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鸩止渴
他的作品原本无人理睬,哪知成名之后,一字千金,洛阳纸贵。
《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yǎn,遮蔽,掩盖)其耳。”
春秋时,晋国的贵族赵简子消灭了范氏家族后,有人趁机去拣范家的东西。有个人弄到了一口大钟,打算背着它跑掉。但是钟太大背不动,于是那人就用大锤砸烂它,钟发出了洪亮的声音。那人害怕别人听见钟声来和自己抢夺,就赶紧蒙上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吕氏春秋》记载的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应当有自知之明,应当勇于面对自己的过错。害怕别人听到自己的过错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害怕自己听到自己的过错就不对了。作为国家的君主害怕听到自己的过错,难道不像那个蒙着自己耳朵偷钟的人吗?
李小毛不顾家人的反对,一意孤行,放弃了自己的学业。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起义后,刘邦也回到沛县,发动那里的人们杀掉原来的县令,响应陈胜。沛县父老想请刘邦担任县令,刘邦说:“当今天下大乱,诸侯群起,如果首领选得不当,就会一败涂地。我并不是过于爱惜自己的性命,只是担心自己能力不够,不能保全父老兄弟。选举首领是件大事,希望你们重新选择能够胜任的人。”但是萧何等人都担心万一大事不成,以后会被秦朝官府诛灭家族,因此都尽力辞让,仍然推举刘邦。父老们也都认为没有比刘邦更合适的人选。刘邦辞让不过,就担任了首领,从此有了一个新的名号“沛公”。
春秋时代,公元前634年夏天,鲁国遭受了严重的灾荒,齐孝公趁机攻打鲁国。鲁僖公派大夫展喜带着牛羊、酒食前去,以犒劳为名劝阻他们的进犯。展喜日夜兼程,在齐军还没有进入鲁国国境时迎住了齐军。展喜说:“我们国君听说大王亲自光临我国,特地派我前来慰劳您的左右侍从。”齐孝公说:“你们鲁国人感到害怕了吗?”展喜说:“我害怕了,但君子们不害怕。”齐孝公又说:“你们鲁国国库空虚,房子里空空荡荡,就像悬挂着的罄,地里一片荒凉,没有庄稼,连青草也看不到,凭什么不害怕呢?”展喜回答道:“我们依仗的是周王的遗命。当初周公、姜太公辅佐周室和成王,成王慰劳他们,赐给他们盟约,说:‘以后代代子孙,不要相互侵害。’这项盟约现在还在。早年你们先君齐桓公还曾因此会盟诸侯,共同商讨消除诸侯间的不和,弥补他们的过失,救助他们的灾难。这一切都是为了发扬光大过去的职责。直到君王您即位,各国诸侯都期盼地说:‘他会继续桓公的功业吧?’我们国家因此不敢修筑城堡,聚集民众。我国的人民都说:‘难道他即位九年就会背弃先王的遗命,废弃职责?那样他怎么对得起他的先君桓公呢?他一定不会那样的。’我们靠的就是这个,所以不怕。”齐孝公一听,感到非常惭愧,就打消了进攻的念头,撤兵回国。
中讲,曹操的手下陈群建议曹操起兵攻打江南,进而占领荆州和西川,平定天下。曹操认为建议可行,于是起兵三十万,准备进攻孙权。孙权知道后赶紧召集众将领们商议。张昭曰:“可以派人到鲁肃那里,让他赶快写信给荆州的刘备,请刘备和我们联合抗曹。鲁肃对刘备有恩,他的话刘备一定会听从。再说刘备又是我们东吴的女婿,道义上也不能推辞。假如刘备来帮忙,咱们东吴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了。”孙权听从了他的建议,马上派人通知鲁肃,让他向刘备求救。刘备接到鲁肃的信后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说:“曹操平生所忌惮的是西凉的兵马。现在他杀了西凉太守马腾,而马腾的儿子马超正统领着西凉兵,对曹操非常痛恨。您可以写一封信,结纳马超。假如马超起兵攻曹,曹操又哪里有时间进攻吴国呢?”马超收到刘备的信后,共起二十万大兵向长安进攻,使江南暂时免除了危机。
在事情开始之前,我们不妨先约法三章。
韩愈是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进学解》中提到的子云即扬雄,相如即司马相如,都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在元和七八年间担任国子博士时,写了这篇《进学解》,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文章先写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不顺的牢骚。
改革完全是一件新的事情,难免会犯错误,但我们不能怕,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停步不前。
扬汤止沸
秦末天下大乱,英豪群起,项梁等人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仍尊称为楚怀王。项梁战死后,楚怀王喜欢宋义,任命他为上将军,任命项羽为次将军,范增为末将军。在率军救援赵国时,宋义畏懦不前,项羽趁早晨拜见上将军的机会在他的军帐中斩杀了他。然后代理上将军,派遣将领率领两万士兵救援赵国重镇巨鹿。
刘邦打败项羽,取得天下后,有一天在洛阳南宫宴请群臣。席间他问大家:“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是什么?请大家畅所欲言。”高起、王陵对答说:“陛下能赏赐有功的将士,而项羽嫉妒贤能,有功的不记功、不赏赐,所以陛下取胜而项羽失败。”刘邦哈哈大笑,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使前方在决战中取胜,我不如张良;安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我不如萧何;统领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他们三人都是人中的俊杰,却为我所用,这是我所以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个谋士范增,但又不被任用,这是他最终失败的原因。”群臣听后心悦诚服。
袁绍依计而行,韩馥果然同意了。韩馥的手下得知后劝他说:“冀州虽然狭小,能披甲上阵的也有百万,粮食也足够吃上十年。袁绍一个外来人,率领着正处于困境中的军队,依赖着我们的鼻息而生存,好比婴儿在大人的大腿、手掌上一样,不给他喂奶,马上就可以将他饿死。为什么要把冀州送给他呢?”韩馥没有听从手下人的意见,让儿子把印信拿给袁绍,让出了自己的官位。
鸩:传说中的一种毒鸟。喝用鸩鸟的羽毛泡的毒酒来解渴。比喻只图解决目前的困难,不顾后患。
恃:倚仗,依靠。指有了依仗就无所畏惧或顾忌。
梁:房梁。形容歌声美妙动听,韵味深长。也可用来比喻诗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狗仗人势
《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一鼓作气
约:商议。法:订立法令。指订立简明的条款,以资遵守。
自欺欺人
摄图对长孙晟非常敬重,留他在突厥住了一年,并经常让他陪着自己一块儿去打猎。有一次,他俩正在打猎,看见天空中有两只大雕在争夺一块肉。摄图于是拿了两支箭给长孙晟,让他把雕射下来。长孙晟驰马上前,正好遇见两只雕抓扯在一起,于是他拉开弓,只一箭就把两只雕都射穿了。
人云亦云
好:喜爱。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的爱好它。
以邻为壑
洋洋得意
以逸待劳
《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义不容辞
一日三秋
做一件事而同时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他明知借高利贷还债是饮鸩止渴,可眼下也不得不这样做了。
光阴似箭
字字珠玑
孔子的弟子子张拜见鲁哀公,等了七天鲁哀公都没有以礼相见,于是子张离开鲁国,离开时托仆人带话给鲁哀公说:“我听说君王您敬爱读书人,所以不远千里,顶着白霜和露水,冒着灰尘和污垢,走了一百里路才住宿一次,脚上磨出了层层老茧,走到以后自己不敢休息,马上拜见您,但过了七天您都没有接见。看来,您所标榜的喜爱读书人,就像公子叶高喜欢龙一样,是表面现象。公子叶高喜欢龙,他家里的器物上以及房屋卧室到处都画着龙。真龙听说后于是从天上下来,头从窗户中伸进来看,尾巴拖曳到了堂屋。叶公一见,吓得失魂落魄、六神无主,转身就跑。这位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而是喜欢那像龙其实又不是龙的东西。现在我听说您喜欢士人,于是不远千里来见您,但是您七天都不接见,可见您并非真的喜欢读书人,您喜欢的是那像读书人其实并不是读书人的人。里说:‘心里埋藏着它,哪一天能忘掉它?’我冒昧托人转告上面这些话,然后离开鲁国。”
要继续面向亿万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传播和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因地制宜、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村科普工作。
亦步亦趋
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将近九十,住在两座大山的对面。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力挖平这两座大山,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怎么样?”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尚且不能削减魁父这样的小山丘,能把太行、王屋这样的大山怎么样?再说在哪里放置挖下的土石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古代传说中的地名)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的边上。
噎:咽喉梗塞,噎住。因为吃饭噎住过,就不再吃饭。后用来比喻受过挫折后,连该做的事情也不去做了。
第五十八回:“可差人往鲁子敬处,教急发书到荆州,使玄德同力拒曹。子敬有恩于玄德,其言必从;且玄德既为东吴之婿,亦义不容辞。若玄德来相助,江南可无患矣。”
为人要讲诚信,一诺千金,不能出尔反尔。
胆小怕事
羊公:西晋军事家羊祜。比喻名不副实的人。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公元493年,孝文帝下诏修造桥梁道路,操练军队,准备大举南伐。紧接着又下诏说:“上至周代经典,下至汉晋规章,都列明了六职、九列各位官员的职责,我们应当注意保持这些典章制度,人人坚守自己的职事。现在虽然百官等级已定,但各项事务的规章还没有确立。过去,贤人们会亲自处理这些,现在,我也参考过去的资料,结合当前的实际,制定了《职员令》。因为战事紧迫,还没有时间仔仔细细地弄得周全。但我认为,它即使不足以治理万事,长久流传,永不磨灭,也可以对付目前的疑虑,治理整顿当前的各项事务。等到大军返回,再重新讨论不足之处,现在权且颁布施行。如果在施行中遇到疑问,而此律令中没有写到,可以将疑问上报,我将重新对它进行修订补充。”
《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战国时期,薛谭在秦青那里学习唱歌,还没有把秦青的技艺学完,薛谭就自认为已经学得不错了,打算辞别而归。秦青并没有挽留他,而是为他在郊外饯行。饯行时,秦青拍击着乐器,唱出了悲哀的歌曲,歌声振动了树木,阻止了流动的白云。薛谭一听,知道自己差得还太远,便请求回去继续学习。
表里如一
《孙子》一书是我国最早最杰出的军事著作,为春秋末期吴国将领孙武所著。孙武本是齐国人,因擅长兵法受到吴王阖庐(即阖闾,公元前514-前496年在位)的接见。阖庐让孙武训练自己的宫女,以试验他的兵法。结果孙武获得了成功,阖庐从此知道他善于用兵,任用他做了自己的将军。在孙武的率领或协助下,吴国向西攻破强大的楚国,占领了它的都城,向北威震齐、晋,扬名诸侯。
车夫觉得妻子批评得很对,从此以后改变了自己仗势自傲、扬扬自得的态度,变得非常谦虚。晏子看到他的变化觉得奇怪,就问他原因。车夫据实回答,说明了情况。晏子非常欣赏车夫这种从善如流的品质,就推荐他做了齐国的大夫。
一败涂地
挥洒自如
小王刚刚出差一天,已经按捺不住对女友的思念,对他们来说,真是“一日三秋”啊!
汉高祖刘邦在秦朝末年是个小小的亭长,掌管方圆十里的治安。一次,他替县里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在半路上逃跑了。刘邦估计,等到达骊山,民夫可能全都会跑光,那时自己也脱不了干系。于是有一天在停下来休息的时候,趁夜把押送的民夫全都给放了。十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不愿走,就跟着刘邦一块儿逃难。由于刘邦斩杀了白蛇,头顶又常常出现天子的云气,所以几年中,前来归附的人不断增多。
寄人篱下
辞:推辞。道义上不容推辞。
他穿着鲜明的深红色甲胄,秉节杖钺,是运筹帷幄的上将风度。
鼓:敲鼓。作:振奋。古代作战击鼓进军,第一次敲鼓时士气最盛。后多用来比喻趁锐气旺盛之时一举成事或鼓足干劲,一往直前。
实质是羊,而外表披着虎皮。比喻外强内弱,虚有其表。
责无旁贷
《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当年9月7日,孝文帝以讨伐南朝萧齐为名,率领三十余万军队大举南下。但路上遭遇霖雨,天气一直不放晴,四十天后才行军到洛阳。此时大臣将士们都已疲惫不堪,不愿继续南进。孝文帝趁机下令:“如不继续南进征讨,就必须迁都于此。”从而顺利地解决了迁都的难题。
本来指吕不韦编成《吕氏春秋》后,悬赏说谁能改动书中的一个字就赏赐给他千金。后用以比喻诗文的价值极高,表示对文辞的赞美。
一石二鸟
墨子向北到齐国去,遇到一个算卦的人。算卦人说:“历史上的今天,天帝在北方杀死了黑龙。你的脸色黑,不可以到北方去。”墨子不听他的,继续向北,走到淄水边,因为无法渡过淄水就返回了。算卦先生说:“我说过先生不可以往北去的。”墨子说:“今天淄水以南的人都不能渡河北去,淄水北边的人也都不能渡河南往。他们的脸色有黑有白,为什么都不能渡呢?况且天帝甲乙日在东方杀死了青龙,丙丁日在南方杀死了赤龙,庚辛日在西方杀死了白龙,壬癸日在北方杀死了黑龙。假如用你的说法,那就要禁止天下所有的人往来走动了。这是困蔽人心,让天下变得如同没有人一样,所以你的话不可采用。”
《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异曲同工
北周的皇帝为了安定北方的少数民族突厥人,决定把一位公主嫁给突厥国王摄图。为了安全起见,派长孙晟率领一批将士护送公主前往突厥。
一人可抵过十人。形容以少胜多时斗志昂扬,有压倒敌人的气概。
约法三章
厨师庖丁给文惠君杀牛,分剖牛时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踏的地方,膝所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爽利的声音。这些声音以及快速进刀时发出的刷刷的声音,无不像美妙的音乐。
第二回:“太公起身劝了一杯酒,说道:‘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后来王进为感谢史太公、史进父子对自己和母亲的照顾,就在史家庄呆了半年,将自己的平生绝学传授给了史进。史进后来入伙梁山泊,成为一百单八条好汉之一。
战国时,有个叫白圭的人,善于商业生产和筑堤治水。有一天,他对孟子说:“我治理水患的本领比夏禹强。”孟子说:“你的说法不对。夏禹治水,顺乎水的本性,采用疏导的办法,让水注入大海,是以大海为水坑。现在你用筑堤堵塞的办法治水,让水流向邻国,是把邻国当作水坑。水如果逆流就叫做洚水,洚水就是洪水。洪水危害天下,给百姓造成损失和痛苦,是有仁爱之心的人最厌恶的,所以我认为你说得不对。”
《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缪乎?”
以卵击石
薄薄的刀刃在骨节间的空隙游走运行时大有余地。比喻观察事物透彻,技艺精熟,运用自如。
《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战国晚期有四大名公子,他们是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这些公子们都喜欢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借助宾客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吕不韦认为秦国这么强大,自己做的却还不如其他国家的这些公子们,觉得非常羞愧。于是他也招揽了三千宾客,予以厚待。这时,诸侯国中有许多能言善辩者,比如荀子这类人,他们著书立说、传布天下。吕不韦也让门下的宾客们各自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汇集编排成一本书,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总共二十多万字,里面包括了天地万物和古今之事,取名《吕氏春秋》。吕不韦把书公布在咸阳的城门上,并在上面悬挂千金。然后邀请各诸侯国的云游之士和宾客,对他们说,若有能够增减书上一个字的人,就把这千金奖给他。据说西汉刘安著《淮南子》后,也曾悬赏千金,征求意见。
几天后,刘秀到达临淄,他亲自犒劳军队,对耿弇说:“以前韩信攻破下历城而开创了大业,而今将军攻克了祝阿而立功扬名,这两个地方都在齐地的西部,你们的功劳也足以相提并论。韩信袭击的是已经投降了的人,将军却是独立攻克强大的敌人,所以这次立功又比韩信立功更难。将军你以前给我提出过平定天下的大计,我却以为计划不周密难以完成,现在看来,真是有志气的人事情终究会成功啊。”耿弇随后又发动猛攻,同时又注意分化瓦解,招降纳叛,最终张步投降,齐地完全得到了平定。
那个采葛的人儿啊,是我思慕的对象。
运筹帷幄
孟子教导自己的学生说:“孔子的学生子路,如果别人指出他的错误,他会非常高兴。大禹也是一样,如果听到对他有益的话,他就会拜谢人家。古代伟大的帝王舜更是了不起,他做好事时,不分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他摈弃自己的缺点,学习别人的长处,乐于从别人那里吸取优点来做有益的事。从他最早时耕田、种地、制陶、打鱼直到最后成为帝王,没有哪个时候不向别人学习。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做有益的事,就是和别人一起做有益的事。所以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和别人一道做有益的事。”
郭标吹着口哨,扬扬自得地从他们面前走过。
一举成名
羊质虎皮
有眼无珠
一蹶不振
韩馥看见人心都归附了袁绍,内心非常忌恨,害怕对自己不利,经常想办法动摇袁绍的军心。袁绍的谋士逢纪劝袁绍说:“想成就大的事业,就必须先占领一个州作为根据地。现在冀州强大充实,但韩馥才能平庸。咱们可暗中约公孙瓒率军南下,韩馥知道后必然担心恐惧,这时再派一名能言善辩的人向韩馥讲清祸福,他就一定会让位于您。”
诺:应允;同意。形容说话非常讲信用。
乐于助人
随后,刘邦召集各县的父老豪杰说:“父老们苦于秦朝严酷的法律已经很久了,那时批评朝政的要灭族,相聚议论的要处死。我和诸侯们订立盟约,先入关的人在关中称王,按理我应该在关中称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只订立三条法令:杀人的要处死,伤人以及偷盗的要依其轻重抵罪。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其他官吏和百姓一切照常。我到这里,是为父老们除害的,而不是侵凌虐待你们的。”于是派人和原有的官吏一起去巡行郡县、乡邑,向百姓们讲清楚相关规定。百姓非常高兴,争相带着牛羊、美酒来慰劳战士。刘邦的这一举动,为日后争取民心、战胜项羽,打下了基础。
逸:安闲。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
一天见不到,就像已过了整三年。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势如破竹,一路杀进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又在蓝田打败秦军,驻军霸上(今西安市东)。十月,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将子婴交给官吏,自己继续向西占领秦都咸阳。接着听从张良的建议,封好秦宫财宝,回军霸上。
默默无闻
远交近攻是春秋战国时一些诸侯国常用的外交策略。
《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与陶然亭不同,但造园方法有异曲同工的紫竹园,一改北方不能种竹的旧俗,渐渐形成以竹为特色的园林风格。
螳臂当车
这群侵略者羊质虎皮、外强中干,在勇士们的猛攻下狼狈逃窜。
因地制宜
本用来夸奖官员廉明公正,谢绝请托,秉公执法。后来变为贬义词。形容不听劝告,独断专行,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名实相副
《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是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其中收录了东周洛邑一带的十首民歌,即为《王风》。《王风》中有一篇《采葛》,描写对爱人的思念,情感真挚而激烈。这首诗写道:
楚庄王执政三年,没有发过号令,没有政治成绩。一天,负责军政的右司马在旁边侍奉,用隐语对楚庄王说:“有只鸟停歇在南方的山丘上,三年也不展翅、不飞翔、不鸣叫,默默无声,这鸟叫什么名字?”楚庄王说:“三年不展翅,是为了利用这段时间生长自己的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为了利用这段时间观察老百姓办事的方法。虽然没有飞,但是一飞起来必定冲上青天;虽然没有鸣叫,但是一旦鸣叫起来必定令人震惊。您放宽心吧,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一天见不到,就像已过了三个月。
从锅里舀起开水再倒回去,以制止水的沸滚。比喻治标而不治本。
《太平御览》卷二○八引《符子》:“(周人)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
因势利导
我们不能以邻为壑,将垃圾倾倒在河里,给下游造成污染。
壑:山沟;水坑。原指将邻国当作排泄洪水的大水坑。后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侯夏侯婴说情。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销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顿时高兴起来,留他住了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很多礼物。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一意孤行
推三阻四
赵禹是西汉武帝时代的人,早年以佐史的身份出任京都官府的官吏,因为精明能干担任了令史(掌管文书事务的官员)一职,侍奉太尉周亚夫。周亚夫担任丞相后,赵禹又担任了丞相史。丞相府中的人都称赞他廉明公正,但是周亚夫不大信任他,认为他虽然有才能,但执法过于深重苛刻。不过汉武帝正好看上了他这一点,就让他和张汤一起制定各种严格的法令,来管制约束在职的官员。
热恋中的情人无不希望朝夕相守,耳鬓相磨,即使短暂的分别,也会觉得漫长难耐、度日如年。《采葛》准确地捕捉住了这种普通而又普遍的情感,采用反复吟诵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将它展现了出来。三段诗歌,从“三个月”到“三年”,思念的感情一层深过一层,而反复的吟咏,也足以引起听众的共鸣。
扬雄是西汉蜀郡成都人,很有才学。他觉得群经之首为《周易》,就模仿它写了一部《太玄》,认为传记之首是,就模仿它写了一部《法言》。《法言》共十三篇,尊圣人,谈王道,旨在捍卫和发扬儒家学说。同时,对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鬼神图谶予以批判,在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余音绕梁
羊公之鹤
虚情假意
一诺千金
赵禹为人廉洁而高傲,自当官以来,家里就没有养过门客。如果朝廷的高级官员登门拜访,他也从不答谢,目的在于断绝与知心朋友以及各种宾客的来往,以便独立实行自己的主张。他看到有好的案件判决条文就采用,也不管案子本身是否公正,以严查下属官员隐秘的罪行。
用蛋去打石头。比喻自不量力,必然失败。
这种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做法实在可笑!
为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为人民做好事,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孟子是战国时期邹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一次,他去游说齐宣王,但齐宣王没有听从他的意见。有人认为是孟子没有引导好,也有人认为是齐宣王不够聪明。
文惠君问他,怎么练就了如此高超的技术?庖丁回答说:“我喜欢探求事物的规律。我刚开始学习分解牛体时,所看到的无不是整头牛。三年之后,就不曾再看见整体的牛了。现在,我只用心神去接触而不用眼睛去观看,眼睛似乎停了下来而心神仍在不停地运行。我依照牛体自然的生理结构,劈击肌肉骨骼间大的缝隙,把刀导向骨节间的空隙,顺着牛体的天然结构去解剖,从不曾碰撞过经脉纠结的部位以及骨肉紧连的地方,何况那些大骨头呢。优秀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割肉时割钝了刀;普通的厨师一月就要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砍骨头时砍折了刀。如今我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宰杀过上千头牛,但刀刃利得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的一样。牛的骨节乃至各个组合部位之间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用薄薄的刀刃插入那些空隙,对于刀刃的游走运行来说宽绰有余,所以我的刀用了十九年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文惠君听完庖丁的话,赞叹地说:“我听了这一番话,从中得到了养生的道理。”
“羊公鹤”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来称刘遵祖呢?原来,从前羊祜养了一只鹤,善于伴随着音乐跳舞。羊祜曾经向客人们炫耀,客人们不相信,羊祜就把鹤赶来让它当众表演。不料那只鹤披散着羽毛、神情委顿,根本不肯跳舞,所以庾亮把刘遵祖称作“羊公鹤”。
一旦失败,将会肝脑涂地。形容彻底失败,不可收拾。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最忌一曝十寒。
仰:依靠,依赖。比喻依靠别人以求得生存或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寡不敌众
他考虑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个一箭双雕的好主意。
《墨子·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东汉末年,在宦官和外戚的相互争斗中,民不聊生,天下大乱。外戚大将军何进、权臣世家袁绍计划诛杀宦官,何太后不同意。何进、袁绍就秘密召唤董卓带兵进京,以胁迫太后。董卓得到召令后,马上带兵向京城进发,同时给朝廷上书说:“宦官张让等人利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皇帝的宠信,祸害百姓,扰乱天下。我听说从锅里舀起开水再倒回去,以制止水的沸腾,还不如去掉锅底的柴火。弄破疮疤让脓流出,虽然疼痛,却胜过让疮口继续化脓、祸害身体。过去赵鞅曾经兴兵驱逐皇帝身边的恶人,今天我也要光明正大地赶到洛阳,声讨宦官的罪行,逮捕张让等人,从而清除那些内心奸恶、品行污秽的人。”董卓口是心非,利用这次机会把持了朝政,让天下百姓更加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墨子又说:“我的言论足够用了。如果舍弃我所说的话而另外去思考,就好比放弃收割而去拾捡别人遗留的谷穗一样。用别人的言论来攻击我的言论,就好比拿鸡蛋来碰石头,投尽了天下的鸡蛋,石头还是老样子,并不能毁坏它。”
秦青说:“从前,韩娥向东去齐国,没有粮食吃了,经过雍门的时候,便卖唱求食。韩娥离开后,她的歌声仍然萦绕着房梁,三天都没有断绝,旁边的人还以为唱歌的人并没有离开。韩娥经过旅店,旅店的人欺负她。韩娥感到很痛苦,便放声哀哭,她的哭歌让乡里的老老少少都感到悲痛,留着眼泪相向而站,以至于三天都不进饮食。韩娥离开后,乡里的老少急忙去把她追回来,她又长声欢歌,使得大家都踊跃舞蹈,忘记了以前的哀愁。然后,人们赠送给她食物,送她上路。至今雍门附近的人们善于唱歌,善于哀哭,就是模仿韩娥的缘故。”薛谭听后,再也不说回家的话了。
晏子是春秋时代齐国的著名政治家。他在担任齐国宰相时,有一次乘车外出,为他驾车的车夫头上撑着巨大的伞盖,赶着四匹马,洋洋得意。车夫的这种样子被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看得一清二楚。过了一会儿,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就请求车夫同意自己辞别离开。车夫非常奇怪,问她原因,她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却做了齐国的宰相,扬名于诸侯。今天我看到他出门时的情景,一副志向深远,谦恭和顺的样子。您身高八尺,却给人做仆人、当车夫,而且还显得非常自得和满足,我因此希望离开。”
筹:筹码,谋划的工具。帷幄:室内悬挂的帐幕。指在营帐中拟订作战方案。
外强中干
《吕氏春秋·荡兵》中讲,古代圣王只有兴举义兵者,而无息兵罢战者,并对此进行了论证。其中一条讲:有因为吃饭噎死了人,就打算禁食天下的食物,这是不明智的。有因为乘舟坐船淹死了人,就打算禁毁天下所有的船只,这也是不明智的。有因为用兵失败而丧失了自己的国土,就打算禁息天下所有的兵事,这同样是不明智的。兵事、军队不可废止不用,就像水火不可被废止不用一样。对于水火,如果善于运用就会造福,不善于运用就会带来灾祸。就像用药治病的人一样,找到的是好药就能救人,找到的是坏药就会杀人。守卫道义的军队就是天下好药中最好的一种,所以不能被废止不用。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庾失小望,遂名之为羊公鹤。”
扬扬:得意的样子。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后汉书·耿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当时在巨鹿城下援救赵国的诸侯军队有十多路,但是面对强秦没人敢出兵。项羽带领楚军到达巨鹿开始发动进攻后,诸侯的将领都在壁垒上观望。楚军战士斗志昂扬,全都能够一人抵挡十人。楚军杀声震天动地,诸侯军队看得无不心存畏惧。经过多次激战,楚军终于打垮了秦军。从此,项羽威震诸侯,各路诸侯的将领们见了他无不跪在地上用膝盖前行拜见,不敢仰视。
鸣:鸣叫。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有惊人的表现。
那个采蒿的人儿啊,是我思慕的对象。
一字千金
逃离东京一月有余,一天,眼看离延安不远了,母子两个一高兴,错过了住宿的地方,于是借宿到了九纹龙史进的家里。由于当晚母亲心痛病发作,王进只好暂时住了下来。有一天,史进正在练武,王进看到后禁不住说:“这棒练得还不错,只是还不算真功夫,赢不了真好汉。”史进不服,坚决要和王进比个高下,却被王进一棒打翻。史进马上跪地拜师,史进的父亲史太公也马上备办酒席,礼请王进母子。席间,史太公起身劝酒,说:“师父本领如此高强,一定是个教头,儿子史进年纪小见识浅,不知道您本领出众。”
长期的业务学习和知识积累,使他遇到问题心中有数,处理纠纷游刃有余。
在《法言·吾子》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有人问:“有一个人,自称姓孔,字仲尼。进入孔子的门庭,登上孔子的厅堂,伏在孔子的书桌上,穿着孔子的衣服,这人可以说是孔子吗?”答道:“他的外表是孔子,他的实质并不是。”“请问什么是实质?”答道:“实质是羊,而外表披着虎皮,见到青草就非常高兴,见到豺狗就浑身打战,都忘了自己身上还披着虎皮,能吓着豺狗呢。”
以少胜多
一曝十寒
利导:引导。指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
愚公移山
一鸣惊人
孙膑是孙武的后代,战国时期卓越的军事家。孙膑早年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后来到魏国做官,他知道自己才能比不上孙膑,非常担心,就设计骗来孙膑,挖掉了孙膑的膝盖骨。孙膑想办法逃到了齐国,以自己的才能赢得了齐威王以及大臣田忌等人的尊敬和信任,担任了齐国的军师。
在《荀子·正名》篇中,荀子探讨了确定事物名称的原则。他认为,事物的名称本有好多种叫法,至于哪种最合适,本身并没有什么道理。事物是通过约定的方式为之命名的,大家都承认的,就是合适的。不同于大家的约定,不为大家所承认的,就是不合适的。
陈轸说:“大王您难道没听过管与(人名)讲的故事吗?有两只老虎为了争吃一个人而相斗,管庄子打算杀死它们。管与制止他说:‘老虎是暴戾的动物,人是香甜的诱饵。现在两只老虎为了吃人而争斗,小的一定会死掉,大的一定会受伤。您等到大虎受伤后再去刺杀它,就会一下获得两只老虎。对您来说,没有花费刺杀一只虎的力气,却得到了杀死两只虎的名声。’现在齐、楚交战,必定有一方失败。等到一方失败,大王您再起兵救助他,那么您就会既获得救助一方的好处,又不会落下攻打另一方的坏名声。”
《汉书·高帝纪下》:“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
爬山时一定要一鼓作气,中途稍有停顿就会被别人超过。
范雎本来是魏国人,他随从须贾出使齐国时,受到齐襄王的赏赐,须贾非常生气,以为他把魏国的秘密告诉了齐国。回国后,须贾向魏国的宰相魏齐报告了这事,魏齐将范雎打得半死,扔在厕所里。范雎装死逃出了魏国,化名张禄进入秦国,游说秦昭王。他对秦昭王说:“在对外政策方面,大王不如结交远处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假如这样,那么得到一寸土地您的土地就增加一寸,得到一尺土地您的土地就增加一尺。现在不攻邻近的国家而去攻打远处的国家,恐怕有点不对头啊。”秦昭王在他的建议下攻占邢丘,使魏国主动请求成为秦国的附庸。秦昭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秦昭王拜范雎为自己的宰相。
步:步行。趋:小跑。形容事事追随和模仿别人。
《庄子·田子方》记载,有一次,孔子的学生颜渊问孔子:“先生您行走我也行走,先生您快跑我也快跑,先生您疾驰我也疾驰,先生您脚不沾地地迅疾飞奔,我却只能干瞪着双眼落在后面。”孔子听不懂,颜渊又说:“我说这些意思是,您不说什么却能够取信于大家,不表示亲近却能使情谊传遍周围的人,不居高位、没有权势却能够让人民像流水那样居于身前,而我却不懂得先生为什么能够这样。”
《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战国时,楚国和齐国断绝了关系,齐国兴兵攻打楚国。楚王派陈轸到西边的邻国秦国求助,秦王对陈轸说:“你是秦国人,按理说咱们是老关系,可能是我没有才能,不能治理好国家,所以你抛弃我而去侍奉楚王。现在齐、楚两国交战,有人说帮忙好,有人又说不好,你难道不能把忠心献给楚王的同时帮我出出主意吗?”
缺乏创造力,亦步亦趋,是不能打开局面的。
名不副实
以一当十
指某种名称或习惯,因广大群众长期习用,为社会所公认而固定下来。
援军首战不利,于是项羽接受将领再次出兵的请求,率领全部人马渡过漳河,把所有的渡船都沉入水底,把做饭的锅碗等炊具全部砸烂,把帐篷也全部烧毁,每人随身只带三天的口粮,以此表明决一死战、毫不退却的决心。
特立独行
三心二意
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恰当的措施。
霍谞是东汉时期魏郡人,年纪轻轻就显示出才气,被推举为明经。不久,有人在大将军梁商面前诬告霍谞的舅舅宋光,说他胡乱改变法律条文,宋光因此被囚禁在洛阳的监狱中,遭到严刑拷打。霍谞当时年仅十五岁,便上疏给梁商说:“宋光是官宦子弟,遵规守矩,没有非分之想。他在州郡中地位最高,每日都盼望着被朝廷征召,并没有丝毫瑕疵缺点,他怎么会无故删改诏书呢?即使他对诏书中的条目有所疑问,也会寻找一种安全便利的办法,怎会去冒这种杀头的危险呢?私自删改诏书条目,就像用附子充饥,用毒酒止渴。还没有进入肠胃,才到咽喉就已经绝命,他怎么会这样做呢?希望将军留意、明察,则宋光幸甚、天下幸甚。梁商看了奏疏,认为霍谞才志很高,当即为他上奏赦免了宋光的罪过,霍谞也因此名扬天下。
曲调不同,却同样美妙。比喻不同时代、不同人的文章、言论一样精彩。或不同的方法产生同样的效果。
第二回讲,北宋哲宗时,高俅凭借自己球踢得好,结识了端王。哲宗死后,端王继位为皇帝,即宋徽宗。随后,高俅即被徽宗重用为殿帅府太尉,执掌起朝廷大权。王进当时正担任京城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但他父亲以前得罪过浪迹街头时的无赖高俅。高俅掌权以后,马上开始报复王进。王进一看情况不妙,设计骗开两个监守的人,带着老母亲连夜逃走,准备投奔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
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和改革家。他本姓拓跋,名宏,因崇尚中原文化,大力推行汉化政策,于公元471年将拓跋氏改姓元。他禁胡服﹑胡语,提倡汉化,禁止鲜卑族内部通婚,促进了民族融合。
扬扬自得
《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植树种草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减少空气污染,一举两得,不应忽视,小城镇也不能例外。
相沿成习
梁惠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43年),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以田忌为将,带兵直攻魏国首都大梁。庞涓听到这一消息,马上带兵离开韩国,准备半路堵截齐军,不料齐军已经越过魏境,直奔大梁。孙膑对田忌说:“魏国的军队一向勇猛强悍而轻视齐军,齐军以胆怯出名。善于用兵的人就应该利用这样的形势使其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兵书上讲,出兵百里而去追逐利益的,前锋主将一定会受挫;急行军五十里而去争利的,只有一半军队能够赶到。”于是下令让齐军进入魏国后造十万人的锅灶,第二天造五万人的锅灶,第三天造三万人的锅灶。庞涓行军三天,每天察看齐军的锅灶情况,非常高兴,说:“我就知道齐军胆小,才进入我国境内三天,士卒就已经逃亡过半了。”于是丢下步兵,带领轻装精锐部队日夜兼程追赶齐军。
《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后汉书·袁绍传》:“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犹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班上一位同学平常成绩并不突出,但在这次考试中一鸣惊人,考出了令人羡慕的好成绩。
因噎废食
以大刀长矛去对抗现代化的枪炮,简直是以卵击石,与自杀无异。
一举两得
本作“与狐谋皮”。比喻打算要做的事有害于对方的切身利益,终难达到目的。后来演变为“与虎谋皮”,表示同恶人商量和他们利益相反的事,要他们做出让步是根本不可能的。
他是一个叶公好龙的人,你一旦真要他这样干的时候,他又不干了。
赵禹早年做事严格,残酷急躁。到了晚年,国家多事,一般官员致力于施行严刑峻法,但赵禹却在执法时变得宽松缓和,所以最终得到了“轻柔平和”的好名声。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趁机把持了朝政。公元190年,袁绍与堂弟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等人同时起兵,共同讨伐董卓。董卓得知袁绍起兵,就把袁家留在京城的人全部杀掉。因为袁家世代高官,为人也不错,所以天下之人都非常同情他们的遭遇,豪杰们纷纷投奔袁绍,都打算替他们报仇。
过了半年,庄王亲自处理政务,废除了十项陈旧过时的法令,又重新制定了九项新的法令,诛杀了五位不合格的大臣,举用了六名才能出众、品德高尚的隐士,楚国从而变得政治修明,局势安定。随后,楚王兴兵讨伐齐国,在徐州打败了它,然后又在河雍战胜了晋国,又在宋国会盟诸侯,从而称霸天下。
剜肉医疮
一天见不到,就像已过了九个月。
西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长孙晟,字季晟,河南洛阳人。他很聪敏,又有军事学识和本领,特别善于射箭。
《孙子兵法》共十三篇,总结了我国春秋以前的战争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带普遍性的战争指导规律,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上都起过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军争》篇中,孙子说道:“善于用兵的人,会躲避敌人的锐气,而趁其懒惰松懈时发动攻击,这是掌握军队士气的办法。用自己严整的队伍等待敌人的混乱之师,用自己的冷静等待敌人的烦躁,这是掌握将帅心理的办法。用自己少走路等待敌人远道而来,用自己的安逸等待敌人的疲劳,用自己的温饱等待敌人的饥饿,这是掌握部队战斗力的办法。”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掩:捂。盗:偷盗。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比喻不怕困难,知难而进,有志者事竟成。
枚乘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江苏淮阴人,曾经作过吴王刘濞掌管诏策文书的郎中官。枚乘在刘濞发动七国叛乱前,曾上书谏阻他起兵,叛乱中,又劝谏他罢兵,吴王均不听从。后来,吴王的叛乱被平定,而枚乘也由此出名。在谏阻吴王刘濞叛乱的奏疏中,枚乘说:“想让热水变凉,假如一个人在烧火加热,即使有一百个人从锅里舀起开水再倒回去,以制止水的沸滚而让它变凉,也没有用,还不如停柴止火有效果。不懂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只在细枝末节处考虑,就根本没有用处。”
那个采艾的人儿啊,是我思慕的对象。
游刃有余
《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后汉书·董卓传》:“卓得召,即时就道,并上书曰:‘中常侍张让等窃幸承宠,浊乱海内。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内食。’”
一箭双雕
老王总是与人为善,所以同事们都非常喜欢他。
河曲之地一位号称智者的老头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以你风烛残年所剩下的力气,尚且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改变的地步,竟然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但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哪里担心挖不平呢?”河曲智叟哑口无言,没法对答。
叶公好龙
曝:晒。本指晒一天,冻十天。比喻做事没有恒心。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
孟子说:“不要在宣王聪不聪明的问题上纠缠不休。即使天下有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先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也是不可能生长的。我和大王相见的次数也太少了,我虽然像太阳,但一晒之后就退走,而那些冻他的小人马上就来到他的面前,大王身上即使有善的萌芽,可又有什么帮助呢?就像下棋,虽然只是一种雕虫小技的技术活动,但是如果不专心致志,就肯定学不好。弈秋是全国下棋水平最高的人,如果同时让他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致志,一门心思听他的话;另一个人虽然听着,但是心里却盘算着有只天鹅要飞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两人一起学棋,但胡思乱想者的成绩一定不如专心致志的人,难道是两人的智力有高下之别吗?肯定不是,而是专心程度不同。”
掩耳盗铃
他仗着父亲是当官的,便有恃无恐,胡作非为。
有眼不识泰山
比喻见闻浅陋,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常用作向对方赔礼道歉,自责礼貌不周或多有冒犯的客套话。
形容对人思念心切。
这种时候,敌军虽强,也大大减弱了;兵力疲劳,士气沮丧,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红军虽弱,却养精蓄锐,以逸待劳。
与人:和别人一起。为善:做好事。本指同别人一起做好事。现在多用来指善意地帮助别人。
持之以恒
《列子·汤问》:“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一气呵成
有志者事竟成
小熊看见衣着光鲜的人就点头哈腰,看见衣着普通的人就爱理不理一天,祖师爷驾到,却因为穿得不好,被他拒之门外,他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雕:是一种性情凶猛的大鸟。一箭射中两雕。形容射箭的技艺高明。也用来比喻一举两得。
耿弇(yǎn)是东汉名将,文武双全,跟随刘秀起兵,后来官至建威大将军。有一次,刘秀派耿弇攻打割据齐地的张步。耿弇审时度势,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先打易攻的大城临淄,而非坚固的小城。果然,只用了半天时间就攻下了临淄,小城的守军也惊慌而逃。
随后,张步亲率二十万大军进行反攻,战斗异常激烈,耿弇大腿中箭,他用佩刀将箭杆截断,然后继续战斗。耿弇的部将陈俊建议暂时坚守不出,等待皇帝的援军。耿弇说:“皇上的车马即将到来,我们做臣子的理当杀牛设酒来款待百官,难道反而要把贼寇留给皇帝去收拾吗?”于是又率兵出战,从早晨一直血战到黄昏,大败张步,杀伤敌人无数,尸首把城中的沟壑都填满了。耿弇预计到了张步战败后退兵的计划,就先埋伏下两路人马,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张步果然来了,于是伏兵突然出击,将张步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狼狈而逃。
林黛玉父母早丧,不能不寄居贾府,过着仰人鼻息的生活。
竟:终于。指只要有志气,事情终究会成功。
孙膑估计,按庞涓的速度应该晚上到达马陵。马陵道路狭窄,而路旁多险阻,可以埋伏兵力。孙膑于是命人削掉路边一棵大树的树皮,露出白色,在上面写道:“庞涓死于这树下。”然后命令一万名齐军神箭手沿路埋伏,并约定:“晚上看到火光就一起放箭。”庞涓果然晚上来到了大树下,看到树皮发白,上面有字,就让人取火来看。字还没有看完,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庞涓自知兵败无救,只好拔剑自杀,齐军于是乘胜追击,彻底打败了魏军,孙膑也由此名扬天下。
殷浩是东晋时期的名士,他见识高远,品格非凡,年纪轻轻就名闻天下,爱好《老子》《周易》,喜欢清谈。殷浩早就听说过刘遵祖的名声,便在庾亮面前称赞他。庾亮非常高兴,打算让刘遵祖做自己的副手。等到见了面,庾亮和刘遵祖说话,没想到刘遵祖那天表现极差,一点也不像殷浩所说的那样。庾亮心里有点失望,就把刘遵祖称为“羊公鹤”。
他干起活来可以以一当十。
他的演唱,真是让人觉得余音绕梁,意犹未尽啊!
唉声叹气
有恃无恐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韩非子、李斯皆其学生。他以儒家学说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各家之长,撰成《荀子》一书,表达了自己在哲学、逻辑、政治、道德等方面的独特见解。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在认识论上,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
唐·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饐(同“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山神听说了愚公移山这件事,担心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大山,一座放到了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到了雍州的南面。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边,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言而有信
战争结束后,鲁庄公向曹刿询问当时那样做的原因。曹刿说:“交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最能振奋士气,士气最盛;第二次士气就会衰减;第三次后就会竭尽。齐军他们已经擂鼓三通,士气已经衰竭,而我们正是第一次击鼓,士气最盛时,所以能一举打败他们。齐国是个实力雄厚的大国家,不好预测,我害怕他们有埋伏。我看他们退却时车迹混乱、旗帜不振,说明是真的仓皇败退,所以才放心追击。”
《太平御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周地有人想做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衣,就和狐狸商量希望用它的皮;想备办祭祀的供品,就和羊商量要用它的肉。他的话还没有说完,狐狸一个接一个相继逃到了起伏的山丘之下,而羊也相互呼叫着躲藏到了密林之中,所以这个人十年也没能做成一件皮衣,五年也没备办好祭祀用的羊肉。
永垂不朽
在以追求利润为最高目的的社会里,指望资本家良心发现,去承担对社会的义务而放弃对利润的疯狂追逐,那无异于与虎谋皮。
与人为善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中原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孝文帝决定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迁到中原地区,但他担心遭到朝廷贵族顽固派的强烈反对,于是假装征伐南朝,趁机迁都。
《战国策·秦策二》:“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嫁祸于人
韩馥性格怯懦多疑,他让位于袁绍后即前去投奔陈留太守张邈,过起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后来有一次,袁绍派使者到张邈那里商讨事情,两人低声商议,当时韩馥也在座,以为他们在商量谋害自己,非常害怕,就跑到厕所里自杀了。
垂:流传。指姓名、事迹、精神等长久流传,永不磨灭。
远交近攻
交:结交,结盟。攻:进攻,攻占。结交远处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本是战国时秦国采用的一种外交策略。后也用来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一个家庭,如果没有发怒和鞭笞,那么小孩、婴儿马上会随时随地犯错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刑法和惩罚,那么百姓马上就会忤逆不道、相互欺凌。如果天下没有诛杀和攻伐,那么诸侯们马上就会相互施暴、互相攻打。所以家庭里不能废止发怒和鞭笞,国家不可废止刑法和惩罚,天下不可废止诛杀和攻伐。正因为这样,所以圣王只能兴举义兵,而不能废止军队兵事、息兵罢战。
《史记·酷吏列传》:“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阖闾是春秋时期吴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阖闾元年,他准备选用贤能之士,推行恩惠的德政,用仁义立国,使自己扬名于诸侯。一开始,他担心诸侯们不相信,百姓们不归附,就提拔从楚国逃亡来的伍子胥担任行人(官职名,掌管朝觐聘问等事务)。用对待客人的礼节招待他,并同他一起商议国家政事。
约定俗成
一箭双雕
他学术水平低劣,其实只能算是教授队伍里的羊公之鹤。
文章写道:国子先生早上召集学生教导他们说:“学业的精进由于勤奋,而荒废由于游荡玩乐;德行的成就由于思考,而败坏是由于因循随便。各位只用担心学业不能精进,不要担心主管部门看不清;只担心德行不能成就,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公正。”话还没有说完,有人就笑道:“先生在欺骗我们吧?我们这些学生侍奉您,到现在已经好几年了。您夜以继日,刻苦用功,一年到头不休息,从事学业可以说勤奋了。您对于儒家,可以说是大有功劳了。您的心神沉浸在书籍里,仔细品尝咀嚼其中的精英华彩,写起文章来,书卷堆满了家屋。向上取法虞、夏时代的典章;往下一直到《离骚》、太史公的记录;扬雄、司马相如的创作,同样巧妙而曲调各异。您的文章可以说是内容宏大而外表气势奔放,波澜壮阔。您的做人,可以说是很有成就了。可是您在公的方面不能被人们信任,在私的方面得不到朋友的帮助。前进退后,都发生困难,动一动便惹祸获罪。您不想想自己这些,怎么反而来教训别人呢?”
任何民族的文字,都和语言一样,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头尝试到约定俗成,所逐步孕育、选练、发展出来的。
孔子说:“人最悲哀的是心灵的僵化死亡,这比躯壳的死亡更厉害。要想不至于‘心死’,就得让自己像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往西方落下一样,每时每刻都不停地变化。命运的安排不可能预先窥测,所以我只是每天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罢了。我跟你这样亲密无间,你却不能真正了解我,这真是我的悲哀。”
出尔反尔
墨守成规
《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阖闾对伍子胥说:“我想增强国力、称霸诸侯,怎么才能做到呢?我们国家地处偏远,只占有东南之地,地形险阻、气候潮湿,又有江海泛滥的灾害。国君没有可以防御的屏障,百姓没有可以依傍的东西。仓库没有设立,田地没有开垦,您说该怎么办呢?”伍子胥考虑了很久才回答说:“我听说治国之道,以安定国君、理顺百姓为上。”阖闾说:“那安君理民的方法是怎样的?”伍子胥回答说:“凡是打算安定国君、治理百姓、称霸诸侯、从近制远者,一定要先建筑城郭,设立守备,充实仓库粮草,修治武器装备。”阖闾称赞说:“您说得很好。不过建筑城郭、设立仓库,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订适宜的措施,哪里有利用天数来威震邻国的呢?”阖闾随后委任伍子胥全面负责这些事务,为日后伐楚打下了基础。
度日如年
与虎谋皮
仰人鼻息
搞阴谋诡计的人,靠整人发家的人,可能得意于一时,但最终都将一败涂地。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北岸的北面。
春秋时代,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攻打鲁国,鲁庄公打算应战。曹刿帮助鲁庄公分析了作战的条件后,认为可以交战,于是齐鲁之间爆发了长勺之战。战斗一开始,鲁庄公就打算擂鼓进军,曹刿说:“等一下,现在还不行。”等到齐军已经擂鼓三通了,曹刿才说:“现在是擂鼓进军的时候了。”鲁军士气旺盛,一举击败了齐军。鲁庄公打算乘胜追击,曹刿又说:“等一下,现在还不行。”他下车仔细察看了齐军败退时留下的车轮的痕迹,又爬上车前的横木登高远望,察看齐军败退的情形,然后说:“可以追击了。”于是鲁军乘胜追击,大败齐军。
《魏书·高祖孝文帝纪下》:“虽不足纲范万度,永垂不朽,且可释滞目前,厘整时务。”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