。

        许多人当初参加造反军都是各怀鬼胎。如果要拥戴某人为皇帝,以欠缺自主性的人较为理想。也就是说,这个人只能做傀儡。

        他们于是推出绿林系平林军中被称为更始将军的刘玄为皇帝。

        这就是更始帝。他以洛阳为据点。

        另一边的王莽则在长安,他也是皇帝。只是,长安皇帝运势已近日暮黄昏——这是任何人都看得出来的事。

        ——大家合力打倒王莽!

        洛阳更始帝如此呼吁天下。

        ——不赶快投入,会占不到好地位!

        于是,各地有无数人争先恐后地参加造反军。

        ——我去和他们交涉看看。我的部下这么多,他们非答应给我许多地位不可。

        做此想法的赤眉军总指挥樊崇遂满不在乎地来到洛阳。他是拥有三十万大军的人,更始帝这一边的领导人员当然急欲获得这批大军。但他们担忧的是,租出厢房后,会连正房也被占住。更始帝身边的豪族就是占了绿林军正房的人。因此,他们先把樊崇软禁起来。

        “他妈的!竟敢对老子来这一套!”

        樊崇气得直跺脚。

        所幸更始帝阵营正忙着准备攻打长安,樊崇得以乘隙逃回。

        “他妈的!算啥皇帝!更始帝刘玄这样的皇帝,在我赤眉军里多的是!好!我来立一个真正的皇帝给你们看!”

        樊崇后悔自己有过想要投靠更始帝的念头,遂决定自力更生。

        他的阵营中有七十多名皇族,其中以式侯的三个遗子最为接近皇统。三人当中该以哪个为皇帝呢?反正是傀儡,立谁都无关紧要,不过,事情总要有个着落才行。

        “好,就用抽签来决定吧!”

        这样的事情用抽签决定,简直是儿戏,但这正是赤眉军的风格吧?

        抽签结果,决定由末弟刘盆子当皇帝。两位哥哥多少受过教育,身为末子的他在稍懂事时就已家道中衰,因而根本没有受过教育。他在赤眉军中担任的工作是牧羊,一天到晚与羊群为伍,不但蓬头垢面,穿着更是一身褴褛。

        看到他抽到皇帝签时,众人立即当场跪伏。刘盆子睹状,吓得哭了起来:“我不要!”

        但不管怎么哭叫,还是非当皇帝不可。经过梳洗后,他被迫穿上黄袍。

        樊崇以及徐宣等赤眉军领袖现在开始有了“取得天下”的意识。他们遂向西边进军。

        赤眉军乃农民军。来到河南省郑州时,领袖发现若停留该地,可能会有许多人脱队。由于没饭吃而加入赤眉军的原本是农民,而农民本质上是不容易去除土地归属感的,他们一心想回故乡。但就渴望取得天下的赤眉军领袖立场来说,此时的兵力非常重要,绝不能少一个兵员。为避免人员脱队,最好的方法是赶紧继续向西前进,离得远远地,使他们想回家乡也无可奈何。

        此外,为了系住他们的心,非大大宣传这次西征的利益不可。

        ——到了长安,金银财宝任你们要多少就有多少!

        樊崇于是以这样的话安抚士兵。

        实际上,长安已有更始帝的绿林系军队,并且把王莽政权推翻了。

        此处必须就王莽灭亡之事有所叙述。被更始帝军攻灭的王莽,可说是咎由自取。

        在造反军兴起而天下骚动时,王莽正在进行一件异想天开的事情——向天下公开招募皇后。他于前年丧偶,据他自己说,公开招募皇后是神圣周代的制度。

        结果,一个叫史谌的人的女儿被选为皇后,六十八岁的王莽把头发染黑后,举行花烛之典。

        如同朝廷在皇帝之下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及八十一元士,王莽在后宫也置了皇后以下的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及八十一御妻。这都是以周制为依据的。

        而天下形势正如风中之烛。

        已经即位的更始帝军队正准备从东、南双方朝长安攻打过来。

        王莽派百万大军前往讨伐。号称百万的这批军队,实际上只有四十多万。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寻共同指挥这批大军。

        听到政府军大举出击的消息时,更始军诸将难免发生动摇。

        在更始帝之下担任偏将军的刘秀也是皇族之一,与其兄长刘縯共同参加绿林系造反军。这对兄弟都是指导能力极强的人,但却因此而蒙受不利。由于是皇族的关系,他们自然也成为皇帝候选人,结果刘玄被拥立为更始帝。

        刘玄是个不成材的人,之所以被选为皇帝,是为了容易操纵。刘縯则不然。他的弟弟刘秀虽然为人过于慎重,却也是非常优秀的人物。想操纵这对兄弟绝非易事。这是诸将对他们敬而远之的原因。

        接到政府军即将攻来的消息后,刘秀进入昆阳城。他的部队尚不满一万,而包围这个城的政府军则为数十万。

        刘秀率领十三骑兵,悄悄从南门溜出。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到城外招募兵员,以救援被包围的昆阳城。

        刘秀字文叔,乃高祖刘邦第九代子孙,为景帝皇子长沙王刘发之后。他的父亲刘钦于他九岁时殁故。虽然像这样的皇族多得是,但就血统而论,他是较更始帝刘玄更接近正统的。

        举兵时,他是二十八岁。他是个极端谨慎的人,由于个性的关系,常被误以为是怯懦之徒。

        ——像刘秀那样万事慎重的人都断然举兵,可见王莽已经没有希望了。

        据说,听到他举兵的消息时,人们奔走相告,并且纷纷投入他的阵营。

        从昆阳城溜出的刘秀,在附近各城招募兵员。

        ——小心翼翼到了家。

        这是所有人对刘秀的批评。实际上,他的本质并非如此。他是下了决心就敢孤注一掷的人。由于过去没有这样的机会,所以人们不知道这一点。

        他于是反过来利用人们对他的批评。

        他率领千余部队一马当先攻入敌阵时,敌人的想法是——

        胆小如鼠的刘秀亲自率领部队攻打过来,这表示他有绝对的把握。看来只有千余名的这个部队,一定是另有伏兵吧?

        结果,还未发生接触战,敌人就被他的气势震慑住。

        另一方面,己军其他阵营人员的想法是——

        向来做任何事情都谨慎再谨慎的刘将军,现在却亲自站到突击队阵前。他一定是有援兵或伏兵之计,才如此胜券在握!

        受到鼓励的士兵,遂争先恐后地冲向敌军。

        在这个情形之下,敌军更加担心伏兵或援兵,未战却已先丧失斗志,仓皇退却。

        刘秀因而以区区两三千部队,使包围昆阳城的政府军阵脚大乱,最后于城西河岸与之展开决战。

        此际,围城政府军首脑在意见上产生对立,因此,十万军队变得不堪一击。

        ——这等小城最好弃之不顾,以攻打邻近宛城为上策。一旦攻陷宛城,昆阳城自然会降服。

        名叫严尤的参谋如此主张时,王邑却表示反对——

        百万大军未能攻下昆阳这等小城,这还能示威于天下吗!应该先将昆阳屠城,而后继续前进。

        严尤这时又引用《孙子兵法》,做了如下进言——

        孙子曰:“围师必阙。”我们最好采用这个方法。

        “围师必阙”是于包围战之际,必须为敌人留一条生路之战争原则。知道四方完全被包围时,敌军会拼死奋战,这将使己方损失惨重。为敌人留一条逃路,则对方只顾窜逃,不能集中力量作战,反而对己方有利。

        ——从昆阳逃出的敌兵一定会逃进宛城。而容纳残兵败卒的军队,士气必然低落。这对我们攻打宛城颇为有利,所以应为敌人留一条活路为宜。

        严尤据此再三力说,王邑却始终不为所动。

        首脑在意见上的对立,当然影响麾下将兵,全军因而欠缺一致性。

        王邑和王寻有意让自己的直属部下立功,对旁系部队都相当冷淡。

        刘秀进兵河岸挑战,意欲一决雌雄时,王邑和王寻只率领万余直属部队,并严禁别的部队插手干预。

        刘秀军在不可思议的力量之下,发挥了超实力的威力。虽然为数仅仅三千,却把王邑和王寻的部队打得落花流水。

        布阵于昆阳城附近的近十万王莽军,由于受命不可插手,便袖手旁观。平时受到歧视的他们,甚至以眼看王邑、王寻军队被打败为乐。

        看到王邑军苦战的模样时,守城军士顿时眉飞色舞起来。他们遂打开城门,往外出击。

        王邑、王寻直系军与刘秀军交战,败相已显,其余大军则丝毫没有战意——守城军队于这个时候冲了出来,诚可谓得了天时。

        老天爷这时也站在造反军这一边。因为此刻突然雷雨交加,并且刮起劲风。这样的天变,给予占优势者多达数倍的力量,对居劣势者,则使其更加沮丧。

        王莽军大败后,四处溃散。据传,其中掉入河里溺死者数以万计。

        这次战役可谓决定了王莽的命运。

        王邑逃进洛阳。这时候的洛阳尚在王莽手中。王莽为保卫洛阳,派太师王匡率军出城应战,更始帝则以同姓同名之“定国上公”王匡与之攻打。

        樊崇到达洛阳,是于洛阳沦陷之后的事情。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