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门阀乱·且说魏晋南北朝第三十二章 泣斩马谡

第三十二章 泣斩马谡

        蜀军南征的目的有三个。刘备死后,蜀的头号大敌是魏,因为这是与魏互争天下的时候。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有三件事情非做不可,第一,为断绝后顾之忧虑,必须镇压西南夷的造反;第二,让欠缺实战经验的丞相诸葛孔明体验作战司令官之职务,因为关羽、张飞、马良、马超等蜀之名将已相继去世,此刻欠缺将领,孔明也不能再自限于行政范围内了;第三,为准备与魏对决,必须振兴境内产业,而西南夷地区的物产非常丰富,尤其地下资源甚多,值得开发。

        平定南方的翌年,蜀整年为与魏开战作准备而忙碌。魏文帝曹丕于这一年死去。相较于父亲曹操活到六十六岁,他只活了四十一岁,刘备则享年六十二——顺便附述于此。

        曹丕之长子曹叡即位,就是明帝。明帝此时才二十一岁,只比蜀帝刘禅年长一岁。但就作为皇帝的资质而论,前者远胜于后者。

        ——若吾儿没有辅佐的价值,盼望由卿取而代之。

        刘备临终之际,如此交代孔明,此事证明,即使是在父亲眼里,这个儿子也实在不成材。

        分别成为魏与蜀之皇帝辅佐人的司马仲达和诸葛孔明,才华可谓伯仲之间。孔明或许较前者略胜一筹。但他们分别辅佐的皇帝,在素质上实在相差太悬殊了。

        说起诸葛孔明,后世的人好像一致认为他是个作战之神,实际上,如前所述,他是行政、政治方面的能手,鲜有实战经验。他只于前年的南征,知道一些实战之皮毛而已。

        即将发动北伐军——

        蜀军在孔明率领之下,首先进入汉中。魏明帝也准备亲自率军前赴战场,这件事,后来因近臣力谏而作罢,不过他也踏出国都洛阳,皇辇达到西方长安。

        虽然未曾实现,但天子亲征的传言,的确大大振奋将兵之心,对提高士气起了莫大作用。

        诸葛孔明则于出发之际,将有名的《出师表》呈奉蜀帝。

        读《出师表》而不流泪者不忠——被如此形容的这篇文章,的确是旷世名作。后世人竞相争诵被收录于“文选”中的这篇《出师表》。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这是《出师表》的开头部分。“表”是臣属向主君提出,可以公开发表的文书。同样是奏文却与国政机密有关者,不叫做“表”。“表”的性质除在于向皇帝奏报外,也向广大民众昭告。

        虽然天下已一分为三,但,魏、吴、蜀中以我们的蜀(益州)最为弱小。——孔明如此提醒年轻天子蜀并不强大之事实。

        这等弱小的蜀,现在要讨伐魏。若不主动出击,则自己会被攻灭,所以,这是危急存亡之秋。此时,文官(侍卫之臣)和武官(忠志之士)全都尽忠报国,准备为国捐躯,以报答先帝刘备眷顾之恩。——皇上必须弄清楚,他们是为了向先帝报恩,而不是为了皇上。皇上千万不可会错其意。

        以这样的遣词对皇帝上奏,委实也大胆了些。这大概是因为若不使用这等严厉词句,刘禅这个年轻人是不会了解现实形势的缘故吧。

        要聆听大家说的话,绝不可只听部分言词——“开张圣听”指的是这个意思。由此推测,庸愚之刘禅似乎早就有只听马屁精奉承话的习惯,忠言确实逆耳,但忠臣的谏言不能不听,孔明强调的是这一点。

        ——反正我没有先帝那样英明。

        刘禅好像常以这样的口吻对待进谏的忠臣。“妄自菲薄”指的是这一点。孔明劝刘禅努力充实自己,尽可能地学习先帝的风范。

        此外,刘禅大概常与进谏家臣抬杠。以家臣进言“此事必须速办,不可拖泥带水”为例,刘禅的回答大概都是“话说欲速不达,何必急于一时,慢慢说吧”之类的话。结果,家臣逐渐变成懒得向天子进言或献策。——“引喻失义”的意思是,以狗屁不通的理论或抬杠方式岔开论点。孔明谏言,绝不可以让有意进谏之士因而不欲开口。

        宫中(朝廷之臣)和府中(政府官员)都一样是臣属,因此,陟罚(晋升和处罚)和臧否(善恶)必须一律平等。实际上,刘禅非常偏袒身边人员——即宫中近臣,时常有升迁机会,对政府官员则相当冷漠,绝少主动予以晋升,在这种情形之下,很难期望蜀之家臣团结一致,这也是孔明力说的一点。

        这样不好,那样不行——孔明在《出师表》中说的尽是这类话。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德,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以上列文字为结尾。

        孔明于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三月呈上《出师表》后进军汉中,踏上北伐的第一步。

        蜀国勇将魏延是一击论者。他主张先给魏军一次痛击,然后乘势长驱直入长安。

        然而,诸葛孔明却驳退这个建议。以蛮干作风直攻长安,并将之占领,或许做得到。问题在于如何维持占领后的长安。由蜀到长安,路途何其遥远。在这个情形下,兵源问题如何解决呢?倘若以强硬手段在当地征调,很有可能因此丧失民心,使得蜀军在长安陷入孤立,最后遭到击灭。

        “应该采用分区进击的方法较为妥当。”孔明道。

        对占领地施以善政,然后以此作为前进基地,以分段方式,逐次向东进击,也就是说,以由A到B,再由B到C的方式前进。采用这个方法时,倘若在C遇到挫折,还能就近撤退至B,以图再起。而魏延的主张是,是A直接跳到Z。采取这个方法时,万一在Z失败,将会陷于无处可退的绝境。

        孔明毕竟是政治家,在一切措置上都考虑周详,面面俱到。再度拉拢过去臣属于蜀,目前是魏的上庸(湖北省房县)守将孟达,就是一个事例。孟达于关羽败战之际,因未派出援军,怕受到刘备谴责而倒戈。

        孟达向魏倒戈后,曾经非常受宠于文帝。他受到的优渥待遇,到了令魏国历代家臣眼红的程度。现在文帝已死,他当然成为众矢之的,颇受排斥,他也感觉到魏不是他的久居之地。

        他过去所属的蜀,有他许多同僚旧友。对他甚为气愤的刘备,现已不在人间。此刻已无任何人会阻碍他回归蜀国。

        ——希望你能倦鸟知还。过去的同僚都会竭诚欢迎你。

        孔明寄了如此内容的密函给孟达。孟达有感于孔明的热诚,遂决定再度回归于蜀。

        这时,却有一个人对上庸孟达的举动产生怀疑。——这个人是当时在宛的司马仲达。

        “孟达有倒戈之意,非立即讨灭不可!”

        依照程序,这时必须先到洛阳,得到勅令才可讨伐孟达,但司马仲达为了掌握时间,因而从宛直接赶赴上庸。

        “对付企图造反的人,一刻也不可拖延!”

        仲达快马加鞭,率领部队一路进击。

        决定倒戈的孟达,当然需要在上庸有所准备,而他也知道,此一动向总会被对自己负有监视任务的司马仲达探查出来。不过,依据孟达的估算,仲达知道这件事情后,一定会先向洛阳报告,得到勅令后才集编军队,攻向上庸。这些事情处理起来,应该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内,他将能够完成战斗准备。

        不幸,这个预测却落了空。

        从宛直接赶来的司马仲达,八天后就包围上庸新城了。

        “可恶!脚程怎么这么快!?”

        虽然孟达扼腕切齿,但已来不及了。被包围的他,最后被杀。

        “这是一次小挫折……”

        接到消息时,孔明如此呢喃。

        采取分段前进策略的诸葛孔明,当然知道与魏之战将会拖得很久。打长期战免不了多少会有挫折,但才一开始就遭遇到——这一点,着实使他心情黯然。

        一个不祥的念头掠过自己的脑际。

        孔明合上双眼,猛摇了几下头。这个动作,好像要甩掉脑子里不祥的预感。

        而不祥的预感竟成了事实。

        为了要到渭水作战,孔明采取由祁山北上的路线。表面上,他摆出路经斜谷道的作战姿态,由赵云率领这方面的部队。

        主力该由谁指挥呢?

        孔明原本考虑猛将魏延以及老将吴壹,最后却决定任用自己视若亲兄弟的马谡为指挥官。马谡是于夷陵之役阵亡的马良胞弟,才华确有过人之处。

        ——这个人的缺点是恃才傲物,这一点非予注意不可。要是换成他死去的哥哥,那就没话可说了。

        于白帝城卧病在床的刘备,常与孔明品评家臣。决定于死后将全权交给孔明的刘备,为了提供孔明“人事”上的参考,曾经如此批评过马谡。

        决定任命马谡为司令官时,孔明脑际里掠过先帝刘备曾经说过的这句话。

        孔明又摇了几下头。

        “先帝崩殂已五年,而马谡已不是五年前的马谡,这一点,曾经与之共同南征的我,知道得很清楚。”

        他如此劝慰自己。与孟获交战时,马谡以参谋身份从军,曾经立下大功。

        孔明叫来马谡,只叮咛了一件事情:“千万不可在高处布阵。”

        山顶布阵,有利于观望全局,但一旦被包围,就只有死路一条。不可布阵于山上,是兵法的基本常识。

        而马谡却将主力布置于街亭山上!

        故意打破常规。出乎敌人意外。

        这是恃才傲物马谡的想法。魏军一定做梦都没有想到蜀军会布阵于山上才对。因此,魏军不会有以此为对象的战斗准备。何况,由山上直攻下来,不是更能顺势地歼灭敌军吗?

        未料,这个作战方式完全失败。

        魏军毫不犹豫地包围街亭之山。对马谡而言,这是天大的误算。

        “不可能全军都在山上,蜀军不可能笨到采取这样的布阵方式,在山上的应该只是少数的诱敌部队,主力应该躲藏在什么地方吧?”

        马谡认为敌军会做如此猜测,因而不可能包围山麓。魏军却毫不犹豫地倾全军之力,展开包围作战。

        马谡下了一次大赌注,结果,这个赌注使他自毁前程。

        由于兵粮已尽,饮水也被截断,蜀军几乎没有与对手交锋,就输得一败涂地。

        街亭大败,原因在于违反军纪。

        诸葛孔明曾特别申诫“千万不可在高处布阵”,马谡置若罔闻,才会有如此的结果。

        对待马谡有如亲兄弟、甚至将之视同己出的孔明,也只有狠下心肠,挥泪将马谡处斩。

        ——泣斩马谡。

        签署将马谡处死的命令文书时,诸葛孔明的一双眼睛是赤红的。

        “蜀已失去关羽、张飞、马良、马超等人,此刻正是欠缺武将之际。尚请丞相法外施恩,为前途有为的马谡留一条生路……”

        有人了解孔明的心情,做此建议。而孔明却摇头,以断然的态度回答道:

        “这样做无法维持军纪。我的心犹如天秤,绝不会因人而变更其轻重。”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败于街亭的蜀军,退兵至汉中。

        孔明以“罢免丞相一职”处分自己。因为他认为起用马谡是他审人不明的缘故。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