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〇六 农民义士——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宋志永

〇六 农民义士——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宋志永

        在古老的燕赵大地上,有一个地方叫“玉田”。玉田就是春秋时的无终子国。据东晋志怪小说《搜神记》中记载:杨伯雍父母亡,葬无终山。山高八十里,上无水。杨以义浆止渴于行人,神人授之以种玉,后因种玉获福。古人因之改“无终”为“玉田”。这个美丽的传说被善良的玉田人传颂了几千年,也鞭策着一辈辈的玉田人多行义举。

        宋志永就是玉田县人,玉田今属河北省唐山市。

        《搜神记》中杨伯雍一人作义浆三年,“行者皆饮之”,可知受益者甚众。而宋志永在2008年辗转数千里,到南方抗击冰雪,到四川抗震救灾,救助灾区学生……他的义举影响到全县、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其意义远远超过了为路人止渴。

        无论是古时的杨伯雍,还是如今的宋志永,他们皆以个人的绵薄之力,为自己的国家作出了特殊的贡献,这不由让我们感叹:一个普通的国民能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决定自己的行动,这该是一种多么崇高的人格与境界啊!

        

从地震废墟上长起来的农家汉子



        宋志永出生于1973年5月。20世纪70年代,对于大多数“70后”来说只是一个出生的纪念,没有什么特殊。但对于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的“70后”来说,这个年代却代表着一场浩劫。

        公元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凌晨3时42分54秒,唐山发生里氏7.8级地震!倾刻之间,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被夷为平地。大地震造成24.2万多人死亡,16.4万多人重伤;7200多个家庭全家震亡,上万家庭解体,4204人成为孤儿;97%的地面建筑、55%的生产设备毁坏;交通、供水、供电、通信全部中断;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100亿元。与天津市近在咫尺的东八里铺村也未能幸免。

        大地震那年宋志永刚刚3岁,虽然对地震的情景没有什么记忆,但地震后的影响在他的成长历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宋志永从小就常听妈妈念叨,自己地震中受了伤,是来自上海的医护人员为她清洗包扎、换药护理,在她们的精心照顾下,很快恢复了健康,没有遭罪。受到惊吓的小志永则得了大叶肺炎,连续高烧不退,一个劲地咳嗽,把小脸都憋红了。村里的赤脚医生诊断不清,怎么也看不好,光吃药的空瓶子就装了两篓。家里人套上车拉他到上海医疗队那儿去,一个礼拜就治好了。母亲说:咱娘俩的命都是人家上海的大夫给救的,可人家连咱的一口水都没有喝。当时,家里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只会冲着人家不停地说谢谢。这一切你得永远记住,长大了要知恩图报。正是来自长辈的谆谆叮嘱,让这年轻一代的唐山人懂得了良心、报恩、道义和责任。

        宋志永永远不会忘记,他小时候是穿着全国人民捐献的衣服、吃着国家的救济粮长大的。那些衣服花花绿绿、有长有短、大小不一,虽然不是那么合身,但对他来说已经非常满足了。本来家庭条件就不太好,地震后的家更是穷得叮当响,吃饭都成了问题,更别说穿衣服。有了这些捐献的衣服,小志永和其他小伙伴一样,终于不再光着屁股满村乱跑了;有了这些救济粮,即使受了灾也能吃饱肚子。这也让他切身体会到了国家和人民对灾区的一片真情与爱心。他深深知道,要不是这些好心人的捐赠,他一定会像一个小乞丐一样,衣不遮体、四处流浪,过上乞讨的生活。听长辈们说,在旧社会那是很正常的事,受了灾只有去要饭这一条路。

        宋志永是幸运的,他没有去乞讨,而且还上了学。小学、初中都是在东八里铺村上的,高中是在玉田一中上的。当时他的学习成绩属于中游,但由于得了偏头疼的毛病,经常疼得在炕上打滚,影响了学习成绩。高考时考了400多分,也考上了大学,可是由于家里条件不太好,就没有上。中学毕业后他曾经在京唐港做过三年生意,以后又回到了老家。

        宋志永的父亲叫宋桂富,1946年出生,后来参军入伍,在张家口市炮兵某部服役,是开山的工兵,1965年复员,在天津铁路工程段工作。后来为了解决两地分居,退休前调到玉田县城石庄火车南站工作。父亲性子直、脾气大,但让人讨厌的事从来不做。他从来不说软话,周围人不太喜欢他。

        他的母亲叫汪淑珍,也是本村人。当时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在家,里里外外的活全靠她一个人。她爱种菜,但由于为人快性、随和,自己种的菜却成了众人的菜园,不管是谁,割一把韭菜、拔一头蒜,她从不计较。

        宋志永的妻子叫张宁,是一位精明干练的女性,从小在唐山长大,后来随父母落户到玉田县。说起他们的爱情很有传奇色彩。张宁和宋志永在玉田县一中上高一时曾是同班同学,令人遗憾的是他们都没有上大学。后来,张宁靠顽强自学,考取了华北煤炭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获得了大专文凭,毕业后在县计划生育中心医院工作。宋志永回村后先是在一家公司搞销售,后来自己尝试着做起了生意。两人一个是县城的大夫,有着优越的家庭;一个是农村的个体户,过着自己挣命的生活。虽然没有天壤之别,但彼此的距离是显而易见的,谁也没有想到他们会走到一起。但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经媒人介绍后张宁死心蹋地地喜欢上了宋志永,尽管父母因门第不同明确表示不同意,她也毫不妥协。她觉得宋志永孝敬父母、为人实在、重感情、有韧劲,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好人。在她的坚持下,1998年8月,他们前往避暑胜地北戴河和南戴河,办了一个当时颇为时髦的旅行婚礼。一年后,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宝贝儿子宋达昌。

        此时的宋志永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像中国农村千千万万个农民一样,过着平淡而又幸福的生活。他从来没有想过,几年后他的生活会发生重大的改变。

        

南方冰冻灾害向这个北方汉子发出了呼唤



        改变是从2008年的那场暴雪开始的。

        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直到大年三十晚上,还有200多万户家庭、5个县没有恢复供电,尤其是湖南省郴州市,50万人已连续断电断水12天。

        特大冰灾雪灾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远在2150公里外的河北唐山,宋志永这两天看电视一直看到后半夜,灾区断水断电的情景让他无法入眠,灾区群众那渴盼的眼神让他心急如焚。

        “三十年前唐山大地震时,全国人民都支援我们,现在南方遭了灾,我也要去支援他们。”心里这么想着,宋志永开始盘算怎么去支援的事。他曾经考虑过捐款,但是更想出钱又出力,为灾区人民做一些什么。只有这样,他觉得心里才踏实。可这时已经到了年跟前,怎么跟家里人说呢?

        他特意对着电视里的受灾场面对妻子说,你看人家真可怜,要是我能去那儿帮他们一把就好了。妻子不明真相,还以为他只是随口说说,也半开玩笑地说,你要是真想去就去吧,我可不能落一个不通情理的罪名。腊月二十八那天,宋志永下了决心,要自费到受灾最严重的湖南去帮助救灾。他暗地里先找了本家的几个兄弟探了一下口风,大家也都表示支持他。于是,他就先偷偷准备下了3万元钱,还联系好了一辆中巴车,他要和大家一起租车去灾区。

        2月6日,农历腊月三十,是旧历年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村里人都要到坟上请逝去的先人回家过年,宋志永决定借这个机会,当着祖先的面把这件事向大家亮明,召集志愿者一同前往灾区。

        在八里铺村的南边,走过一片平坦的庄稼地,就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并不引人注目的小河,当地人称之为暖泉河。在村庄与暖泉河中间,被庄稼地包围着一小块方形墓地,墓地中排布着十几座大大小小的坟头,这就是八里铺村的一处公墓。墓群的西南角竖立着宋志永的爷爷宋长印和奶奶宋李氏合葬的墓碑,宋志永父亲宋桂富的坟墓在墓地的东北角。

        在长辈的墓地前,宋志永恭恭敬敬地磕了四个头,在心里向自己的祖先默默地祷告,希望他们的在天之灵能够同意这个有点疯狂的决定,能够保佑他们这一次南方之行。

        这时候来上坟的乡亲们也渐渐多起来。

        宋志永站在墓地中间,对着乡亲们说:“大家先别走,我和你们商量点事。”

        他的表情很庄重,乡亲们不约而同地凑过来,好奇地问:“啥事呀?”

        他说:“这几天不知大家看电视没有,南方遭受特大雪灾,很严重!我想到南方去支援救灾,你们去不去呀?要去,带着点行李就行!费用,我出!”

        “去呀!”在场的乡亲们一致响应。

        “看人家那难受劲,我早就想去了,算我一个呀。”当场就有人报名。

        在墓地里召集了几个人,但至少需要十多个人才能凑够一辆中巴车。他对报名的乡亲们说,你们先回去收拾一下,我再去村里找几个人,下午我们就出发。在墓地里,他掏出手机就给堂哥宋志先打电话,宋志先也答应去。

        回到村里,宋志永先去找了宋久富,论庄亲,宋久富管宋志永叫大叔。宋志永开门见山地问:“大叔到南方救灾去,你去不去?”

        “去!”宋久富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随后,宋志永又去找了王宝国、杨国明、曹秀军。杨国明种着蔬菜大棚,家里活不少,但他顾不了这么多了,并且还带上了儿子杨东。

        年仅19岁的王金龙在墓地里就报了名,回家后给母亲一说,老人不但没有阻拦,还心疼地说:“你年龄太小,我不放心,我看就让你们爷俩去吧,也好有个照应。”就这样,王金龙的父亲王德良也成了其中的一员。

        尹福是路过王家祥门口时,偶然听到这个消息的。王家祥从墓地回来,正和妻子在院子里商量去南方的事,正好被路过的尹福听到了。他着急地闯进院子问王家祥:“怎么不喊上我呀?”正好宋志永过来了,他又问宋志永。

        宋志永说:“人手够了。你又这么大岁数了。”

        尹福坚持要去。他觉得,村里这么多人都去了,自己不应该落在后面,必须去。自己虽然年龄大了些,但干起活来比年轻的小伙差不了多少。宋志永只好同意了。

        就这样,连宋志永在内,一共凑了13个人。

        这13个人中有两对兄弟和一对父子,也正应了那句老话“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准备工作几乎做完了,宋志永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了妻子张宁。

        当时一听宋志永说这件事,张宁心里便咯噔一下。马上就快过年了,谁不想一家人团团圆圆的过个大年,她当然不愿意丈夫大年三十远行。

        宋志永一看妻子不太愿意让他去,就赶紧劝,他搬出三十年前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全国人民都支援的理由,妻子不说话了。母亲汪淑珍也想一家人过个团圆年,可是想到大地震时,自己的病还是上海医疗队医生治好的,觉得不能拖他的后腿。老人同意了,张宁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她细心地帮宋志永打点行囊。

        同样的故事,也在其他12位村民家中上演。

        大年三十下午,宋志永拿着家里的3万多元钱和一封村里开的介绍信,开上租来的面包车,13个唐山汉子出发奔赴湖南。

        在出发前,宋志永还特意跑到3岁的儿子面前,问儿子支不支持爸爸去南方抢险救灾,当天真的儿子说支持后,他才满意地上了车。

        唐山“义士”感动了中国

        13个人中,只有宋志永一个人会开车。高速路虽然已经通车了,但很多路段行驶并不快。而租来的车车况又不好,车灯、电瓶、发电机先后出现故障。但除了吃饭、上厕所,宋志永几乎没有休息,经过25个小时的长途奔波,大年初一下午,他们抵达原计划中的救灾目的地湖南省长沙市。

        打听了好几个地方,他们终于找到了设在市内一家宾馆的湖南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一名工作人员劝他们说:“现在长沙市的灾情已经基本解除,你们的心意我们领了,大过年的,还是早点回去与家人团聚吧!”

        这可是他们没有想到的,十几个人当时就有点懵了。费了这么大劲,大老远地来了,难道就这样回去吗?宋志永不甘心。当晚,他就和大家商量:“不能白来呀!咱们不能走,看看还有哪里受灾严重,咱们就去哪里。”大家一致同意。

        后来,他们偶然间得知湖南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在郴州市,那里的灾情还在肆虐。正月初二凌晨1点,他们早早起床,驱车赶赴郴州。

        郴州市抢险救灾协调会上,湖南省电力安装公司经理正在为缺少人手而发愁。会议刚散,宋志永就跑到这位经理面前,自报家门:“我们是从唐山来的,义务救灾。干不了技术活,可我们有两膀子力气,抬抬工具、运运材料什么的没问题,就让我们参加吧。”

        这真是“雪中送炭”呀!经理喜出望外,立即把他们编入一支由40余人组成的抗灾先锋队,帮当地重建几乎陷于瘫痪状态的电网。于是在湖南省受灾最严重的郴州市抢险救灾第一线,便有了一支由13位唐山农民组成的救灾小分队。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入山区,清理通往山顶电塔的山路积雪。此外,重搭电塔的设备也主要由他们搬运上山,损坏的设备也要从山上背下来。就这样,平均每个人每次都要负重二三十公,走上千米的陡峭山路,一个小时打个来回。

        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野外的山上工作,每天早晨5时30分起床,要一直工作到晚上7时许才能收工。虽然已经不再下雪,气温也不是很低,可是山顶的风非常大,吹得人透心凉。因为山顶上运输不方便,经常要下午两点才能吃中午饭。可是13个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北方汉子,对湖南的饭菜根本不习惯。湖南所有的菜里面都要放辣椒,红彤彤地,一吃呛得嗓子冒烟,实在难以下咽,他们根本适应不了,每顿饭都是强迫自己,像吃药一样闭着眼往嘴里填,不敢仔细咀嚼就囫囵吞下去了。有时候实在受不了了,就买点方便面、火腿肠充饥。时间一长,有的人身体就有些扛不住了,有好几个人因水土不服出现了腹泻、感冒、发烧等症状,宋志永买来药品,鼓励大家坚持下去。有的人手被冻伤、脚被扎破,也都咬牙坚持,不肯休息。在灾区的20天里,他们转战宜章、桂阳等地,先后参与了十几处电力设施的抢修工作。

        他们从家乡出发时,尽管考虑得比较周全,带来了铁镐、铁锨、扫帚、手套、食品和手纸等,还特别有意识地多带了两双橡胶雨靴,结果还是在鞋上出了问题。郴州的抗雪救灾现场,昼夜温差很大。早晚结冰,中午融化。雨靴开始被冻得像冰凌一样,很硬很硬,硌得脚疼;后来又灌进了泥水,把袜子都泡湿了。最后,只好在袜子外面套上一层塑料袋,继续奋战在抗雪救灾第一线。

        最困难的是住宿。作为北方人,无数次地见过风雪,但南方罕见的雪灾远比北方还要寒冷,加上南方都不装暖气,所以一到深夜,住的地方几乎像冰窖一样,只能用塑料壶盛点热水,紧紧地抱在胸前,当做取暖的火炉。

        就这样,他们一直默默无闻地干到正月初九,当他们再一次前往长沙市电业局请战时,才被当地的新闻媒体意外发现。

        正月初十,郴州市电视台在当晚的新闻节目中播出了他们的事迹,无数郴州人被感动了,被震撼了!

        郴州电视台的记者何强说,自从栏目播出这支农民抗灾小分队的事迹后,热线电话就接连不断,每天至少有几百个。好多市民都来要这13位义士的联系方式,想到他们的住处送点水果去。还有市民听说13位农民都不习惯吃辣菜,便想请他们到家里吃,要专门给他们烹制些不放辣椒的北方菜。

        社会各界纷纷为他们捐款。63岁的李太芝老人身患癌症已到晚期,弥留之际在电视上看到了13位燕赵义士的壮举,立即让女儿打听宋志永的手机,执意要给他捐助2000元钱作为手机费,以表达他临终前对救灾英雄的一点心意。

        正月十一,宋志永专程来到郴州市,决定看望这位未曾谋面的老军人。但出乎意料的是,老人已经去世。他立即跑到医院,特意向老军人作最后的告别。李太芝老伴将装有2000元钱的红包含泪放在他的手里。两个素昧平生的异乡人,紧紧拥抱,失声痛哭。他与老军人的女儿手牵着手,面对老军人的遗体深鞠三躬。

        离开医院,他就悄悄赶往郴州市红十字会,将这2000元钱以老军人的名义全部捐出。

        他们还将社会各界的3万多元捐款全部转赠给灾区的福利院,并将随身携带剩余的1000元钱也捐赠给受灾群众。

        抗灾一线的13位燕赵义士,用自己的感恩之举感动着郴州千千万万的民众。“自发援灾区精神崇高,志愿保郴电善举伟大。”这是当地一家企业送给13位义士的锦旗。

        正月初九那天,郴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荐国受市委市政府的委托,专门看望慰问了13位燕赵义士,并给他们每人送上1000元慰问金。面对褒奖,13个朴实的唐山农民个个满脸涨得通红,因为他们觉得“这太违背初衷了”。宋志永当即决定,将这笔钱捐给郴州的慈善部门。出乎意料的李部长感到过意不去,准备请他们吃一顿饭。结果,13个人没一人愿意去,最后这位部长只好陪着这帮农民兄弟吃了顿盒饭。

        就在同日,在13位义士的家乡,唐山市慈善总会也慰问了他们的家人,每家送去500元。而这帮农民兄弟的家属,又将这6500元慰问金全部捐给了灾区。

        “本来是来为灾区做奉献的,收了钱不就变味儿了吗?”宋志永说。尽管在短短8天里,他带的3万元已所剩无几,但看着亲手参与修复的20座铁塔,他欣喜地感到这一趟没有白来。令他有点儿自豪的是,整个郴州只有他们这么一支志愿者队伍。不论走到哪儿,老百姓们都特别感谢,不停地对他们说谢谢,宋志永和乡亲们听了心里暖烘烘的,干活更起劲了。

        正月十八,宋志永等13位义士结束了在郴州的抗雪救灾工作,踏上了返乡之路。中共郴州市委、市政府代表六百四十万郴州人民特意为他们送来锦旗,上面写着:感谢唐山兄弟!郴州市还授予他们“荣誉市民”称号。

        数万名郴州市民自发地赶来为他们送行,有的送来食品,有的送来了土特产品,整个中巴车都快装不下了。送行的人越聚越多,几乎成了沸腾的海洋,中巴车已经开不动了。

        2009年正月十一,湖南郴州市委宣传部、电业局、广电局的领导来到玉田,为他们送来贺信和贺卡,并邀请他们“回家”看看。他们代表郴州人民赠送给宋志永等13位农民兄弟一份特殊的礼物——贺卡。这份贺卡长10多米,宽1米多,记录了郴州电业局400多位电业工人的亲笔签名和他们送出的400多句祝福。

        在郴州2008年度的十大新闻人物的票选中,宋志永等13人高居榜首。宋志永因此而获得第十二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08年唐山市十大杰出青年、郴州市荣誉市民等称号。他们这个集体被称为“13个人感动13亿人”。

        2009年9月,在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结果正式揭晓,宋志永等“唐山十三农民”被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随后,宋志永又被评选为2009年全国道德模范。

        

汶川大地震在他心里又吹响了战斗号角



        从湖南抗击冰雪灾害回来后,宋志永与其他12位农民便成立了“宋志永爱心志愿小分队”,表示今后无论是救灾抢险还是其他志愿服务,他们都会义不容辞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对于“志愿者”一词,宋志永坦言自己在此前毫无概念。

        也许是上天特意考验这支志愿小分队,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

        真是祸不单行!听到这一消息后,宋志永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当年唐山大地震时的惨烈情景。他立即作出决定:赶赴灾区!

        “我先走了,你们随后跟上。”来不及和同伴们打招呼,在大地震发生当晚,宋志永赶赴灾区前,给其他12个人发了一条短信,就匆忙上路了。

        宋志永想不到去四川的路这么艰难。

        当晚8点,宋志永打车到了北京。当他心急火燎地赶到北京西客站时,一问才知道,到成都的火车票已经买不上了。他只好在火车站待了一宿。第二天一早他又去排队,这次只买到去郑州的火车票。到了郑州,他直奔郑州飞机场。买好飞往成都的机票,在候机大厅等了近三个小时,航班却被取消了。

        他又返回了郑州火车站,购买去成都的火车票,可能是铁路部门出于安全考虑,去成都的车票怎么也买不上。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宋志永急了,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到四川呀?不能再耽搁了。情急之下,他决定从郑州打出租车到西安。火车票是210元,打的费是1700元,两者花费相差悬殊。即便是这样,出租车司机一听是去地震灾区,都一再摇头,没人冒这个险。毕竟路途太远,而且余震不断,闹不好钱挣不到手,还得把命搭在那儿,实在是没必要。直到晚上9点多钟,他才几经周折找到一名出租车司机,听说是到四川自愿抗震救灾,破例答应前往。不过他又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到西安除了1700元打车费以外,还必须加上800元的过桥费,总共是2500元。

        这明显是敲竹杠,但宋志永正在为找车着急,哪还来得及算这细账。他头脑中只有一个念头:快,快,快点到四川!对司机的要求满口答应。就这样,他踏上了赶往四川灾区的遥远路程。

        到西安以后,他又换乘出租车赶往成都,途中得知汶川不能去,绵阳受灾也严重,便临时决定先参加绵阳的抗灾抢险。同出租车司机轮流开了整整9个小时,终于在14日凌晨5点,宋志永到达绵阳。得知北川灾情严重,交通、通信全部中断,宋志永便决定到最需要人手的北川去。一听说去北川,司机们一致劝他,道路中断,山体滑坡,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不要去了。出租车去不了,他花150元钱租了一辆摩托车,冒险进山。

        冒着纷纷扬扬的细雨,躲避着还在不断滚落的岩石,宋志永和“摩的”驾驶员在崎岖的山路上提心吊胆地艰难行进。一路上,从震损的山体上滑落的重达数十吨的大石头随处可见,随时都有车毁人亡的危险。花了近3个小时,早晨8点多钟,他终于来到距离北川县城还有6公里的地方。这里的道路已被山体滑坡完全堵塞,连摩托车都过不去了。宋志永步行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已是废墟的北川县城。就这样,他成了北川县城抢险救灾最早的一批外省志愿者。

        

在北川的18个日日夜夜



        进入北川县城,宋志永被眼前的惨景惊呆了:山体崩塌、楼房溃塌,到处是废墟、瓦砾和遇难者的遗体,呼救声接连不断。北川的灾情,比他想象的还要惨。看到这些,来不及擦干泪水,顾不上长途奔波的劳累,他立刻加入了抢险救灾的队伍中。

        他救的第一个人是一位老太太,60余岁。她的腿被废墟砸住了。宋志永发现她时,老人神情木然,身处危境竟然无动于衷。天上下着大雨,楼上的碎石和杂物还不时往下掉,他立即冒险从废墟缝隙中挤了过去,迅速清理砸在老太太身上的砖石,不到半小时,老太太得救了。他将老人抱出后,跑步送往附近的伤员转送站。

        中午12点左右,宋志永正经过一所倒塌的居民楼,听到有人说:“楼底下面有声音,还有人在里面!”赶忙跑到跟前,果然,他听到有孩子微弱的呼救声。顺着声音发出的方向,宋志永和解放军战士一起,开始了营救行动。没有工具就徒手搬砖刨土,断裂的钢筋锋利如刀,他双手淌着鲜血仍在不停地向下挖。他们先是把最外面的垃圾用手掏出来,形成一个小洞。然后,人跳进洞里,继续用手刨。其间,发生两次震感明显的余震,他们的施救工作也没有停止。在施救洞口向里挖了近两米,黑暗中,宋志永终于模模糊糊地看见3个女孩,惊恐万状地躲在一辆翻倒的汽车车厢里。当战士们把3个孩子抬出洞口,看到孩子们安然无恙,七尺男儿宋志永眼泪夺眶而出:“有什么能比救出生命更有意义!”

        当天下午,当他得知北川中学被埋的学生很多,他顾不了上药包扎,简单处理一下伤口立即率队赶到那里。他登上废墟发疯似的向下挖,在一块楼板下面就刨出了5个孩子……可是都已遇难。但他没有灰心,相信肯定能找到生还的孩子,拼命在废墟上搜救。在一昼夜的时间里,他与当地救援的武警官兵一起,冒着频频发生的余震,从地震废墟中挽救了11个生命。

        一个又一个伤员被宋志永从倒塌的楼房中救出,他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欣慰,尽管汗水湿透了全身,但他从来没有感到累,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一个,再多救一个”。直到晚上十点多,宋志永已经精疲力尽,想想自己救出的11个人,他又一次欣慰地哭了。没有帐篷和被子,他找到一块大石头,用砖头垫住脑袋入睡了。夜里的潮湿和寒冷把他从梦里拉出来,他就点起了一堆火取暖。

        5月15日早上,“宋志永爱心救援小分队”的其他12位成员也赶到了救援现场,与宋志永会合,穿上了小分队的红色马甲。这些成员也是一路坎坷,先乘飞机到成都,因为离北川路途遥远,或者搭车,或者徒步,日夜兼程赶来的。“唐山十三义士”聚齐后,立刻跟专业救援人员一道,搬楼板、挖砖石、清路障……他们不顾废墟堆里的铁钉、玻璃渣以及随时会坍塌的危房带来的危险,不停地在那些断壁残垣和废墟中寻找着生命。没有设备,他们就用最原始的方法,铁锤砸、钢钎撬、徒手刨……只要哪里需要,他们就到哪里。爱心救援小分队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起,抢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难者遗体。

        在一片残垣断壁之上,“宋志永爱心志愿小分队”的红色马甲,不仅为灾区人民带来生的希望,也成为了唤起八方力量的“爱心名片”,“宋志永现象”在整个华夏大地蔚然形成。在宋志永团队精神的带动鼓舞下,唐山各地群众迅速行动,一个又一个宋志永团队式的志愿者小分队涌现出来,先后有477名志愿者自发支援灾区抗震救灾。一名北京女白领在四川购置了大量的救灾物资,分发完后,她没有回家,而是留下来给宋志永小分队做饭。不断有志愿者慕名找到宋志永的小分队,要求加入,随时有人来,随时也有人离开,最多的时候,他领导了69个人,要不是控制规模,可能得有300多人。

        按照抗震指挥部安排,他们从北川转战到达安县,他带领志愿服务小分队的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与当地群众、救援部队、解放军指战员一起抗震救灾。每天都冲锋在救灾一线。饿了,就吃点饼干,没有饮用水,就接雨水解渴,偶尔能吃上一顿开水泡方便面就算是奢侈一回。由于救灾任务重,他们每天从早上五点就要赶到救现场,晚上10点以后才能休息。转战安县时,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给小分队发了一顶帐篷,但只能住下10个人,他二话没说就拉着另外两个亲属弟兄在外露宿。有的队员心疼他,知道他有风湿,让他进帐篷睡。他把眼一瞪:“我是队长,让你们在哪就在哪,废什么话!”夜里下雨了,被子打湿了。第二天一早,他带着浓重的鼻音,揉着膝盖,催促大家收拾装备快点出发。

        从14日至17日晚,在北川灾后最关键的3天时间里,他带领突击队共抢救出25名幸存者,挖掘清理出60多具遇难者遗体。

        18日,宋志永的小分队接到通知,因堰塞湖存在危险,要求迅速撤出北川。这样,他们35人的小分队,从北川撤出,被安排到安县晓坝乡,转移受灾群众、装卸物资、搭建帐篷、消杀防疫、送水送饭……灾区需要啥,他们就干啥!这些活比起救人轻松多了,但宋志永和弟兄们还是想去救人。面对组织的安排,心里不情愿也只能服从,毕竟不能都去救人,放着这些活没人干。

        5月20日,汶川大地震后的第八天,是宋志永36岁生日。这一天,他把爱人准备请他吃饭的1000多元钱,买了生活用品,捐给了200多名受灾儿童。在受灾群众贾定开、金永秀夫妇倒塌的瓦砾前,大家为他准备了一次特别的生日聚会。屋前不远处摆放着4张桌子,贾定开夫妇与40来个北方人坐在一起,就像一家人。菜单非常简单:一盘凉拌西红柿,一盘萝卜干,一盘皮蛋,每人一个鸡蛋、一根黄瓜。只有一个荤菜:贾定开夫妇家震后幸存的腊肉和香肠。一切都非常简陋,但对于当天的“寿星”宋志永来说,这是自12日赴川抗震救灾以来吃过的最丰盛的一顿饭,他说,“这是我有生以来过得最有意义的生日。”金永秀老人从瓦砾中摘来一束盛开的野花,献给了宋志永,祝他生日快乐。宋志永顿时泪水盈盈。

        在四川抗震救灾唐山临时党支部,他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党组织根据他的表现一致同意宋志永火线入党。5月31日下午两点钟,在驻地前的草坪上,宋志永面对鲜红的党旗,庄重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场面虽然简单,但还是严格按照程序一项一项进行,一丝不苟,引来了周围的群众和驻地官兵,大家纷纷围拢过来,观看了他的入党宣誓仪式。

        受四川省委的邀请,宋志永小分队的13名成员有幸到成都参加了四川省赈灾义演晚会。晚会结束后11点多钟,宋志永请队员们吃顿热饭。没想到有人认出他来,100多人都围过来送烟、敬酒、要签名,最后还有人偷偷地为他们结了账。

        

为了240名孩子



        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在安县晓坝镇“宋志永爱心服务队”的帐篷前,宋志永和他的队员们为灾区的孩子们发放了儿童节礼物。看到失去亲人的孩子们,宋志永几次都泪流满面,于是,他在笔记本上记下了那些孤儿的名字,要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

        听说有200多名孩子要去云南读书,他花10000多元钱买来文具送给他们。有孩子问他:“宋叔叔,我们可不可以到唐山读书?”

        其实,宋志永早就这么想了。5月26日,他就给唐山市委书记打过一次报告,希望唐山市能够接收一部分灾区的孩子去读书,他表示只要能接收,“一切都由宋志永承担”!当天唐山市就专门召开紧急会议,会后,市委书记赵勇亲自给他打来电话,表示小学生有多少要多少,并承担孩子们的学习费用。

        宋志永就开始在晓坝镇的帐篷外面接受报名。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成长,也非常愿意送孩子去唐山读书。去唐山的消息,很快在灾区流传开来。茶坪、秀水、北川等外地的孩子,也跑来报名。有一个七岁的小男孩,自己单独从桑枣救助站跑到晓坝镇,询问入学的事。登记处经常被围得水泄不通,报名人数在急剧上升,想收都收不住,总共有800多个孩子报了名。面对这么多家长和孩子的信任,宋志永也很担心,要是走不了可就太让他们伤心了。

        6月16日,宋志永带着6辆大巴车和1辆小车,亲自到四川把3个县8个乡镇的246个孩子接到了玉田。玉田银河中学为这些孩子专设了8个班,每班3位老师。为了解决课本差异问题,学校从四川紧急调集了当地的教材,并让老师专门备课进行教学。学校还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新建了一座“爱心园”,30多间宿舍成为孩子们的集中生活区。宋志永则被银河中学聘为副校长,专门负责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学习以外的一切费用,都要靠他想办法解决。另外,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宋志永还从灾区聘请了十几位家长,这些家长每人每月1000块钱的工资都由他来解决。为安全起见,他还给每名孩子和家长上了20万元的保险。

        为了筹钱,宋志永费尽了心思。他拿出了自己打算装修房子的38万元,又向小分队里的一个兄弟借了3万元。香港凤凰卫视的主持人许戈辉也是唐山人,在赈灾晚会上听说了宋志永的事迹后,匆忙之中给他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对唐山老乡的由衷赞赏,并提出了一个建议:在银行开一个账户,账户的名字就叫“唐山义士助人为乐基金”,交由宋志永管理。为资助灾区的儿童上学,许戈辉先捐了5万元。著名演员濮存昕也要给5万元。有一次在机场,有两个大姐认出了他,听说他照顾孩子上学的事情后,两个人拿出了4000元钱,硬塞给了宋志永。可这点钱远远不够,很快就花光了,宋志永只好给赵勇书记打电话,赵书记表示全力支持,并批示财政、民政部门马上拨款,一共40多万元全部拨到了学校。到2009年7月16日,最后一批孩子送走,一共花了90万元,宋志永个人搭了十几万元。家里有一处房子卖了10万元,他把钱全拿了出来,连爱人的工资也都搭进去了。有时他去外地作报告,人家给点辛苦费,自己不肯要,全捐给了学校。对此,宋志永笑着说,自己是打肿了脸充胖子。

        2009年春节,由于灾区重建工作还没完成,许多家庭还住在帐篷或临时搭建的简易板房里。这些从灾区来的孩子,有100人左右没法回家过年。对此,宋志永特别上心,“一定要让孩子们在唐山过好震后第一个春节”。他和学校制订了一套过年方案,放寒假之后就开始组织孩子们排练节目,开展文艺活动。他和爱心小分队成员也商量好,大年三十,到学校里和孩子们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看春晚,然后电话拜年、放鞭炮、看花灯……从正月初一开始,把孩子们接到他们各自家中过几天。13个人正好10家,10个孩子一家,今天这拨儿孩子在这家过,明天那拨儿孩子在那家过,孩子们特别高兴。

        从灾区回来后,宋志永放弃了原有的生意,将全部心思都花在了公益事业上:照顾来唐山读书的四川孩子,创建“宋志永爱心网站”,启动“唐山市农民志愿者协会”工作,还担任了电视台一档公益节目的主持人……为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继续为灾区提供援助支持,宋志永倡议并组织成立了全国首家爱心志愿服务基金,专门鼓励和支持各类爱心志愿服务,并用于志愿者本身的各类保障。对于运作基金会,他也有着清醒的认识,邀请唐山市团委负责代管,同时找了一个有着良好能力的管理团队,他本人仅负责资金募集。

        宋志永还在县特殊教育中心设立了爱心扶助基金,与19名残疾儿童签订了爱心扶助协议,承担了他们全部的生活费用,并出资5000多元为学校购置了15台缝纫机,用于残疾儿童进行缝纫学习,提高生活技能。爱心基金成立以来,共接受社会各项捐助121万元,除大部分用于四川在唐山学生的就学费用外,还救助了20多名困难群众,他们包括四川、东北,以及在唐山打工的困难农民工等。此外,宋志永还参与组织了各类主题捐助活动,为困难奶农、为患有白血病学生、为因失火致贫的农民等等。

        宋志永的心里,已经不只是那240名孩子了。

        “宋志永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诞生

        抗雪灾回去之后,宋志永被邀请去作了40天的报告,他戏称这是“有家不能回”,对别人写好了稿子让他背,甚至找一个播音员教他发音的做法很烦。有一天,团中央又打电话给他,让他准备再去作报告,他说打死也不去了。“我们农民出名有啥用啊,还不是得回去种地?”

        但宋志永种地也与别人不一样。他在2009年有四大心愿,其中之一就是组建“宋志永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宋志永的理想,村民们大力支持。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时,全村410人参加选举,他得了380票,别人最高的才280票。

        他以绝对优势当选为新一任村委会主任。

        自宋志永当上村主任后,他们东八里铺村被唐山市列为“科学发展示范村”,先后投资300多万元,修了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2009年11月5日,经过近一年的筹备,他的心愿终于实现了,宋志永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开业。合作社理事会成员就是一起抗震抗雪灾的13位农民兄弟。注册资金960万元,有土地近200亩,建筑面积15000多平方米。员工80多人,以无污染、全天候绿色养殖及农业为发展理念。这是一个集养殖、农业观光、采摘园林、餐饮、住宿、公益敬老院、志愿者服务基地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农业产业链条。目前产业园面积186亩,万头养猪场、苗木区等已初具规模。他还在产业园里建立了散养鸡、垂钓等项目,目的就是通过农家乐的形式,让收入水平偏低的老百姓也能玩得起。

        宋志永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其他合作社最大的不同就是融入了感恩思想,如设置感恩博爱大酒店、公益敬老院、志愿者服务基地等。公益敬老院拟接纳四五十位孤寡或儿女有疾病等特殊原因的老人,而志愿者服务基地则成为集培训、管理于一身的志愿者之家。合作社正式运营后,宋志永初步设想将其中50%的收入用于公益敬老院和志愿者基地。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模式,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并做大做强公益事业。他已经把慈善当成这辈子的事业了。

        目前,产业园已经为东八里铺村提供了约60个固定就业岗位,如果算上季节性临时用工,一年的总工时将超过几千个,这多少解决了周边村庄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对于产业园的未来,宋志永信心十足,设想将来发展二期、三期工程,希望通过这种模式,影响周边村庄的发展。附近的一些村庄也非常愿意和他们搞合作,他们相信宋志永,因为他是一名义士,并且是13位义士之首。

        现在,这名九州义士全身心地驾驭着专业合作社这辆希望之车,和他的农民兄弟们驶向共同幸福的道路。

        一位记者把宋志永的义举称为“公民意识的伟大觉醒”,我深切地祝愿这位“觉醒”了的共和国公民一路走好,继续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事情。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